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昌马河灌区泥石流治理

合集下载

切实做好小流域泥石流调查成果的利用

切实做好小流域泥石流调查成果的利用

景 宁 县 地 处 浙 南 山 区 。全 县 国 土 面 积 1 4 .8 方 9 99 平

公 里 。其 中山区面积 占全 县总面积 的8 .8 44 %。 山高坡
陡 ,残 坡 积 物 多 。地 形 、地 貌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 属 亚 热
带季风气候 区。降雨量充沛 。是浙江省南部 的一个暴雨 中心 。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 。现 已发现需 防治 的 灾害隐患点 1 2 。涉及全县2 个 乡镇 。威胁7 3 人 的 2个 3 41 生命财产安全 。其中 “ ’类隐患点为4 , “ ’ 隐 A’ 个 B’类 患 点 1个 , “ O C”类 隐患 点 3 个 , “ 类 隐患 点7 3 D” 5 个 ,这些隐患点严重威胁所在村村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若遭遇热带风暴或台风的侵袭 ,山区常 引发小流域泥石 流灾害 ,历 史上曾发生泥 石流 灾害9 ,造成 了5 人死 起 7
拿到成果资料后 ,我们首先是组织科 室干部认真学 习解
读 、掌握 ,明确共调查 多少 沟谷 ,已发生过泥 石流 的是 那几条 ,存在 隐患 需要重点 防范 的沟谷是哪几条 ,受威 胁 的人 口是 多少 ;易引发泥 石流灾害 的临界过程降雨量
勤方面遇到的困难 ,为调查 工作提供 一个 良好的工作氛
泥 石 流调 查 与评 价 成 果 。 这 是 我 们今 后 防 范 泥 石流 地 质
灾害 的科 学依 据和 工具 ,充分 地使 用好 落实好这 个成 果 ,对我们做好小 流域泥 石流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 ,具有 特 别的很重要 的意义 为了抓好成果利用 、落实防范措施我们主 要抓 了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工 作 : 1 认真解读成 果、做到心 中有数。在去年 1月份 、 1

泥石流应急治理实施方案

泥石流应急治理实施方案

泥石流应急治理实施方案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泥石流的应急治理工作,需要有科学的实施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以下是泥石流应急治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雷达、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泥石流的活动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附近居民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应加强泥石流危险区域的防护工程建设。

对于那些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该加强防护工程的建设,包括搭建围堰、设置拦砂坝、修建引导沟等,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降低泥石流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另外,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针对泥石流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对泥石流灾害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达泥石流的危害性和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最后,应建立健全的灾后救援体系。

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应该立
即启动相应的救援机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灾后救援工作,包括搜
救被困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清理废墟等,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总之,泥石流应急治理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防护工程、预案演练、宣传教育和灾后救援等多种手段,以最大程度地减
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
泥石流防治工作,共同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昌马水库排砂洞维修加固工程硅粉浆混凝土施工

昌马水库排砂洞维修加固工程硅粉浆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补强方案进行加பைடு நூலகம்固。
3 施 工方 案
51 浇 筑 方 式 . 混 凝 土 的输 送 采 用 泵 送 方 式 , 泵 送 至 浇 筑仓 面 处 , 由 人

