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领导谋略(下)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艺术与策略思维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艺术与策略思维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艺术与策略思维引言《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军事专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兵书之一。

然而,除了战争层面的应用外,这本书中所包含的领导艺术和策略思维对于现代组织和管理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中所体现的领导者应具备的艺术和思维方式,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1. 领导者应具备的艺术1.1 战略规划和决策能力《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这反映了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需要考虑到组织内外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等因素,在制定战略时做出准确、明智的决策。

1.2 沟通与协调能力孙子强调了指挥官必须善于沟通和协调,以实现组织的统一行动。

领导者在现代组织中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建立关系,并解决潜在的冲突。

1.3 激发潜力和培养人才《孙子兵法》中强调重视士兵训练、激励士气等因素,这反映了领导者应该具备激发团队潜力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需要重视员工发展,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晋升途径,以及给予合理而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从而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能力。

2. 策略思维在领导中的运用2.1 系统思维《孙子兵法》强调了系统思维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领导者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将其拆分成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运用系统思维,领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找到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2 长远思考孙子的“以退为进”思想提醒了领导者需要具备长远和战略性的思考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挑战时,领导者应该始终保持对未来的展望,不仅要关心当前状况,更要思考长期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计划和策略。

2.3 灵活变通《孙子兵法》中强调“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这表明领导者应该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领导者需要能够及时调整策略、适应新形势,并做出灵活而有效的决策。

孙子兵法的策略智慧与领导才能

孙子兵法的策略智慧与领导才能

孙子兵法的策略智慧与领导才能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器战术的经典之作,也是战争策略的重要参考。

孙子兵法的智慧不仅适用于战争领域,同样也能指引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本文将从战略智慧和领导才能两个方面探讨孙子兵法的价值。

一、战略智慧孙子兵法以其独到的战略智慧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智慧之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了解敌人的重要性。

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点。

只有通盘了解,我们才能制订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增加我们取胜的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战略智慧是“先胜而后战”。

这句话告诉我们,制定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领导才能除了战略智慧,孙子兵法还探讨了领导才能的重要性。

其中一句著名的警句是“治众若治寡,分数是也”。

这句话意味着要善于分配资源和管理团队。

在职场中,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能够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并根据员工的特长和能力,发挥他们的优势。

此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其中一句警句是“凡将之道,三军可夺帅也”。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决断力和战略眼光。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的策略智慧和领导才能不仅适用于战争领域,同样也适用于职场和生活。

我们可以借鉴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制订合理的战略计划;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领导才能,善于管理和发挥团队的优势。

通过应用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才能,我们可以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孙子兵法关于领导力的内容

孙子兵法关于领导力的内容

孙子兵法关于领导力的内容哎,说起来《孙子兵法》这本老古董,里头藏着不少关于领导力的大智慧呢。

咱们不用那些文绉绉的话,就聊聊怎么把这些兵法里的道道,用咱们大白话给说出来。

首先啊,你得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本事。

这可不是说让你去当间谍,而是得对自己的团队了如指掌,知道每个人的长处短处,还得琢磨透对手的心思。

这样一来,不管是做决策还是带队冲锋,心里都有谱儿,跟玩儿似的就把事儿给办了。

再来说说“上兵伐谋”,这可是领导力的精髓啊。

别整天想着硬碰硬,得学会用脑子。

想想怎么用一个好主意,四两拨千斤,把难题给化解了。

这样,团队里的兄弟们看你,那叫一个佩服,干活儿也更带劲儿了。

还有啊,“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句话告诉咱们,当领导的得懂得放手。

你手下要是有个能人,就别整天指手画脚的,得让他自己发挥。

这样他才能放开手脚干,说不定还能给你整个大惊喜呢。

说到惊喜,就不得不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了。

这可是打胜仗的法宝,也是领导力的艺术。

你得学会在关键时刻,来个出其不意,让对手措手不及。

比如,项目遇到难题了,大家都愁眉苦脸的,你这时候站出来,拿出个新点子,嘿,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当然了,领导力也不是光有招数就行,还得有“以德服人”的本事。

你得让兄弟们打心眼儿里服你,这可不是靠拍桌子瞪眼能做到的。

得靠你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兄弟们好点儿,多关心关心他们,他们自然就跟你一条心了。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领导力也是一样,得根据情况灵活应变。

别老是守着老一套不放,得学会创新,学会适应。

这样,你才能带领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啊,《孙子兵法》里的这些道理,虽然听起来挺深奥的,但其实都是咱们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

