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板式换热器知识(原理、结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

合集下载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它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换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原理。

一、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板式换热器由板式换热器主体、夹套、支撑、密封、进出口等组成。

其中,板式换热器主体是由一组板片组成的,每个板片都是由两个波纹板和一个平板组成的。

波纹板的作用是增加板片之间的距离,使流体能够在板片之间流动,从而实现换热。

平板的作用是加强板片的刚度,防止变形。

板片的材质通常是不锈钢、钛合金、铜等。

夹套是用于加热或冷却流体的一种部件。

它通常是由两个平板组成的,中间夹有一个密闭的空间,用于流体的加热或冷却。

夹套的材质通常是与板片相同的材质。

支撑是用于支撑板式换热器主体和夹套的一种部件。

它通常是由钢材或铝材制成的。

密封是用于保证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的一种部件。

它通常是由橡胶、丁晴橡胶等材质制成的,能够承受高温高压。

进出口是用于流体进出的一种部件。

它通常是由钢管或塑料管制成的。

二、板式换热器的原理板式换热器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在板片之间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

当热流体进入板式换热器夹套时,会与板片之间的冷流体进行热交换。

热流体的热量会通过板片传递给冷流体,从而使冷流体升温,热流体冷却。

在整个过程中,热流体和冷流体是分别在板片的两侧流动的,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混合,因此热交换效率很高。

板式换热器有许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单通道、多通道、单板、双板等。

其中,单通道、多通道是指流体在板片之间的流动路径,单板、双板是指每个板片的结构形式。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三、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板式换热器具有许多优点,如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节能环保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换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板片之间距离较小,流体在板片之间流动时,会产生较强的强制对流,从而使热量传递更快、更充分。

板式换热器知识大全

板式换热器知识大全

板式换热器知识大全板式换热器原理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

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用粘结剂把橡胶密封板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热板片压成各种波纹形,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成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

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

其特点:(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传热效率高;(3)组装灵活;(4)金属消耗量低;(5)热损失小;(6)拆卸、清洗、检修方便;(7)板式换热器缺点是密封周边较长,容易泄漏,不能承受咼压。

板式换热器有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作用?板式换热器主要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两端压板、夹紧螺栓、支架等组成。

各部件作用如下:一、传热板片传热板片是换热器主要起换热作用的元件,一般波纹做成人字形,按照流体介质的不同,传热板片的材质也不一样,大多采用不锈钢和钛材制作而成。

二、密封垫片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垫片主要是在换热板片之间起密封作用。

材质有: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橡胶等,根据不同介质采用不同橡胶。

三、两端压板两端压板主要是夹紧压住所有的传热板片,保证流体介质不泄漏。

四、夹紧螺栓夹紧螺栓主要是起紧固两端压板的作用。

夹紧螺栓一般是双头螺纹,预紧螺栓时,使固定板片的力矩均匀。

五、挂架主要是支承换热板片,使其拆卸、清洗、组装等方便。

换热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板式换热器按照有无鞍式支架分为两种安装方式。

第一种,对于没有鞍式支架的板式换热器,应把换热器安装在砖砌的鞍形基础上,安装后的板式换热器此刻不用与基础固定,整个板换可随着膨胀的改变自由移动。

第二种,对于有鞍式支座的板换,应首先在基础上平铺混凝土,待完全干透后用地脚螺栓将鞍式支座与地面混凝土完全固定起来。

在安装板式换热器的过程中,应在换热器前后两端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维护和清洗。

2024年HTRI培训教程板式换热器

2024年HTRI培训教程板式换热器

HTRI培训教程板式换热器HTRI培训教程:板式换热器1.概述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

本教程旨在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型计算、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员掌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应用和维护技能。

2.工作原理(1)高效换热:波纹形板片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2)紧凑结构:板式换热器相较于壳管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

(3)灵活组合:板式换热器可根据工艺要求,增减板片数量,调整换热面积。

(4)易于清洗:板式换热器拆卸方便,可进行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

3.结构特点(1)板片:波纹形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常用材料有不锈钢、钛合金、铝等。

(2)夹紧装置:用于固定板片,保证板片在高温、高压下的密封性能。

(3)进出口接管:连接热介质和冷介质的管道,可实现多程布置。

(4)支架:用于支撑整个换热器,保证其稳定运行。

4.选型计算(1)确定工艺条件:明确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

(2)选择板片材料:根据介质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板片材料。

(3)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任务,计算所需换热面积。

(4)确定板片数量:根据换热面积和单张板片的换热面积,确定板片数量。

(5)校核压力降:确保换热器在设计工况下的压力降满足工艺要求。

5.操作维护(1)开机准备: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确保管道畅通。

(2)运行监控:关注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等参数,及时调整工况。

(3)停机操作:按照工艺要求,缓慢降低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流量,直至设备停止运行。

