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是三个重要的朝代,这些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档将对这些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详细的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演变。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成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职业”、“领地”、“祖先祭祀”为核心的三种制度。

首先,职业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

在夏朝时,人们根据其职业来分工,各司其职,统一负责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

夏朝的职业制度十分严格,每个职业的职责以及服色和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次,领地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第二个核心。

夏王朝是农业社会,土地是该朝政治经济的基础。

在夏朝时,皇帝将土地分给贵族或部落首领作为封地,这个制度后来演变为封建制度。

最后,祖先祭祀制度也是夏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夏朝时,祖先崇拜非常盛行。

所有人都需要上香祭祀自己的祖先,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个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很普遍。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政治制度比夏朝更加完备和成熟。

商朝的政治结构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两个层次。

中央权力由商朝的王室掌握,王室是商朝的政治中心和最高行政机构。

商王掌管各种事务,监督部长,负责领导全国各地。

地方权力由封建贵族掌握,贵族是商朝地方上的统治者。

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和领地,同时向朝廷缴纳税赋。

商朝的各个地方往往由一个或多个诸侯统治。

此外,商朝中还有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的是鸟、山、伯,是商朝王室的三大官员,分别负责文、武、掌政方面的事务。

“九卿”指的是商朝下属的政府机构,包括负责司法、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各种官员。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代,为中国历史上奠定了许多重要基础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王室、诸侯和官员三个方面。

西周的王室是朝廷的最高权力中心,阖闾(国君)和上卿(宰相)是朝廷的最高领导者。

阖闾负责政治和军事事务,上卿则负责监督地方贵族,并处理重要政务。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变。

夏朝采用开国君主制度,商朝则发展出了贵族委任制度,而西周则开始施行封建制度。

下面就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开国君主制度”。

当时夏禹因其功勋,在传位给夏桀后,被封为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领地逐渐形成,这就是“五等爵位制”。

夏桀在王位上38年,他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化中央权力,组建军队,控制土地。

他设立官员管辖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责任。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政治制度方面,商朝采用了贵族委任制度。

商汤的政治思想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即通过赏罚分明,贞正公正治理国家。

他还引领贵族向中央统一各民族的潮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王也开始削弱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管理。

但是,商朝最终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取得成功,因其腐败、军队的衰弱、中央困局而被周武王灭亡。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武王是西周社会中的主导力量,使用西方文明、制度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

封建制度下的领主掌握大片土地,可以追溯到前代的封建领地。

西周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政府权力极强,实行分封制度,以加强统治。

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了周天子~周公署任命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中非常重要,也被称为传统中国的“政治地图”。

以上就是夏商西周三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可以看到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西周,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化和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意义。

第二讲夏商西周的政治思想

第二讲夏商西周的政治思想


崔述在十八世纪的晚年,用了“考而后 信”的一把大斧头,一劈就削去了几百万年的 上古史。……颉刚现在拿了一把更大的斧头, 胆子更大了,一劈直劈到禹,把禹以前的古帝 王(连尧带舜)都送上了封神台上去!连禹和 后稷都不免发生问题了。故在中国古史学上, 崔述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这 是不须辩护的事实。——《古史辨》第二册, 第338页
(3) 伏羲女娲兄妹为婚 见于唐人李亢所撰《独异志》。当宇宙 初开时,天地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 昆仑山下,相议想为夫妻,又觉羞耻。兄 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 妹二人为夫妻,请将天上的云合起来,要 不就把云散了。”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 来,他们成了夫妻,繁衍了子孙后代。
(4) 女娲造人
太昊 伏羲氏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尧 陶唐氏
帝舜 有虞氏
(2)三皇五帝与 早期政治传说
伏羲“画八卦” ,产 生了原始的畜牧业
相传伏羲生于成纪(今 甘肃静宁),当地已发 现著名的大地湾遗址 (在县南的秦安县境 内),出土有大型房屋 遗址、防护和排水用的 壕沟、骨器、石物、蚌 器、陶器、原始壁画等, 其考古年代被确定为距 今7800-4800年之间。
• 《司爟》,凡祭祀,则祭爟(报其为明之功, 礼如祭爨。疏曰:郑云礼如祭爨者,祭爨,祭 老妇也。则此祭爟,谓祭先出火之人。—— 《周礼· 夏官》
• 《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郑 玄注引鄹zōu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 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 之火。” • 祀火制度:燔-膰;主-柱;脤shè n -祳;胙 zuò -祚;侑-宥;改火;明水。
• 孟冬,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 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此《周礼》 所谓蜡祭也。天宗谓日、月、星辰也。 大割,大杀群牲割之也。腊谓以田猎所 得禽祭也。五祀,门、户、中霤(liu)、 灶、行也。或言“祈年”,或言“大 割”,或言“腊”,互文。——《礼 记· 月令》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纲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纲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纲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公天下”→“家天下”)2、夏商王权的特点:(1)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2)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方国)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史称西周)1、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封邦建国。

