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玉米品质及检验
玉米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V1—滴定邻苯二钾酸氢钾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滴定空白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04.22—邻苯二钾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
注意事项:
(1)称量基准物质邻苯二钾酸氢钾时,应将其盛放试剂的瓶盖妥善放置,严防污染。
滴加酚酞指示剂 3-4 滴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 不褪色为止。记下
耗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V1。
注意事项:
①滴定速度的控制:滴定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控制在 6-8mL/min,即每秒 2-3 滴,
7
滴定液成串不成线。 ②终点的观察:临近滴定终点时, 要适当放慢滴定速度,注意观察样液的颜色变化。测
无机杂质
2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轻型杂质
异粮粒
注意事项: ①玉米以外的有机物质,包括异种粮粒均为杂质。 ②严重病害、热损伤、霉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变色变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均为杂质。 2.大样杂质检验 按标准规定分两次进行筛选,然后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量。 注意事项: ①应将玉米芯上玉米剥离,分别归属。 ②应将筛底中的筛下物清理干净。 3.小样杂质检验 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分取试样约 100 g。小样用量不大于 100g 时,精确至 0.01g; 小样用量大于 100g 时,精确至 0.1g,倒入分析盘中,按标准规定,拣出其中的杂质并称量。 4.杂质总量检验 杂质总量为大样杂质与小样杂质之和。 (六)不完善粒检验 按 GB/T 5492—2008 执行 1.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下列几种: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玉米品质标准

玉米品质标准
1、外观标准
国家对于玉米外观的标准主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指标。
成熟玉米粒呈黄色、圆柱形,长度大于5毫米,直径大于3毫米。
表面应平整、光滑,没有霉斑、疤痕等明显痕迹。
2、品质标准
玉米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口感、储存性、加工性等指标。
国家对于玉米品质的标准要求玉米粒饱满度高、肉质鲜嫩、口感好、不易老化和变质。
3、营养成分标准
国家对于玉米营养成分的标准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指标。
成熟玉米粒淀粉含量应不低于70%、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8%、脂肪含量应不超过4%。
第四章玉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第一节

膳食纤维的用途
玉米皮制膳食工艺
膳食纤维食品
美国玉米制品公司生产一种食用纤维含量高达90% 的玉米麸质制品,可作为面包、饼干、点心、早餐谷物 的添加剂,产品为高纤维、低脂、低植酸食品,没有令 人厌恶的风味。 美国营养食品公司生产的玉米、黑麦、麦芽复合谷 物纤维总纤维含量达62%,制成的面包、点心、焙烤食 品,外表色泽金黄,具有天然果仁风味。
5、玉米皮生产饲料酵母主要原材料
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 主要原材料 营养价值
玉米皮
(以绝干计)
•玉米皮产糖55-60%;中和过程损失3-5%;发酵过程酵母转 化率45%;离心分离及干燥损失10%,最终的商品饲料酵母 收率22.3%。即每吨饲料酵母消耗玉米皮4.45吨。
硫酸
氨水
•按玉米皮水解过程液比10,硫酸浓度以0.7%计,投入硫酸 311kg。即每吨酵母消耗硫酸311kg。
酵母 离心 机 酵母 干燥 机
水解 罐
通常溶积 12-18m3, 为防止稀 酸腐蚀, 可用钢板 衬耐酸砖 制作。工 作压力 0.2MPa。 水解罐为 柱形,锥 底底部配 有快开阀。 水解完毕 能一次性 喷放。
中 和
开口式, 亦用耐酸 转衬里。 配有搅拌 器和冷却 系统。为 防止中和 沉淀物堵 塞排料管, 出料口安 于侧位, 底部中心 按有排污 阀。
•采用含氨25%的工业氨水为中和剂,使含硫酸0.7-0.6%的 水解液中和到pH5.5,每吨饲料酵母消耗氨水0.5吨。
6、玉米皮饲料酵母的营养价值
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 主要原材料 营养价值
饲料酵母含有45-50%的蛋白质,可消化率高,作为蛋白饲料添 加到配合饲料中,具有与鱼粉相同的功效。 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略低于鱼粉的蛋氨酸,但可通过胆碱补 尝。胆碱在活体内调节脂肪的代谢,使脂肪转化成能溶于血中的卵 磷脂,对促进禽畜生长极为有利。 酵母中还含有各种酶和激素,能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提高幼 雏幼禽的抗病能力。除熟知的猪、鸡饲料中可以添加饲料酵母,对 于水产养殖中加入饲料酵母,更为有效。 但应注意饲料酵母的添加量应是饲料中各种蛋白质总量的25%, 或是饲料总重量的5%,其中幼雏可适当采用,过多地使用对生长也 没有多大好处。
玉米检验方法

玉米检验方法
玉米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玉米表面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判断玉米的品质。
同时需要注意是否有异味、霉变等情况。
2. 显微镜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玉米中的微小颗粒、纤维和其他物质,可以了解到玉米的结构和含量等信息。
