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四课时(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四课时(含解析)

第二十四课时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1.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张仪停止学业后去游说各国诸侯。

(关键点:已,停止;而。

)2.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打了数百板。

(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他们只得)放了他。

(关键点:执,抓捕;释,释放;省略句。

)3.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关键点:安,怎能。

) 附:参考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去游说各国诸侯。

他曾经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楚相发现丢了玉璧。

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

”(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打了数百板。

(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他们只得)放了他。

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说:“舌头还在。

”张仪说:“这就够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张仪列传阅读答案

张仪列传阅读答案

篇一:张仪列传阅读答案篇二:张仪列传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仪传》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习题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楚相亡璧:丢失 b.因而数让之曰:谦让 c.始吾从若饮:你 d.我顾且盗而城:你的 2.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祸焉 b.此在吾术中而不悟/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c.以子之材能/举以与人 d.张仪之来也/句读之不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b.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 c.因而数让之曰 d.子毋读书游说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得此辱乎此,掠笞数百。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陈轸者,游说之士。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 王曰:“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 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

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

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

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

”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

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惠王曰:“善。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

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题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厌恶B. 仪之言果信矣信:真实C.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售:嫁出去D.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须:等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将为国交也王以其言为然B.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有顷而病C.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非独仪知之也D.出妇嫁于乡曲者问于左右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D. 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此陈轸之计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阅读答案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

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

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

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

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

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

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

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

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

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

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

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

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

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

”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仪受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①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②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③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子始与苏秦善(2)因而数让之(3)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4)使人微随张仪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B.念莫可使用于秦者C.与同宿舍D.方且报德18.把文中的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张仪当时□□□□和□□□□的心理状态。

(2分)20.苏秦先召辱张仪后“暗中”相助的原因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16.(4分)(1)交好(2)责备(3)如愿,实现(4)暗暗地17.(3分)D18.(5分)苏君担心秦国进攻赵国使合纵的约定失败,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取得秦国大权,因此激怒您,让我暗中送给您钱财,这全是苏君的计谋。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仪诳楚》阅读答案(附翻译)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1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如果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哀伤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责:责问,质问D.富贵不能淫淫:过度,不节制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张仪相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张仪相秦,谓昭雎曰:“楚无郗、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

”曰:“无昭过、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

”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过、陈轸,请复汉中。

”昭雎归报楚王,楚王说之。

有人谓昭过曰:“甚矣,楚王不察于尊名者也。

韩求相工陈藉而周不听,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何以也? 周君曰:‘是列县畜我也。

’今楚,万乘..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

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仪重于韩、魏之王也。

且仪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贵富者魏也。

欲为攻于魏,必南伐楚。

故攻有道,外绝其交,内逐其谋臣。

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3]逐之,则楚无谋臣矣,今君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

今君何不见臣于王,请为王使齐交不绝。

齐交不绝,仪闻之,其效汉中必缓矣。

是昭雎之言不信也,王必薄.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材料二: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息王,皆贵重,争宠。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王曰:“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注]故:这里相当于“若”,表假设。

《张仪诳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仪诳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仪》阅读附答案
张仪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张仪之来也,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D.辍耕之垄上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已而楚相亡璧亡:②掠笞数百笞:
③子不足收也足:④独秦能苦赵苦: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2分)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①亡:丢失②笞:用竹板打③足:值得④苦:使……苦;使……为难
小题4:(1)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能受这样的侮辱呢?
(2)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

小题1:
试题分析:“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是“到,往”的意思,A中的“之”
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之”是“的”的意思;C中”之”是代词,指毒蛇;所以答案应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要认真阅读短文,理解文意,才能选出准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一定要紧密结合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准确。

小题4: 文言文翻译既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还要使
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