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答案
4.1光的直线传播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课前预习】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钻石C.太阳D.玻璃2.下列现象,属于小孔成像的例子是()。
A.“一叶障目,不识泰山”B.奥运会射击比赛,眼、准星和靶心三点一线C.晴朗天气,在浓密森林里看到许多明亮的小圆斑D.夜晚,出现了“月食”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路灯下形成人影B.井中月,水中花C.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D.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4.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同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B.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C.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D.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5.某科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太空中,神鹰号飞船发出一枚炮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只见天狼号火焰滚滚,显然已被炸毁,得意地笑了。
下列关于该场景的评述正确的是()A.神鹰号宇航员能听到巨响,也能看到火焰滚滚B.神鹰号宇航员既不能听到巨响,也不能看到火焰滚滚C.神鹰号宇航员只能听到巨响,不能看到火焰滚滚D.神鹰号宇航员只能看到火焰滚滚,不能听到巨响【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光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介质不是同一种或不均匀,光将会发生。
(2)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如图),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的线表示光传播的和。
这样的直线叫做。
(温馨提示: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实物,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细窄光束的抽象。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 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答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巩固练习答案:1、如右图2.A3.D.4.C.5. C拓展延伸答案:1. 2.10. 2.A 3.D 4.A。
5.2.75 cm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自学检测答案:1.B 2.A 3.A巩固练习答案:1.B 2.C 3.D 4.D拓展延伸答案:1.C 2. D 3.C 4.C运动的描述巩固练习答案:1.D 2.B 3.B拓展练习答案:1.A 2.A 3.A 4.D巩固练习答案:1.D 2.A 3.D 4.39.6s拓展延伸答案:1.C 2.D 3.22.5 4.4运动的快慢巩固练习答案:1.D 2.A 3.D 4.39.6s拓展延伸答案:1.C 2.D 3.22.5 4.4 5.56m/s测量平均速度巩固练习答案:1.刻度尺停表 v=s/t 2.A 3.3.64m/s拓展延伸答案:1. 13.3m/s 2.D 3. C 4. v=s/t 小 40.0 1 0.3 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巩固练习答案:1.C 2.255m 3.B 4.D 5.C拓展延伸答案:1.C 2.A 3.D 4.C 5.500m/s声音的特性巩固练习答案:1.C 2.A 3.A 4. B 5.D声的利用巩固练习答案:1.D 2.3000m 3.C拓展延伸答案:1.B 2.B 3.B 4.B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巩固练习答案:1.B 2.B拓展延伸答案:1.C 2.A 3.D 4.D 5.A 6.B 7.B温度计(第一课时)拓展延伸答案:1. C 2.D 3.A 4。
A温度计(第二课时)巩固练习答案:1.D 2、3略 4.C 5.C熔化和凝固(第二课时)巩固练习答案:1.B 2.B 3.(1)230、230 (2)固液共存气体(3)4 吸不变(4)固液共存拓展延伸答案:1.B 2.C 3.A汽化和液化巩固练习答案:1.C2. D3.B升华和凝华巩固练习答案:1.A2.B拓展延伸答案:1.B2. D光的直线传播巩固练习答案:1. 2.B 3.D 4.D 5.B、光的反射巩固练习答案:3. A4.1.12002.5.平面镜成像巩固练习答案:1、2、3题作图略。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2节声音的特性(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二、课前预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来源:学*科*网Z*X*X*K]三、课内探究:【学点一】音调音调[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
[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固、液、气3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掌握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4.掌握熔点、凝固点,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
【课前预习】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 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 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 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 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 5min 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在 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5.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前三者都可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7.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8.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冰C.玻璃D.松香9.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2、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3、现象:固体与液体间的转换我们可以得出,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的答案

