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废气监测[研究材料]
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监测中有关问题探讨

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监测中有关问题探讨无组织废气排放的特点是污染源分散、排放高度低、排放量不大、污染物没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
但不大的排放量,也会在排放点附近形成高出标准允许排放的污染区,故无组织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应重视无组织废气监测1 无组织废气的来源1.1 生产工艺中无组织废气化工生产中常有蒸馏冷凝、离心、结晶、烘干等工序,都有可能发生有机物和溶剂挥发产生无组织废气的情况,特别是在离心、烘干等工序,一般排放废气的浓度较高,这方面的无组织废气排放量与工艺方法和设备形状有很大关系[1]。
1.2 原料及产品的贮罐区贮罐区的无组织废气主要是大呼吸0和小呼吸0过程产生的无组织废气。
大呼吸0过程指液体在容器与容器之间转移而发生的吸入或放出气体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原料和产品入库或送料到车间过程中;小呼吸0过程指由于外界温度或压力变化而导致气体的吸入或排出的现象。
贮罐区排放的无组织废气,其量与物料的理化性质、储罐的结构、气候条件以及填充频次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大呼吸0过程的排放量大于小呼吸0的排放量1.3 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渣堆放场化工企业一般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及废渣临时堆放场。
污水处理设施在收集池和污泥处理工段会逸出恶臭,主要成分是硫化物如H2S、CH3HS(甲硫醇)和氨氮,恶臭物质的逸出量与污水量、污水水质、曝气方式及气温、风速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
化工废渣主要有釜残、滤渣、废催化剂等,一般均掺杂着有机物,会缓慢释有毒、有害气体[2]。
1.4 跑冒滴漏的废气一种情况是化工生产中,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将液体物料流散到地面,即使地面上污染物清理掉,但由于地面遭到污染物的渗透,随后又慢慢的释放出气体,而且散发时间较长,另一种情况是生产设备和管道存在不严密之处,不严密处泄漏出有害气体,排放量往往随使用期增大而增大。
1.5 其它的无组织废气其它产生无组织废气的环节,如真空泵循环水的有机废气,循环水池液面有机物气体逸出等2 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2.1 采样点位的设置在监测前必须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环评及批复、气象、平面布置等有关资料,重点调查污染物的种类在周边环境空气中是否有显著本底,如果存在,需采用在排放源的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否则只需设置监控点。
无组织废气监测

二、监测前准备
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立项建设时间。 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 量。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 材料和产品。 3)、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 名称;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周界外主要环境敏 感点位置。
无组织废气监测
监测二科 2009.5
一、相关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 二、监测前准备 三、现场监测 四、监测结果的计算 五、注意事项 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一、相关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
1、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环发 〔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 3、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 测技术导则》 4、《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 补版)
• 由所测得的风向、风速值计算平均值和风
向变化的标准差,从而判定该区域该时段 的风速风向,以便监测点位的布设。 风速风向的测定除在采样之前进行外,还 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入发现风向有 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
2、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 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 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 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 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3)、恶臭污染物厂界监控点一般情况下设置 在厂界主导风向下风向及两侧位置,沿风 向夹角均匀布设。当静风时,选择厂界气 味较大处布设监测点。当有两个毗邻恶臭 污染源单位时,应选择被测单位处于第二 单位上风向进行监测。 4)、对于各类污染事故的监测,我们应根据 其特征污染物的性质来开展现场监测,一 般应选择在污染物最高浓度点、周边敏感 点及其扩散趋势进行监测。常见污染物主 要为Cl2、CO、H2S、NH3、HCN及各类有机 气体等。
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废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其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加强废气排放管理与监控,判定废气的组织性与非组织性成为了当下研究热点之一。
有组织废气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中以特定时间、特定量和特定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而无组织废气则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排放标准、量化要求和监管机制。
本文旨在详细探讨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介绍引言、有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场景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辨别不同类型的废气排放行为,并能有效应对和管理废气污染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助力相关行业在废气治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有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2.1 定义与特征有组织废气,指由于工业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特定设备或系统所排放的废气。
这些废气通常经过集中处理和控制,具备明确的来源、排放管道以及收集设施。
有组织废气具有以下特征:1. 具体来源:有组织废气来自于确定且可追溯的工业设备或系统,包括燃烧炉、锅炉、发电厂等。
2. 管道排放:这类废气通过专门设置的管道进行排放,其路径和排放地点是固定和可控制的。
3. 集中处理和控制:有组织废气会经过集中处理和控制,比如通过污染物净化装置进行去除或降低污染物浓度。
4. 监测要求:由于有组织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实施监测并记录相关指标以确保符合相应法规及标准。
2.2 判定依据及指标在判断是否为有组织废气时,可以参考以下依据及指标:1. 排放来源:需要确定废气的具体来源,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系统或特定工序。
2. 排放管道和收集设施:确认是否存在经过专门设置的排放管道以及相应的收集设施。
无组织废气检测技术

