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简介

合集下载

巴彦淖尔简介

巴彦淖尔简介

巴彦淖尔市简介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66.92万人。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

春季气温日较差大。

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

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

冬季降雪甚微。

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美誉。

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复杂育成技术杂交培育出的肉毛兼用型品种。

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耕地面积4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水利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300多处62种,主要有硫、铜、铅、煤、银、稀土、石墨、铬铁、宝石等,富矿多,矿体厚,宜于开发。

铜、铅、锌、硫铁等储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

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

美丽的家乡----巴彦淖尔

美丽的家乡----巴彦淖尔

美丽的家乡1.地理位置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又称后套平原。

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

又称河套地区。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

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

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

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或“塞北江南”,是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有塞外米粮川之称。

生活有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壮、藏、苗、维吾尔、锡伯、彝、土家等民族。

2.历史沿革.1)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

2)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

3)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

4)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

5)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

6)东汉初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东汉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废。

7)唐,初属丰州辖境,后为中、西受降城境域。

8)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

9)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

10)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

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11)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辖五原、临河、安北、狼山、米仓(1953年9月撤,改设杭锦后旗)、晏江县(1953年10月撤,改设为达拉特后旗)及陕坝镇。

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

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

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草原与戈壁相结合的地区。

其丰富的自然
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先,巴彦淖尔市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草原
面积占地总面积的70%以上,是著名的牧区之一。

这里的草原适宜牧草生长,供养着
大量的牲畜,是内蒙古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其次,巴彦淖尔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灰石、铁矿等。


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煤炭资源尤为突出,巴彦淖尔市被誉为“北煤南运”的重要煤炭基地。

最后,巴彦淖尔市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对于当地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彦淖尔市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热
资源,促进了当地热电联产等项目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综上所述,巴彦淖尔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正致力于实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巴彦淖尔市简介及交通消费概况

巴彦淖尔市简介及交通消费概况

巴彦淖尔市简介及交通消费概况一、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距包头市火车两个半小时,汽车两个小时的路程),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距乌海市火车两个小时,汽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巴彦淖尔市处于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全境,飞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市政府所在地—临河是“一横一纵”的交汇点,未来的巴彦淖尔将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76万人(截止至2010年人口普查)。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8.5亿元,增长10.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7.9亿元,增长15.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56:24演进为19:58: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3.6亿元,增长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2亿元,增长18.5%。

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19.8%。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386元和9483元,增长13.5%和15.1%。

2012年,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突破百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和13%。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4亿元,增长7.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2亿元,增长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173元,增长14.3%。

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065元,增长19%。

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3.1亿元,增长4.2%。

内蒙古巴彦淖尔旅游景点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旅游景点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旅游景点介绍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套平原腹地,西北与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接壤,西南与鄂尔多斯市交界,东部及东南部分别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拉特前旗和杭锦后旗相连。

巴彦淖尔的旅游景点很多,但大部分都还没有开发出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河套人
河套人是河套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河套人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游牧式生活方式。

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以牧为业,逐水草而居。

河套人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等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他们放牧牲畜,种植作物;他们吃着天然饲料;他们穿着天然衣服;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文化成果: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耕文化、建筑技术……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河套人对“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极强的保护意识。

—— 1 —1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旅游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旅游简介

一、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东邻锡林郭勒盟,西靠乌兰察布市,南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相毗邻,北连赤峰市、鄂尔多斯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半坡状,载淖尔乌兰哈达力庭山为最高峰,海拔1664米;南部以黄土丘陵为主,北部则以浅山沟壑为主。

二、自然风光巴彦淖尔市自然景观多样,有乌兰哈达力庭山风景名胜区、贝加尔草原、赤峰哈拉哈沙漠等风景名胜区。

乌兰哈达力庭山风景名胜区是内蒙古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景区内裙山环抱,绿草如茵,是观光、避暑的胜地。

贝加尔草原被誉为内蒙古草原的明珠,这里有茂密的草原、清澈的河流,还有散布其间的蒙古包和牛羊。

赤峰哈拉哈沙漠则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沙漠之一,沙漠中有奇特的沙丘、雅丹地貌以及植被稀疏的广袤沙漠荒野。

