微生物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微生物复习归纳

微生物复习归纳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原核类:三菌(蓝细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即蓝藻,所以有时也称一藻、二菌、三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形体小,比面积大。

吸收快,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比较G+和G-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革兰氏染色法: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原理: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基本上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较低。

层次也少,故其细胞壁较薄,壁上的空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亦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的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2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描述?(提示:细菌菌落总的特征以及具有特殊结构时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湿润、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及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

4 放线菌的菌丝类型有哪些?各有何功能?基内菌丝: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气生菌丝:多核菌丝生成横隔进而分化形成孢子丝孢子丝:第三章真核微生物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可形成哪几种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酵母菌:无性孢子包括掷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特别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维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维持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外形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汲取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

绪论一、填空题1 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是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发现了微世界。

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德国的科赫。

3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快转化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应是:体积小面积大。

(课文中给出的特点是1、大多数微生物肉眼难以直接观察2、微生物通常以独立的增值单位存在3、微生物结构简单4、微生物生长快速5、微生物几乎无所不在6、微生物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方法)因为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的排泄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他4个共性。

4 微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二、选择题1、微生物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它们的大小一般小于(C )。

A、1cmB、1mmC、0.1mmD、1μm2、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C )。

A、鼠疫B、天花C、艾滋病D、霍乱3、人类已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C )。

A、麻疹B、脊髓灰质炎C、天花D、水痘三、判断题1.微生物所包括的都是一些小型、简单的单细胞生物(×)2.17世纪后期,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只有一块小透镜的单式显微镜最先观察到了细菌(√)3.巴斯德是细菌学的奠基人(×)4.巴斯德曾用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的生命起源于生命的胚种学即生源论。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相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2.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3.螺旋状的细菌有三类不同形态,若螺旋不满一周者称(弧菌),小而坚硬,螺旋数在2-6环间者,称(螺菌),而螺旋数多,体长而柔软者,则称(螺旋体)。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和力量的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则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酵母菌常用于发酵工业,而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藻类则是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等特点。

由于体积微小,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它们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而且,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同时也容易发生变异,这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三、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来源,如糖类、脂肪和有机酸等。

氮源则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有机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氮源如铵盐、硝酸盐等。

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能和化学能是常见的能源形式。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 值。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数量或细胞重量来衡量。

微生物学复习

微生物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mm)。

包括全部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和古细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自然发生说:认为微生物是由食品中的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无需空气中的“胚种”。

原生质体: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革兰氏阳性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蕈菌:又称伞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子囊菌类。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营养物: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光能),提供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一系列酶在温和条件下按一定次序的催化,放能分阶段进行,释放的能量部分贮藏在能量载体中。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

纯培养: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次生代谢物: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分为杀菌和溶菌。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物、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中的一些问题第2章纯培养1.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保藏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大多数专业的菌种保藏机构均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微生物保存手段。

( T )2.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对氨基苯乙酸/以2,4-D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从对氨基苯乙酸/2,4-D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配制仅以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 ;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O2的自养型微生物) ;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对氨基苯乙酸/2,4-D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

第3章结构1.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单体由(1)双糖单位(2)四肽尾(3)肽间桥三部分组成。

2.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上的差别.组成上的差别: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含量低;无磷壁酸;类脂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很高;磷壁酸含量很高;无类脂质;无蛋白质。

结构差别:大肠杆菌:肽聚糖:四肽尾是“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甘氨酸五肽桥;厚度大;交联度大。

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肽尾是“L丙氨酸—D谷氨酸—mDPA—D丙氨酸”;无特殊肽桥;厚度小;交联度小。

3.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_A_结构的多样性上。

A肽桥B粘肽C双糖单位D四肽尾4. 革兰氏染色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基本操作步骤,哪一步是关键步骤;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知识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

第二章细菌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性,即内毒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

第四章病毒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复习资料一、三域系统1、不仅是对微生物的分类,而是对所有生物的分类2、包括①细菌②古菌③真核生物二、微生物T (微小生物的总称)1、概念: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种类:①全部细菌和古菌②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③单细胞藻类④原生动物⑤非细胞生物(病毒)3、特点: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生长繁殖快③代谢类型多,活性强④容易变异⑤数量多4、微生物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或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三、原核微生物1、概念: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一(都是单细胞)2、结构:一般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膜及间体③细胞质④拟核特殊结构要了解①荚膜②芽抱③鞭毛④菌毛拟核:原核生物中核质(脱氧核糖核酸)相对集中在一定部位,形成的核质区(即: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①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面存在外被多糖。

