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

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
6. 其他:如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读后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 涵,表达深刻见解)、引用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以及表达的深刻性)等。
答题格式
考点四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
1. 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①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②深层含义(联系文 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 2. 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 对文章故事情节或内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3. 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①点明具体的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②作用(注意结合语句或文段内容分析;切记作用既有句中使 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本身带给句子的表达效果,还有句子对体现、表达文章中心或人 物感情的作用)。
常见题型
考点五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1. 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抓住词语的特点,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表层含 义),再联系词语所在句子分析词语的深层表达含义。
2. 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
(2)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以及在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性、恰当性,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性、严 密性。 (4)情感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喜欢、热爱、赞美或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 如程度深、鲜明、明确等。
、埋伏笔等。
答题格式
考点三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

专题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专题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或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类别:(一)按写作内容分:1、简单记叙文: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方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按写作对象分:(1)写人类记叙文(2)叙事类记叙文(3)写景类记叙文(4)状物类记叙文四、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包括:(1)引申义;(2)比喻义(3)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好处):(1)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如:《回忆我的母亲》、《昆明的雨》(2)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社戏》、《背影》(3)概括文章内容。

如:《散步》、《阿长与山海经》(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如:《再塑生命的人》、《白杨礼赞》(5)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如:《紫藤萝瀑布》、《美丽的颜色》(6)一语双关(比喻义、象征义)如:《驿路梨花》、《变色龙》【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1、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3、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揭示主题。

4、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内容。

5、交代故事起因(或六要素),为下文作铺垫。

6、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7、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段落作用(1)结尾作用: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深化(升华)主题,烘托心情;具体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主旨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构上的作用:照应题目或者开头;总结全文。

沈阳市中考题范例:2005年《月光饼》1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17.月光饼。

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2006年《送你一束花》17.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4分)答案:17.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2008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17.选文第16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7.(4分)内容:突出沙尼克为了音乐(和友情)而献身的精神(深化中心)。

同时表达了马斯特对难友和兄弟沙尼克的深切怀念。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结构各2分,内容不具体扣1分2009年《迷雾灯塔之光》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8. 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2011年《光明行》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19.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2)开头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

例如《风筝》、《背影》(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清兵卫与葫芦》(3)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例如《小男孩》(4)行文线索。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2、内容上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思考)例如《一厘米》、《差半车麦秸》(2)奠定感情基调。

例如《风筝》、《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3)点明主旨。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技巧

一、记叙文的阅读意识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修辞句、含蓄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常见考题:请结合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模式:(1)写景类:本文通过描绘…的景色,展现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扬和喜爱之情。

(2)写人记事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歌颂了…(人物)…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事件+情感)(3)哲理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启发我们…四、文章的思路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思路时,首先按以下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理清文章脉络:(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找表示情感的词句);(5)总分总。

然后,用清楚明白的语言将文章思路概述出来。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类型:(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7)人物的见闻感受。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把握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标题入手。

标题是每篇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可以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反映的文章主旨。

(2)抓关键物。

在记叙文中,一些小物件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进作品就常常产生异乎寻常的艺术功用作品,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

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

2)摘要归纳。

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热潮、终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颠末、成效。

思路:先分别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避免出现误将热潮当作终局,或把颠末当作成效的情形。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斟酌,分析布局,分别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枢纽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情特征(或精神品格)。

凸起了文章……的中央。

3.评判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鉴赏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②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③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⑤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⑥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⑨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①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①a(b)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②a(b)句: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感。

③a(b)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附: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①人物描写又细分为:(A)肖像描写(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行动)描写(D)语言(对话)描写(E)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概括介绍和形象描绘、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成长;揭示文章主题。

②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首要作用: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E、凸起、深化主题。

(注意: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首要作用: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其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题型1: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2:文中的XX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3:文中那个XX人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答题技巧: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①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④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六)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具体分析)。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⑤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⑥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⑦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答题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

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等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③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⑤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八)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九)找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十)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①主要人物②主要事物③主要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人物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技巧: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