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合集下载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1000字(精选15篇)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1000字(精选15篇)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1000字(精选15篇)读《容忍与自由》有感1000字(精选15篇)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1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中国》。

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

”“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

” 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

特别主张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历史阶段,而方法往往能帮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时期应有的特别主张,本书的3卷分别文明,自由,社会,者各层次来表达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思想主张。

这位在特定时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个高度。

很多人重新认定其文学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思想文明和学术教育诸领域之思考,将西方文明传入后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为核心。

卷二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异己”,更不要“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进,培养一个“有人味的文明社会”。

有人味。

人性温暖。

人性正能量,对于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会。

需要社会每个组成部分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拥有“容忍”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会的奠基。

卷三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胡适向来以“易卜生主义”论式出发,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把你自己这块料铸造成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呼吁养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并应为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承负完全的责任。

个人成则家国成,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的先驱,正是因为素质低才会提高,当时当把其提高到口号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经相当棘手了?健全个人主义,社会机构都必须健全个人主义机制。

而这一对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容忍与自由》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与容忍和自由相关的故事和案例,向读者呈现了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并探讨了人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需要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建立宽容的社会。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尼采,从被迫害的异见者到平权运动的参与者,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反映出了自由的可贵和争议性。

然而,与现代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绝对自由”不同,作者强调了自由与责任的紧密关系。

他认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基于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只有通过容忍和互相理解,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在我读完本书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容忍的重要性。

容忍不仅仅是宽容对方的个人信仰、性取向或文化习俗,更是一种积极的、包容多样性的态度。

当我们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或事物时,不应立即抱怨或排斥,而是应该试图理解对方的立场,并与之进行对话和交流。

因为只有通过接触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下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另外,在读书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由的复杂性。

自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有着多个层面和多个方向。

自由可以是个人的自由,也可以是社会的自由。

个人的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行动自由等,而社会的自由则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

这些自由之间相互交织,彼此影响,不能片面地追求某一种自由而忽略其他自由。

这种理解使我深刻地反思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

总之,通过阅读《容忍与自由》,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自由与容忍的互相关联,而且教会了我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的差异,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只有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积极倾听和包容他人的意见,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和谐的共赢。

我希望自己能够将这些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宽容、自由的社会。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容忍与自由》是胡适先生的一篇经典演讲稿,主要探讨了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容忍对于自由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认为《容忍与自由》的优点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

胡适先生用平实、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思想内涵。

同时,他通过举例、比喻等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其次,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非常深刻。

胡适先生指出,容忍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当我们学会容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这个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需要学会容忍不同的声音和思想,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自由的社会。

此外,胡适先生的思想也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思想,不要轻易地去压制或攻击不同的观点。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些不同的观点而产生攻击和谩骂的行为,这不仅不利于自由的实现,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声音,让思想和观点在自由的环境中交流碰撞。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来促进创新和发展。

只有当我们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时,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容忍并不是无条件的纵容和妥协,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总之,《容忍与自由》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思想的文章。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容忍和尊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同时,它也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二)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二)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容忍与自由》一书引发的思考和读后感。

通过分析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与自身经历的联系,探讨容忍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正文:一、容忍与包容1. 容忍的定义和价值:容忍是一种人性的美德,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包容的实践方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不因差异而排斥和歧视。

3. 容忍的局限性:容忍并非对一切事物都无条件接受,需要在适当的情境下有所界定。

二、自由的定义与限制1. 自由的概念和意义: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代表个体的独立和自主。

2. 自由的边界:自由并非绝对,应在法律和伦理框架下行使,并考虑他人的利益。

3. 社会对自由的限制: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是保障自由的前提和限制。

三、容忍与自由的互动关系1. 容忍与自由的共生:容忍为自由创造了多元的社会环境,自由则提供了容忍的条件。

2. 容忍对自由的挑战:过分容忍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法律的缺失。

3. 自由对容忍的要求:自由需要个体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四、容忍与自由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1. 容忍培养宽容心态:学会容忍可以培养出包容和协调的心态,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 自由促进个体独立:自由的实践使个体能够自由选择、决策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3. 容忍与自由的互动:容忍和自由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拓展自己的世界观。

五、容忍与自由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 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容忍和自由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能够减少冲突与矛盾。

2.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容忍与自由有助于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

3. 强调个体尊重与价值:容忍和自由认同个体的独特性和价值,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实现。