以蕃屏周”)。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主体为王族,分布在富庶和重要地区主要的同姓封王:晋、卫、鲁、燕、吴)诸侯的义务:服从命定、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层层分封、同姓主体、诸侯独立性较大。

2、评价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局限:诸侯的独立性较大,分封制易受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政治。

3、主要内容: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有大宗与小宗之别(大宗可以命令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小宗之间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关系)4、影响: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家国一体)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宗法制(宗法观念)对今天的影响:尊老爱幼、注重家庭、民族凝聚力…重男轻女、讲究人情、不利于平等、法制意识的培养…四:礼乐制度目的: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含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相应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血缘为核心浓厚的神秘和部族色彩尚未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在夏朝,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贵族,家族统治权进化为国家统治权。

夏朝建立了军队,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对区划的管理,夏朝还开始设置一些官员,如“九牧”,这些官员通常由奴隶主贵族担任。

商朝: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在官职设置上,商朝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最高的政务官是“相”,也称为“阿”、“保”、“尹”,是协助商王决策的官员。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官员,如三公、卿士、史、卜、祝、作册、武官、亚旅、师长、太师、少师等,分别负责各项政务和军事事务。

西周: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由诸侯负责管理和保卫。

在经济上,西周实行了井田制度,即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小块,由农民集体耕种和使用。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大 禹 治 水
伯 益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特点: • 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 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 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 局面从此确立。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 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 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 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影响: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 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⑥破坏 • 井田制瓦解 • • 争霸战争的发展
周王室 衰微
(三)西周的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 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 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宗法制 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 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 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 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 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分封制
①定义: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 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 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夏政”。

夏政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他是天神天子之子孙,代表天意统治天下。

夏朝君主以崇拜神灵为核心,认为自己是天神的代理人,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朝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夏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侯国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夏朝的行政机构,实行官僚制,任命文武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夏朝的防御体系,由夏王统帅各地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夏朝重要的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合适的官员。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商政”。

商政继承了夏政的一些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商朝的政治机构也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商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贵族,贵族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商朝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商朝的防御体系,由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也是商朝的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西周政制”。

西周政制在夏商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西周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西周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西周政制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国,诸侯国承担管理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西周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西周的军制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西周政制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以王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夏商西周的思想政治教育

