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人教新课标版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五、达标检测: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A、mB、cmC、nmD、mm 鞋的尺码3637383940光脚长度23、023、524、024、525、02、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 cm。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

教学目标1.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地分析与判断.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计算.5.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停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地复习本章知识.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除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值外,还要注明单位.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假定性;(2)任意性;(3)排己性;(4)不唯一性;(5)方便性.本章总结运动的描述【例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解析:“桥流水不流”是说桥在运动,而水是静止的,从选项可以看出,桥相对水来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桥流”是以水为参照物的.答案:C【例4】在某次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析:从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可看出,风是向左吹的.再观察甲、乙两火炬的火焰飘动方向,可推知:甲火炬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右运动,也可能是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必答案:D运动的快慢【例5】甲、乙两辆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解析:从题图象可以v乙=300m/50s=6m/s,由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答案:15 西【例6】研究发现: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备课笔记直线则说明不)速度—时间图象,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速度的大小保持不)速度—路程图象,图线是平行于路程轴的直线,即速度的大小保持不本章总结(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在计算反应距离时,可根据车速与反应时间来计算.要判断汽车能否有撞上行人的s=vt计算行人走过的距离出判断.最后一问属于开驾车会危害自己和他人安解:(1)因为司机的所以s车=v车t反=15m/s×(2)汽车从某点到行t总=t反在这段时间内,行人s人=v人t总=/s×2.2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3)为了您和他人要闯红灯.(其他合理答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熟悉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能够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能够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运动物体的要素:位置,时间。

•运动物体的变化:位移和速度的改变。

机械运动按路径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位移•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SI单位是米每秒(m/s)。

•位移: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量。

3.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的图像:通过时间和速度的图像可以观察到速度的变化。

•位移的图像:通过时间和位移的图像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

三、复习过程步骤一: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要素有哪些?3.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步骤二:复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瞬时速度?4.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步骤三: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观察以下速度和位移的图像,回答问题:时间(s) 0 1 2 3 4速度(m/s) 0 5 -3 4 -2位移(m) 0 5 -1 7 51.速度的图像和位移的图像有什么规律?2.当速度为正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3.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四: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下情境,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1.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匀速行驶了50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二三六”模式学导案课题课型时间《机械运动》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3、了解机械运动4、明确什么是参照物及参照物的选择。

5、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科学素养。

通过复习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时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素养。

复习重点及难点复习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复习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判断所选参照物。

教学过程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师解读复习目标,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成果学生展讲) 目标一:掌握长度单位换算,明确进率1Km= m 1m= dm 1m= cm1m= mm 1m= μm, 1m= nm目标检测2.4Km= m 5.4m= dm 2m= cm3.6mm= m 6.3μm,= m 20nm= m目标二: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找到零刻线在哪里?明确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线磨损了能否使用?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或者整刻度值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目标检测)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目标三:时间的单位换算和测量1h= min 1min= s 1h= s目标四:错误与误差错误: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目标检测)1、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0”刻度线,把物体的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B.测量估读时,有人估计大些,有人估计小些C.用刻度尺测量时,未能在最小刻度值下面再估计一位数字D.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2、要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A.可选用量程大的刻度尺B.应选用量程小的刻度尺C.认真估计毫米下一位数字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标五: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和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静止的条件:(目标检测)1、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路边的树林C.小孩的座位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2、“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复习目标:1、讨论形成本单元知识框架;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用计算解题;3、会使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4、会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忽然他感觉他的脸颊旁有一个小昆虫在飞,于是他顺手一抓一看,这一看可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抓到的是一颗德军发射的子弹。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呢?请同学们复习该单元内容;整理相关基本概念。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0---P15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1km = m = mm, 1h = min = s。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叫误差,多次测量取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和;(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记录结果由和。

6、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被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作为参照物7、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而言的。

所以说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和都相同。

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12、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公式表达为:,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不变。

速度的大小等于通过的和运动的比值,但不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跟路程和时间关。

(填“有”或“无”)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 = vt ,由于运动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则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3 运动的快慢结合身边情景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班级:姓名: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习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自主学习】情景:如何比较百米赛跑冠军和200米赛跑冠军谁跑得快1、水中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到108km/h,陆地上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把它们的速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是2、阅读教材第20、21、22面,完成下列填空: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和;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和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平均速度。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一1、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 ; 通过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 ; 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小组讨论二2、在物理学上,我们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读作,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做速度单位,符号是。

3、单位换算:1m/s= (换算过程)= km/h4、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①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②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的时间需要多少小时。

5 你见过速度表没有?给大家说说你的认识。

6、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 远的安全地带?(要求用三种方法解)分析:7、阅读教材第20、21、22面,完成下列填空: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和;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和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了解国际单位制,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单位。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er),除此之外,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1m= dm= cm= mm=106μm=109nm。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看:看清量程、“0”刻度线和。

2.放:刻度尺有刻度值的一面贴近被测长度。

3.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

4.记: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1.时间(time)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s)。

1h= min= s。

2.测量时间的工具:生活中常用各种钟表,体育场和实验室用停表。

四.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1.误差: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的测量工具;改进。

3.误差与错误:误差是由于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的,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可避免且应该避免。

爱迪生巧难阿普顿发明家爱迪生曾经有个助手。

名叫阿普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觉得比爱迪生还强很多,但事实教育了他。

有一次,爱迪生拿了一个有孔的废灯泡,问阿普顿灯泡的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拿着这个梨形灯泡打量了一番,心想,虽然这个问题计算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凭着自己的数学本领,多用些时间,还是可以求出来的。

于是阿普顿拿起皮尺这么测,那么量;接着就用钢笔这么画,那么算,弄得满头大汗。

过了好半天,爱迪生问:“求出来了吗?”“办法有了,已经算了一半。

”阿普顿自信地回答。

爱迪生走过来一看,在阿普顿面前放着许多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等式。

爱迪生看了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你用这个办法吧!”说着他用水装满了灯泡,然后交给阿普顿悦:“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到量筒里量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

2)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复习过程:(一)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知识网络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二)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本章基本概念自主评价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总结本章基本规律。

评价展示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三)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回顾本章基本实验——测平均速度,解决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测哪些物理量?(2)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四)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1:请学生解答以下几题,反馈参照物,长度,时间测量的理解情况。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2、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物体长度的测量3、如图所示, 木块的长度为 cm,其中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

4、右图停表所指时间经过了秒评价展示:学习活动2:通过分析讨论会分析、会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和(4) B (2)和(3)C ( 2)和(4)D (1)(2)(3)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关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⑴、“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

⑵、“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⑶、“放” 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能____________。

⑷、“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______________。

⑸、“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位。

⑹、
“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⑷、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5、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钟、表、、电子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

换算关系为1h= min,1 min= s。

6、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

(2)产生原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_____________,而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____________的。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应该选择
___________。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___。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也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主单位是____________;常用单位
_______________;两单位中_________________单位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快慢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

(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5、37 cm,
5、36 cm,
5、36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左图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

3、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上右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2);(3)。

4、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

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
52、4μS((1μS=110-6S)。

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
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 m
5、上初三的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
17、2 本次比赛中所用的乒乓球的直径为40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

6、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

”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的参照物是;“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立柱向我迎来”的
参照物是。

三、盘点提升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哪些疑问教学思路学生纠错教学思路学生纠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