总结:《容忍与自由》这本书提供了深入思考容忍与自由的观点和案例,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容忍和自由相互依存,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呵护和促进容忍和自由的实践,以实现和谐、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容忍与自由》有感民商七班胡莹莹司风惜语初见《容忍与自由》书名心中不免留有许多困惑,也正是这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或曰文明的繁荣程度,测量的指标有很多项,如GDP、CPI、HDI等,但最重要的一项,是社会的包容度。

如果社会本身的包容度足够宽广,即有足够的容忍度,那么人们就会有足够的自由,亦不会担心繁荣。

”在这句话中我们很明显能够感受到这两个突出的字眼,即容忍、自由,但是这种容忍到底意指什么?这种自由又是一种怎样的自由?二者到底存在着怎样一种关系?”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这句话出自胡适先生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之口。

胡适先生也亲口提到自己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注:摘录自胡适《容忍与自由》原文第19页]而这里提及的容忍并不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种宽容忍让他人的态度,它可能涉及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一种兼容。

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胡适先生认为”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做主。

这种回向自己内心的自由,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选择隐遁的生活,即逃避外力的压迫,就像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情怀,另一种方式呢,就是梦想神仙的生活,即行动自由,变化自由。

这正如庄子《逍遥游》中向往的那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与”万物皆有所待”相对应的境界。

[注:摘录自胡适《容忍与自由》原文第9页]以上所说的两种自由与我们当今所倡导的自由也有一定的出入,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由是我们的一种权利,一种有界限有条件的权利,是我们在某一方面不受外界压迫的权利。

胡适先生在《容忍与自由》一书中着重给我们谈到了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西方世界那场著名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创举。

马丁路德等人起来革新宗教就是因为他们不满意旧教的不容忍与不自由,就是为了争取宗教信仰自由。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容忍与自由》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1容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忍受、宽容、临时容忍于你,下次不行;自由是享有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约束,必定是自由的基础等等。

我们要争取自由,但同时需要先承认别人也应当享受同等的自由,这样才是容忍。

先生在文中始终说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没有承认别人自由的气度,就没有真正享有自由。

先生的一些理论可能不深刻,可是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吧。

先生文中还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任凭抄写一些也会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人世的大悲剧是许多的人一辈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开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许多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加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哄骗自己,劝慰自己。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需先养成能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至少至少我们应当戒约自己决不行”以吾辈所主见者为确定之是“。

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

”凡不愿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2这本书原来我是作为消遣来看的,用来轻松平常紧急的神经。

看过一点后,便放不下。

发觉自己的愚钝,原来胡适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弄清楚的事情,正是我们一些庸人现在苦苦追寻,并以弄清楚一些小小的部分,自命不凡,引以为豪,真是惭愧。

《容忍与自由》与其说是演讲录,不如说是一本极具教育意义的青年读本。

书中的一些见解,放在当下也是不落伍的,如对于教育的一些看法。

有早瞻的.眼光,我们什么时候能拥有此。

好的思想和科学都是经得住时间的洗礼的,《容忍与自由》能保留下来,胡适能名至今日,都是岁月的审批所归,所以这确定是一本值得读的书,里面有些观念可能不适合一些人群和目前社会,见人见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的更远。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2)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2)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2)
《容忍与自由》让我想到了一段话,它说“容忍是允许他人安然走上自己的路的表示”。

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拥有容忍的心能够领悟到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并且不去干涉和限制,而是尊重他人的决定。

容忍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重要的法律和社会运作准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文化、多样性以及民主思想的发展。

容忍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规,也是和平的核心价值。

它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尊重彼此的不同想法,对对方保持距离,在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保持开放态度和宽容的态度。

此外,容忍也是自由的一种形式,因为它可以保护个人和群体的自由权利。

通过容忍,个人可以保护自己的言论自由,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

此外,容忍也可以帮助群体摆脱对其他族群的迫害,不受歧视,从而获得平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

因此,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促进,只有彼此的共存,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只有在拥有容忍的前提下,人们才能真正的自由行动,有助于社会的价值和进步。

胡适《自由与容忍》读后感

胡适《自由与容忍》读后感

谈《容忍与自由》的读后感前日有幸,听到语文老师谈,胡适《容忍与自由》,期间不乏老师自己对这些耿耿君子的无限钦佩之情,但更多的讲的是胡适之容忍与自由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深有体会。