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參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
2.1 按照 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和2的原则,參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 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2 m和5o 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 12o°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 如图7所示,由 CDEF围成的扇形,即是设置 參照点的适宜范围,这样的安排既符合 GB16297--1996的有关规定, 又具有避开 近处污染源影响的余地 。如下图所示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
1、在単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的监控点设置)
1.1 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的方法
1.1.1
所谓 “一般情况” 是指无组织排放源同其下风向的単位周界之间有
一定距离, 以至可以不必考虑排放源的高度、大小和形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排
无组织排放定义及监测基本要求
3、采样频次的要求
3.1
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
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在进行实际监测时, 为了捕捉到监控
点最高浓度的时段, 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若污染物浓度过低, 需
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无组织排放参照点的采样应同监控点的采样同步进
放源应可看作为一点源,此时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 个) 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
两侧, 如图3所示。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
2.1 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到围墙的通透性(即围墙的 通风透气性质) ,按下面几种方法设置监控点。
2.1.1 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 可紧靠围墙外側设监控点 。
•无 组 织 废 气 检 测 技 术
无组织废气监测PPT[研究材料]
![无组织废气监测PPT[研究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93208d49649b6648d74776.png)
13
• 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示意图
主导风向 无组织排放源
±S°
10m
单位厂界
○ ○○○
监控点
峰谷书屋
14
风向
无组织排放源
建 筑 物
◆
○ ○ ○
涡 流 区
监控点
峰谷书屋
15
4、监测时间及频次的确定
• 无组织废气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 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 均值。在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 高浓度的时段,实际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验收监测时一般连续监测不少于2天,每天采 3个平行样。
C=M/V0峰谷书屋来自17原始记录单
峰谷书屋
18
监测平面图
峰谷书屋
19
五、注意事项
1、雨天不应进行监测。
2、对无组织废气监测时应对被测单位周围环 境进行调查了解附近各单位是否亦有该污 染物产生,工况是否符合要求
3、开始采样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采 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若有,应及时排 除或更换新的装置。
无论标准如何规定,一律设参照点。
2)、针对工业炉窑无组织烟尘及生产性粉尘
的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
门窗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若工业炉
窑是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的,监测点应选
择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
1.5m处任意点,并峰选谷书浓屋 度最大值。
11
3)、恶臭污染物厂界监控点一般情况下设置 在厂界主导风向下风向及两侧位置,沿风 向夹角均匀布设。当静风时,选择厂界气 味较大处布设监测点。当有两个毗邻恶臭 污染源单位时,应选择被测单位处于第二 单位上风向进行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

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一、定义1.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2.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4.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5.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6.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7.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
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1.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2.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3.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三、无组织排放监控布点1.单位周界监控点的设置方法(1)单位周界监控点的设置原则a.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
b.监控点应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
c.若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m范围之外,将监控点设置在该区域之内。
d.为了确定浓度的最高点,实际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
e.设点高度范围为1.5m至15m。
(2)设点示意图a.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参考图C1设点。
b.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4个点。
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

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1.气相色谱法2.液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 - 质谱法4.液相色谱 - 质谱法三、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无组织废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的废气。
这类废气通常是由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例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等。
无组织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甲醇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对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组织废气甲醇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分辨率好,能准确测定甲醇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无组织废气中甲醇浓度较低的检测,但对于高浓度的甲醇检测,需要进行稀释。
2.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无组织废气甲醇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测定低浓度的甲醇。
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高浓度的甲醇检测,但对于低浓度的甲醇检测,需要进行稀释。
3.气相色谱 - 质谱法气相色谱 - 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的无组织废气甲醇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分辨率等优点,能准确测定甲醇的含量。
气相色谱 - 质谱法适用于无组织废气中甲醇浓度的广泛范围检测。
4.液相色谱 - 质谱法液相色谱 - 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无组织废气甲醇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分辨率等优点,能准确测定甲醇的含量。
液相色谱 - 质谱法适用于高浓度的甲醇检测,但对于低浓度的甲醇检测,需要进行稀释。
三、结论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 质谱法和液相色谱 - 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具优点,适用于不同浓度的甲醇检测。
目录(篇2)一、引言二、无组织废气甲醇的测定方法1.气相色谱法2.液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 - 质谱法4.液相色谱 - 质谱法三、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四、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无组织废气排放问题日益严重。
厂内无组织废气手工检测内容