施工技术 ・
昌马水库排砂洞维修加固工程硅粉浆混凝土施工
李艳 翠
( 肃省 水 利 科 学 研究 院 , 肃 兰 州 甘 甘 7 00 30 )
摘要: 对昌马水库排砂洞底部磨损段 采用硅粉浆混凝 土进行维修施 工, 时间短, 方法简单 , 效果好 。 尤其采用浸泡 3d
以上 的硅 粉 浆 与按 2%的萘 系列 高 效减 水 剂 配制 G 0硅粉 浆混 凝 土 , 减 小 混凝 土 干燥 收 缩 , 好 地 减 少坍 落度 损 0 6 能 很
第 4 卷第 3 6 期 21 0 0年 3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s a e n v n y a d Hy o o rTe h o o y n u W trCo  ̄r a c n dr p we c n lg
Vo.6. . 1 4 No3
M a., 01 f 2 0
部分组成 。排砂泄洪洞位于坝体右侧 , 其主要功 能是施工期
导 流 、 行 期 排砂 兼 泄 洪 。该 洞全 长 425m, 坡 110 采 运 7. 纵 /0 , 用 1o c 厚 C 0混 凝 土 衬 砌 。隧 洞 最 大 泄 流 量 为 2 0 4 o m 2 1 m l, 计 洞 内 最 大 流 速 为 2 . m s隧 洞 出 口段 最 大 流 速 3 设 s 02 /, 2 .1ms 由 于疏 勒 河 泥 沙含 量较 大 , 年 平均 含 砂 量 3 6 35 /。 多 . 6 k /3实 测 最 大 9 . k 多 年平 均 输砂 量 3 4 m 。 g , m 9 m , 3 5 万 为提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7 座 , 7 4 末级渠系衬砌 率 3. % 末级渠系完好率 5% 73, 4 。末级渠
系 水 利 用 系 数 8% 田间 水 利 用 系 数 仅 有 8% 整 个 灌 区 渠 系 水 7, 7,
利 用 系 数 5% 灌 溉 水 利用 系数 5% 7, 0。
关键词 : 末级渠 系; 区管理 ; 灌 问题对策
二、 末级渠系建设 管理存在的主要 问置
㈠ 管 理 机 制滞 后 , 系 改造 缺 乏 活 力 渠 灌 区 2 0 以前 末 0 5年
60 4 0兆焦 /平 方 米 , 0 ≥l ℃积 温 为 2 9 . ℃ 43 1. ℃ ,无 霜 8 1O 6 13 期 为 12天 ~ l8天 , 大 冻土 深度 1 0 米 。多年 平 均 风速 为 8 9 最 5厘 2 2 /秒 ~4 2 /秒 , 年 最 大风 速 2 米 /秒 。 年 平均 降 .米 .米 历 8 多 水量 6 4毫 米 , 蒸 发量 2 0 年 4 0毫米 。 降水 多 集 中在 7月~ 9月 , 分布 极度 不 均 匀 。
勒 河 灌 区建 立 时考 虑 的移 民计 划 之 外 , 增 加 了“ 西 移 民 ” 还 两 和
2 0 2亿 立 方 米 , 无 法 利 用 的洪 水 、 漏 损 失 、 边 生态 用 水 .5 及 渗 周
142 立方米, .3 亿 昌马 灌 区 地表 水 资源 量 为 5 1 1 立 方 米 , .0 亿 昌
疏勒河发源 于祁连山 , 川径流 由冰川融水 、 河 降水 、 下水 地
三 部 分 组成 ; 勒 河 昌 马 峡站 多 年 平 均径 流 量 为 l. 1 疏 0 32亿 立 方 米 。赤 金 峡 水库 多 年 平 均径 流 量 为 0 5 亿立 方米 , 计地 表 水 .1 合

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方法及管理要点--以里方河治理工程为例

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方法及管理要点--以里方河治理工程为例

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方法及管理要点 --以里方河治理工程为例摘要:中小河流是我国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灌溉、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可以恢复其自身功能作用,减少污染和破坏,强化其防洪抗涝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小河流治理与提升河流防洪能力的方法、管理要点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小河流治理效果,促进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河流防洪能力方法管理要点里方河段河道主要的防洪任务是保护农田和耕地不受洪水侵蚀,同时稳定河势,兼顾水生态的维护,河道目前基本无堤防工程、部分地区村民自建挡墙防洪标准低等实际情况,整治工程方案主要以护岸措施为主。

一、综合概括本次弥勒市里方河路体段至郎才段治理工程,本工程规划治理河道总长20.2km,其中规划治理干流长14km,支流长6.2km,规划新建堤防总长26.9km,清淤疏浚10km。

治理效益包括保护人口1.8万人,保护农田1.1万亩,规划总投资8900万元。

沿岸分布4个村委会,大面积农田,大量排涝沟渠入河,排涝流量较大。

里方河新建堤防治理段项目区上游段现状防洪标准不足3年一遇的洪水,下游段局部不满足10年一遇的洪水,当遭遇3年一遇洪水时,上游两岸低洼台地及滩地部分被淹没,而遭遇十年一遇的洪水时,低洼台地及耕地几乎全部被淹没,加之沿岸岸坡为不稳定,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可以认为里方河建设堤防段现状泄洪能力不足三年一遇。

