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物化实验思考题上
南大物化第五版思考题

南大物化第五版思考题物理化学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B pB压力具有加和性,因此是广延性质。
”这一结论正确否?为什么?答:不对。
压力与温度一样是强度性质。
不具有加和性,所谓加和性,是指一个热力学平衡体系中,某物质的数量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如Cp=∑nBCp,m(B)。
而道尔顿分压定律中的分压pB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B 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
总压与分压的关系不是同一热力学平衡体系中物量之间的关系,与物质的数量不成正比关系,故p =∑pB 不属加和性。
本题所犯错误是把混和气体中总压p与各组分分压pB 关系误认为是热力学平衡体系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时,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说法对否?举实例说明。
答:不对。
例如: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体系温度升高,但并未从环境中吸热。
又如:在绝热体容器中,将H2SO4 注入水中,体系温度升高,但并未从环境吸热。
再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从环境吸了热,体系温度并不变化。
在温度不变时,体系可以放热或吸热,相变时就是这样。
例如水在1atm、100℃下变成水蒸气,温度不变则吸热。
3 .-p( 外)dV 与-p( 外)ΔV 有何不同?-pV就是体积功,对吗?为什么在例2 中-pVm(g)是体积功?答:-p( 外)dV 是指极其微小的体积功。
-p( 外)ΔV 是在指外压不变的过程体积功。
即在外压p 不变的过程中体积由V1 变化到V2(ΔV=V2-V1)时的体积功。
-pV 不是体积功,体积功是指在外压(p 外)作用下,外压p 与体积变化值(dV)的乘积。
V 与dV 是不同的,前者是指体系的体积,后者是体积的变化值。
体积变化时才有体积功。
例2 中的-pVm(g)实为-p [Vm(g)-Vm(l)],在这里忽略了Vm(l),这里的Vm(g)实为ΔV =Vm(g)-Vm(l),因此-pVm是体积功。
物化实验的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6. 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答: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温度下,某物质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的指定产物时的焓变。
在化学计算中,它可以用来求算化学反应的焓变以及生成焓。
7. 什么是卡计和水的热当量如何测得答: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
利用标准物质(如苯甲酸)进行标定。
8. 通过燃烧热测定实验,能否自己设计实验,利用数据来判断煤、柴油、天然气哪个热值最大答:液体样品燃烧热的测定方法:取一只预先称好重量的玻璃小球直径约, 用注射器将样品装进小球, 再在煤气灯上把小球的玻璃管口封死。
玻璃小球在装样前后重量之差就是液体样品的重量。
再取一片预先压好的带有点火丝的标准样品如苯甲酸, 称重后系在氧弹的点火电极上, 将装好样品的玻璃小球放在此样品片下面如图所示, 充氧气后,点火, 标准样品先燃烧, 放出的热使玻璃小球裂开, 此才液体样品被点燃, 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旨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1. 为什么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使用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颜色变化的物质。
这是因为指示剂分子的结构会随着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滴定终点,即酸碱溶液的摩尔比例达到了化学计量比。
2. 在电化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盐桥?在电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使用盐桥来连接两个电解池。
盐桥是由浸泡在盐水中的玻璃棒或纸条组成的。
它的作用是维持两个电解池中离子的平衡。
当电解池中的离子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正负电荷的不平衡。
盐桥通过离子的迁移来平衡这种电荷差异,使得电解池中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
3. 在溶解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加热?在溶解度实验中,加热可以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溶质的溶解。
根据热力学原理,加热可以增加系统的熵,使得溶解过程更加有利。
此外,加热还可以减小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溶质的溶解度。
4.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水槽?在气体收集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水槽来收集气体。
这是因为水槽中的水可以起到密封容器的作用,防止气体泄漏。
另外,水槽中的水还可以使得气体在收集过程中与空气隔离,避免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发生反应。
5. 在红外光谱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KBr片?在红外光谱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KBr片来制备样品。
这是因为KBr是一种透明的无机盐,它可以将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红外光谱仪的光束中。
此外,KBr本身在红外光谱范围内没有吸收峰,不会干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总结起来,物理化学实验中的思考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大学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一 燃烧热的的测定1. 说明恒容燃烧热(V Q )和恒压燃烧热(P Q )的差别和相互联系。