厂内无组织废气手工检测内容英文版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Background:In industrial settings, exhaust gases are emitted as a by-product of various processes. These gases, if not properly managed, can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industrial waste gas management is th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unorganized or fugitive emissions. Manual detection metho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these emissions.Purpose of Manual Detect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aims to identify and measure emissi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apture through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use of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trained personnelto collect and analyze gas samples in and around industrial facilities.Methods Used for Manual Detection:Gas Sampling: Specialized sampling devices are used to collect exhaust gas samples from various points within the industrial facility. These devices are designed to capture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gas emissions.Gas Analysis: The collected samples are then analyz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chromatography, spectrometry, or gas sensing devices. These methods help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harmful gases and measure their concentration.Data Recording: All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ing the location, time, and concentration of emissions, is carefully recorded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reporting.Importance of Manual Detect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is crucial for several reasons:It complements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missions patterns.It allows for quick identification of any unexpected emissions or leaks, enabling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Manual detection provides valuable real-time data, which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Conclus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i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waste gas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this approach with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industries can ensure better control over their emiss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a healthi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中文版厂内无组织废气手工检测内容背景:在工业环境中,废气是各种工艺过程中的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谷书屋
14
五、注意事项
• 1、雨天或湿度较大的天气不进行监测。 • 2、无组织排放执行的是最严苛情况下仍要
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所以计算结果不扣除 本底浓度。
峰谷书屋
15
(4)恶臭污染物厂界监控点一般情况下设置 在厂界主导风向下风向及两侧位置,沿风向 夹角均匀布设。静风时,选择厂界气味较大 处布设监测点。
峰谷书屋
10
无组织 排放源
±S°
厂界 10m
峰谷书屋
11
风向
厂界 无组织排放源
建
筑
物
涡流区
监测点
峰谷书屋
12
峰谷书屋
13
• 5、监测时间和取值 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 或者在1小时内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以监测点中浓度最高点作为无组织排放浓度 值。
无组织废气监测
2017年1月
峰谷书屋
1
• 一、相关标准及监测技术规范 • 二、监测前准备 • 三、现场监测 • 四、监测结果的计算 • 五、注意事项
峰谷书屋
2
一、相关标注与监测技术规范
• 1、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2、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3、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4、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
(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规定,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粉尘 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 并选浓度最大点。若工业窑炉露天设置(或有顶 无围墙),监测点应选在距排放源处5m,最低 高度1.5m处的任意点,并选浓度最大点。
峰谷书屋
9
(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规定,颗粒物“在厂界外20m处 (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20m处)上风方与 下风方同时布点采样,将上风方的监测数据 作为参考值”,无组织排放限值为监控值 “扣除参考值”。
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 • 3、监测仪器设备的准备
风速仪、采样设备应通过检定,使用前进 行密闭性检查,采样试剂和滤膜做好准备。
峰谷书屋
5三Biblioteka 现场监测• 1、监测时段(1)应处于正常生产或排放状态
(2)应选择大气状态稳定的日期
(3)冬季应选择微风的日期,避开阳光强烈 的中午时段。
• 2、现场风速风向测量
一般一分钟测量一个值,连续测量十分钟,
平均计算风向风速,并计算风向变化标准差
(S度)。
峰谷书屋
6
• 3、大气稳定度判定 根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四类。
a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适宜监测。 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较适宜监测。 c类: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监测。 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不适宜监测。
峰谷书屋
7
• 风向变化的适宜程度分类
风向变化大小(S度) <15
15-29 30-45
>45
适宜程度
a
b
c
d
• 风速变化的适宜程度分类
平均风速(m/s) 适宜程度
0-2.0 2.1-3.0 3.1-4.5 >4.5
a
b
c
d
一般两项为或一项为d,则应该取消监测。
峰谷书屋
8
• 4、监测点位布设
(1)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於无组织排 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 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 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最多可设置4个 监测点。
术导则》
峰谷书屋
3
二、监测前准备
• 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1)确定采样项目的执行排放标准以及标准
要求。 (2)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
的位置、名称;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口及 其主要参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单位周 界围墙高度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
峰谷书屋
4
二、监测前准备
• 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放口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