20XX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的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1. 物理学科概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运动、能量交换、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核物理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质和能量。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学基础。
2. 第一章:力和压强1)问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称为什么?答案: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效果。
2)问题:哪个力的单位是“分”?答案: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3)问题:排球在球网上的作用力分成哪两向量?答案:排球在球网上的作用力分成斜上向上的力和斜上向下的力。
3. 第二章:浮力和简易浮力探究1)问题:什么是浮力?答案: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入后,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叫浮力。
2)问题:如何确定物体在水面上的浮力大小?答案: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重。
3)问题:气球中的气体被外界空气压力压缩,气球的浮力怎么消失?答案:气球中的气体被外界空气压力压缩时,气球的浮力被抵消,浮力消失。
4.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问题:什么是力的合成?答案: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起到的效果叫做力的合成。
2)问题:什么力的合成呈现三角形的图示?答案:力的合成呈现三角形的图示称为平行四边形法则。
3)问题:力的合成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力的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
5. 第四章:张力的作用及应用1)问题:如何理解张力的作用?答案:连接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张力。
2)问题:杆两端有挂物,上端拉力增大后,如何变化?答案:上端拉力增大,下端拉力也增大。
3)问题:斜面支架下的物体,斜面上有摩擦力,向上平行把势移动,如何分析受力?答案:斜面支架下的物体,分析沿斜面分解的受力,力的分解。
6. 总结本文从力和压强、浮力和简易浮力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张力的作用及应用等四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八年级物理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巩固练习】1、B;2、D;3、1.86cm;4、9、35.07、0.01;5、B;6、µm、cm、m、cm;7、1.72m、0.005m、1cm;8、10-4、10-3、103;9、D;10、B;11、C;12、C。
§1.2 【巩固练习】1、岸、竹排;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静止;4、B;5、B;6、B;7、B;8、飞机、云、静止;9、B;10、D;11、B; 12、BAC;13、地球、太阳、静止。
§1.3 【巩固练习】1、C; 2、B;3、C;4、A;5、3m/s 6m/s 2.86m/s;6、150m。
§1.4 【巩固练习】1、C;2、B;3、B;4、小、大、3.3cm/s、2.5 cm/s 、5cm/s; 5、0、3h;6、24m/s;7、16s、6s;8、5m/s;9、680m,850m/s。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D2C3C4A5A6B7C8C9D10A11D12A13D14A二、填空题1、运动静止;2、西;3、14m/s;4、200,5.76 ;5、3.02,337.5。
三、实验题1、1mm 17.52cm 17.33 cm;2、大于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四、计算题1、45s;2、150km/h 0;2、800m/s第二章声现象§2.1 【巩固练习】1、振动、振动;2、介质、液体、固体、液体、真空;3、声速、340m/s介质的种类、温度;4、固体能传声;5、2、钢管、空气、3、1;6、B;7、A;8、C;9、D;10、2040m;11、甲更准确、344.8 m/s;12、5000 m/s;13、407m;14、90m、1110m;15、2310m;16、710m;17、12km。
§2.2 【巩固练习】1、高低大小(或强弱) 2、响度音调音色 3、C 4、C;5、B 控制变量法 6、乒乓球被弹起来转换法 7、C 8、B 9、次声波回声;10、C 11、A 12、C 13、C;14、D;15、C;16、B。
§2.3 【巩固练习】1、弹跳起来声可传递能量 2、C 3、C 4、D 5、C 6、510m;7、884m 8、12.5m/s,11900m。
§2.4 【巩固练习】1、B 2、B 3、C 4、A 5、C 6、D 7、D 8、B 9、B 10、B 11、C 12、D 13、禁止在居民区鸣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植树种草、安装隔音玻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14、10 m/s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A2D3B4A5C6B7C8B9A10C11A12C13D14C15D二、填空题1、音色、响度;2、信息、能量;3、声波、音调;4、音色;5、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6、骨传导;7、340、不能。
三、实验题1、小、真空不能传声;2、③⑤、④⑤、20 ;3、二、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计算题1、182、1m;2、380m;3、1425m、575m.第三章物态变化§3.1 【巩固练习】1、物体冷热程度、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2、36.0℃、—14.0℃;3、BACED;4、38.2 ℃、39.1℃;5、37℃左右、120℃左右、-24℃、-52.3℃;6、B;7、36.9℃;8、25℃.§3.2 【巩固练习】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C;3、D;4、D;5、石英、海波、冰、水晶、食盐、萘;蜂蜡、松香、玻璃、沥青;6、D;7、B;8、(1)20℃(2)固液共存、液体(3)80℃、4、吸(4)晶体。