3. 光谱分析:利用光谱技术对玉米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玉米中物质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特性来判断玉米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玉米中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从而知道它们是否达标。
4. 化学检测:利用化学方法对玉米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含量检测、油脂含量检测、水分含量检测等等。
5. 生物检测:对玉米中各种有害生物的检测,比如害虫、霉菌等生物的检测,来判断玉米是否受到了生物污染。
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生物污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6. 水分检测:根据仓存玉米周转储存情况合理制定收购时水分标准。
验收时可采取五点法取样混合后检测,有怀疑局部水分高可单独取样检测。
卸车过程中也可随取随测。
仪器检测一般使用谷物水分检测仪,注意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温差过高时仪器误差非常大,可取样时放置室内回温再进行检测。
同时每周固定2-3次用烘箱法测定比对校准谷物水分仪的检测数据,以便更新数据。
以上是玉米检验的主要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玉米质量检验方法标准

玉米质量检验方法标准一、品种鉴定1. 观察法:根据玉米的外观特征,如粒形、粒色、粒度等,对品种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测法:采用基因测序等手段,对玉米样本进行DNA分析,以确定其品种。
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1. 杂质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检验,对玉米中的杂质进行定量分析。
2. 不完善粒检验:按照规定,对玉米中的不完善粒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质量。
三、水分含量检验1. 烘干法:按照规定,采用烘干法对玉米水分进行测定。
2. 快速法:采用快速干燥设备或红外线干燥法等快速测定方法,以获得近似的玉米水分含量。
四、容重检验按照规定,使用容重器对玉米的容重进行测定。
容重反映了玉米的密度和营养价值,是评估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玉米粗脂肪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粗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粗脂肪含量是评估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粗蛋白质含量是评估玉米营养价值的又一重要指标。
七、玉米粗纤维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粗纤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粗纤维含量是评估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八、玉米淀粉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淀粉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淀粉含量是评估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九、玉米赖氨酸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赖氨酸含量是评估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十、玉米黄曲霉素含量检验按照规定,通过实验室测定,对玉米中的黄曲霉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其含量是评估玉米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黄曲霉素含量超过规定限量,则不应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饲料用玉米质量检测

检验6 —玉米赤霉烯酮
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的方法进 行测定。测定的方法较为复杂,对仪器的要
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还有的是从分子
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测定的范围在5- 100μg/mL。
检验6 —玉米赤霉烯酮
目前也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 称取10g样品,先用10mLlmol/L的盐酸酸化, 然后用100mL氯仿苹取30min(可放在振荡器 上振荡),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20mL,用 lmol/L氢氧化钠50mL进行反提取两次。将提 取液浓缩至20mL左右,再用氯仿液50mL萃取 两次。浓缩至2mL左右使用硅胶60板,用氯仿 一丙酮(2:98或4:96)作为展开剂,在紫外 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光,即含有玉米 赤霉烯酮。
标准采用的定义3—杂质
杂质:无法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 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其 他物质。 ——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 质测定按照GB1353执行。
标准采用的定义4 —粗蛋白质
粗蛋白质 :含氮量乘以6.25
——抽样按照GB1353执行。
——水分含量测定按照GB/T6435执行。
≤1.0 ≤1.0
正常
