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消杀方案

公共场所消杀方案

公共场所消杀方案一、消杀目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容易成为细菌、病毒传播的温床。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全面、科学的消杀工作。

二、消杀范围(一)室内场所1、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业场所。

2、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教育场所。

3、医院、诊所、养老院等医疗和养老场所。

4、酒店、宾馆、民宿等住宿场所。

5、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

6、体育馆、健身房、游泳馆等体育场所。

7、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8、写字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场所。

(二)室外场所1、公园、广场、游乐场等休闲场所。

2、公交车站、地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

三、消杀频次(一)高风险场所1、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每天至少消杀 2 次。

2、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每天至少消杀 1 次。

(二)中风险场所1、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业场所,每周至少消杀 2 次。

2、酒店、宾馆等住宿场所,每周至少消杀 1 次。

(三)低风险场所1、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每两周至少消杀 1 次。

2、公园、广场等室外休闲场所,每月至少消杀 1 次。

四、消杀时间(一)室内场所1、商业场所一般在营业前或营业结束后进行消杀。

2、教育场所一般在放学后或周末进行消杀。

3、医疗和养老场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消杀时间,但要避免影响患者和老人的正常休息和治疗。

(二)室外场所1、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一般在清晨或傍晚人流量较少的时候进行消杀。

2、交通枢纽一般在夜间进行消杀。

五、消杀方法(一)物理消杀法1、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2、紫外线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3、高温消毒:对于耐热的物品,如餐具、毛巾等,可以采用高温煮沸或蒸汽消毒的方法,消毒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

(二)化学消杀法1、消毒剂喷洒: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等对室内地面、墙壁、门窗、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消毒指南一、消毒区域各类公共场所地面、墙壁、货架、库房、厨房、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以及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室内空气,公共交通工具内物体表面及空气。

二、消毒方法(一)物体表面: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次氯酸钠或消毒泡腾片兑成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喷雾或浸泡消毒;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消毒作用时间不小于30分钟,金属等物体表面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

(二)空气消毒:首选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超低容量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60分钟;有人条件下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三)衣服、被褥等纺织品:用次氯酸钠或消毒泡腾片兑成有效氯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四)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次氯酸钠或84消毒液兑成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其他: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并消毒。

抹布、拖把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可用次氯酸钠兑成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消毒试剂根据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四、操作流程1、先清洁。

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应先彻底清洁,移去不用的物品等。

2、关闭门窗,撤离人员。

3、测量室内面积或体积,配置消毒液。

4、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人员戴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防护服等。

场所消毒消杀方案(5篇)

场所消毒消杀方案(5篇)

场所消毒消杀方案(5篇)场所消毒消杀方案(精选5篇)场所消毒消杀方案篇1一、消毒方法及责任人1、室内空气自然通风消毒:每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段7:30-8:30;11:30-12:30;15:00-16:00。

如条件允许,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开启门窗,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2、地面消毒: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时段:17:30-18:30;第二天用清水拖把进行湿式拖地,工作时段:7:30-8:30。

3、办公桌椅消毒: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时段:7:30-8:30。

责任人:各二级单位4、电脑键盘、鼠标、电话机、门窗把手、开关面板等:每日使用75%酒精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应根据使用频次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1、消毒物品由各二级单位负责保存、配置、分发及使用,并做好登记工作。

2、配置和使用84消毒剂时应戴橡胶手套(厨房手套或医用手套)和口罩,按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操作。

3、84消毒剂须避光密封保存,长期保存的消毒液会分解失活,即配即用,禁止与酸性清洁剂(如洁厕灵)同时使用。

4、75%酒精易燃,严禁喷洒,存放、使用时远离火源。

场所消毒消杀方案篇201、消毒区域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消杀原则,对两校区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和室内外公共场所每天做到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滋生环境。

02、消毒方法(一)常规消毒措施:1、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应自然通风,多开门窗通风换气。

2、台面、门窗把手、等日常接触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3、公共区域室内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4、公共场所空气消毒:房间密闭后,用有效氯含氯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作用时间结束后,及时开门窗通风换气。

5、增加垃圾清运频次,每天至少一次对校园各类垃圾桶及垃圾中转站进行全面消毒,杜绝病毒滋生。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㈠、茶具消毒1、热力消毒法:在开水中煮沸5—15分钟或用蒸汽蒸5~15分钟。