在具体实施中,防洪堤堤型设计采用重力式堤型和生态式护坡土堤,新建堤防高度4.0~6.0m,建筑物共布置涵管38座,机耕桥1座,人行桥2座,共在干流堤防沿线布设38座排涝口,河道沿线每隔500m新建1座亲水台阶,共计新建27座亲水台阶,妈祖当地居民亲水需求和生态堤防要求,并保障当地经济发展。

二、里方河治理现状问题(一)缺乏完善的防洪治理体系里方河目前河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现状河岸低矮单薄,河道过流能力不足,易受洪水灾害威胁。

浅谈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浅谈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措施

政 法 令 措 施 等 ) 结 合 , 样 才 能 保 证 其 防 治 效 益 的有 效 发 相 这 挥。 治 理 工 程 主 要 有 治 水 、 土 和 排 导 等 为主 的方 案 治
r …… … … 上
『批 芏 f t
: } … ~ £ 麟 …一 ~ 1 援 0
例 提 出 了治理 建议 。 关 键 词 : 质 灾 害 ; 石 流 固体 物 质 源 ; 石 流 ; 地 泥 泥 防护 堤 ; 石 流 流 体 特 征 泥
地 质 灾 害 是 指 在 自然 或 者 人 为 因 素 的 作 用 下 形 成 的 . 对人类生命财产 、 环境 造 成 破 坏 和 损 失 的地 质 作 用 ( 象 ) 现 。
L—— ——
l魄 i— 毒 描 . 措 I — —
图 1 综 合 整 治 措 施 流 程 图 11治 水 为 主 的 方 案 . 利 用 蓄 水 、 水 和 截 水 等 程 控 制 地 表 洪 水 径 流 . 减 引 削
生和危害 。
2. 程 措 施 1工
2.. 11拦 挡 工 程
防 治 的 工 程 措 施 的 同 时 , 应 与 生 物 措 施 和 其 他 措 施 ( 行 还 如
泥石 流 治 理 的 生 物 措 施 主 要 指 保 护 、 复 森 林 植 被 和 科 恢 学利用 土地 资源 , 少水土 流失 , 复流域 内生 态环境 , 减 恢 改
善 地 表 汇 流 条 件 , 而 抑 制 泥 石 流 活 动 。大 多 数 泥 石 流 沟 生 进 态 环 境 极 度 恶 化 , 纯 采 用 生 物 措 施 难 以 见 效 , 须 采 取 生 单 必
活土 主 撵 曝 薹

3调整农 业生产 结构 , 加农 民收人 , 决农村 能源 问 ) 增 解 题 。 如 陡 坡 退 耕 还 林 , 改 梯 , 稳 定 的 山 体 上 水 田 改 为 旱 坡 不 地 , 力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 。 大

小流域防汛预案百度文库

小流域防汛预案百度文库

小流域防汛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小流域区域在汛期内的安全稳定,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制定本防汛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患灾害。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小流域区域的防汛工作,包括城市边缘、乡村、水库、河段、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

三、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4. 各级政府出台的防汛相关规定和指导意见。

四、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水患灾害的发生,加强小流域治理,提高抗灾能力。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政府对防汛工作负总责,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分工。

3. 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一旦发生水患灾害,迅速启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

4. 社会参与,共同防御。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汛工作,形成共同防御水患灾害的合力。

五、组织指挥体系1. 小流域防汛指挥部: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小流域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

2. 防汛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负责日常防汛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

3. 防汛应急队伍: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成,负责汛期内的抢险救援工作。

六、预防措施1. 定期开展小流域风险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2. 加强小流域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3. 加强气象预警,及时发布暴雨、洪水等预警信息。

4. 完善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水、泄洪能力。

5. 做好防汛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

七、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当气象、水利等部门预测可能发生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抢险救援:一旦发生水患灾害,立即组织防汛应急队伍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转移安置:对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人员安全。