正常 正常
检验规则和包装运输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按照GB1353执行 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运输和贮 存按照GB1353执行
玉米品种与利用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 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 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 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 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 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 是以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 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 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 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代之以淀粉指标来进行定等。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 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 和权威性。
作物品质分析论文---玉米品质分析

玉米品质分析我国玉米地方品种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积累了广泛的遗传变异,作物品质分析就是要对不同作用与品种的玉米进行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蒸煮,烘焙等方面的品质分析,选择出能满足栽培者,消费者,禽畜养殖者等不同群体对于玉米各项品质的不同要求,适应生产以及市场的玉米品种。
一、玉米品质分析需要测定的指标1.1.食用玉米:食用玉米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生食,烹饪的一大类玉米,在此选择糯玉米和甜玉米两个品种作为例子来讲解其品质分析测定时所需要测定的指标:1.1.1.糯玉米:糯玉米是指玉米胚乳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的玉米品种,支链淀粉遇到碘会变色,其质地粘稠,所以也会叫做粘玉米。
糯玉米的籽粒多为硬粒型或者半马齿形,成熟干燥的糯玉米胚乳呈现蜡质状,蜡质状的玉米颜色暗淡,角质不透明。
糯玉米在我国主要是用于食用鲜穗,衡量其品质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糯玉米的食用品质以及其营养价值,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提高,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产量,高品质,高营养的优质玉米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应测定玉米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氨基酸含量以及其含水量,还有玉米种皮厚度质量指标。
1.1.2.甜玉米:甜玉米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新鲜果穗的市场供应以及后期食品加工的原料。
甜玉米的品种繁多,也因为口感和其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所以除了要测定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更要测定其糖分与含水量的最适比值,果皮柔软性,果肉香味等性质。
1.2.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是指在合适的收获时期将玉米植株,包括茎,叶,玉米穗在内的整棵植株全部收割下来,在经过切碎,加工,贮藏发酵过后作为禽畜养殖户在冬季喂养牛羊等牲畜的青贮饲料,或者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
青贮玉米与其他用于食用的玉米品种不同,青贮玉米的使用对象多为牛羊牲畜,因此对于其果穗的产量并无要求,更偏向于提高整棵植株的生物产量,应测定青贮玉米中脂肪,蛋白质,淀粉,纤维等干物质的含量。
玉米验收标准

玉米验收标准
玉米验收标准是指对玉米进行质量检验时需要符合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以下是一般的玉米验收标准:
1. 外观:玉米籽粒应呈正常形状、色泽均匀、无异物、无霉变、无腐烂。
2.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玉米的重要指标,一般应控制在13%-1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会影响玉米的储存和加工。
3. 毛重:指玉米鲜穗的重量,要求符合相应的规定。
4. 颗粒含量:玉米籽粒的颗粒含量是指玉米鲜穗中籽粒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85%以上。
5. 淀粉含量:玉米中淀粉的含量是决定其加工价值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65%以上。
6. 杂质含量:指玉米中除籽粒以外的杂物的含量,一般要求在1%以下。
7. 不完善颗粒含量:指玉米中破碎、变形、发芽、虫害等不完善颗粒的含量,一般要求在3%以下。
以上是一般的玉米验收标准,具体要根据地区、用途和质量要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玉米品质及检验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饲料兼用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9亿亩左右,仅次于稻谷和小麦,总产量在1.2亿~L3亿吨,仅次于稻谷。
