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管件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 Re 之间的关系。
3、学习压强差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由于黏性的存在,必然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包括直管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损失根据柏努利方程,直管阻力损失可表示为:\(h_f =\frac{\Delta p}{ρg}\)其中,\(h_f\)为直管阻力损失,\(\Delta p\)为直管两端的压强差,\(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frac{\epsilon}{d}\)有关,其关系可通过实验测定。
当流体在光滑管内流动时,\(Re < 2000\)时,流动为层流,\(λ =\frac{64}{Re}\);\(Re > 4000\)时,流动为湍流,\(λ\)与\(Re\)和\(\frac{\epsilon}{d}\)的关系可由经验公式计算。
2、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通常用局部阻力系数\(\zeta\)来表示,其计算式为:\(h_f' =\frac{\zeta u^2}{2g}\)其中,\(h_f'\)为局部阻力损失,\(u\)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
三、实验装置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离心泵、水箱、不同管径的直管、各种管件(如弯头、三通、阀门等)、压差计、流量计等。
2、实验流程水箱中的水经离心泵加压后进入实验管路,依次流经直管和各种管件,最后流回水箱。
通过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两端的压强差,用流量计测量流体的流量。
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了解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检查实验装置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3、打开离心泵,调节流量至一定值,稳定后记录压差计和流量计的读数。
4、逐步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5、实验结束后,关闭离心泵,整理实验仪器。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一)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一)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
1. 引言
•介绍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为什么研究流体流动阻力是重要的
•提出实验的研究目的和假设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列出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简要描述每个设备和器材的功能和用途
3. 实验方法
•详细说明实验流程
•解释如何准备实验样本和测试参数
•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
4. 数据收集和分析
•说明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
•使用适当的图表和图像展示数据结果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相关的计算和推论
5. 结果与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重要性
•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假设的一致性或差异性
•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潜在影响因素
6. 结论
•总结实验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强调实验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
•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或改进实验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引用在实验报告中使用的参考文献
•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提供完整的文献信息
附录
•附上实验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和图表
•提供实验设备的照片或技术规格
以上是一份关于”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的Markdown格式文章,根据您的要求,采用了标题副标题形式,并且使用了列点的方式组织
文章内容。
文章遵守了不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的规则,同时满足了要求的内容和结构。
非常抱歉,根据聊天记录中的描述,关于”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的Markdown格式文章已经完成,没有更多内容。
如需进一步添加内容,请提供具体要求或指示,我将尽力协助您完成。
流体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阻力实验报告篇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7321001 1120102761王晓鸽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实验方法。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λ与Re的关系曲线。
3. 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 学会流量计和压差计的使用方法。
5.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实验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pfp1?p2lu2hf===λ即,2d?pfλ= 式中:λ—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直管内径,m;?pf—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压力降,Pa;hf—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ρ—流体密度,kg/m3;l—直管长度,m;u—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层流流时,64λ=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欲测定λ,需确定l、d,测定?pf、u、ρ、μ等参数。