4. 险情处置:对发生的险情进行及时处置,防止灾害扩大。

浅谈天山北坡河流泥石流灾害防治

浅谈天山北坡河流泥石流灾害防治

$
奎屯河流域概况 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西南部,
介 于东径 ()*%(+,(-*’.+ , 北 纬 ’)*)&+,’.*&’+ 之 间 , 流域 奎屯河流域包括奎屯河、 古尔 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 图河、四棵树 河 三 条 主 要 河 流 , 三 河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量 四棵树河在奎屯河下游汇入奎 $%#-/ 亿立方。古尔图河、 屯河并注入艾比湖。 奎屯河发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 属多泥砂季节性河 流,全长)/& 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 /#$. 亿立方,海拨 终年积雪, 冰 川 面 积 %&$ 平 方 公 里, 夏 )-&& 以上高山区 , 季气温上升,高 山冰 雪 融 化 及 降 水 是 主 要 径 流 补 给 水 降 水 历 时短 , 源, 雪线以下 )-&&,$$&& 米 地 区 雨 量 充 沛 , 强度大, 夏季暴雨极 易 形 成 洪 水 ; 中 山 区 峡 谷 段 两 岸陡 峭, 水流湍急, 河道纵坡在 $-0 以上; 出山口以下河段两 岸山势依次降低趋于平缓, 两岸台地发育, 荒山秃岭, 岩 体裸露, 植被极 差 , 河 床 逐 年 台 高 致 使 河 道 纵 坡 在 $)0 左右。此河段年平均气温 .#) 度, 多年降水量在 $-&,)(& 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特点多为历时短、 强度大, 极易发生 泥石流灾害。古尔图河与奎屯河基本相似。 奎屯河、 古尔 图河 自 六 、 七 十 年 代 开 始 开 发 建设 至 今, 已历时半个世纪, 先后建成’ 座拦河引水渠道, $/- 公 里引水干渠 , (. 公 里 防 洪 堤 坝 , $/% 座 大 中 小 型 建 筑 物, 年引配水量 ( 亿立方左右, 基本形成了集引、 蓄、 输、 排配 套的水利工程灌排水网络, 担负着兵团农七师、 乌苏市、 奎屯市、独山子及部队农场等 %&& 多万亩耕地的灌溉用 水及本地区工业用水和近 .& 万人民的生活用水, 对该地 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担负着 重要的关键性 引 水任 务 的 奎 屯 河 %) 公 里 团 结 大 渠和 古 尔图河 $( 公里上延干渠, 都座落于出山口以下河流东岸 本身形成的一级台地前沿半坡或河床缓滩上, 受泥石流 危害十分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昌马河灌区泥石流治理
摘要:近年来,小昌马河灌区泥石流暴发频繁,危害严重,不仅扰乱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要想根治泥石流,就必须摸清其成因,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入手,把预防和治理统一起来,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治理;小昌马河灌区
1概况
小昌马河灌区位于玉门市昌马乡,距玉门市新市区约90km的昌马盆地,现辖7个村,30个村民小组,人口4 000余人。

现有耕地面积0.14万hm2。

属纯自流灌区,交通封闭,自成耕作体系。

灌区四季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仅为120d,适宜种植大麦、小麦、胡麻等农作物。

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小昌马河灌区成为玉门市唯一一个泥石流频发的区域,每年到了5、6月份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形成初汛,在流经广袤的黄土戈壁时,挟带大量泥沙下泄,到下游形成了泥石流。

2泥石流成因及其危害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可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本区域的泥石流特性为:固体物质以黏性土为主,含有少量泥沙,岩屑,黏性度大,呈稠泥状(当地人称之为稠水),因此狭义上应为泥流。

按泥石流的流动状态可分为黏性泥石流(结构型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紊乱型泥石流)。

本区域内泥石流在运动时泥浆的流动速度大于石块的移动速度,属稀性泥石流。

小昌马河灌区泥石流主要由冰雪融水形成。

每年6-8月,泥石流下泄后直接进入泉眼,污染水源,破坏泉眼。

由于泥石流来势凶猛、破坏力强,使原本脆弱的水利设施屡屡遭到破坏,直接影响灌溉的正常运行。

水管单位和当地群众每年都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水毁进行修复。

同时泥石流还会淤积河床,堵塞河道,造成排洪不畅,使河流不断改道,淤积水库,缩短水库的寿命。

轻微的会破坏耕地的土壤结构,使其板结,降低土壤肥力,农作物减产;严重的则淹没土渠、土沟甚至耕地,使农作物绝收。

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给水管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及人为因素。