区别:恒容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值,恒压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地焓变联系:对于理想气体 P v Q Q nRT =+∆2.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
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
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4.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
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实验二 Pb-Sn 体系相图的绘制1.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
2.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合金做步冷曲线?答: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
3.为什么坩埚中严防混入杂质?答:如果混入杂质,体系就变成了另一多元体系,使绘制的相图产生偏差。
实验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1. 配1、2、3各溶液进行实验的目的何在?根据实验的结果能否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答:实验1是为了计算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2、3是为了计算和比较平衡常数K ,当2Kc ≈3Kc 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表面张力的习题1.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若不刚好接触液体表面,测得的就不是表面的张力,从而引起误差。
若毛细管尖端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大。
2. 为何毛细管的尖端要平整?选择毛细管直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3.如果气泡出得过快,对结果有何影响?出的过快将使表面活性物质来不及在气泡表面达到吸附平衡,会使气体分子间摩擦力和流体与管壁间的摩擦力增大,致使压力差增大使表面张力测定值偏高。
4.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温度变化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温度降低表面张力增大5、本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什么?答:起参比作用:蒸馏水与空气形成空气-水界面,而空气-水界面的σ可查表求出,由△P=2σ/R可得σ=R/2(△P)=K△P,可测得常数K,从而可测得系列溶液的表面张力6.如何求一条曲线的切线?取曲线上一点,写出横纵坐标(X,Y),即有:K=Y/X.电泳的习题1.本实验中,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吸附了铁离子2.溶胶纯化是为了去除什么物质?为什么要先在热水中渗析?答:为了去除氯离子;在热水中渗析速度快,有利于纯化3.配制辅助溶液有何要求?辅助液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1.作为胶体泳动的介质2作为电介质和3.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要求:1.辅助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2.电导率与胶体相同;3.颜色应尽量浅,最好无色;4.辅助液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应相同4. 溶胶粒子的电泳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电泳速度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5. 如何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符号?答:根据胶粒电泳时移动的方向确定,胶粒向负极移动,即带正电泳电。
6. 在实验中,Fe(OH)3胶体采用水解法(将氯化铁逐滴加在沸水中的方法)制备,以水为纯净液,反复净化。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Fe(OH)3胶体向阴极移动,说明胶体带正电。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
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实验一1、凝固点降低法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答案:在稀溶液且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的情况下适用。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案:首先要能很好的溶解溶质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不适用一般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其次凝固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在常温下易达到。
如水、苯、环己烷等。
】2、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过冷程度?答案: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
原因是刚刚析出的固体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吉布斯函数高。
为了控制过冷程度,因而寒剂的温度不能大大低于待测的凝固点,而且在凝固点附近时应该加速搅拌。
当过冷后温度回升,立即改用原先较缓慢的搅拌方式。
3、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会有何影响?答案:根据稀溶液依数性,溶质加入量要少,而对于称量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不能太少。
实验二1、在实验步骤1中配置1、2、3号样品时,加入的各物质的量是否准确对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有无影响?答案:1,2号样品对分配系数的测量没有影响,分配系数为两相对浓度的比值,不准确不影响测量。