l、d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u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pf可用U型管、倒置U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
求取Re和λ后,再将Re和λ标绘在双对数坐标图上。
2.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本实验采用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测定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探究流体流动的规律,分析影响流动阻力的因素。
2. 实验仪器
(省略)
3. 实验原理
(省略)
4. 实验步骤
(省略)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管道的流动阻力,并绘制了流速与流动阻力的关系曲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以下为对实验结果和分析的描述,不重复标题文字)
6. 结论
本实验得到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与流速的关系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流速对流动阻力有显著影响,流动阻力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还发现了其他影响流动阻力的因素,如管道的直径、流体的粘性等。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流体力学以及工程领域中管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并对流速与流动阻力的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操作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实验技巧。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和分析,我们进一步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8. 参考文献
(省略)。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质的学科。
在工程领域中,流体力学的研究对于设计和优化流体系统至关重要。
而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是流体力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测量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阻力大小,可以进一步研究流体的流动规律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流体的流动阻力,并分析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动速度、管道尺寸等因素。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流动阻力可以通过测量流体流经管道时的压差来计算。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和材料有:1.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
2. 压力计:用于测量流体流经管道时的压差。
3. 管道系统:包括进口管道、出口管道和中间的测试段。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进口管道、出口管道和测试段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2. 流量调节:通过调节流量计的开度,控制流体的流量大小。
3. 测量压差:在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压力计,并通过读取压力计上的数值来测量流体流经管道时的压差。
4. 记录数据:在不同流量下,分别测量并记录流体流经管道时的压差。
5.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压差数据,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流体流动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和曲线的形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量呈线性关系,即流量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大。
2. 流体流动阻力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速逐渐减缓。
3. 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尺寸有关,管道越粗,阻力越小。
六、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际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如仪器的误差、操作误差等。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仪器校准:定期对流量计和压力计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流速下流体对物体的阻力,探究流体阻力与流速、物体形状、流体粘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仪器,流体实验装置、流速计、物体模型。
实验原理,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对物体的阻力与流速、物体形状、流体密度、流体粘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液体静力学原理,流体对物体的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与物体形状、流体密度和粘度有关。
实验步骤:1. 将流速计安装在流体实验装置上,调节流速计至所需的流速。
2. 将物体模型放入流体实验装置中,使其在流体中运动。
3. 测定不同流速下物体受到的阻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速与阻力的关系曲线,分析不同流速下物体受到的阻力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流体阻力与流速成正比的结论,并探讨流体阻力与物体形状、流体粘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下,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不同。
流体阻力与物体形状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流速下受到的阻力不同。
此外,流体的粘度也会影响物体受到的阻力,粘度越大,阻力也越大。
