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

孙子十三篇及浅说(本篇包含《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的原文、译文和浅说)《计篇》第一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要用五事去研究它,用七计去比较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就是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敢违抗。
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
地,就是高丘洼地、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
将,就是将领要智谋高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
以上五事,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
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强利精良?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执法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速战速决

这一仗,印证了孙子的判断:“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之,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兵贵胜,不贵久”的谋略,在军事上就是用兵要抢时间,争速度,速战速决。这一谋略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经营与竞争活动。
而军队一旦出动之后,如长期在敌国作战,吞并坚城之下,就会使军队疲惫而锐气受挫:“久则钝兵挫锐。”又会使国家财政困难,费用不足:“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军队锐气受到挫伤,财务枯竭,军力耗尽,诸侯就回趁火打劫,此时就是有足智多谋之士,也无法挽救危局了:“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的“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理论之所以被古今中外兵家推崇,是由于速战速决能发现和捕捉战机,能主动冲击,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能先发制人,占据战场的主动。
因此,快速用兵也就成了兵家克敌制胜的法宝,因快速用兵而取胜的战力也数不胜数。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并围攻阏(yan)与。赵惠文王以赵奢为将率军救援。
相反,因持久用兵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战国中期,秦王打算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准备任命白起将军。白起说:“邯郸城坚不易攻下,况且还有可能有诸侯来救援,那些诸侯国长期以来怨恨我们秦国。现在我们虽然攻破长平,但是军士死伤过半,国力衰弱,如果在远离崤山黄河之天险去强攻邯郸,那么,赵军在内迎战,诸侯国[]在外救援,打败秦军是必然的。所以,秦国决不能出兵。”对于白起这一番劝告,秦王不听,强令出兵。于是,白起不肯出任将军,秦王只好改命他人为将,率兵出征。
一、兵法解析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久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孔子兵法作战篇译文

《孙子兵法·作战篇》译文如下: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通过认真地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分析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些条件有五个: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甘心为国君战死。
所谓“天”,是指阴阳、寒暑、时令等自然条件。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地形的有利与不利等。
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勇敢威武、赏罚有信和公正无私。
所谓“法”,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君主和将领根据这五个条件来决定军事行动,制订战略计划。
凡属军用开支浩繁的战争,就不能凭空发动;粮食运输困难的战争,就不能冒险作战;没有得到内部和外部的有力支持的战争就不能轻易进行。
最好的用兵原则是:一旦发动战争,就必须争取速胜;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军队转战千里,人力和物资消耗殆尽,国内其他重要事情就会处于困难和被动,甚至导致国破家亡。
用兵作战,先要制订好计划,了解双方君主谁正义,将帅谁智勇,天时地利谁占得多,部卒士气谁高昂,哪一方的资源更充足,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
哪一方的计谋更周全,哪一方的内政更修明。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判断战争胜负的情形。
根据这些情形来比较战争双方的条件。
如果己方君主仁义、将帅智勇、士卒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资源充足、法制健全等条件占优势,或者是双方条件相当,那么即使国力较弱,也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再加上巧妙的计谋和正确指挥,那么胜利就更加有把握了。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分别为:第一篇: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此,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爵禄、punishments 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是故,调五事之比,以度胜负。
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无智者不从,无道者不行。
夫兵之事,速则易器,而晚则难成。
故不尽知道,则不能行法;不谙法,则不能全师。
故知之在心,行之在形,不在累卵之枝,而在五绝之地。
治兵之道,必借于诈;诈则必行于眼前,故治兵之道,曰“形三,神三”。
“形三者,一曰金赤,二曰白黑,三曰此非;神三者,一曰神速,二曰神隐,三曰神明。
金赤白黑者,所以变化万化之状,神速、神隐、神明者,所以无穷之际,辞让有节之士也。
因而制之,则形不可测,神不可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负之道也。
第三篇:攻战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兵不厌诈,诈则必取,无诈而不取。
故敌虽高,则必可与战也;敌低,则必可取也。
故右上而左下之兵,出奇无穷,水逆转轮,攻其不备,此兵家之所谓胜,不可先传也。
第四篇:军形篇孙子曰:“将军居贵戚,三军士卒住安帐。
见则贵简,进则与之俱,权杖左右,贵者先,士卒死。
当其进也,合于鸡鸣;下其营也,得于钟鼓。
”第五篇:兵势篇孙子曰:“凡兵有五贼,必亡;有五常,必存。
五贼者:疾、贫、辱、惧、饥。
五常者:智、信、仁、勇、严。
凡此,以五常遗之,则民服;以五贼遗之,则民不服。
”第六篇:虚实篇孙子曰:“凡为客者,先礼后兵;先德后怨。
孙子兵法第二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二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二篇原文及译文如下:
孙子兵法第二篇
原文: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而勿攻,受而勿受。
翻译:
军队作战是运用诡计的过程。
因此,应该能够用欺骗来显示不能使用,用欺骗来显示不需要使用,接近作战以显示可以远离,远离作战以显示可以接近,诱敌深入以显示自己的强大,激怒敌人以显示自己的虚弱,保持谨慎而轻视敌人,疲劳敌人而使其崩溃,亲近敌人而保持距离。
如果使用这些策略,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这篇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战争中的心理学和策略。