2、消毒剂消毒:用0.03%以上的含氯消毒剂在固定消毒池内浸泡3~5分钟。

常用消毒液的配制方法:(1)漂精片消毒液:按1片药加1公斤水的比例配制。

(2)84消毒液:按1两84原液加水10公斤配制。

(3)提倡采用电子消毒柜消毒。

㈡、理发工具消毒1、理发刀具、推子、木梳等用紫外线消毒柜或消毒液消毒。

2、毛巾(棉织品)可煮沸消毒5~15分钟或蒸汽蒸5—15分钟。

㈢、脸盆、脚盆和拖鞋消毒用0.03%的含氯消毒剂在固定的消毒池内,分别对脸盆、脚盆和拖鞋浸泡消毒10~20分钟,消毒液配制参照茶具消毒。

㈣、卫生间(包括洗脸池、浴缸、坐便器)消毒消毒用%的含氯消毒剂,放入三只专用并有明显标识的消毒桶内,用三刷、三巾对相应用具分别进行擦拭消毒,不得有交叉污染。

消毒液配制参照茶具消毒。

㈤、空气消毒1、用紫外线灯按每10~15平方米装30W紫外线灯一支,高度离地2、5米左右,照射时间30分钟。

2、用空气消毒清新剂喷雾。

公共用具换洗消毒制度1、宾馆、旅店床上用品坚持客来换“三件”(三件指枕巾、床单、被套),严格做到一客一换洗,常住旅客至少每周换洗一次。

2、茶具洗消:严格做到在专用(兼用)的洗消间清洗,按“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原则进行操作,保证消毒质量。

3、脸盆、脚盆、拖鞋在专用的洗消池内分类清洗消毒。

4、公共浴室业的毛巾、浴衣裤,每客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对修脚工具、浴盆等公共用具做到一客一换洗、消毒。

5、理发美容业的毛巾、理发、美容工具做到一客一消毒;对头癣皮肤病患者使用专用理发工具,用后严格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春节期间,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正值冬春季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指导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传播,参照《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和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操作指南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处理,即预防性消毒。

如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在辖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疫源地消毒处理。

二、预防性消毒重点场所与对象重点的公共场所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商场、宾馆等人群密集的场所;重点的消毒对象包括空气、人密切接触的物表、物品等。

三、各类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一)公共交通服务单位的消毒1、空气消毒(1)候车厅、售票厅等地方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地铁等密闭的公交场所应加大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密闭的空调车要开启换气扇及空调新风装置,以增加空气流通;公交车回场后,应开门窗通风30分钟。

(3)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1)等候室、购票厅内的地面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2)各类物体表面如座椅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按键、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和拉手等手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保持清洁卫生,应用有效氯浓度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日至少1次,消毒30min。

3、手卫生建议在候车室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配备免水洗手消毒剂。

在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及洗手示意图。

(二)商场、超市的消毒1、空气消毒加强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对公共区域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柜台表面、桌椅、门把手、电梯扶手、电梯按键、手推车、购物篮、水龙头、马桶等部位,保持清洁卫生,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每日至少消毒1次,用有效氯浓度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30min。

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1. 表面消毒:使用含有酒精或氯化物等消毒剂,可以喷洒或擦拭公共场所的平台、桌椅、触摸屏、门把手等常接触的表面。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应根据产品说明来进行,确保消毒剂完全覆盖到待消毒表面,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起效。

2. 空气消毒:在公共场所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消毒设备,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确保设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按照说明操作,避免人员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

3. 洗手消毒: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鼓励公众在进入场所后及时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进行彻底清洁。

4. 定期清洁:定期进行场所的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卫生间、垃圾桶等。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在清理过程中增加消毒环节。

5. 人员防护:对于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并加强对防护用品的管理和培训。

6. 定期消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并严格执行。

公共场所的消毒频率可以根据人流量、接触程度和场所特性等因素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公共场所可能存在不同的消毒需求和挑战,因此具体的消毒方案应根据场所的特点和情况来制定。

同时,应密切关注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最新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消毒原则、消毒剂选择、消毒操作步骤以及消毒频率等方面介绍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一、消毒原则1.高效杀菌:选择能够高效杀灭病原体的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

2.全面覆盖:对公共场所中的各个区域、设施、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没有死角。

3.安全环保:选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消毒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消毒剂选择1.酒精类消毒剂:酒精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消毒手部、桌面、椅子、门把手等。

2.氯类消毒剂:氯和次氯酸钠是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病菌,可以用于地面、厕所、下水道等。

3.过氧化氢类消毒剂:过氧化氢可快速分解为氧和水,不会产生有毒残留物,适用于空气消毒和灭菌操作。

4.二氧化氯类消毒剂:二氧化氯能够高效杀菌,无毒无害,可以用于消毒水源。

三、消毒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清理物品表面的明显污垢,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剂配置:根据消毒剂说明书的要求,配置适量的消毒剂和水,按比例混合。

3.全面喷洒:使用喷雾器或喷灌设备,将消毒剂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的区域,确保覆盖面广。

4.擦拭处理: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使用纸巾或棉布进行擦拭,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物品表面。