2、滴定CCl4层中的I2时,为何要先加入KI溶液?此处加入的KI溶液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答案:用KI可以有助于CC14中的I2被提取到水层,有利于Na2SO3的滴定顺利进行;无影响。
实验三1、本实验如何达到汽液两相平衡?答案:在实验条件下,液相的饱和蒸气压与气相的压力相等时,两相就达到平衡了。
2、若沸点仪中冷凝管底部的小球体积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案:若体积过大,冷凝回流回来的液体不能回到溶液中,使得所测得的不是此溶液的气相组成,而是偏向于分馏,影响实验结果;若体积过小,则小球室里面的液体量不足,不够测2次(或有些实验要求测3次)折射率,从而会加大实验的偶然误差。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Ⅳ(物理化学实验)2011年11制作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部分:思考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一燃烧热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二差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四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五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六三组分液-液体系的平衡相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七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八溶液电导的测定——测HAc的电离平衡常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十九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一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二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三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四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五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六 Fe(OH)3溶胶的制备及其ξ电势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十七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小,趋于 0。n0 趋向∞时,溶剂量远超溶质,再增减 n0,对体系影响很小,各种热效应趋 于稳定值。 挥发性二组分系统 T—x 图绘制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物的大小,对测量有何影响? 袋状部太小,在平衡过程中使气相冷凝液不断流会液相,使体系不易平衡,实验中观察到每 回倾一次液体,温度就会波动,道理是一样的。还可能使测定用的气相成分不够用。 袋状部太大,平衡过程中的气相冷凝液不易回到蒸馏器底部,造成体系平衡时气、液两相组 成偏差较大。T—x 图中气相支可能上移,曲线两叶间距变大。 2、实验中如果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袋状部前,沸点较高的组分部分冷凝,T—x 图会怎么变化? 这种现象相当于分馏。气相部分沸点低的组分含量增加,液相部分沸点高的组分含量增加。 但对于液相,其体积很大,可以近似认为组分不受影响,液相线不动;气相支会相对恒沸点 向中心移动。恒沸点是不动的。 3、为什么工业上常生产 95%的酒精?只对含水酒精精馏可以得到无水酒精吗? 对水—乙醇体系,标准压力下最低恒沸点 351.28K,乙醇含量 95.57%,因而一般的分馏只 能得到约 95%的酒精。 考虑工业用途, 95%纯度已经达到要求, 不必更高纯度, 否则成本高, 生产效率低。 对于纯度在 95%以下的酒精只精馏是不可以的,得到的只会是 95%的酒精。若要得无水酒 精,可以用分子筛脱水法,加 CaO 后蒸馏,再加镁除水的方法,工业上也常用苯共沸除水。 4、估计哪些因素是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温度校正不准;折光仪校正不准;回倾不足;组分挥发, (对气相测量影响很大) ;气压与室 温变化;作图误差;装置保温性;溶液有问题……(自行展开)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Tb T0b
1 P 1 10T0b , 即 P0 T0b Tb
p p0 exp(10 10
Tob ) 。 按 麦 克 劳 林 展 开 , 并 认 为Tob Tob (
p p0 p p0 ,以 p0=101325Pa,Tob 为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即 ) Tob Tob 11 p0 p 10 p0
* *
知二者 i 都小于一,故而为负偏差。 (2)由 实 验 结 果 得 CHCl3 的 活 度 系 数 小 。 由 式 ( 12.16 ) 可 以 得 到
Tc R ln i Δmix H Tc Δmix S Δmix G 。对溶剂—溶质(A—B)间作用力大于 A—A,B—B
Δmix G 也为正, i 大于 1,为正偏差。
2、本实验对柱温,柱压和载气流速以及进样量和固定液量有何要求?为什么? 柱温过高会引起固定液流失,分析时间过短,准确性低;柱温太低会使分离时间长,峰展宽 和拖尾会严重,也不利于实验的准确。 柱压除了对分析时间有影响外,柱压高还会引起气体对理想状态的偏离, ci
为沸点校正公式。 6、解释形成恒沸物的溶液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讨论其 p—x 图和 T—x 图的特点。 物化书上有,自己整理整理,抄一抄画一画就行。 三液系相图的绘制 1、在用水滴定溶液Ⅱ的最后,溶液由清到浑的终点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从三组分体系的相图上可以看出, 滴定到最后, 物系点与纯组分的连线几乎与溶解度曲线相 切,难判断终点;CHCl3 量少,又易挥发,物系点可能只在单相区移动,因而很难找到终点; 滴定到此时,溶液的体积很大,浑浊本身已经不好观察了。 2、如连结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溶液挥发:组分中的 CHCl3 和 CH3COOH 均具挥发性,其中 CHCl3 极易挥发,会导致测定 结果不准,滴定太慢、振荡不盖塞子更易出问题;振荡不彻底,放置时间不够,两组分分配 未平衡;曲线绘制误差;室温、气压的变化;实验中其它误差,如滴定读数误差、指示剂加 得过多等。 (每项可展开叙述) 3、根据实验相图,指出 100g 质量比 CHCl3:CH3COOH=6:4 的溶液中加入多少克水会出 现浑浊?此时物系点组成是多少? 在所做的三液系相图中 AC 边上取 CHCl3:CH3COOH=6:4 的点,连此点与 B 点,交溶解 度曲线于 D 点,读取 D 处ωH2O=8.8%(具体的数根据自己的图做吧,这个帮不) ,加入水的 质量为 mH 2O 8.8%