中国种植的玉米绝大部分是普通玉米,专用玉米种植比例很小,尽管近年来审定推广了一些专用玉米品种,也因不能实施区域化种植和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专用玉米的品质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中国玉米的70%用于饲料,lO%左右用于口粮或食品工业,约15%用于工业,5%用于出口。
玉米在工业上主要是用于淀粉业及深加工,主要玉米加工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高纯果糖)、山梨醇、酒精、淀粉塑料、高吸水性树脂、玉米胚油(进一步生产人造奶油)、食用蛋白粉、谷氨酸(味精)、醇溶蛋白、玉米黄色素及蛋白饲料等多种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出口第一大国,其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总出口量的70%以上,其次法国、阿根廷、泰国等国。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玉米,1996年出口16万吨,1997年出口661万吨,1998年出口469万吨,1999年出口431万吨,2000年出口1047万吨,2001年出口500万吨。
近年来中国玉米出口量占粮食总出口量的65%左右。
中国玉米主要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
中国玉米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与国家出口补贴政策和中国的地域优势有密切关系,但出口玉米的等级低,质量差,价格相对偏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中国加入WTO后,在取消玉米出口补贴政策的情况下,美国、法国、阿根廷、泰国玉米可能会抢夺中国玉米的国外市场,也可能冲击中国国内市场。
提高国产玉米质量和安全水平和降低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玉米品质及其评价一、玉米品质概念及其内涵玉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有四个含义: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加工品质、商业品质。
具体到某一种玉米,其品质主要侧重哪一方面主要与该产品的用途密切联系,离开用途谈品质则没有意义。
①营养品质。
泛指玉米籽粒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等评价指标。
要进一步衡量蛋白质的质量时,则需要测定氨基酸的成分和含量,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
育种家为改善和提高玉米营养品质开展了优质蛋白玉米工作,高油玉米是从提高脂肪含量角度提高玉米的品质。
②卫生品质。
是指玉米籽粒中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的多少,有害微生物及病菌的有无,黄曲霉素含量等。
③加工品质。
针对不同的加工目的,要求玉米具备不同的品质。
如加工淀粉要求淀粉含量要高,易于提取;生产玉米粉和玉米淀粉糖要求籽粒硬度较大,角质率高,易脆皮;生产玉米油则需要含油率要高等。
④商业品质。
商业品质主要是感官评定的,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包装、商标、标签等内容。
这些内容以前是被人们忽略的,而今后越来越成为进入市场的玉米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
二、国外玉米品质的质量标准(一)玉米国际标准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CAC标准涉及玉米产品标准共有6件,分别是CODEX STAN 153-1995《玉米》、CODEX STAN 154-1995《粗磨全玉米面》、CODEX STAN 155-1995《去胚玉米粉和玉米碴》、CODEX STAN 18-1981《罐装甜玉米》、CODEX STAN 132-1981《速冻整玉米粒》、CODEX STAN 133-1981《速冻笋玉米》。
另外,CAC对玉米中25种农药残留、甜玉米籽粒中3种农药残留和笋玉米中13种农药残留制定了限量标准。
CODEX STAN 153-1995≤玉米》规范了用于人类消费的玉米的基本质量要求、具体质量指标、污染物质限量、卫生指标、包装和标识,适用于马齿型和硬质型以及杂交玉米。
基本质量要求是①安全和适合人类消费;②无异味和活的昆虫;③死亡昆虫及动物污秽物不得超过危害人类健康。
具体质量指标有:①水分含量低于15.5%;②死亡昆虫及动物污秽物不得超过0.1%;③不得有猪屎豆、玉米莠草、蓖麻子、曼陀罗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植物种子;④其他外来有机物质如其他植物种子、秸秆等不得超过1.5%;⑤无机外来物质如石子、土等不得超过0. 5%。
污染物质限量标准是:①不得含有金属物质;②农药残留不得超过CAC设定的标准;③真菌毒素不得超过CAC设定的标准;卫生要求是:①按照CAC/RCP l-1985标准对本标准中所定义玉米进行处理;②没有有害微生物、没有寄生虫、没有源于微生物的任何有害物质。
规定包装、标识和分析取样方法必须符合CAC有关标准的规定。
该标准附件中规定:①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的玉米不得超过5.0%;②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的玉米不得超过2.0%;③红玉米中其他颜色的玉米不得超过5.0%;④在硬质玉米中马齿型玉米不得超过5.0%;⑤在马齿型玉米中硬质玉米不得超过5.0%;⑥硬质和马齿混合型玉米中硬质玉米相对密度在5.0%-95%;⑦不完整粒不得超过7.0%,其中病斑粒不得超过0.5%;⑧破碎粒不得超过6.0%(根据ISO标准,4.50mm金属筛子);⑨其他谷物的籽粒不得超过2.O%。
CODEX STAN 154-1995《粗磨全玉米面》和CODEX STAN 155-1995《去胚玉米粉和玉米碴》两个标准中的基本质量要求、污染物质限量、卫生指标、包装和标识部分与CODEX STAN 153-1995《玉米》中的规定是相同的。
CODEX STAN 154米,白玉米中混入的黄玉米不得超过2%,而混合玉米中杂色玉米不得超过10%。
除普通玉米标准外,美国制定了许多玉米相关产品的标准,如《罐装甜玉米等级标准》、《去皮带棒玉米消费者标准》、《青玉米标准》、《罐装奶油状玉米等级标准》、《整籽粒罐装玉米等级标准》、《整籽粒速冻玉米等级标准》、《整穗速冻玉米等级标准》等国家标准。
详细全面地规定了每一产品的分等质量要求。