只要你用心去琢磨,去实践,相信你的领导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团队也会越来越有战斗力。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锦囊妙计”多并非好事薛国安教授说,战场上,美国人将孙子兵法用得很活,而商场上日本人又将孙子兵法融入其中。

二战后,日本经济几近崩溃,可短短二十年就重新崛起,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活用中国的谋略艺术。

我们是孙子兵法的传人,守着这样一座智慧的宝库,更有理由和条件学好用好它。

治军和管理不能临时抱佛脚孙子兵法第一章开篇即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薛国安认为,把它改为“决策者,政府工作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也完全适用于现代领导决策。

领导面临重大决策时,要高度重视“察”字。

怎样能做到“察”?他认为,可从“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角度去分析。

“主孰有道”是指宏观管理的策略,“将孰有能”指管理者的素质,“天地孰得”指营造管理环境,“法令孰行”指要加强管理制度,“兵众孰强”指增强管理硬件,“士卒孰练”指注重各级培训,“赏罚孰明”则是落实激励机制。

要想在这七个方面都有优势,不能临时抱佛脚,而是重在平时建设。

谈到对“主孰有道”的理解,薛国安说,得道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道”是第一位的。

孙子所:“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也就是说,领导者要使民众和自己一条心,形成上下一心的精神力量。

有了这种精神力量,才能战无不胜。

这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一致的,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培养认同感。

有了凝聚力、向力心、忠诚度,执行力就强。

当领导就是要培养这种“令民与上同意”的认同感。

而谈到怎样培养,他认为,就是要严修身、定战略、带班子。

培养认同感领导要严修身第一,严修身是指严格加强领导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下属的向心力和忠诚度。

孙子在《地形篇》中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中国共产党能发展到今天,有赖于打江山的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一心为大家,这成为带好队伍的关键。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战略教程。

它不仅对军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代商业和管理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中所展示的战略思维和领导力原则,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战略思维1.1 综合评估《孙子兵法》强调了对整体局势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

这包括了对敌我双方、环境条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通过准确地分析和理解形势,才能制定出相应有效的战略计划。

1.2 灵活变通《孙子兵法》主张“因敌变化”、“水火无常”,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方式。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发展、改进并适时转换战术,才能保持主动权和应对变化。

1.3 虚实结合《孙子兵法》指出,战略中必须善于使用虚实相互转换的方法。

通过制造假象、出其不意来迷惑敌人,使其陷入被动。

在战略规划中,可以采取迂回行动,分散敌人注意力,并获取更大的胜利机会。

2. 领导力原则2.1 目标确定领导者应该明确既定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团队成员。

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领导者要深入了解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与潜在优势,并有能力评估对手的能力与弱点。

基于这种了解,领导者可以设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2.2 团队构建团队合作是成功领导的关键。

领导者需要构建一个高效且协调一致的团队。

《孙子兵法》提出了“将、谋、信”三个核心要素:选择正确的人才并分配合理;谋划有效计划并指导执行;建立信任、沟通畅通并取得团队成员的尊重与支持。

2.3 组织管理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资源整合、决策制定和协调安排。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战略的运用和战斗的规划,这也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领导者。

有效地分配资源、做出明智决策以及灵活协调各项工作是成功领导者的关键所在。

3. 应用实例《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原则可以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引言《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它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

1. 虚实之理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虚实之理。

他认为在战争中,可以通过制造假象或隐藏实际意图来迷惑敌人,从而取得优势。

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战略思维的深度,也需要领导者具备良好的谋划能力和隐忍耐心。

2. 敌我对比分析孙子强调了对敌我双方实力、优劣势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的重要性。

只有清楚地理解自己和敌人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制定合适的战略计划。

这要求领导者具备准确判断形势的能力,并根据敌我对比找到战略的突破口。

3. 兵力调配与资源管理《孙子兵法》还提供了关于兵力调配和资源管理的指导。

孙子强调了合理运用、分配和管理兵力和资源的重要性,以确保战争目标的实现。

这要求领导者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科学地进行人员指挥和物资支援。

4. 灵活应变与快速决策在战争中,情况变化万千,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

《孙子兵法》鼓励领导者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并调整战略方向。

这需要领导者具备自信心、果断决策和快速行动的能力。

5. 身先士卒与激发士气孙子强调领导者应身先士卒,率先示范勇气和行动,激发士气并增加部队凝聚力。

这要求领导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并以身作则展现领导能力,从而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