如果具有较好结构也不易洗掉,称为荚膜。

一成分主要是多糖,有的也含多肽。

一无色透明,用负染法使背景染色。

一储藏营养抗干燥提高致病率防吞噬②芽抱(内生芽抱):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构造,称为芽胞。

一整个生物界抗逆性最强一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

T细菌内形成,一个菌体一个芽抱。

菌体死亡,芽孢成熟并释放出来, 适宜条件下萌发。

③鞭毛:是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由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菌具有运动性。

T蛋白质T极易脱落,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

④菌毛:某些细菌表面的非运动性细丝。

T蛋白质T作用:①黏附②聚集以形成菌膜③菌毛抗原T性菌毛比菌毛长、少,只有一根或几根。

3、革兰氏染色(1)结晶紫30s T 碘液30s T 95%乙醇10〜20s T 番红30〜60s(2) G+紫G-红(酒精脱色是最重要的一步)(3)不同显色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肽聚糖层厚度的结构决定的。

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前两步结果是一样的。

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孔隙变小的细胞壁,保持紫色。

G-细胞中,乙醇不但破坏了细胞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复合物跑出,脱去紫色,再复染后就显红色。

4、主要掌握细菌和放线菌,了解一下古菌。

古菌:①产甲烷菌②极端嗜盐菌③极端嗜酸热代谢S的古细菌5、细菌(1)概念:是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二分裂繁殖,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不管长什么样都是单细胞,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个体。

幼龄细胞比老龄大得多。

(2)繁殖方式:二等分裂繁殖①DNA复制,两条DNA各自形成一核区②赤道带附近膜内陷,形成细胞质隔膜。

③横隔壁形成,子细胞分离。

(3)菌落特征:小湿润黏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较透明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一致6、放线菌(1)概念:菌丝状生长孢子生殖陆生性强原核生物(2)个体形态:分支丝状体(3)繁殖方式:①产生无性抱子②菌丝断裂(4)单细胞无隔菌丝G+(5)基质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部或表面吸收营养排废物常含色素颜色浅气生菌丝:基质菌丝伸展到空中 粗 颜色较深孢子丝:气生菌丝特化分生抱子:抱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 繁殖体发育周期:抱子萌发一基质菌丝(营养菌丝)一气生菌丝一抱子丝一抱子(6)菌落特征:小 球形 不透明 质地紧密 表面干燥 粉粒状 常有辐射皱褶 菌 落边缘呈辐射状 不易挑取 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产色素的各部分 颜色不一致四、真核微生物1、概念: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 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2、种类(1)真菌:单细胞的酵母菌 小型霉菌 产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2)真核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3、真菌:具细胞壁,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腐生、寄生生活的一类真 核微生物。

一很多真菌的一个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一主要掌握酵母菌和霉菌4、酵母菌(1)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

(2)繁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主要是无性繁殖。

①无性:包括芽殖、裂殖、芽裂繁殖和产生无性能子②有性:主要是产生子囊及子囊抱子(3)菌落特征:大多数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湿润蜡质地状有光泽 质地均匀 易挑取 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颜色都很均一 多数呈 乳白色少数红色个别黑色 图5-2放线菌菌丝体和胞子丝的形态结构示意图陶子气生菌丝 匏子丝菌丝体 甩子丝工一培养基 三J营养苗丝I J5、霉菌(1)概念:凡生长在可利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 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菌。

(2)营养体的结构单位是菌丝(3)菌丝的结构形态:薄而透明的管状体,充满原生质,可无限延长,分支平 均宽3~10微米。

①细胞结构:(与酵母菌类似)细胞重要成分一几丁质(酵母菌中有但少) ②类型 按功能分:基质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按形态分:无隔菌丝有隔菌丝特化菌丝T 无隔菌丝:(低等)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T 有隔菌丝:(高等)菌丝中有隔膜,所以是多细胞,每个细胞有一至多个 核。

隔膜上有单孔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每 个细胞功能相同。

T 特化菌丝:(为了适应环境)主要掌握假根,吸器和菌核。

吸器:专性寄生类型的真菌,侵入寄主细胞中的菌丝,其形态发生变化,以利于 吸取寄主体内养分,这些变形的菌丝或菌丝体称为吸器。

(寄主细胞未遭 到破坏,是活的) 菌核: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 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