孙子兵法的作者认为,了解敌人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模式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欺骗、误导、挑拨敌人,从而占据优势地位。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谨慎、轻视敌人和保持距离的重要性,这些策略可以帮助避免在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
除了描述如何取得胜利外,孙子兵法第二篇还探讨了如何制定战略和战术,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策略,帮助指挥官在战争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些原则和策略还适用于现代战争,为军事指挥官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⑿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两句是上文的小结论,是说用 兵打仗只听说宁拙而求速胜的,没见过求巧而久拖的。 闻,听说。拙,笨。 速,速胜。睹,看见。巧,巧妙。久,长久。 ⒀役不再籍:指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这是孙子“拙速”的要 求。役,兵役;籍,户籍。 ⒁粮不三载:指出征时,第一次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 等到军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不做第三 次的运粮。 这也是孙子“拙速”的要求。载,运载、运送。
(二)在进攻作战中宜速胜不宜久拖 孙子从“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这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出发,着重阐述了在 进攻作战中速战速决的战略主张。 他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话的 意思是说,指挥虽拙而求速胜,决不为稳妥而旷日 持久。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对敌武装实行战略进攻的一 方,无不主张速战速决,反对旷日持久。反之,实 行战略防御的一方,都主张持久抗击而反对急于求 胜。其所以如此,是由攻防双方战争的政治目的、 经济条件和军事力量等基本条件决定的。
[注释]
①驰车千驷:战车千辆。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驷(sì ), 原指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为量词,指四匹马拉的战车。 千驷即战车1000 辆。每车配备步兵72 人,披甲士官3 人, 共75 人。千驷,共有官兵75000人。 ②革车千乘:重车千辆。革车,是专运粮食、器械等的辅助 性兵车。这种车子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因此称为革车, 也叫守车、重车、辎车。每车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各5 人,炊事员10 人,共25 人。辆。千乘,即四马革车1000 辆,共有官兵25000 人。 ③带甲十万:指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共有带甲官兵100000 人。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卒,这里泛指军队。 ④馈粮:馈(kuì ),馈送。指运送粮食。 ⑤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须的胶和漆。这 里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各种物质。
孙子兵法第二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第二篇读后感上一篇主要讲的是《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的第二部分,速战速决,告诉我们“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久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的思想。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二篇“始计篇”的第三部分,选将。
一、兵法解析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意思就是:熟谙军事,懂得用兵的将帅,实际掌握着军民的生杀大权,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孙子在《作战篇》中的这句结语,指出了将帅在军队和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
事实也确实如此。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许多败北与失利,都与将帅的指挥失误和统帅部的用人失策相关。
赵王错用赵括,导致长平之败。
孔明误用马谡(su),才有街亭之失。
反之,正确选用将领,往往能创造奇迹。
韩信月下追韩信,方有楚霸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孙权慧眼识陆逊,才有江陵、彝陵之战的胜利。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选将任人上,决不可草率。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首先要求主帅在选将任人上能择人而用,让智慧超群的将领担任重任。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手下的一个叫韩信的小官吏私自离开军营,当时谁都不在意,萧何知道后,策马去追韩信。
萧何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十分了解,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正在这时,韩信偷偷逃离了汉军。
两天后,萧何把韩信劝回军营。
刘邦见萧何回来,嗔怪道:“一个小小的官吏,值得你去追回来吗?”萧何说:“大王如果要与项羽争夺天下,非得重用韩信不可,他是国内的奇才。
”刘邦听萧何这么一说,动了心:“我就封他个将军吧!”萧何说:“这还不够。
”“那就拜韩信为大将,把他叫来,当场拜他。
”“拜大将是件庄重的事情。
大王应挑选吉日良辰,斋戒沐浴,搭设拜将台,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韩信才能行使大将职权,为大王的帝王之业效命。
”刘邦照萧何说得去做了。
韩信拜将后,统率大军,独当一面。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作战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胜任裕如,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兵锋折损、锐气被挫,攻城就力竭,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
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兵力耗尽、财政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困顿局面举兵进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
战争时间长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不再三转运。
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0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
卒为上,
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
击破敌人的“旅”就差一些;使敌人全
“50卒0人”为完一整旅地降服是上策10,0击人破为敌一人卒的
“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伍”完整地
降破服卒是上次策之,;击破全敌伍人为的“上伍,”就破差伍一
些。
次50之人。为一伍
二、中心思想
本篇主要论述的是战争与经济 的关系。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 力的依赖关系出发;重点论述了 “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 提出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 重要作战原则。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3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 务因粮于敌也。
