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

合集下载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范本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范本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要求范本一、引言隧道施工是铁路建设中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步距要求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为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步距规定提供一份范本,以供参考。

二、背景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地质条件、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等。

安全步距的规定是防止施工人员因步距不合理而引发的事故和意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施工安全步距要求1. 隧道内部工作面:施工人员在隧道内进行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工作区域,并确保每个人的相对位置保持一定距离。

具体要求如下:a) 施工人员之间的水平步距不得小于2米,以保证人员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工作,并避免相互干扰或碰撞。

b) 施工人员与施工机械之间的水平步距不得小于3米,以防止机械意外启动或运动时对人员造成伤害。

c) 施工人员与隧道内其他固定设施之间的水平步距不得小于1.5米,以确保人员的安全行走和疏散。

2. 隧道口和隧道内部其他区域:隧道口和其他区域的施工步距要求如下:a) 施工人员进入隧道口工作区域时,应距离隧道口边缘不得少于5米,防止施工人员因地质变化或坍塌危险而遭受伤害。

b) 施工人员在隧道内进行临时运输时,应在隧道口设置指定的安全工作区域,并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步距不小于3米,以防止运输设备和车辆之间发生碰撞或挤压。

3. 紧急疏散通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以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施工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具体要求如下:a) 紧急疏散通道应沿隧道内部设置,与工作面保持足够的距离,确保通道畅通。

b) 紧急疏散通道的步距不得小于2米,以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快速并安全地疏散。

c) 紧急疏散通道上不得堆放材料和设备,以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四、总结合理规定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步距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提供的范本对于设置施工安全步距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和人员情况,制定适合的安全步距要求,并进行严格的执行和监督。

《(JTGF60-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释义

《(JTGF60-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释义
修订工作根据《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的要求,制定了下面 4 条修订原则: 1. 突出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 2. 强调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 3. 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一致。 基本内容以 94 版规范为基础,吸纳国内外“四新”成功应用技术。 规范修订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历经征求意见稿阶段、送审稿阶段和报批稿阶段,每个阶段 都经过交通运输部有代表性的专家讨论和审查。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共 19 章,分别为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施工准备、 4.施工测量、5.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6.开挖、7.出渣与运输、8.支护与衬砌、9.小净距隧道及连拱 隧道、10.监控量测、11.防水和排水、12.风、水、电供应、13. 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14.辅助坑道、 15.辅助工程措施、16.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17.隧道路面施工、18.附属设施工程、19.交工验收。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共 17 章,分别为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施工准备、 4.施工测量、5.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6.开挖、7.支护与衬砌、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9.监控量 测、10.超前地质预报、11.防水和排水、12.风、水、电供应、13.辅助坑道、14.辅助工程措施、15.不良 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施工、16.隧道路面施工、17.附属设施工程。
前言
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354 号文件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重庆交通 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组成《公路隧道施工 技术规范》 编写组。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4]1134 号文 1994 年 11 月 30 日发布,199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94 规范实施期间是公 路隧道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对控制公路隧道工程质量、规范施工行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穿运营铁路超浅埋公路隧道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下穿运营铁路超浅埋公路隧道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Ke y Te c h no l o g y f o r De s i g n a n d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Hi g h wa y Tu nn e ] l Cr o s s i n g u n d e r n e a t h Ope r a t i n g Ra i l wa y Li ne s wi t h S ma l l Cl e a r a n g e
注浆对地层进行 预加固 、 双侧壁 导坑 六部开挖方式施工 ; 在每次列车通 过前 , 通过实 时监测 , 采取 起道填碴 方式 , 对铁路 进行保 护 ,
确保 了铁路运 营的安全。主要介绍超长管幕 、 3层复合式衬砌结 构 、 双侧壁六部 开挖方 式等几项设计及施 工关键技术。 关键词 :超浅埋公路 隧道 ;下穿 运营铁路 ;铁路保护 ;超长管幕 ;3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六步开挖
( 中铁二院工程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四川 成都 6 1 0 0 3 1 )
摘要 :厦 门高崎互 通机场连接线在下穿鹰厦铁路及 道岔区段为 2个单跨 超浅埋 暗挖双 车道微拱 形 隧道 。为保 正铁 路轨道 能正常 运营 , 隧道采用 3层衬砌结构 ( 1次初期支护 、 2次模筑衬砌 ) , 全环设 置 + 2 9 9超长管幕 ( 1 1 0 I n ) , 并在隧道掌子面和周边采用深孔预
DOI : 1 0 . 3 9 7 3 / j . i s s n .1 6 7 2— 7 4 1 X. 2 0 1 3 . 0 1 . 0 1 0
中图分类号 : U 4 5 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7 4 1 X( 2 0 1 3 ) 0 1 — 0 0 5 9— 0 6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沈天佑【摘要】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本文针对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特点,从施工角度探讨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A small spacing tunnel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al tunnel structure with a small thickness between two parallel double tunnels and generally less than 1.5 times the width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liangshan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tunnel in Chengdu-Chongqing High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key processes such as advanced support, excavation of tunnel body, reinforcement of middle rock columns, support of anchor and shotcret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7【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隧道;小净距;中间岩柱;施工技术【作者】沈天佑【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电力线路跨越高速公路技术要求