(4)清洗保养:定期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清洗,保持设备清洁,提高换热效率。

(5)故障排除:针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6.总结本教程介绍了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型计算、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教程,学员应掌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应用和维护技能,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一、引言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和热传导机制等方面。

二、结构组成1. 板片: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金属板片,通常由不锈钢制成。

板片上有许多小孔,用于流体的传热和流动。

2. 密封垫片:板片之间通过密封垫片进行密封,以防止流体泄漏。

3. 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用于支撑板片和密封垫片,保持整个换热器的结构稳定。

4. 进出口管道:板式换热器有两个进出口,分别用于流体的进入和排出。

三、工作流程1. 流体分流:当流体进入板式换热器时,通过进口管道进入换热器内部。

在进入换热器之前,流体经过一个分流器,将其分成多个小流体,分别进入不同的板片通道。

2. 热交换:分流后的流体进入板片通道,流体在板片之间交替流动,形成复杂的流动路径。

热量通过板片传导到流体中,实现热交换。

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使两者的温度差逐渐减小。

3. 流体合流:经过热交换后,流体再次汇聚在一起,通过出口管道排出换热器。

4. 清洗和维护:定期清洗和维护板式换热器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清洗可以去除板片上的污垢和沉积物,维护可以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板片和密封垫片。

四、热传导机制板式换热器的热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对流传热和导热两种方式。

1. 对流传热:当流体在板片通道中流动时,流体与板片表面接触,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流体。

对流传热是换热器中主要的传热方式,其传热效率受到流体流速、流体性质和板片表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2. 导热:板片作为传热介质,通过板片的导热性能将热量从一侧传导到另一侧。

板片的导热性能取决于材料的热导率和板片的厚度。

导热是板式换热器中的一种重要传热方式,对于高热传导性能的板片,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五、应用领域板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化工行业: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加热、蒸发等工艺。

板式换热器培训(2024)

板式换热器培训(2024)

2024/1/29
24
实际运行效果评估报告分享
评估对象
某型号板式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 的性能表现。
评估方法
采用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 率、压力损失、耐腐蚀性等进行
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
该型号板式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 表现出较高的换热效率和较低的 压力损失,但耐腐蚀性有待提高
预防措施建议
为减少故障发生,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定期清洗板式换热器,保持其表面 清洁;定期检查紧固螺栓等连接部件的紧固情况;定期更换密封垫等易损件;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意识。
2024/1/29
22
06
CATALOGUE
板式换热器性能评价与改进方向
2024/1/29
23
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
传热过程与热效率
2024/1/29
01
传热过程
热量从热流体通过板片传递给冷流体,使冷流体温度升高,同时热流体
温度降低。传热过程受到流体的物理性质、流动状态、板片结构等因素
的影响。
02
热效率计算
热效率是衡量板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通过计算实际传热量与理
论传热量的比值来得到。提高热效率的措施包括优化板片结构、提高流
板式换热器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2024/1/29
11
制造工艺简介
材料准备
选择高质量的板材,进行切割、打磨和清洗 等预处理。
组装
将压制好的板片和密封垫进行组装,采用合 适的夹紧力保证密封性能。
2024/1/29
压制成型
将板材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制,形成换热器 的板片和密封垫。
焊接
对需要焊接的部位进行焊接处理,确保焊接 质量和强度。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

板式换热器结构及原理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的热交换过程中。

本文将从结构和原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

一、结构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板式热交换器芯体、板式换热器外壳、密封垫、支撑架和管路连接件等。

1.板式热交换器芯体板式热交换器芯体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由一系列平板状的金属板和密封垫组成。

板式热交换器芯体的板间距和板间通道宽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换热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的流体分别从两端进入,通过板间通道进行热交换,最终从另一端流出。

2.板式换热器外壳板式换热器外壳是板式热交换器芯体的保护罩,通常由钢板制成。

外壳的内壁通常涂有防腐涂层,以防止化学物质的腐蚀。

3.密封垫密封垫是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不同板之间的密封垫片,用于防止流体泄漏。

密封垫通常采用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4.支撑架支撑架是板式热交换器芯体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板式热交换器芯体。