夏商西周的思想政治教育

(2)惠民裕民的经济思想
二、西周时期
2.西周时期的政治背景
(1)分封制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二、西周时期
3.西周时期的文化背景
(1)完备的奴制官学文化机构
国学:小学,大学(“五学”:辟雍、东序、成均、 瞽宗、上庠) 乡学
(2)特有的人学文化思想政策 “敬德保民”
二、西周时期
4.西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天命观和等级观念为核心的宣传教育 (2)修身、保民、重教的“六艺”教育—礼、乐、射、驭、 书、数 (3)利用宗教神学进行思想灌输
启示
1.加强信仰教育
2.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以人为本,体察民情,为人民 谋利益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信仰吗?应该信 仰什么?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应该 怎样做?
1.夏商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背景 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最初的国家赋 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王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夏商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背景 建立起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设置国家官吏,管理社 会事务,神权与王权共存同治是商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 3.夏商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背景 夏商时期,文字的产生,礼法观念形成,王权思想和神权思 想结合在一起,成熟文字的发明,成典成册文献的产生提高 了当时的教育水平。
夏 商 西 周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历婷婷
一、夏商时期
1.夏商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 文化背景 2.夏商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 3.夏商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的启示
二、西周时期
1.西周时期的经济背景 2.西周时期的政治背景 3.西周时期的文化背景 4.西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5.西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治现象起源于我国早期传说时代
1、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传说 (1)盘古开天
• 顾颉刚提出战国、秦、汉以来古书所载 的古史,大都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 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层层积累而造成 的观点。他在1922年立了一个假设: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 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顾 洪: 《探求治学方法的心路历程》,见顾颉 刚《我与〈古史辨〉》,上海文艺出版 社2001年版,第7-8页。
大禹是传说时期以 治水闻名的君主
大禹以“禅让”即位,治水患,征三苗,合诸 侯,划九州,奠定了国家建立的基础,并最终传 位于儿子启,开创了历史的新时期。
浙江省绍兴大禹陵,传为大禹埋葬之地。他生前曾 在这里“会诸侯,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1995年4月20日以来,浙江省和绍兴市每年都在大禹陵 举行公祭典礼 ,今年将举行国家级的祭祀活动
有卜 一后 次发 死生 亡的 和实 一际 次情 狩况 猎。 事所 故记 。录 的 事 件 中
日让骨 这 内人。 是 会用商 在 不这王 安 会块武 阳 有卜丁 出 什骨( 土 么来约 的 灾进公 刻 难行元 有 预前 文 ) , 测 12 字 ( 50 的 并 如年 牛 记 )的 录未几 来次 肩 下 胛 占 10
(二)商代王权至上思想
商(殷)代建于前1600年,亡于公元 前1046年。初都亳(今河南商丘),后 于盘庚时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开国君主汤(天乙),亡国之君纣,凡 17代,29传,历555年。传承制度前期 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盘庚迁殷 后)以“父死子继”的王子王位继承制 为主。
《礼记· 表记》:“殷人尊神,率 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 而后赏。”
女娲造人 见东汉应劭《风俗通》。女娲在造人之 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 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 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 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泥人,后觉得太慢, 又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把泥浆一点点的 洒在地上,也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 远的繁衍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 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 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娜古墓里出土的 东晋时期所绘伏羲女娲像,形象地 再现了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神话
“中国自黄帝以上,伏羲、女 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 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 神话也。”(夏曾佑)
2、三皇五帝与早期政治传说
(1)关于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皇甫谧 《帝王世纪》) 五帝: 少皞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 尧陶唐氏、虞舜有虞氏(《帝王世纪》)