电力线路跨越高速公路技术要求

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交通运输部部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为指导公路、市政道路、铁路、输电线路、水利工程、油气管道等工程建设项目穿(跨)越高速公路的设计工作,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公路、市政道路工程穿(跨)越高速公路公路、市政道路工程穿(跨)越高速公路,原则上采用下穿方式.(一)下穿方式1.位置要求:下穿应尽量利用既有高速公路的桥梁和涵洞,原则上应与高速公路垂直交叉(正交),最小交角不得小于60度.条件受限时,可以改造高速公路路基为桥梁。

2.净距要求:新建道路填方路基坡脚距既有高速公路的桥梁墩台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米,新建桥梁桩基距既有高速公路的桥梁桩基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倍桥梁桩径.3.净空要求:下穿道路净空应大于5。

5米.4.下穿道路应在进口方向或桥梁等显著位置设置限高、限宽门架及相应提示、警示标志,防止超高车辆通行下穿道路.(二)上跨方式1.上跨高速公路的桥梁应与高速公路保持总体协调美观,原则上应与高速公路垂直交叉(正交),若因条件限制,最小交角不得小于70度,且交叉附近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为直线或不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2.上跨高速公路的桥梁必须满足高速公路净空不小于5。

5米(以最不利位置净空为准,下同),上跨桥梁墩台应设置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外不小于1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内不设置桥墩。

3.上跨高速公路的桥梁结构应采用钢制轻型结构(如钢箱梁或钢-混组合梁),施工采用吊装、转体、顶推、全封闭挂篮等方法,尽量减少对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

4.上跨高速公路的桥梁必须设置完善的桥梁防撞护栏,防止车辆坠入高速公路。

5.上跨高速公路的桥梁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防护网,防止上部抛洒物坠入高速公路。

二、铁路工程穿(跨)越高速公路(一)上跨方式1.上跨桥梁应与高速公路保持总体协调美观,上跨高速公路时应避让高速公路的隧道、互通、服务区、大型桥梁等结构物,原则上应与高速公路垂直交叉(正交),若因条件限制,最小交角不得小于70度,且交叉附近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为直线或不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小净距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重庆轻轨六号线礼嘉车站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支护设计参数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两隧洞施工相互影响及中夹岩加固技术、爆破振动对小净距隧道的影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经过该项目的实施获得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礼嘉车站小净距隧道关键技术1引言随着隧道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加,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力发展,在修建山岭隧道时,为了满足两洞间最小净距的要求,往往使隧道展线不灵活、占地面积大、高边坡等问题日益突出,并由此导致工程造价、养护费增加,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在特殊地段的隧道建设中,连续中、短隧道多采用小净距隧道或连拱隧道型式;长大隧道的建设也常采用洞身段为独立双洞,在洞口段渐变过渡为小净距或连拱隧道。

基于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难点和重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小净距隧道概念及合理净距的确定;支护设计参数的选定;不同地质条件各施工方法的确定及其优劣之比较;两隧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以及中夹岩加固技术;采用钻爆法施工时爆破震动的影响等。

本文结合小净距隧道的建设情况,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

2研究现状2.1小净距隧道概念及合理净距的确定2004年《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小净距隧道的概念: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独立双洞最小净距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我国已修建的部分小净距隧道项目如表1所示。

虽然隧道设计规范对各类围岩级别的最小净距做了规定,但隧道设计往往受地形和公路线形的限制,不同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等都要考虑不同的净距。

实际工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往往小于规范中所限定的最小净距,并取得了成功。

所以,对最小净距的研究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

如秦峰等对5m左右的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黄拔洲等比较了净距分别为3m 和4m时的隧道力学状态;刘艳青等认为两隧道保持在4m左右便于采取加固措施。

下穿建筑群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变形控制及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下穿建筑群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变形控制及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度为2 5 m。 . ~4 ( 二)工序施 工控制要点 4 、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隧 道开挖 造 成的地 层移 动及 地表 沉降 主
1 、超前支护 ①主洞 超 前小导 管 采 用 中4 mm,壁厚 5 4 m,长 3 a r m的无缝钢 管 。在钢 管头端 20 I 5c I T 范 围内钻 中8 mm注 浆孔 ,梅花 形布 置。超前 小导管环 向间距3c 5m,纵 向排距 l m,外插角5
措 施
六步C D R 法开挖顺序图 ( )四步 C D : 二 R 法 即将 隧 道分 为四 个小 断 面开挖 ,每 步 单
独成环 ,如下 图所示 :
措施 : ( )采 用减轻爆 破地震的掏 槽方式 ; 1 ()采用微 差时 间控制 在58 的微 延时爆 2 ms 破技术 ,这样的设计时差 可起到爆破地震波干 扰作 用 ; ()在隧道的 关键部位布 设干扰减 3 震孔 ,人为地将地震波产生畸变 ,有效的阻止 地震波大 量传播 ; ()采 用爆破地震 波干扰 4 减振 延时技术 ,在爆破时 ,使地震波在相位上 产生倒相 ,主振波峰和波 谷产生叠加 ,形成互 相干扰抵 消 ,达到减震效果。而对于一般砖房 结 构房屋的安全允许震动速 度按 2 5 m/ 作为 . s c 控 制标 准 ,过建筑物地段按 10 m s ( .c / 爆破振 动频 率为5 ~10 0 0HZ )进 行控 制 ;对框架结构
l。 ,纵 向搭接长度2 o O .m。
②施工要 点 计最 大值为 lc ,隧道顶 有房屋 的地段地表 lm 钻 孔 :测 量 放 样 ,在 设 计 孔 位 上 作标 沉降 累计 最大值为5mm,房屋墙面只 出现局 5 记 。用 钻孔 台车 或手 持风 钻钻 孔后 ,将 小 导 部轻 微的裂纹 ,未发现结 构性破坏 的情 况。 管沿孔打入 ;如地 层松软 也可用钻孔台车或 手 事实 证 明 ,经 过 方案 优 化 ,并采取 有效