结论,流体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与物体形状、流体粘度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体形状和流速,以降低流体对物体的阻力,提高流体运动效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阻力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对流体力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将更加注重流体阻力的研究和应用,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流体阻力测定的方法,还对流体阻力与流速、物体形状、流体粘度等因素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践和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流体阻力的理论体系,为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基础。
流体阻力实验报告

流体阻力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流体在平面内壁上的流动和受力情况,以及探究流体阻力的产生机理。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台2.流量计3.水泵4.水管5.水槽6.滑轮7.胶管8.涡街流量计实验原理:当液体通过管道或壁面流动时,由于黏性和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会产生阻力。
阻力的产生是与流体的粘性、流速、管道截面积和壁面形状等因素有关。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测量不同管道的流量和水头差,来计算流体阻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将水泵接上水管,使水从水槽中通过管道流出。
2.先测量无涡街流量计的胶管长度,将其连接到流量计上,并与管道相连。
3.测量涡街流量计的长度,将其接在管道出口处。
4.通过调整水泵的水量和水头,使流量计的指示器停留在特定的位置。
5.按照不同的流速和阻力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实验数据处理:1.首先,根据测量的流量和水头差来计算出流体的动力学粘度。
2.然后,根据测量的流量和速度的数据,来计算出流体的雷诺数,进而判断流体的流态。
3.最后,将所得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来检验本次实验是否有效。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十分接近理论值。
说明本次实验所用的原理和范围都非常合适。
同时,也对流体阻力产生的机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利用实验方法来验证和研究流体阻力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验成功地展示了流体力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流体阻力实验班级:化工11姓名:学号:2011011 序号:同组人:设备型号:流体阻力-泵联合实验装置UPRSⅢ型-第套实验日期:2013-11-4一、实验摘要本实验使用104实验室UPRS Ⅲ型第7套实验设备,测量了水流经不锈钢管、镀锌管、突扩管、阀门、层流管的阻力损失。
确定了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该实验提供了一种测量实际管路阻力系数的方法,其结果可为管路实际应用和工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流量,压降,雷诺数,摩擦系数,局部阻力系数二、实验目的1、测量湍流直管道的阻力,确定摩擦阻力系数。
2、测量湍流局部管道的阻力,确定局部阻力系数。
3、测量层流直管道的阻力,确定摩擦阻力系数。
三、实验原理1、直管道和局部管道阻力损失ef h u p gZ u p gZ h +++-++=)2()2(22222111ρρ (1)其中h e =0,z 1=z 2,所以测出管道上下游截面的静压能、动能,代入方程即可求得阻力。
2、根据因次分析法可得:(1)直管道阻力损失22u d l h f ⋅=λ……(2)。
其中,l 为管道长度,d 为管道内径,u 为管内平均流速。
只要测定l ,d ,u ,和λ,代入方程即可求得阻力h f 。
其中,λ的理论值计算方法为:25.0Re3163.0=湍流λ ; Re64=层流λ。
对于水平无变径直管道,根据式(1)、(2)可得到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为221)(2ul p p d ⋅⋅-=ρλ测量。
(2)管道局部阻力损失221u h f⋅=ζ……(3)。
其中,ζ为管道局部阻力系数,u 为平均流速(突扩管对应细管流速u 1)。
将ζ和u 代入方程即可求得局部阻力h f 。
其中,ζ的理论值计算方法为:221)1(A A -=突扩管ζ ;常数截止阀=ζ;常数球阀=ζ。
对于水平放置的管件,根据式(1)、(3)可得到局部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为221)2up p ⋅-=ρζ(阀门;211222)(2-1u p p u ρζ-+=突扩管。
四、实验流程和设备流体阻力实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1、水箱2、水泵3、涡轮流量计4、主管路切换阀5、层流管6、截止阀7、球阀8、不锈钢管9、镀锌管10、突扩管11、流量调节阀(闸板阀)12、层流调节阀(针阀)13、变频仪TI01—水温度,C o;;QI02—水流量,m3.h-1;ΔPI03—压降,kPa。
试验介质:水(循环使用)。
研究对象:不锈钢管,l=1.500m,d=0.021m,ε=0.02mm;镀锌管,l=1.500m,d=0.0215m,ε=0.10mm;突扩管,l1=0.02m,d1=0.0160m,l2=0.28m,d2=0.0420m, ε=0.02mm;截止阀,DN20,d=0.0205m;球阀,DN20,d=0.0205m;层流管,l=1.500m,d=0.0030m。
仪器仪表:涡轮流量计,L2GY-25型,0.6~10 m3.h-1,精确度等级0.5;温度计,Pt100,0~200C o,精度等级0.2;压差传感器,WNK3051型,-20~100kPa,精度等级0.2,测势能差ΔÞ;显示仪表:AI-708等,精度等级0.1,;变频仪:西门子MM420型;天平,0.01g;量筒、秒表等;控制系统:控制电柜+电脑+数据采集软件,380VAC+220VAC五、实验操作1、关闭流量调节阀门,按变频器绿色按钮启动泵,再启动软件。
2、打开流量调节阀和所有主管路切换阀10s,排净主管路内的气体。
3、关闭流量调节阀,打开截止阀、球阀中间的两个测压阀,再开压差传感器排气阀门10s,排净引压管路内的气体后,关闭截止阀、球阀中间的两个阀门。
4、将选定测量管的主管路切换阀打开,关闭其他主管路切换阀。
5、只打开测量管的两个测压阀门10s,排净气体后,关闭压差传感器排气阀,记录零点ΔP0。
6、全开流量调节阀,通过变频器的向下箭头键(50至10Hz)改变水流量,直管16 m3.h-1以下通过阀门调节流量,测完一组数据后关闭流量调节阀,10Hz条件下再次检查零点ΔP0。
7、层流实验调泵20Hz,关闭11,开12排气,水量=总重-量筒净重,软件每次先点击“开始计时”、“停止计时”,输入水量,再点击“记录数据”,最后改流量,Δt﹤120s,ΔP取平均值。