我课下果断找到原文细心拜读。

我认为,他提到的四恶必杀,和他自己理解的一样,多少有些绝对。

因为不能将名族的文化觉悟,归结于几步旷世著作。

无神论,也或有神、有鬼终究是个人心理能力的表现,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保持自己的文化经典的虔诚、绝对信服,这一点从根本上讲是没有错的。

从这一点上讲,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体现,而某些人刻意的要将自己的什么什么论强加于民众,迫使他们觉醒,这多少有点强人所难。

除非是将《天演论》、《马克思》思想,自然地传向民众。

而不是在所谓文化先驱报纸、期刊上发表一篇自己的所谓理论,然后以文化人的姿态将同意的民众化为进步着,将另一类归为迂腐。

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人,合法、合理的拥有自己的思想,这本身就是自由实现与否的一种标准。

胡适先生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正是以这种自由、博采、大胆革新的姿态,北大招进许多有着新思想,新潮学的年青一代,正是这些人,将更广泛意义上的自由推向了更远,这是我讲的一点对于自由的观点。

当下,由于各种不当的行为,对于传统的道德观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什么总是有路人,看到年轻的小女孩躺在血泊中视而不见,为什么总是有滑到的老人面临生命的危险,却总是无人问津。

这些路人、旁观者,难道不受良心的谴责吗在这种情况下救人与不救人确实是一个人的自由。

老吾所老,幼吾所幼,这种传统道德的呼声,在这种所谓的自由的环境下竟然是那么的无力。

同样的事情,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之时,民众竟然自愿拿出家传金器,结婚戒指,甚至养老金等。

出来与国家共患难,好多人讲难道中国人没有韩国人觉悟高吗难道我们真的已经道德沦丧到受人发指了吗两种自由的抉择,两种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胡适先生讲自由,应该讲清楚,那些情况下应该自由、那些情况下不应该自由。

比如说老人跌倒的时候,救人是必须的(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万一遇到碰瓷怎么办),说不定正是他对于自由的定义太自由化了,误导了我们呢,呵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在文中,胡适提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接下来举出了年轻时在报纸上发表的与容忍背道而驰的文章进行自我反思。

能够反躬自省就是一种容忍,对自己过失的容忍。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在充分的认识后才能发表评论。

这样的评论才具有时代意义和尊重原创的精神。

“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

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容忍与自由》)这里将不容忍的根源讲出来了。

“喜同而恶异”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

所有的争吵也都是因为与己所持意见相左而产生的。

然而中国自古就有“宰相肚里能撑船”,试想,人的肚子里怎么可能装下一条船呢?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了。

但是的确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容忍的思考。

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上层阶级是极不愿意听到正直的柬言的。

所谓“忠言逆耳”,太多的大臣就是因为直言上书为自身乃至家族招致祸端。

《赵氏孤儿》中的赵循就是不懂得向皇帝献媚、说好话,不懂得和那些小人勾搭成奸,使得被奸臣“恶异”,最后被诬陷,放恶犬咬死,满门抄斩。

这是权臣奸臣的“不容忍”。

而后来赵氏孤儿对杀父仇人的报复绝不能说是不容忍。

这是原则问题,当了18年的义父又如何?一个人连道德都沦丧了,和他谈容忍又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杀人案,却能够得到更多的谅解。

他的道德被室友逼到了极限,毫无自尊可言。

穷是他的错吗?那些人凭什么耀武扬威,对他人格侮辱呢?他们太过自由的行为将马加爵的容忍极限打破了。

这里如果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那就是马对于他们的言行太过容忍了。

他的案例值得我们永远思考和反思。

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否,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帝王是否愿意察纳雅言。

但是,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且不易,何况帝王乎?中国人一向注视面子工程,比如,晚辈不能忤逆长辈的意思。

那九五至尊的皇帝就更加不可能那么容易的接纳不同的意见了。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便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唐太宗虽然有时对于魏征太过耿直的性子气得牙痒痒,但是对于魏征正确的且对国家有益的建议还是会欣然接受。

唐太宗还是非常大度的,至少对于帝王来说。

因此更可以看是容忍是自由的前提。

如果唐太宗也听不得逆耳之忠言,那大臣的自由进谏之风遍不可能开启,那对于国家的治理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容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容忍不等于纵容。

容忍是建立在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度。

在这个度之内可以自由的驰骋。

要学习容忍,首先可以从广泛阅读经典开始。

学会容忍不同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容忍,这样才可以活得真正的自由。

音教1031班周江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