§3.4 【巩固练习】1、固、气、吸;2、气、固、放;3、A;4、A;5、B;6、A;7、霜是水蒸气在很低的温度下凝华形成的,需要的环境温度很低;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雪后寒。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A2D3B4D5C6D7C8D9B10A11B12B13D14C15C二、填空题1、防止口腔里的水蒸气液化;2、蒸发、液化;3、升华;4、液化、升高;5、升华、凝华;6、甲、乙;7、低于。
三、实验题1、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2、7、98、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晶体、固液共存。
四、计算题1、22.4℃;2、-10℃。
期中复习题(一)一选择题1C2B3A4A5A6C7A8A9D10D11C12C13A14A15A二、填空题1、2.80;2、8.0℃、-3.0℃;3、振动发声、空气传声;4、0.1S、17;5、40、向西;6、高低。
三、实验题1、(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温度计拿离液体读数了、48.0℃;(2)液体的质量太多、水的初温过低;2、232℃;熔化、温度;固液共存。
四、计算题1、1080m、3m/s;2、3s期中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B2C3B4B5A6B7A8C9D10D11B12A13D14D15C16A二、填空题1、放热、吸热、放热;2、云;3、笛子、笛子;4、①②③、④;5、38℃、38.5℃;6、4830、4620、4623。
三、实验题1、液化、凝固、凝华、升华、液化;2、92.0℃;98℃、6;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四、计算题1、违反了交通法规,因为40m/s=144km/h>120km/h,0.2h;2、170m;3、60km第四章光现象§4.1 【巩固练习】1、C;2、D;3、C;4、C;5、A;6、B;7、D;8、D;9、B;10、3.84×108m;11、在透明的玻璃箱内放入适量的水,将一勺奶粉放入水中搅拌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水中出现光的传播路径.(或将蚊香在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内点燃,待箱内出现足够的烟雾时,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烟雾中出现光的传播路径.)§4.2 【巩固练习】1、略2、0、相反;3、D;4、B;5、C;6、B;7、B;8、B;9、互相能看见,光路是可逆的;10、漫反射、镜面反射、换换位置;11、略;12、略。
§4.3 【巩固练习】1、(1)确定像的位置,(2)2,(3)替代蜡烛不能与像完全重合,(4)便于确定像的大小、替代蜡烛不点燃、方法等效替代法,(5)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蜡烛的位置、像的位置,连接像与物、测量像距与物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距等于物距;(6)、正立、等大、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距等于物距;2、D;3、略;4、C;5、A;6、D;7、A;8、B;9、略。
§4.4 【巩固练习】1、略;2、略;3、略;4、A;5、C;6、A;7、B;8、略;9、略。
§4.5 【巩固练习】1、橙、黄、绿、蓝、靛、紫,白光不是单一的色光白光由七色光组成;2、红、绿、蓝;3、体温、高、红外线、多;4、发光、有害;5、紫外线;6、D;7、D;8、D;9、D;10、A;11、(1)红、紫、七种颜色的色光(2)A、红外线、热、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D2B3C4B5A6C7B8C9C10A11A12B13B14A15C二、填空题1、反射、折射;2、反射、折射;3、直线;4、光速比声速大的多;5、折射、直线;6、色散、80°;7、②、8m。
三、作图题(略)四、实验题1、(1)A(2)像距、物距(3)光屏上不能接收到物体的像(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5)2(6)替代蜡烛不能与像完全重合(7)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有偶然性,应多做几次实验。
2、(1)等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光线;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 【巩固练习】1、一“摸”二“看”,中间厚的为凸透镜,三“照”,会聚的是凸透镜;5、C;6、有可能,因为平直底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在阳光照射下会聚点光线很强,时间长可把干燥的树叶烤燃,引起火灾;7、(1)D(2)长(3)让太阳光跟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便于找到焦点的位置,以便准确测出焦距。
§5.2 【巩固练习】1、D;2、B;3、C;4、D;5、放大镜、虚像、不能;6、放大、虚、折;7、C;8、C;9、C;10、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3 【巩固练习】1、焦,2倍焦距,倒、正,大、大;2、A,C,D;增大、变大、焦距;3、略;4、D;5、D;6、D;7、C;8、C;§5.4 【巩固练习】1、B2A3左4C5D6、(1)焦距、像距(2)C(3)养成正确看书的姿势、不用长时间看书,要经常做眼睛保健操等;7、200度;8、0.25m;9、上、远视、凸透镜;10、实像,先变大后变小,由倒立的实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5.5 【巩固练习】1、显微镜、望远镜;2、凸透镜;3、D;4、C;5、C;6、C;7、D;8、B;9、D。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B2B3C4B5B6B7A8B9B10A11A12D13C14D15A16A二、填空题1、凸透镜、会聚2、实、放大、缩小;3、凸透、烤伤;4凸透镜、近视、凹透镜。
三、作图题:略四、实验题1、①下②缩小③靠近;2、缩小、倒立、正立;3、(1)会聚、10;(2)①上、②放大、投影仪③右(3)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上或物体在焦点以内等。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1【巩固练习】1、物质、m、千克、kg;3×102、3×108;20、2×107;1.7×10-24、1.7×10-33;7.4×1019、7.4×1022;2、kg、g、t、g;3、不变、不变、不变;4、偏大、偏小;5、2.6g;6、零、151.4;7、D;8、D;9、D;10、B;11、A;12、C;13、水平台上、左端、零、中央、向右;14、C;15、A;16、A;17、B;18、C;19、B;20、C。
§6.2【巩固练习】1、A;2、A;3、C;4、C;5、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铝的质量为2.7×103千克;6、412.8;7、0.4×103kg/m3、1.25×10-3m3;8、27:89、89:27;9、铜;10、1:2;11、210;12、(1)略;(2)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5:9;13、50m;14、45dm3;15、6kg/m3;16、0.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