8、实验结束,关闭流量调节阀、主管路和引压管阀门,开压差传感器排气阀门,停泵。
注意事项:1、截止阀、闸阀、针阀配备阀手柄,逆时针旋转开启,顺时针旋转关闭。
2、球阀配备长条手柄,只能旋转90度,平行于管道开启,垂直于管道关闭。
1圈。
3、闸阀全开或全关后,通常再反向旋转44、切换管路时,先开下一组的主管路切换阀,再关闭本组切换阀。
5、每切换一组管路,重复4~5步操作,检查记录零点。
6、每做完一个点,都要通过软件点击“查看数据/实验结果”,确定点的取舍和分布等。
六、实验数据表格及计算举例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流量Qv=7.06m 3/h, 管路压降ΔP=19.09kPa, 水温度T=20.2℃,管路长度l=1.500m,管路直径d=0.0210m, ε=0.02mm 水密度:3342342/1.9982.2010155206.02.2005896.02.20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粘度:s mPa T T T ⋅=⨯+⨯+⨯+=÷-÷-÷-000.10418943.079174849.088161305.007374447.038566.319722.7327872.20λλλμ水流速:s m dQv u /66.50210.0360006.74422=⨯⨯⨯==ππ雷诺数:11864710000.166.5021.01.998Re 3=⨯⨯⨯==-μρdu 摩擦阻力系数017.066.5500.11.998100009.19021.02222=⨯⨯⨯⨯⨯=∆=lu P d ρλ 017.01186473163.0Re 3163.025.025.0===blasius λ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流量Qv=7.06m 3/h, 管路压降ΔP=19.09kPa, 水温度T=20.2℃,管路长度l=1.500m, 管路直径d=0.0215m ,ε=0.10mm 水密度:3342342/1.8.9975.2110155206.05.2105896.05.21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粘度:s mPa T T T ⋅=⨯+⨯+⨯+=÷-÷-÷-969.00418943.079174849.088161305.007374447.038566.319722.7327872.20λλλμ水流速:s m dQvu /32.50215.0360095.64422=⨯⨯⨯==ππ雷诺数:11767810969.032.50215.08.997Re 3=⨯⨯⨯==-μρdu摩擦阻力系数027.032.5500.18.997100018.260215.02222=⨯⨯⨯⨯⨯=∆=lu P d ρλ 017.01176783163.0Re3163.025.025.0===blasius λ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质量m=51.84g, 时间t=120.5s , 管路压降ΔP=0.25kPa, 水温度T=22.2℃,管路长度l=1.00m, 管路直径d=0.0029m 水密度:3342342/7.9972.2210155206.02.2205896.02.22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粘度:s mPa T T T ⋅=⨯+⨯+⨯+=÷-÷-÷-953.00418943.079174849.088161305.007374447.038566.319722.7327872.20λλλμ 水流量:h L t m Qv /55.136005.1207.99784.51=÷⨯=⨯=ρ 水流速:sm d Qvu /07.00029.036001055.144232=⨯⨯⨯⨯==-ππ雷诺数:19810953.007.00029.07.997Re 3=⨯⨯⨯==-μρdu 摩擦阻力系数341.007.0500.17.997100025.00029.02222=⨯⨯⨯⨯⨯=∆=lu P d ρλ 323.019864Re 64===blasius λ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流量Qv=1.00m 3/h , 管路压降ΔP=0.27kPa, 水温度T=21.7℃, 管路长度l 1=0.02m, 管路直径d 1=0.0160m , l 2=0.28m , d 2=0.0420m ,ε=0.02mm 水密度:3342342/8.9977.2110155206.07.2105896.07.21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流速:s m d Qvu /38.1016.0360000.1442211=⨯⨯⨯==ππ ;s m d Qvu /20.0042.0360000.1442222=⨯⨯⨯==ππ局部阻力系数:695.038.18.997100027.0220.01212221221=⨯⨯+-=∆⋅+-=u pu ρζ 同理可计算得ζ2=0.740,ζ3=0.727,ζ4=0.727,ζ5=0.727取平均值得∑===++++⨯=⨯=51i 7232.0)727.0727.0727.0740.0695.0(5151n i ζζ平均 局部阻力系数理论值:7308.0)0420.00160.01()1(2221=-=-=d d 理论ζ局部阻力系数的相对误差:%03.1%1007308.07232.0-7308.0%100-=⨯=⨯=理论平均理论ζζζE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流量Qv=2.00m 3/h , 管路压降ΔP=11.56kPa, 水温度T=22.1℃, 管路直径d=0.0205m 水密度:3342342/7.9971.2210155206.01.2205896.01.22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流速:s m d Qvu /68.10205.0360000.244221=⨯⨯⨯==ππ局部阻力系数:180.868.17.997100056.1122221=⨯⨯⨯=⋅∆⨯=u p ρζ 同理可计算得ζ2=8.038,ζ3=7.989取平均值得∑===++⨯=⨯=31i 069.8)989.7038.8180.8(3131n i ζζ平均 查表可得局部阻力系数理论值:=理论ζ局部阻力系数的相对误差:%%100%100-=⨯=⨯=理论平均理论ζζζE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流量Qv=2.00m 3/h , 管路压降ΔP=0.77kPa, 水温度T=22.0℃, 管路直径d=0.0205m水密度:30342342/7.9971.2210155206.00.2205896.00.22019083.0985315.99910155206.005896.0019083.0985315.999m kg T T T =⨯⨯+⨯-⨯+=⨯⨯+⨯-⨯+=--ρ水流速:s m d Qvu /68.10205.0360000.244221=⨯⨯⨯==ππ局部阻力系数:545.068.17.997100077.022221=⨯⨯⨯=⋅∆⨯=u p ρζ 同理可计算得ζ2=0.462,ζ3=0.448取平均值得∑===++⨯=⨯=31i 4850.0)448.0462.0545.0(3131n i ζζ平均 查表可得局部阻力系数理论值:=理论ζ局部阻力系数的相对误差:%%100%100-=⨯=⨯=理论平均理论ζζζE七、实验结果作图及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与误差分析:1、湍流的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层流的摩擦阻力系数也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