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 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 用,以作战备。
家的攻财城政发则生力困难屈。,久暴师则国用 力量消耗 暴露不,足军队。长期在外作战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4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
耗尽,经枯济竭枯竭,财则货列,国本诸处侯指就经会济乘
着你的危机而起兵进攻,那时虽有智
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 谋能的善人其,也疲后无困矣法,替。本你处处指置危困机难了。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5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
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笨拙的方法
是 战兵速争久战持速久而听决而说国,对故利没 国有 家不者看见 有尽,见到 利知未弄 ,巧 是之的 不有持会久有也。的。
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
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
面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6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 不三载;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 兵役 征集
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
秣就敌国征发,这样军队的粮秣供给就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 可武以器满从足国了内。食可依足靠 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7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 则百姓
国家之所以会因军队出动而贫穷 的,就是由军于队远道运输,远道运输,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4
三、本篇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五 兵贵神速,以快制胜
司马懿神速擒孟达 后唐军神速取大梁
曹操神速破乌桓 “宝石行动”
清风店战役的“围城打援”
希特勒闪击波兰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5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6
三、本篇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六 就地取材,以战养战
诸葛亮陇上抢割新麦 丽食其献计取陈留 刘裕就地取粮灭南燕 李牧和李光弼巧施“美马计” 淮海战役敌我两军的后勤 日军侵华战争 可口可乐的“当地主义”
车,十去其六。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9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 钟所,以当聪吾明的将帅务求就粮于敌国。
吃敌粮一“钟”抵得从本国运输的二 十“钟”;用草料六一十“四石斗,”一,斗抵为得10从升
二本国十运钟输的;二萁十秆“石一”石。,当吾二十 石。 饲料 10斗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0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2
修橹 车 车 ( FenWen ),具器
贲 日 皿 械,
制造攻城的大盾牌和巢车,准备攻 大盾牌 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 城的器械,三个月后才能完成;构筑
攻城三的月土通而山又后要成三个,月距才堙能土竣山(工Yin。),
11
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 益对强俘。获的故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
这就是所谓既战胜俘敌虏人也越加壮大了自
己兵 将。贵,所胜生以用, 民兵不 之作贵战贵久在。速胜故,知不兵宜久之拖。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
命司命”命运,,的国掌家国握安家者危安的主危宰之。主主宰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2
贫“百。姓近”于就会师贫者困。贵在卖军,队集贵聚卖的则地 百姓财物价竭飞,涨
方,东西就会涨价,东西涨价,就会
使得“百姓”财富枯竭,百姓财富枯
财竭就竭赋难则税征急徭收役赋于税丘和兵役役。。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8
于家。百
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千里原野,
家家姓空虚之。费“,百姓十”去国的其内财产七要;耗去公十家分之之 七; “费公,室破”的车耗费,车辆损坏,马匹疲 蔽,罢盔甲马、,箭甲弩、胄戟矢盾弩、蔽,橹戟以及盾运蔽输橹用 , 的疲牛劳丘和大牛头车大盔,也要作损屏失蔽十的分大之盾六牌。 大
第二篇
作 战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
一、原 译 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
革车孙千子快说乘速:,轻用带便兵的作甲车战十的万原则四,,匹千一马拉般里的要馈车动,粮用 , 轻则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这,里还指要辆向千里
之重外车运重或送车运粮辎食,那么泛前指方军后队方的供经应费,招待国 宾使节的经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1
善者也;
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好中最好,
不不战而战使而敌屈人屈人服之,好才兵中算最,是好善高明之中善最者高 明也的呀。!故所上以,指导战争的上策是挫败
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
交兵,讨再伐伐次、谋是攻,进打攻其敌次人的伐军交队,,下其策次是伐攻 城兵。攻,城其的下办法是不得已。
内外之费,宾客之用,修胶造弓箭漆盔甲之和帽子材等用, 补车后修前,方每天要各开诸支侯“国千使金节”,然后十的万材料军队才
能出动 盔甲 保养
出动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3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
挫锐,
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
用兵作战
军队疲惫
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
要求速胜
锐气挫伤
会使力量消耗;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国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7
第三篇
谋攻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8
一、原 译 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9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 孙子说:一为般上指,导战争的法则是,
使敌人举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完,整击破 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完整
破地国降服次是之上;策,全击军破敌为人上的,“军破”军就次 差一些; 12之500,为一军
利者,货
所以,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
队;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
奖也赏。士兵故。激车在怒战车激战励,中得,财凡车物缴十获用乘战财车已货十奖上赏辆士,以兵
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把
车赏上其敌人先的得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自
己的士兵夹杂乘坐;
者,工大学军事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