结论《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它强调了虚实之理、敌我对比分析、兵力调配与资源管理、灵活应变与快速决策以及身先士卒和激发士气等关键要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孙子兵法》中的精华,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培养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培养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培养1. 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技巧和策略的指南,同时也涉及了很多与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相关的内容。

2.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味着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时必须详细了解自身实力和敌人情况。

这种战略思维可以应用到领导力培养中,要求领导者深入了解团队成员、组织环境以及竞争对手,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战略规划与执行《孙子兵法》中讲述了很多关于制定战略计划和实施战术的原则。

其中包括集中优势兵力、避开有利不利之势、先发制人等等。

对于领导者来说,他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并有效地执行。

这个过程需要领导者调动资源、制定目标以及监督进展。

4. 战场与团队管理孙子兵法中的很多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团队管理和领导力培养中。

例如,根据形势来调整战术、灵活应对变化、激发士气和信心等等。

领导者在战场上如同将军,在组织中则是指挥官。

他们需要善于协调部下的工作,并调动整个团队的能量来面对挑战和实现目标。

5. 领导力培养《孙子兵法》揭示了许多与领导力培养相关的智慧。

孙子强调重视人才,尊重部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军事家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要想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可以从学习并运用其中包含的原则和策略开始。

6. 结论《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力培养密不可分,通过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原则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出色的领导者。

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些关于决策、执行和管理团队的新的视角。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组织里,我们都可以借鉴这些思想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孙子兵法》与领导管理艺术

向心力 执行力 忠诚度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 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22
子贡问政.子曰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足食、民信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诚信是立身之本 诚信是商机之根 诚信是安全之基 诚信是发展之源
智、信、仁、勇、严 团队凝 聚力及团 队和谐发 展的关键
宽以待人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 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 与之俱死。 --《地形篇》
善于做群众工作,一切 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
——《战争论》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毛泽东说:“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 击区。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 如果我们拿整个局面中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 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 时的部分的失败。”他又说:“红军在一个方 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 另一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 了。”毛泽东又从政治意义方面说:“长征是 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 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13
1
以智为上
王安生于江苏昆山,1945年赴美留学,在哈佛 大学攻读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加入霍 华德· 阿肯的“哈佛计算实验室”。1951年,王 安离开哈佛大学,以仅有的600美元,创办了 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tories),后成为“电脑 大王”、美国五大富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与领导谋略(下)第二篇讲的作战篇,它是战略评估已定,已经做出来了。

评估得不错,不管有没有不确定性,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评估大致是可以的,就可以进行战争了,那么接下来对战略行动总筹划。

因为进行战争是非常浪费资源的事情,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资源投入的问题。

我们在战略筹划的时候,在每一件事情进行筹划的时候,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速胜和节约。

战略谋划不能讲不惜一般代价赢得这一场战争,过去那是为了政权。

今后打仗我们就讲代价了,代价不合算就不要打了。

我们做事情也是这样的,你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件任务,你要想代价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节约问题,节约是我们战略筹划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速胜。

因为拖的时间越长,越浪费资源,所以要坚持速胜的原则。

第三篇谋攻篇,它是讲筹划确定,接下来就是战略目标选择,孙子又给我们提供一个方法,就是不要一开始确定一个目标,我们要选择优化目标,从最理想的目标出发,落实到最可行的目标。

要理想目标和可行性目标,所以孙子兵法在谋攻篇当中讲到全胜,就是全国为上,在对方保全的情况下,实现我的利益目标。

用现在的话来讲军事就是双方都是零伤亡情况下赢得这场战争,这是最高目标。

但是孙子讲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的目标,我追求是一个理想目标,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理想目标能够达到的。

理想和实际是不一样的,于是他提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就是一步一步来选择,最高目标理想目标是伐谋,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二个,这种方式不一定能够实现,在外交上进行斡旋,进行一些联合结盟了能不能使对方屈服,我们进行外交经济谈判也是这样的,我怎么样用谈判方式使得对方屈服,不一定用硬的方式来实现。

这个目标如果是用谈判联盟的方式也难以使对方屈服的情况下,我只好进行兵战。

兵站首先考虑要野战,最有利就是进行野战。

其下攻城,攻城是下策,不得以情况再攻城。

那如何攻城进行详细的准备。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城内的敌人引出来在野战条件来打。