三、文化古迹巴彦淖尔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文化古迹,如乌兰哈达力庭山上的庙宇、寺庙和古民居,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遗址等。

其中,乌兰哈达力庭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山上有许多佛教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乌兰哈达力庭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元代,历经风雨千年,依然保存完好,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

赤峰哈拉哈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这里发掘出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如古代城址、古墓葬、石窟等,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

四、民俗风情巴彦淖尔市是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民俗文化,每年的盛大传统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

尤其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巴彦淖尔市的民俗表演艺术也是独具特色,有马头琴演奏、舞狮子表演、蒙古族歌舞等,让人领略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五、特色美食巴彦淖尔市的美食也是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有烤全羊、奶茶、手抓肉、奶酪等多种地方特色美食。

尤其是烤全羊,是蒙古族宴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腌制、烤制的技艺独特,肉味鲜美,是当地人宴请客人的首选。

巴彦淖尔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人口167万,聚居着蒙、汉、回、满、鄂温克等20多个民族,汉族居多数。

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七个旗县区。

市政府设在临河区。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经济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口岸开放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河套文化名城正在崛起。

“十二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将依托境内外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即依托水煤组合优势,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基地;依托地上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依托地下资源优势,打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依托风光资源优势,打造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依托向北开放优势,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

巴彦淖尔市在沿黄河、阴山一线规划建设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前旗、乌后旗、磴口、五原、杭后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钢铁冶炼、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其中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乌前旗、乌后旗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二十二个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晋升为国家级工业园区。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工作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

市、旗县区政府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表彰奖励。

2012年,全市用于人才工作投入资金2447万。

通过实施“河套英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

实施“重点领域人才计划”,我们将突出抓好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现代农牧业人才、金融人才、旅游人才、城乡规划建设人才、优秀骨干教师、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宣传文化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党政优秀青年人才等十一个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

巴彦淖尔介绍-巴彦淖尔简介PPT(经典版)

巴彦淖尔介绍-巴彦淖尔简介PPT(经典版)

巴彦淖尔
市北部为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南部为河 套平原。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 均气温3.7℃-7.6℃。境内矿产资源、风能资源、日 照资源丰富,硫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国 内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巴彦淖尔境内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 灌区。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
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是内蒙古第一家大型综 合旅游度假村,及内蒙古首家高尔夫球场。该 村占地 3500 余亩,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以 阴山群峰为屏障,以河套平原为衬托,整体设 计气势磅礴,波澜起伏。
3、旅游景点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 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 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是全国八大 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 明珠”之美誉。
猪肉烩酸菜
河套的猪肉烩酸菜之所以堪称一绝,闻名遐尔, 出自独特的烹制方法,而河套妇女个个都是烹 饪高手。猪肉与酸菜搭配,猪肉肥而不腻,酸菜 清爽可口。这是生长在河套地区的游子最魂牵 梦绕的首道家乡菜,也是外地客人来到巴彦淖 尔想吃的第一道菜。
河套酿皮
酿皮,当地人叫面精。河套小麦优质,筋度高,酿 皮颇具韧性,有天然的嚼劲儿,再附上大块的面 筋,浇上的芝麻油、调味料都是出自河套平原, 再夹上一筷子酸泡菜,更提味了。一个“香”字, 足以概括河套酿皮。
猪肉焖面
在河套地区,家家都爱吃焖面,会做焖面,各种各 样的焖面层出不穷,焖面色泽红润油亮,口感柔 韧鲜香,配料可荤可素,而且用料普通,制法简单, 所以极受人们的喜爱,一年四季在餐桌上都能 见到它的身影。
谢谢大家
蒙古族朋友告诉我,喝蒙古奶茶如果喝出汗了 喝透了,一天一夜不饿不渴不觉疲乏,特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qgk/lsyg/
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

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

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

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

朔方郡领县十(朔方、广牧、沃野、临河、临戎、三封、窳浑、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临河县、沃野县在今临河区境内,临戎、三封、窳浑县在今磴口县境内。