5.清洗处理:对于某些物品,如餐具、杯子等,消毒后需要进行清水冲洗,确保消毒剂完全清除。

6.风干通风:消毒完成后,尽量保持通风,加速水分和残留物的挥发,确保物体表面干燥。

四、消毒频率1.高频接触区域:对于公共场所中人员密集的区域,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需每日进行多次消毒。

2.地面和环境表面:地面和墙面等环境表面,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擦拭消毒。

3.公共设施和器具:公共设施和器具,如洗手池、厕所、电脑键盘等,一般每日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4.空气消毒:对于闭合空间,可使用空气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公共场所消毒方法

公共场所消毒方法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消毒方法。

1.蒸汽、煮沸消毒:煮沸15~30分钟,主要用于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箱:温度﹥120℃,作用30分钟,主要用于剃刀推剪等金属制品。

3、紫外线消毒:将洗净后的用品用具放入紫外线消毒柜中,作用30分钟以上。

(二)化学消毒。

消毒后,应当用净水冲去用品用具表面的消毒剂。

1.氯制剂消毒(84消毒液):使用有效氯含量500 毫克/升(1:100比例)的溶液,作用30~60分钟,主要用于面盆、毛巾、拖鞋等非金属类、不脱色的用品用具浸泡消毒和物体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乙醇消毒:使用浓度75%的乙醇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和高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3.戊二醛消毒:使用浓度2%戊二醛溶液,作用60分钟,主要用于剃刀、推剪等金属用品用具的浸泡消毒。

4.新洁尔灭消毒:使用浓度0.1%的新洁尔灭可用于美容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和工具、器械浸泡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消毒指南
春节期间,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正值冬春季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指导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传播,参照《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和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指南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处理,即预防性消毒。

如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在辖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疫源地消毒处理。

二、预防性消毒重点场所与对象
重点的公共场所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商场、宾馆等人群密集的场所;重点的消毒对象包括空气、人密切接触的物表、物品等。

三、各类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
(一)公共交通服务单位的消毒
1、空气消毒
(1)候车厅、售票厅等地方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地铁等密闭的公交场所应加大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密闭的空调车要开启换气扇及空调新风装置,以增加空气流通;公交车回场后,应开门窗通风30分钟。

(3)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1)等候室、购票厅内的地面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2)各类物体表面如座椅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按键、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和拉手等手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保持清洁卫生,应用有效氯浓度
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日至少1次,消毒30min。

3、手卫生
建议在候车室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配备免水洗手消毒剂。

在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及洗手示意图。

(二)商场、超市的消毒
1、空气消毒
加强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对公共区域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柜台表面、桌椅、门把手、电梯扶手、电梯按键、手推车、购物篮、水龙头、马桶等部位,保持清洁卫生,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每日至少消毒1次,用有效氯浓度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30min。

3、手卫生
在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及洗手示意图。

(三)宾馆、饭店的消毒
1、空气消毒
(1)大厅、客房、餐厅等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加强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对公共区域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桌面、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键、水龙头、马桶等部位,保持清洁卫生,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每日至少消毒1次,用有效氯浓度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30min。

3、用品消毒
(1)床上用品、毛巾及拖鞋一客一换。

(2)公共餐茶具应一用一消毒,首选物理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10min,流通蒸汽100℃作用10min或洗净后用消毒碗柜消毒。

4、手卫生
在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及洗手示意图。

(四)文体娱乐场所的消毒
1、空气消毒
(1)影剧院、网咖厅、OK厅、室内场馆等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加强集中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确保足够的新风量。

集中空调系统的过滤网应每周清洗1次。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对公共区域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座椅扶手、鼠标、键盘、话筒、点歌操作台面、门把手、电梯按键、水龙头、马桶等部位,保持清洁卫生,按日常要求以湿式清洁为主,垃圾及时清理。

每日至少消毒1次,用有效氯浓度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30min。

3、用品消毒
公共餐茶具应一用一消毒,首选物理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10min,流通蒸汽100℃作用10min或洗净后用消毒碗柜消毒。

4、手卫生
在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手卫生用品及洗手示意图。

四、预防性消毒注意事项
(一)实施消毒前,应先做好清洁卫生。

(二)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并注意防止喷溅到眼睛。

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金属表面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

(三)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应现用现配,没使用完的剩余液体不得存放使用;须使用清洁冷水配制消毒液。

(四)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请遵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

如配制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取有效氯含量为500mg/片的消毒片1片加水2公斤,充分溶解。

(五)消毒用抹布、拖布、容器等清洁工具要分区域使用。

卫生间、餐厅的清洁工具应与其他公共场所分开。

用后的清洁工具应消毒、清洁后晾干备用。

(六)消毒人员消毒完毕后,应洗手,并做好消毒记录。

附:洗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