铁路小净距隧道的判别依据

铁路小净距隧道的判别依据

铁路小净距隧道的判别依据
铁路小净距隧道是指在铁路建设中,为确保列车与隧道壁之间的安全间距,规定了一定的侧向空间。

判别铁路小净距隧道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隧道净宽度:铁路小净距隧道的主要评判指标是隧道的净宽度,即从内壁到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铁路设计标准,小净距隧道的净宽度应满足列车车体净宽度以及列车通过时的晃动余量等要求。

2. 轨道位置:判别铁路小净距隧道还需考虑铁路轨道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铁路轨道位于隧道中心,因此判别小净距隧道时,需要确定轨道中心与隧道壁之间的距离。

3. 近距离结构物:除了关注列车与内壁之间的净距离外,还需要考虑隧道附近是否有其他结构物的影响。

例如,如果隧道旁边有支柱、管道或其他固定设施,这些结构物的尺寸也会被纳入判别依据中。

4. 安全标准:小净距隧道的判别依据还包括了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铁路部门会根据列车速度、隧道长度、运行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过。

以以上准则为基础,铁路建设者和相关部门会对隧道进行勘测和测量,确保铁路小净距隧道满足安全要求。

这种严格的判别依据可确保列车在隧道中安全畅行,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
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
1. 引言
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是一项涉及交通安全、工程建设和设计规范的重要问题。

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一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便利。

2. 概念解释
2.1 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
公路隧道是指为了便利交通而开凿的地下通道,用于连接山区、隧道等地形条件复杂的区域。

铁路隧道则是为了铁路交通的顺利运行而建设的地下通道。

两者在建设和设计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标准。

2.2 最小净距
最小净距是指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在交叉时,必须保留的最小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高度、轨道的宽度、隧道的地质条件等多个因素,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3. 深度解析
3.1 设计规范与标准
在国际上,对于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设定,各国都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这些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对交通安全和建设工程的考量而制定的。

3.2 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
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也是影响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质条件可能会对隧道的建设和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影响到最小净距的确定。

3.3 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
最小净距的确定不仅关乎交通安全,也与交通运输的效率息息相关。

合理设定最小净距,可以保障车辆和列车的安全通行,同时也能保证交通的高效运行。

4. 案例分析
4.1 北京地铁十号线与五环东路隧道
在北京地铁十号线的建设过程中,要穿越五环东路的隧道部分,就需要考虑到地铁隧道和公路隧道的交叉。

通过对地质勘察和工程技术的
研究,最终确定了最小净距,确保地铁和公路的安全相通。

4.2 美国公路与铁路的交叉设计
美国作为交通运输发达的国家,对于公路和铁路的交叉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最小净距的数据和技术,为其他国家在类似问题上提供了借鉴。

5. 个人观点与总结
我认为,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确定,不仅是一项需要严谨科学的工程设计问题,也是对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的重要考量。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充分领悟了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问题的重要性,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观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共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6. 影响因素分析
6.1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影响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地表地形等都会对隧道建设和设计
产生影响。

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安全空间来保障隧道的稳
定和安全。

6.2 隧道设计标准
隧道设计标准也是决定最小净距的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
同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都是基于对交通安全和工程技术的
考虑而制定的。

合理的设计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隧道的安全和顺畅通行。

6.3 工程技术水平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隧道建设和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的工程技术可以提高隧道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对最小净距的
确定起到积极的影响。

6.4 交通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也是影响最小净距的因素之一。

在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
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公路和铁路交叉设计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要充分考虑未来的交通需求,确保隧道能够满足长期的交通运输需求。

7. 社会意义
确定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乎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隧道建设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充分考虑未来交通运输的需求。

对于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8.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确定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利用现代化的地质勘察技术和隧道设计模拟软件,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最小净距。

另外,新型的隧道材料和建设技术也可以为最小净距的确定提供更多的选择。

9. 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确定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也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隧道建设和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提出建议
在确定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时,建议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需求、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注重隧道建设的可持续发
展。

通过科学严谨的工作,确保隧道建设和设计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最小净距的确定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全面考虑地理环境、工程技术、交通运输需求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和规划。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中,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为公路和铁路交叉设计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