最好的方式十则围之,这种方式从战略不能起到不战而胜,战役战斗上来不能不战而胜,十则围之可能围起来自然就不战而胜,可能就迫使他投降。

这目标有一个理想目标和可执行目标,逐步来评价有优选,我们有一个优先和优化的过程。

第四篇军行篇,行动目标一定,我们必须进行充分准备。

进行准备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要先胜而后求战。

非常值得重视就是孙子用兵思想的一种境界,就是一种霸权争霸的境界,先胜而后求战,就叫先胜篇,就是要做好充分胜利准备的时候再打仗,而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打起来再进行准备,有一些条件是来不及的。

我们应该在筹划的时候做充分准备而后再进行。

但是先胜也好,全胜也好,要树立一种境界,叫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善战者通过战场的打胜的将军,不算是高明的将军,真正高明将军是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你看不到他的智慧,也发现不了他的用工。

孙子兵法评价一个真正高明是这样的。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在修订他的作战条令的时候就增加一个原则墨菲定理。

墨菲是一个空军飞行员,他研究问题发现了只要是存在着出问题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问题迟早都会出现的。

我们要杜绝这种可能性,把所有的可能性把防止掉,才会不出事。

孙子兵法讲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第五篇是军事篇,攻守之道当明兵势的奥妙,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战都有两手,有一个正的方面,有一个奇的方面。

我们在完成一些任务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这种方式。

孙子把正和奇造势,提出来一个谈正合、奇胜形势的时候,讲力量易损率,这个力量放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环境下,在不同的氛围当中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管理学上就提出一个急流之技。

在管理上创造态势,创造环境,创造氛围,在这种一定氛围下,就是有一两个意见不同者也被大潮裹着前进。

领导要善于造势,要干好每一件工作。

现在特别是媒体非常发达,造势特别厉害,很多事就是靠这个。

但是,媒体造势过程当中,也考虑到把这个人这个劲头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急流之时,人在一定环境下,不由自主跟着大势去跑。

现在回过头看文化大革命早请示晚汇报,当时是非常自然,非常自觉,没有感到异常的感觉。

现在看起来不一样的,只要是环境变了,事情变了。

第六篇虚实篇,关键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们打仗现在讲非围城作战,不要按照对手的规则去行使,一定要对手按照我的规则来行驶。

制订规则者总比那些执行规则、使用规则者更主动。

就是变成规则主导者规则创造者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里面就是一个主体意识。

有一句话敌变我变,我要引导着对方变,引导对手变,引导他向我来变,而不是我老跟着他变。

第七篇军争篇,最重要是明白虚实之后就要争夺之要,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我们平时搞管理、搞建设、搞谋划要建立两个原则,最大预期原则和最小阻力原则。

在执行过程当中预期目标很大,阻力最小。

最小阻力原则就是以迂为直,不要总想着走直路,有时候要走曲线。

做事情不要总认为直来直去,最小的阻力就是曲线。

英国有一个伟大军事历史学家叫利德尔哈特,他从孙子兵法理论当中提出来间接路线战略。

他研究上历史上战争取胜的经验,包括我们做事情的实验,一些成功的案例大致都是以曲线型取得的。

第九篇九变篇。

这一篇虽然知道争的重要性,还应该知道不可争,或者改变一种策略去争。

在这个应变过程当中最主要一个思想就是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

这是孙子的原话,首先说明了这个方面我们赢得的利益对我们集团的发展,这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信心。

同时必须要杂于利害,这个事办不好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需要预防哪些东西,杂于害而患可解就是想到有利的方面,也想到不利的方面,可能在执行过程当中才能预防不利的东西出现。

第九篇是行军篇,行军篇主要讲处军、相敌,主要讲战略环境,在环境当中相敌就是判断敌情,要在执行过程当中不断了解新问题,判断新情况提出新举措。

孙子讲32相敌,都是从他当时战争经验出发,要战场上怎么去判断敌情。

判断相敌,就是判断敌情,是从战术角度来讲的,判断预测情况,发现新情况预测新问题。

处军、相敌重在求得人时空的统一。

人时空的统一,最主要的是知己知彼,知天知。

第十一篇就地篇,从人时空的统一出发,我们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我们要善于判断利用战场,同时我们还可以创造战场。

善于创造环境,而不是简单就是适应环境。

第十二篇是火攻篇,大势已成,整个谋划已经好了,创造环境也好,人时空统一也好,必须善于运用最大战略效益,才能得到最大的胜利,赢得最大的成功。

在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火攻就是原子弹,现在核武器是最厉害。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最成功做法火烧。