这些标准的特点是:①指标包含了产品质量的各个必要方面,十分详尽。
如《青玉米标准》中要求玉米具一致的品种特性,穗子整齐,发育良好,无虫蚀、病害等缺陷,穗上布满籽粒,籽粒饱满鲜嫩,包叶紧且无损,色泽青绿,未萎蔫。
标准中还规定了玉米穗的长度和切去穗端的质量要求,每个包装的穗数及每个包装中缺陷玉米的限量等。
②可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可操作性较强。
如要求穗子整齐,除穗长要求6英寸外,穗柄不得超过1英寸。
再如《罐装奶油状玉米等级标准》中对颜色、浓度、产品的完好程度、玉米粒的柔嫩度、成熟度及风味等质量指标均规定r分值,且为了记分的准确,每个分值又划分为若干级别,而对于如何评定每个级别的分值,则又做了详细的描述。
譬如浓度的分值是20分,又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好的记18~20分,稍好的记16~17分,中等的记14~15分,不太好的记0~13分,标准对每一级别都作了详细的特征描述,其中对于“好的浓度”具体描述是:“将罐中物搅均匀后倒在一干燥平面上,罐中物应具有黏稠奶油状的浓度。
不像轻微凝结,而有轻微堆积物的样子。
倒完罐中物2分钟时,干燥平面上没有自由液体分离出。
”这种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量化了本不易量化的质量状况,使得检测人员便于操作,检验结果也更加准确。
③标准突出了商业品质。
所有上述产品标准中均未强调营养品质,而特别注重外观、包装、食味等作为商品的质量。
这一特点说明了美国产品标准的制定是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的,产品质量是以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来衡量的。
其产品等级也是市场价格的依据。
因此标准在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普遍重视。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对玉米及玉米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和卫生标准,如玉米、玉米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标准、玉米、玉米食品和饲料中镰孢菌毒素(fumonisins) (FBl~-FB2~-FB3)含量标准、仓储玉米用的杀虫剂限量标准、玉米田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限量标准、玉米淀粉及其衍生产品中化学物质残留标准、玉米油(非氢化)中化学物质残留标准、玉米深加工产品中化学物质残留标准。
三、中国玉米品质的质量标准中国玉米质量标准在1999年修订前包括GB1353-86《玉米》、GB/T 6813---88《淀粉业用玉米》、GBlT 8614-88《发酵业用玉米》和GB/T 10363-89《饲料用玉米》,以及相关产品标准GB/T 10463-89《玉米粉》和GBlT 8885-88《食用玉米淀粉》、GB/T 12309-90《工业玉米淀粉》、ZB X77005-90《玉米笋罐头》、ZBX14013--89《玉米胚油》,其中《饲料用玉米》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国标清理整顿和复审后改为行业标准NY/T 114-1989,专业标准ZB X77005-90和ZBX14013-89被废除;玉米安全卫生标准有GB 16329-1996《小麦、面粉、玉米及玉米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限量标准》、GB 2715--81《粮食卫生标准》、GB 2761—81《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允许量标准》、GB 2762--- 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2763-81《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GB 4809-81《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GB 238----84《食品中镉允许量标准》、GB 4788-9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4790-84《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GB 5217-85《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限量标准》。
1999年,中国颁布了3个国家玉米标准,GB 1353--1999《玉米》、GB/T 6813-1999《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GB/T 17890-1999《饲料用玉米》,取代了原有的4个国标。
2000年颁布了NY/T 418-2000《绿色食品玉米》行业标准,2002年颁布了7个专用玉米行业标准,分别是:NY/T519-2002《食用玉米》、NY/T 520-2002《优质蛋白玉米》、NY/T 521-2002《高油玉米》、NY/T 5222002《爆裂玉米》、NY/T 523-- -2002《甜玉米》、NY,/T 524-2002《糯玉米》、NY/T 597《高淀粉玉米》。
从中国现有玉米标准来看,中国玉米标准逐步趋于完善,但缺乏系统性,对现有标准的修订工作十分滞后。
20年的改革和发展,使中国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从资源约束型转向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型,由解决温饱转向小康的需要。
市场要求农产品质量好、花色多。
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玉米国家标准使很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原标准的质量指标普遍较低,且不反映玉米内在品质;原标准在大部分生产、消费中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农民生产什么样的玉米,国家就收购什么样的玉米,消费者也就只好使用什么样的玉米;原标准的质量要求不能促进当前市场经济中玉米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