100g 96.5g 。物系点组成:CHCl3 600g,CH3COOH 400g,H2O 1 8.8%
96.5g。 4、为什么说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对确定各区的萃取条件极为重要? 通过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可以直观、定量、方便的指导萃取分离,可以找 到最佳分离效果的萃取条件。 之后的具体内容实验书后讨论解释得非常详细, 物化书上也是, 自己整理。 5、实际中如何选择萃取剂? 与原组分不反应;与原溶剂不混溶,溶质在原溶剂和萃取剂间溶解度差异大;萃取剂与原溶 剂易分离;优先选择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可回收利用的。 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1、制备溶液时,所用的 HAC,HCl,NaAc 溶液各起什么作用? 甲基红在酸碱条件不同时呈现不同存在形态。HCl 的作用在于将溶液维持在酸性(pH4.4 以 下) ,使甲基红以酸式形式存在。NaAc 将溶液维持在碱性(pH6.2 以上) ,使甲基红以碱式 形式存在;并在配四个混合液中使用与 HAc 一起形成缓冲溶液,维持溶液一定 pH 值。HAc 与 NaAc 形成缓冲溶液,维持溶液一定 pH 值。 2、用分光光法进行测定时,为什么要用空白溶液校正零点?理论要用什么溶液校正?本实 验用的是什么?为什么? 溶解待测溶质的溶剂可能存在背景吸收, 将影响溶质吸光度测定的准确性。 比色皿本身存在
可以做到。 ) 3、讨论 n0 逐渐变大时各种热效应的变化趋势。 Qs 随 n0 增大而增大, 增加趋势渐渐变缓;(
Qs 趋势变缓, 在 n0→∞ )T,p,n 随 n0 增大而减小, n0
时趋于 0;(
Qs )T,p,n0 随 n0 增大而增大;积分冲淡热随 n0 增大而增大,在Δn0 一定时,逐渐 n
g
pi 和 RTc
cil
l xi
Ml
两式均需修正。
载气流量与柱压直接相关,与柱压要求一致。 进样量过大,不满足无限稀释要求,且使峰过大;进样量小,峰过小,不利于检测。 固定液在载体上涂布百分数低, 可能造成不完全覆盖载体表面, 载体对样品可能有吸附作用, 同时也不能满足无限稀释要求;如果过多,分析时已被吹出色谱柱。 燃烧热测定 1、在这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二者可能同过哪些途径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 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内筒内部的物质和空间属于系统,包括氧弹、水、搅拌器等;内筒外部皆算环境,包括外筒 壁、内外筒间空气等。 二者存在温差,可以通过热辐射传到热量,温差存在可能使空气对流,搅拌对水和空气也有 搅动作用,也促进了热交换。 不加校正,系统因热交换,其温度变化不能代表物质燃烧热的情况。当系统从环境吸热,表 现为实验结果的正误差,放热表现为负误差。校正可以使用雷诺图法,扣除反应前后因与环 境热交换和搅拌引起的温度变化;同时反应前调好水温,使反应前后系统与环境温差相近, 这样尽可能抵消二者间吸放热效应。 2、加入内桶中水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为合适?为什么? 因为当样品燃烧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对环境放热会造成热损耗使结果偏差。 为了补偿这部 分的热损失,因此一开始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使体系从外界吸热;在燃烧后再作为补 偿向环境放热。实验升温幅度在 1.5K 到 2K,因此使水温比外筒低 0.8K 到 1K。考虑到搅拌 器、氧弹等会被水冷却,水会略有升温,因此实验中先调至-1.2K 或-1.3K。 3、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误差有:水温调节过底(高)导致体系所吸收环境的能量比从环境中放出的热量要多(少) 而使实验结果偏高(低) ;样品的未完全燃烧造成结果偏低;副反应;称量误差;水体积不 准,例如搅拌中水外溅等;样品挥发;燃烧丝燃烧,点火时电功的输入;数据处理中使用的 苯甲酸 Qp 用了 25℃时的值, 实际不为 25℃, 气体不为理想气体; 雷诺图手绘的误差…… (自 行展开) 实验准确首先要避免错误,其次要尽可能减少误差,可以从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更准确合理 地处理数据,规范和改进实验操作等方面讨论。对于本实验主要在实验操作上注意,比如调 好水温,样品保证完全燃烧等;对于数据处理可以考虑对燃烧丝燃烧热的校正,雷诺图可以 用计算机画, (还有一些很好的数据方法,找文献) 。 溶解热测定 1、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求测? 本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放热反应的测量。本实验使用电热补偿原理,反应吸热后,体系温度 下降,电功补偿其回到初始温度;对于放热反应是做不到的。 如果先使反应放热,体系升温到某一值,再冷却回初始温度,用电功加热到一样的温度,计 算电功也可以近似为体系放热的效应, 但实际上, 二者并不等同, 而且如此实验, 时间过长, 对温度测量的要求很高,体系与环境热交换影响很大,所以这样的方案不适用。 利用测定逆反应,或者对原反应进行“分解”,利用 Hess 定律,测定其中吸热反应反应热, 放热反应热可查也能实现目标。 (但是这个想法实际不好实现。 ) 2、设计由测定溶解热的方法求 CaCl2 (s) 6H 2 O(l) CaCl2 6H 2 O(s) 的反应热 Δr H m 。 不能直用本实验方法测定,因生成物为固态,并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先测反应
CaCl2 6H 2 O(s) nH 2 O(l) CaCl2 (aq) (6 n)H 2 O(l) 的 反 应 热 r H1 , 再 查 知 反 应 CaCl2 (s) nH 2 O(l) CaCl2 (aq) nH 2 O(l) 的 反 应 热 r H 2 , 利 用 Hess 定 律 , r H m r H 2 r H1 。 (因第二个反应热效应不能明显,最好不用本实验装置测,测定也
的作用力, Δmix H 为一较大负值, Δmix S 为较小负值,实验中 CHCl3 即属于此类,因其为极 性化合物, 与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用力强,有氢键作用, 因而 Δmix G 为较大负值, 对应 i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