诸葛亮出山有三把火,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兵,都是用火攻。

火攻的力量是最大的,正是因为资源投入最大,负效应危害可能也大,因此在这种大投入、大利用资源的时候,更要慎重考虑我做不做这件事,因为大的投入和大的风险是联系的。

要考虑这个问题,最重要两句话就是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不要考虑情绪决策。

第十三篇是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就是把情报工作放在战略地位。

领导者离开了情报离开了信息就会失去领导权,指挥员在战场如果信息流被截断了,他肯定要失去指挥权。

这里主要是讲信息流、情报。

一个好的领导肯定是耳聪目明的领导者。

过去君王治军,将军治军君王治国,除了主要情报系统,还有不少其他情报系统。

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除了正式往上报的材料之外,最起码会上网找情报。

能够听到真正民意,可能就是从网上,还有有其他秘密渠道。

这个问题还讲孙子兵法结束战争乃至一切竞争对抗活动最四大规律以及目标运用四大法则,应该最重要的。

前面从孙子兵法背景,逻辑关系把握它的内容,那么孙子兵法又揭示了战争乃至一切战争活动的四大规律,我们抓住四大规律运用谋略,绝对是找到窍门了。

这四大规律就是竞争对抗的利益驱动力与谋略运用的趋利避害法则,这就是孙子兵法。

其实孙子兵法是中国兵权权谋一个代表作,从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古代兵书到毛泽东军事思想,古代兵法大致揭示了战争竞争活动的四大规律和谋略运用的四条基本法则。

第二个是竞争对抗的诡道力与谋略运用不舒畅法则。

这是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军事变革理论,他把原来宋襄公正道打法认为作战没有正道都是诡道。

竞争对抗活动第三个规律多疑虑,跟我们下围棋下象棋非常相似的。

但是从这里面提出主动控制的法则。

竞争对抗活动优胜力,优胜劣汰目标运用优化的法则。

第一讲竞争对抗活动的利益驱动力和目标运用力厉害法则,利益驱动整个人类竞争活动都是为利益所驱动的,特别是讲美军,美军打仗绝对有利才干。

美国国防部公开讲我们国防部是美国最大的公司,最老的公司,一个最有成效的公司。

因为国防部的部长大致都是从大公司老板来当的,最有名的就是60年代改革国防部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原来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他带着通用汽车经营之道,成功之道,来到国防部,在国防部主持搞一个规划计划预算系统。

美国国防部的管理从过去互相争夺利益,夺权争钱,现在梳理得比较有条理。

还有一个最有名的拉姆斯菲尔德,他在70年代的时候就是国防部部长,退休后又到大公司当大总裁。

到90年代的时候,小布什又把他弄出来当国防部长,他也是按照企业经营这一套进行的,打仗和经营是相通的,有很多的相通的地方。

而且拉姆斯菲尔德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根据新旧技术变革的形势和发展,把原来那个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又进行修改,变成了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

他之所以把国防作为公司运作,就是为了利益。

那么在利益驱动下,在进行趋利避害的时候,我们在决策观上,在谋略观上必须把握这样几条原则。

就是在杂于利害形势判断观,防患于未然致胜观。

比方说蒙古草原养牧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羊太多,把草原吃光上供不上了,会破坏草原,就变成了坏事情了。

已有未知的路径选择观,有时候一些方法不是按照直来直去这样讲。

制圆行方的战略策略观,我们现在从一个国家安全决策来讲,只有策略没有战略,还是把策略当战略,这是很容易在国际上失误的。

现在奥巴马上台之后,学术界、理论界都认为中美文化发生质的变化,奥巴马肯定是在改善中国关系当中迈出一大步,但是不要看得太乐观了。

奥巴马是美国的总统,不是中国的总统。

他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绝不会中国利益服务的。

中美关系之间是利益争夺的关系,中国要崛起要发展肯定是和美国利益要冲突的,不管哪个总统都可能进行这次调整,但是这种微调都是策略性调整。

他的策略调整就像摆钟一样,但是它的摆正垂直线是离不开,垂直线就是他的战略,往两边摆是根据形势变化来摆动的。

对美国认识战略和策略了,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观。

孙子兵法解释竞争对抗活动,诡道力与谋略运用不舒畅法则。

诡道不完全讲欺骗进欺诈。

诡道最正确的解释,诡道者不受常也,非常规、非常法,非落逻辑,非经验,这就是创新的东西。

所以谋略运用,最主要提倡不受常,就是多变应变,形势应变,我们在急速发展变革的环境中,变化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