5.管路连接件管路连接件是板式换热器与管路连接的接口部件,通常采用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二、原理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的板间通道,使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板间通道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在板式换热器中,流体从两端进入,通过板间通道进行热交换,最终从另一端流出。

在热交换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流体传递到温度低的流体,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的板间距和板间通道宽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换热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板间距越小,板间通道越窄,热交换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流体流动的阻力。

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的板间通道通常呈现波浪形结构,以增加板间通道的热交换面积。

板间通道的波浪形结构还可以增加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板式热交换器芯体中的流体流动方式主要分为对流和换热两种。

对流是指流体在板间通道中的流动方式,换热是指流体在板间通道中的热量传递方式。

板式换热器知识讲解及换热计算

板式换热器知识讲解及换热计算

定义与工作原理定义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由一系列金属板片组成,板片之间形成狭窄的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利用板片之间的流道,使冷、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实现热量交换。

热量通过板片传导,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或从低温流体吸收热量传递给高温流体。

结构组成及特点结构组成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板片;板片是换热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密封垫片用于防止流体泄漏;压紧装置用于将板片压紧在框架上,保证换热器的密封性能。

特点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等特点。

此外,板式换热器还具有多种板片组合方式,可适应不同流体的换热需求。

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应用领域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供暖、空调、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在供暖领域,板式换热器可用于集中供暖系统中的热交换;在空调领域,可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和加热;在化工领域,可用于各种化工流程中的热量回收和温度控制。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板式换热器将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研究者将不断优化板片结构和材料,提高换热效率和耐腐蚀性;另一方面,将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板式换热器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及其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热力学系统、边界、工质和热源的定义01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区别02传热过程的基本定律和传热系数的概念03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流动状态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流体力学基础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所需换热量,考虑热损失和传热效率等因素。

换热量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进出口温度,考虑热媒性质和传热温差等因素。

进出口温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允许的压力降,考虑流体性质和换热器结构等因素。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它通过将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分隔开来,使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从而实现热能的转移。

本文将详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一、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罗列的金属板组成。

这些金属板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

每一个金属板上都有一系列的波纹,以增加表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份:1. 换热板:换热板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份,用于传递热量。

它通常由两片板组成,中间夹有密封垫片,形成一个密闭的换热通道。

2. 进出口管道:板式换热器上有进出口管道,用于引入和排出流体。

流体通过进出口管道进入换热板,然后在板间流动,最后从出口管道排出。

3. 密封件:密封件用于确保换热板间的流体不会混合。

常见的密封材料包括橡胶和聚四氟乙烯(PTFE)等。

4. 支撑柱和固定架:支撑柱和固定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换热板,保证换热器的稳定性。

二、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流体进入: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通过进口管道进入换热器,分别进入不同的换热板。

2. 热量传递: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

在换热板的波纹表面,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另一种流体。

3. 流体流动:流体在换热板之间流动,形成多个平行的流动通道。

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4. 流体出口:经过热量传递后,流体通过出口管道排出换热器,分别返回到原来的系统中。

三、板式换热器的优势板式换热器相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换热: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板设计,可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2. 紧凑结构:板式换热器相对较小,占用空间少,适合于空间有限的场所。

3. 温度控制:板式换热器可以实现多流体的换热,可以将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有效的热量交换。

4. 清洁维护:板式换热器易于清洁和维护,可以方便地拆卸和清洗换热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面的板式换热器知识(原理、结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

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本课件由暖通南社独立完成整合编辑,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板式换热器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钎焊换热器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结构⒈板式换热器板片和板式换热器密封垫片⒉固定压紧板⒊活动压紧板⒋夹紧螺栓⒌上导杆⒍下导杆⒎后立柱由一组板片叠放成具有通道型式的板片包。

两端分别配置带有接管的端底板。

整机由真空钎焊而成。

相邻的通道分别流动两种介质。

相邻通道之间的板片压制成波纹。

型式,以强化两种介质的热交换。

在制冷用钎焊式板式换热器中,水流道总是比制冷剂流道多一个。

图示为单边流,有些换热器做成对角流,即:Q1和Q3容纳一种介质,而Q2和Q4容纳另一种介质。

板式换热器所有备件都是螺杆和螺栓结构,便于现场拆卸和修复。

运行原理板式换热器是由带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板片叠装而成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构造包括垫片、压紧板(活动端板、固定端板)和框架(上、下导杆,前支柱)组成,板片之间由密封垫片进行密封并导流,分隔出冷/热两个流体通道,冷/热换热介质分别在各自通道流过,与相隔的板片进行热量交换,以达到用户所需温度。