分为菌髓(里面较大的圆)和皮层"卜面 较小的圆,厚壁细胞) (4)繁殖方式霉菌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种。

①营养繁殖:由菌丝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形成的休眠抱子,其原生质浓缩,细胞壁 加厚,可抵抗高温与干燥等不良环境条件。

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萌 发成菌丝体,如毛霉属中的总状毛霉。

②无性繁殖:主要产生节孢子、分生孢子和抱囊孢子。

T 节能子:由菌丝断裂形成。

如白地霉。

T 分生抱子:在菌丝顶端或分生抱子梗上,以类似出芽的方式形成单个或成簇的 孢子。

青霉、曲霉、木霉和交链施霉等大多数毒菌均靠分生抱子繁 殖。

T 抱囊抱子:由气生菌丝或抱囊梗顶端膨大,并在下方生出横隔与菌丝分开形成 抱子囊,在抱子囊内形成抱子。

产生抱囊抱子的霉菌均属藻菌纲。

T 厚垣抱子: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抱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 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

(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施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一游动抱子:产生在由菌丝膨大而成的游动抱子囊内。

③有性繁殖:主要产生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抱子、担抱子。

T 卵抱子:菌丝分化成卵囊和精囊,由精子和卵配合形成了卵抱子。

吸器假根: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 收养分并支撑上部的菌体,呈根状外观。

( 源于匍匐菌丝) -育主相施方生长出发丝状根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T 接合孢子:由两个相邻菌丝上的配子囊接合而成,如毛霉目。

一子囊抱子:子囊菌纲的霉菌经有性配合后,形成子囊,在子囊内产生抱子。

T 担抱子: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注:霉菌的有性繁殖不象无性繁殖那样经常与普通,多发生于特定条件下,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出现。

(5)菌落特征:呈或松或紧的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较细胞大几到几十倍,外观干燥,不透明,质地紧密但一般比放线菌疏松点,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正反、四周中心颜色不一致。

(不管中心是什么颜色,四周均是白色)6、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1)根霉的菌丝体和毛霉相似,生长也很迅速。

其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菌丝。

(2)曲霉属与青霉属同:①有隔菌丝②都以产生分生抱子的形式繁殖异:①曲霉属顶端膨大成圆形,青霉属呈扫帚状。

②曲霉分支有多种颜色,青霉只有一种。

五、病毒1、概念: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专性细胞内寄生,非细胞生物。

2、病毒的特点:①形体微小;②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生物);③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一DNA病毒/RNA病毒;④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值;⑤不含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也无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酶系;⑥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侵染力;⑦对干扰素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3、病毒粒子(1)概念:成熟的,具有侵染力的病毒颗粒。

(2)结构:①螺旋对称②二十四面体对称③复合对称4、繁殖过程:吸附一侵入一脱壳一生物合成一装配一释放装配: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内,将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为成熟病毒粒子的过程。

5、温和噬菌体:核酸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6、溶原细胞(溶原体):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六、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名词解释(1)营养:微生物从外界环境摄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过程,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营养物质: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碳源: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氮源: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构成细胞成分,不做能源物质。

无机盐:①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②作为酶的组分,维持酶的活性③维持细胞结构稳定性④能源物质(如FeZ+作为铁细菌的能源)生长因子(生长素):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碳源、氮源物质合成,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这种物质或其前体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三类。

(3)代谢: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T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产能一合成代谢(同化作用)耗能(4)分解代谢(生物氧化):是通过发酵作用或呼吸作用将基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T发酵: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T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T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最终结果不是氧气被还原,而是NO -、NO -、SO 2-、SO2-、CO等代替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被还原。

3 2 4(5)微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①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不耗能,不要载体蛋白。

一心0、CO2、O2、甘油、少数氨基酸、盐类、代谢抑制剂②促进扩散:顺浓2度梯度,不耗能,要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运输较简单扩散快。

TS0 2-、P0 3-、糖③主动运输:4是指物质顺或逆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作用下将物质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T氨基酸、乳糖、Na+、Ca2+④基团转移:类似于主动运输,主要区别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T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核苷酸、嘌吟2、四大营养类型3、培养基(1)概念: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而使用的混合养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