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4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科举制的诞生⑴背景:①②⑵过程:①②⑶意义:①②二、科举制的完善1.最重要的科目: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和3.完善措施:⑴唐太宗:①②⑵武则天:①②⑶唐玄宗:①②三、科举制的影响①②③四、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年,直到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才被废除。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
A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C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E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F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夯实基础】1.(2009·四川宜宾)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 ) A .隋文帝统治时期 B .隋炀帝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2.(2008·淮安)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3.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 A .唐末 B .元末 C .明末 D .清末4.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提高】 5.观察“举子看榜”图。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5.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
6. 依照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阻碍?
【作业布置】
一、选择题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形有可能显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3.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4.诗赋科成为进士科要紧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3.唐太宗重视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要紧的考试内容。
【导学释疑】
显现:__________开始采纳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创立 产生:________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产生。
8.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显现的关键人物是、。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孟郊《再下第》
材料二 往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中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导名师精编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2.学习难点:体会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之中隐含着一个成语“名落孙山”;你知道“皇榜”、“名落孙山”都与我国古代的哪一考试制度在关吗?(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重视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在洛阳宫殿,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6)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缓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朝末年才被废除。
(三)合作探究:(1)隋朝是科举制度的诞生阶段。
①为改变官员选拔中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②(变一变)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朝代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阶段。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关键人物)。
①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什么?②女皇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考查科目上有什么创新?②唐玄宗把什么做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④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哪两科最重要?哪一科的考试和录取相对更困难?“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⑤明经科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儒家经典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精品教案肥乡三中吴红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
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
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
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
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
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二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二)新课教学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五.巩固提高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六.小结作业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七.板书设计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八.教学反思《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
历史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4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唐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分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科举制的诞生1.背景(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________的子弟中选拔。
(2)许多出身低微但有________的人,却不能得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________地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科,按_______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________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集中到________。
(二)科举制的完善1.时间:________科举制逐渐完善。
2.考试科目:常设的科目很多,以_____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
3.关键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完善措施:(1)唐太宗①扩充了________的规模,扩建________,增加________。
②严格________考试的录取,进士科考中的一名的,称为________。
(2)武则天①曾在________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是________的开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基础闯关,自主学习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17—21,结合导学稿“标语”,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科举制的诞生——隋朝: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2、诞生:①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正式设置,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①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②选拔官员的权利也从集中到。
☆科举制的完善——唐朝:1、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为重要。
2、科举制度的完善:关键人物采取的措施唐太宗大大扩充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和。
唐玄宗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才学之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社会读书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直到末年才被废除。
(二)知识网络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______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创立诞生:_________正式设立_______,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的创立完善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影响:①改善了______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到__________被废除。
【课外阅读】科举名衔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
精品初中历史 《科举制的创立》参考学案4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论从史出法、联系实际法学习过程:一、视频导入探求新知: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第一小组尝试题①科举制诞生的背景:隋朝为什么要用科举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都可以()。
许多()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
②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隋文帝: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合格的可以()。
隋炀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正式诞生。
③你知道当时录取了哪些人吗?答:()、()。
④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集中到()。
对比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我们可以得知: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失去了()都可以()的特权。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的实权。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凭()做官的公平机会。
朝廷得到了什么?得到了集中()和真正的()。
那么科举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打破了门第界限,凭()做官;选官权利也从()集中到了()。
第二小组尝试题①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为重要?答:()、()。
②介绍明经科、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明经科:进士科:③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A.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和(),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增加()。
B.武则天:开设();设立()。
C.唐玄宗: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④看18页图片并阅读小字,理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句诗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总第4课时)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5、一位贫穷的读书人想要通过考试凭才华入官场,他的理想最早只能在哪个朝代实现
A、东晋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6、明经考试中的“帖经”试题类型,类似于我们今天哪种题型?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材料分析题
7、假如你武艺高超,要参加武举考试,最有可能是哪个帝王在位时
A唐高祖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8、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