3、借用上天 的名义,对 不听号令的 人进行惩罚 (“致天之 罚”),形 成王权至上 观念
河南安阳武官村商墓模型
无有远近,用罪伐阙死,用德彰阙善。 邦之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予一人:国家代表,家天下。 宗教官:巫、多卜、占、作册 政务官:卿士(师保) 事务官:宰、小藉臣、小丘臣、司工
三、西周时期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
周朝由周武王建立于前1046年,都于 镐(今陕西西安市),于前771年幽王在 位时为犬戎所灭。传十一代,十二王。 其间于前841年周厉王在位时发生国人暴 动,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 政”,称共和元年,也是中国历史确切 纪年的开始。前此年代都是后人所推算。
(一)王权思想确立背景
在宣扬王权由“履大人迹”而来 的同时加入道德说教,宣传“以德配 天”(“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诗· 大雅· 文王》),其作用一则为 周朝统治寻找理论依据,再则对统治 者提出要求。
• 《司爟》,凡祭祀,则祭爟(报其为明 之功,礼如祭爨。疏曰:郑云礼如祭爨 者,祭爨,祭老妇也。则此祭爟,谓祭 先出火之人。——《周礼· 夏官》 • 《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 郑玄注引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 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 取槐檀之火。” • 祀火制度:燔-膰;主-柱;脤-祳;胙-祚; 侑-宥;改火;明水。
(3) 伏羲女娲兄妹为婚 见于唐人李亢所撰《独异志》。当宇宙 初开时,天地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 昆仑山下,相议想为夫妻,又觉羞耻。兄 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 妹二人为夫妻,请将天上的云合起来,要 不就把云散了。”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 来,他们成了夫妻,繁衍了子孙后代。
(4) 女娲造人
盘古天
盘古开天
《太平御览》卷二引三国吴徐整《三 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 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 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 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 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清马骕《绎史》卷一引徐整《五运历 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 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 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 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 为黎。”
(2) 女娲补天
最早记载于《淮南子》 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 神祝融因争夺权力而发生 战争,结果是水神输了。 战败的共工一头撞倒了支 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 山,天塌一个大洞,大地 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 的大火,六种怪出来残害 人类。善良的女娲出来修 补天空,还把一只大龟捉 来杀掉,砍下了它的四条 腿,支撑在天的四面,扶 正了倾斜的天空。
太昊 伏羲氏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尧 陶唐氏
帝舜 有虞氏
(2)三皇五帝与 早期政治传说
伏羲“画八卦” ,产 生了原始的畜牧业
相传伏羲生于成纪(今 甘肃静宁),当地已发现 著名的大地湾遗址(在县 南的秦安县境内),出土 有大型房屋遗址、防护和 排水用的壕沟、骨器、石 物、蚌器、陶器、原始壁 画等,其考古年代被确定 为距今7800-4800年之间。
(三)政治思想源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三个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家长制;部 落征服。 2、三个主要特征:部落征服;土地公有; 君主专制。
二、夏商时期的王权思想
夏之政忠,商之政敬,周之政文。——司 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 忠:朴实无华;敬:在神事礼仪威严的神 秘气氛下使人产生敬畏而加以服从;文: 靠一套文物典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周监于二 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 八 佾(yì )》
第 一 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中国政治思想起源
传统观点认为政治思想萌芽于商代
事实上,商代以前已有 人类起源和国家的传说
(一)政治思想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有关
1、关于文明与文化的概念 (1)文明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 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 状态的阶段。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 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来证明。
• 大概我的古史观是:现在先把古史压缩二 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 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轨道以后, 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 周以前的古史。至于东周以下的史料,亦 需严密评判,“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 而失之。”——顾颉刚: 《古史辨》第一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2页。
• 夏制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 主制,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 主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等级君主 专制。 •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生产 资料公有、以血缘为纽带、民主管 理)——父系氏族公社(军事民主 制: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 人民大会)——等级君主制(四岳 议事会——疑、丞、辅、弼;夏后 世百官)
考古意义上的文明有世界通行的标准, 即要符合四个条件: 第一,要有容纳5000人以上人口的城 市,原始的小聚落还算不得文明; 第二,要有文字,是人类思想文化存 留和传播的载体; 第三,要有为宗教、政治或经济目的 而建造的复杂礼仪建筑; 第四,要有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 四个标准不必全部具备,但最不可缺 少的是文字。
(2)文化 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目前我国学界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区别于 动物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总和, 狭义的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产生的知识 和信仰等精神成果。
(3)中华文明起源 外国学者大多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从公元前 1600年的商代开始,甚至有人说是从发现甲 骨文的商代后期(盘庚迁殷,约发生在公元 前1300年)开始; 我国学界认为较为公正的说法应该从传说 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时代算起,其时代大约是公元前3000到2070 年。这一时代不仅有较多的考古学证据,我 国最早的通史性著作《史记》也开始于五帝 时代。
• 崔述在十八世纪的晚年,用了“考而后 信”的一把大斧头,一劈就削去了几百 万年的上古史。……颉刚现在拿了一把 更大的斧头,胆子更大了,一劈直劈到 禹,把禹以前的古帝王(连尧带舜)都 送上了封神台上去!连禹和后稷都不免 发生问题了。故在中国古史学上,崔述 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 这是不须辩护的事实。——《古史辨》 第二册,第338页
• 孟冬,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 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此《周礼》 所谓蜡祭也。天宗谓日、月、星辰也。 大割,大杀群牲割之也。腊谓以田猎所 得禽祭也。五祀,门、户、中霤(liu)、 灶、行也。或言“祈年”,或言“大 割”,或言“腊”,互文。——《礼 记· 月令》
2、祖先崇拜,强调 先王与臣民祖先的 关系,热衷占卜, 达到无以复加的地 步;
•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 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 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 小人以薄,故救薄莫若以忠。三王之 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 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 不谬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 倦,得天统矣。
(一)夏朝神权思想的确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立国 于公元前2070~前1600年,开国君主 是夏禹的儿子启,人称夏后氏,都阳 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 传13代,16 王,历471年(一说43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