每块板片四角都有开孔,组装成板束后形成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后,从各自的汇集管回流后循环利用。

换热原理:间壁式传热。

单流程结构:只有2块板片不传热-头尾板。

双流程结构:每一个流程有3块板片不传热。

板片和流道通常有二种波纹的板片(L 小角度和H 大角度),这样就有三种不同的流道(L,M 和H),如下所示:L:小角度由相邻小夹角的板片组成的通道。

传热系数低,阻力小。

适用于大流量,传热弱(低比热或温差小)的情况,如:环境压力下的空气传热。

H:大角度由相邻大夹角的板片组成的通道。

传热系数高,阻力大。

适用于小流量但传热强(高比热,有相变或大温差)的情况,如:制冷剂相变传热。

在这三种流道中选择,并根据特殊的工况定身量做和选型。

理论上,一台换热器可以混用不同类型的流道,如H型之后是M型。

但对于有相变的情况,这会导致第一个H流道和最后一个M流道之间介质的分配失调,因此,在各类制冷用BPHE中不予采用。

板片波纹的主要作用:使得流体紊流,强化传热相邻板片的波纹形成接触抗点,提高耐压性能。

注:巧克力分布去:使流体均匀流过整个板片,在A和B处的压力降相同,使在这里的压力损失最小,把压力降用于有效的传热,允许平行流AlfaLaval创造发明创造,现已被广泛应用。

如下图。

平行流与对角流:平行流的优势:一块板片&一条密封垫,同一的板片在板片组里,旋转180º可以用于二边通道备件损耗小。

完全满足对角流所有的功能,较高的设计压力或使用较薄的板片没有交叉出管口。

关于板片材质不锈钢: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的钢,又称不锈耐酸钢。

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的钢称为耐酸钢。

两者在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而后者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

耐腐蚀机理:铬是不锈钢获得耐蚀性的基本元素,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左右时,铬就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自钝化膜Cr2O3),极难溶于水,可进一步阻止氧与铁腐蚀。

同理,破坏钝化膜Cr2O3就意味着破坏其抗氧腐蚀能力。

另外腐蚀介质中的卤族元素(像水中常见的氯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替换掉Cr,所以不锈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生锈,在含酸、碱、盐的介质中也会被腐蚀,。

因此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加互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

不锈钢在水中腐蚀主要是由于水中氯离子引起的。

不锈钢中其余添加元素也均发挥不同作用。

像Mo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氯离子引起的腐蚀,但是也有一个适用范围。

常用不锈钢:304,316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其牌号为国外叫法的简写(一般均为进口),为300系列。

美国牌号是美国钢铁协会AISI标准,日本是日本工业协会标准SUS。

中国主要用成分表示,见下表。

304、304L、316、316L的成分区别。

L的含义是Low,表示更低含量的碳。

带L的焊接性能好,数字一样的话,成分除碳以外其余成分无大区别。

又由于316与316L价格差别不大,故直接选用316L。

从成分表中可以看出304与316最大区别为Mo(钼)含量不同,所以316抗氯离子浓度能力要比304强。

也是我们选用304还是316的主要依据。

两种材质在耐受的氯离子浓度见下页表格,板材的补充说明:备注:具体可见下表:关于板式换热器垫片垫片作为换热器板片间的密封元件,是为了防止板片泄漏的。

垫片的质量好坏直观地影响换热器的质量和形象。

在暖通行业,垫片主要为橡胶制品,受温度、介质影响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受配方、组分的均匀度、硫化定型的条件影响很大。

对垫片的要求:1、配方科学,必须具有抗老化、抗撕裂、高回弹的特性(降低弹性引起的反作用力,板片不易变形)。

2、密封接触面尺寸精确,报警信号孔灵敏。

3、免粘接结构,拆装方便。

垫片的品牌:国内用户认可的胶条生产厂家:如1、国内品牌:武汉派克、西安联谊、江苏启东等。

2、国外品牌:美国杜邦等。

垫片的定位形式:1、粘合式垫片2、免粘接垫片:挂式、卡式垫片的选型:1、介质的温度,见下表:2、介质的腐蚀性板式换热器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区域供热系统热电联产系统地热水供暖系统即热式生活热水系统即热式特点可保证用户随时随地均有热水供应,系统紧凑,无需储罐,需要较大的锅炉容量需要较大的热交换器。