汉武帝下诏募民屯边,始有一定规模的从事耕种的农业。

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户34338户,人口136628人。

五原郡领县十六(九原、临戎、河阴、曼柏、武都、南舆、固阳、西安阳、河目、宜梁、成宜、广牧),其中河目、西安阳、宜梁、成宜等县在今乌拉特前旗境内;广牧县在今五原县境内。

东汉初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东汉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废。

东汉末至十六国,南匈奴等民族游牧于此。

北魏,怀朔、沃野二镇在境内有建制。

唐,初属丰州辖境,后为中、西受降城境域。

宋、辽、金、夏,巴彦淖尔地区东境迭次属辽、金国,西境为西夏国属地。

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

今磴口县则属甘肃行省宁夏路。

明初分属山西东胜卫和陕西宁夏卫辖境,未几,皆入于北元。

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

顺治五年(1648年)设置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今乌加河以北以东)。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

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

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民国14年(1925年)设置临河、大佘太设治局,民国16年(1927年)设置磴口县。

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设为绥远省,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大佘太设治局(民国20年7月大佘太设治局更名安北设治局)、临河设治局(民国18年10月临河改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民国31年(1942年)绥远省在后套实行新县制,增设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和陕坝市镇筹备处。

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陕坝镇筹备处。

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辖五原、临河、安北、狼山、米仓(1953年9月撤,改设杭锦后旗)、晏江县(1953年10月撤,改设为达拉特后旗)及陕坝镇。

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时属乌兰察布盟。

1952年10月,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合并,改设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

1954年绥远省撤销,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改设为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

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设在陕坝镇,辖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1958年4月撤,划入乌拉特前旗)、狼山县(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
旗)、达拉特后旗(1958年4月撤,划入五原县)、杭锦后旗、陕坝镇(县级,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

1956年,甘肃省所辖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州划回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盟政府驻巴彦浩特市,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

1958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彦淖尔盟。

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迁至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辖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1960年7月~1963年12月间隶属于包头市)、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1960年7月~1964年7月间为巴彦高勒市)、乌达市(1961年7月设)。

1969
年7月,将阿拉善左旗划出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出归甘肃省。

1970年巴彦淖尔盟革命委员会由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迁临河,10月设置潮格旗,时巴彦淖尔盟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乌达市(1975年8月划出)。

1982年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分别更名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1984年12月,临河县改设为临河市(县级)。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驻临河区,巴彦淖尔市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磴口县和临河区。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既有极具考古价值、驰名周际的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和阴山岩画,也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古城池遗址及古庙宇,千百年来在河套大地上演绎了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三国吕布故乡、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冯玉祥誓师、傅作义抗日等无数动人的史话。

河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 2005 年开始,通过连续三年河套文化研讨会及河套文化艺术节的召开,河套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

巴彦淖尔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极为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滔滔黄河、巍巍阴山、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构成了巴彦淖尔美丽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乌梁素海、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维信高尔夫度假村、希热庙、阿贵庙、纳林湖、镜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吸引着中外游客。

河套赋
巍巍阴山滔滔黄河
茫茫草原猎猎大漠
曾经恐龙奔突
几多大泽扬波
河套人斩石为器
狼图腾惊魂慑魄
千里画廊石可言
万牲明灭日蹉跎
女娲补天炼石玛瑙湖鲲鹏逍遥自在屠申泽古长城边鹰击长空高阙塞外罡风萧瑟
有昭君出塞光禄
聆胡笳奏响亲和
苏武牧羊洞箫声咽蒙恬挥师铁马金戈
农牧交融膏腴地
弓弯箭响金雕落
一代天骄由此西征遗欧陆蒙语地名布拉格二龙戏珠小鸡出壳
惊世骇俗戈壁石
千古绝唱敕勒歌
母门洞海纳百川
人根峰冲天巨锷
走西口憧憬多
五原大捷军民御倭
天人合一古今脉络
和谐共生山水婀娜
大河套北方人类之源
乾坤转几度兴衰变革
河套文化声名远播
熠熠生辉昭示你我(刘先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