3.1地质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构造基础和物质基础祁连山前丘陵区分布一些被风化的细粒以及第三系上更新的灰色或黄色的黏土岩,黏土岩由颗粒极细的胶体物质或黏土矿物质组成的,稳定性差,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受力后变形,浸水后易软化和泥化,具有可塑性、崩解性和膨胀性。

小昌马河南岸分布一些较大冲
沟,岸坡均为第四纪上更新统砂砾层,砾石磨圆度为次棱角一次圆状,泥质胶结,较疏松,砂砾石层底部胶结物略呈淡红色。

砂砾石层上覆盖有土黄色粉砂质壤土层。

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3.2地形、地貌的影响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要素主要有流域的形状、面积、坡度及河床比降。

区域地形呈“V”字形,沟床坡度在30°~60°之间,河床比降1:60,融水能迅速集中,并沿着沟谷急剧泄流成为可能沟谷发育区。

区域内植被稀少,部分地带裸露,抗冲刷能力极为脆弱。

流通区地形以上为瓶颈状或喇叭状,谷坡陡,谷形成陡坎或阶地。

3.3气象因素小昌马河灌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祁连山大雪山高程5 268m,终年积雪,为融水储备了物质基础。

3.4人为因素南部山区属肃南蒙古族自治区,多为游牧民族,由于过渡放牧和挖掘药材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4泥石流形成的过程
4.1固体物质形成阶段在距老虎沟沟口约15km处,有冰雪融水,呈灰白色,取样化验含沙量为5%,而在以下区域的沟谷两侧及周围山坡上,有大量的风化残积物,滑坡崩塌物体,坡积洪积松散物等不稳定物质,形成了足够的固体物质来源。

4.2搬运冲刷阶段泥石流主要来自距老虎沟沟口下游约15km一带的老虎沟、白石头沟和青土沟,山体岩石不稳定,遇到融雪时,由于其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岩土体内结构变化,内聚力抗剪度降低,在巨大水流作用下,将会发生滑移,进而发展为水和土石体混合流动,形成泥石流,此时含沙量为70%。

4.3泥石流的沉积阶段在距老虎沟西端约25km处,山区沟谷下游沟床纵坡变缓,沟谷地形开阔,泥石流流速急剧减低,从而使泥石流中的岩土固体物质大量淤积,在沟谷处形成洪积扇,此处含沙量为90%。

5泥石流治理措施与对策
为了治理泥石流,前些年在老虎沟一带修筑了驼峰堰,以疏导泥石流,但由于泥石流的大量淤积,使其削弱了防御、疏导能力,从而使地形地貌遭到新的破坏,水土流失危害进一步恶化,泥石流日益猖獗。

因此必须因势利导,标本兼治,从预防和治理两方面入手,对泥石流进行全面治理。

5.1采取生物措施预防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入手,对流域进行封山育林育草,以保护植被,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流域内种植易生易长的植物,固持土壤,增强地表的抗冲刷能力;营造水流调节林,控制地表径流;营造固堤护岸防冲林护岸、护堤,控制河床下切,防止冲刷;营造水源涵养林,调节洪峰。

5.2采取工程措施治理首先,在泥石流区域内修建拱形坝,重力高坝,拦蓄泥沙,
减小沟床纵比降;其次,修建护坝、拦土墙、谷坊群等,保护河谷坡面及坡脚,稳定河床。

再次,在泥石流沟谷下游可修建排水沟系,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减少土壤潮湿度;修建排洪道、导流堤、导流渠等,以调整泥石流的道路,使其辐射状漫流,减缓流速,削弱能量。

6结论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很复杂,需要翔实的资料。

因此,要对泥石流进行长期观察,特别是在泥石流频发期,在多发地带设点观测,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全面的摸底,为综合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 张梁,张业成,罗元华.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