半即热式生活热水系统半即热式特点需要较小的锅炉容量,需要较小的热交换器,储罐内易生长细菌,需要额外的地方安放储罐。

游泳池恒温保持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冷空调系统冷凝器侧应用:1冷却塔水冷却凝结水2海水、河水或井水冷却凝结水3乙二醇冷却凝结水4短路冷冻机组系统5地下水冷/热源系统6热回收系统冷凝水侧热交换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保护冷凝器免受污染、结垢和腐蚀代替冷凝器承受冷却水侧压力能够在季节许可时不运行冷冻机组能够实现热回收节省昂贵的添加剂冷却塔水冷却凝结水海水、河水、或井水冷却凝结水乙二醇冷却凝结水短路冷冻机组系统地下水冷/热源系统热回收系统蒸发侧的应用:1压力接力系统2分离冷却循环水(无压力接力功能)3蓄冰系统4区域供冷系统5天花板供冷系统蒸发器侧热交换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避免冷冻机组承受高压(压力接力系统)减少昂贵、低效添加剂的用量分离冷却水系统,以保证局部系统清洁度很高(电子元件生产)减少泄漏所带来的损害压力接力系统分离冷却循环水系统蓄冰系统蓄冰系统设计基本要素:设定空调要求运行方案全蓄冰系统部分蓄冰系统冷冻机组为主系统蓄冰为主系统区域供冷系统天花板供冷系统空调系统其它应用方案1夏、冬季供冷、热转换2冷冻水预冷却系统板式换热器在供冷空调系统中的优势1.传热系数高,对数温差可作到0.5度。

2.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可放置于设备层。

3.易于拆卸,方便清理内部污垢。

4.结构坚固,可承受较高工作压力,最高 3.0MPa。

5.换热效率高,降低运行成本。

6.固定投资低。

板式换热机组基本原理流经用户散热片后的低温水(二次回水)经过滤器除污后,由循环泵加压进入换热器,吸收一次热媒放出的热量,达到供水设定温度后,再流向供热管网对用户进行供热;热源经一次热网(一次水)流经过滤器、调节阀、进入换热器放热后(二次水),由热媒回水管返回热源(二次回水)被加热后再次参与循环换热;补水泵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适时对二次循环水系统进行定压补水。

选型要点及原则1、流速及取值:①、换热管网流速:指进、出水管路,见流速表。

②、机组总管流速:管径≦80时,选1m/s,≧100时,见流速表。

③、角孔流速:最大为6m/s(四个进出口)。

④、板间流速:0.4~0.8m/s(L型0.8,M型0.6,H型0.4)。

2、换热面积:指换热器的面积,单板面积*参与换热片数(总片数减二)①、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换热量/换热系数/对数平均温差/污垢系数②、换热量的计算:换热量=建筑面积*采暖热指标(即热负荷,见指标表)3、介质参数:①、区域供暖:暖气采暖/地热采暖:110/75℃-50/75②、区域供暖:地热采暖:110/75℃-40/50℃③、楼宇空调:风机盘管采暖:110/75℃-50/60℃④、生活热水:洗浴、厨房、洗衣房:70/50℃-10/55℃⑤、泳池供水:游泳池恒温供水:110/70℃-10/40℃⑥、超高层空调制冷:冷水转换:7/11℃-8/12℃现今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一般都采用软件选型。

常规手算方法和公式如下:(1)求热负荷QQ=G.ρ.CP.Δt(2)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2=t1+Q/G.ρ.CP(3)冷热流体流量G=Q/ρ.CP.(t2-t1)(4)求平均温度差Δtm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 (5)选择板型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Nmin=Q/Kmax.Δtm.F P.βNmax=Q/Kmin.Δtm.F P.β(7)取板片数N(Nmin≤N≤Nmax)若N已达Nmax,做(5)。

(8)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9)求Re,NuRe=W.de/νNu=a1.Rea2.Pra3(10)求a,K传热面积Fa=Nu.λ/deK=1/1/ah+1/ac+γc+γc+δ/λ0F=Q/K.Δtm.β(11)由传热面积F求所需板片数NNNN=F/Fp+2(12)若N<NN,做(8)。

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应用及安装换热器接管的颠倒放置换热器的安装姿势应垂直安装。

不要采用水平放置形式。

只有在全面试验并作出评估以后才能如下图示方法安装。

侧边朝下(图1)的放置稍好一些,估计用作蒸发器时容量会减少25%,冷凝器不清楚,但肯定会减低。

倾斜5~10°的BPHE可以把容量减少降低到能够接受的程度(图2)。

冷凝器的放置方式必须使制冷剂从下面两个接管出入,防止液阻塞(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