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易错知识点
134个易错知识点总结

134个易错知识点总结【数学】1.错:在算式中未根据运算优先级进行计算。
对:先做括号内的运算,然后进行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2.错:计算百分比时未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
对:将百分数除以100得到小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3.错:未正确使用平方根、立方根的符号。
对:记住平方根使用√,立方根使用³√。
4.错:未正确运用因式分解法简化算式。
对:利用因式分解法将算式简化,简化后容易进行计算。
5.错:未正确使用分数的运算规则。
对:分数的加减法需通分后再进行计算,乘除法直接进行即可。
6.错:错误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
对:相似图形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对应边长之比为相等。
7.错:未理解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相关性质。
对:平行线间的对应角相等,垂直线间的对应角互补。
8.错:未根据条件进行方程的解法。
对: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法进行求解。
9.错:未合理运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对:可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方法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0.错:未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对:概率计算可使用排列组合、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物理】1.错:未理解位移、位移方向与距离的概念。
对:位移包含位移大小和方向,而距离只包含位移大小。
2.错:未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关系。
对: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3.错:未正确使用牛顿三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力为零,第二定律指F=ma,第三定律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错:未正确理解动能与势能的概念。
对:动能为物体运动能量,势能为物体位置能量,它们可相互转化。
5.错:对简单机械计算方法不熟悉。
对:机械问题需按机械原理进行计算,可利用机械利益点等进行计算。
6.错:未正确理解声音与光的传播方式。
对:声音是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光是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7.错:未正确运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
对:折射定律可用n₁sinθ₁=n₂sinθ₂进行计算。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1.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2.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3.燃烧和爆炸都是物理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8.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9.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10.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1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12.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13.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14.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
15.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7.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8.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9.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
20.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2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23.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中考英语语法易错易混知识点

中考英语语法易错易混知识点一、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1.可数名词表示能够用数目表示的名词,常常可以用单数或复数形式来表示,其前可以加"a"或"an"。
例句:I have a book.(单数)/ I have two books.(复数)2.不可数名词表示不能用数目清楚地表示的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前面不能加"a"或"an"。
例句:I have some milk.(不可数名词)二、形容词与副词1.形容词修饰名词,用来描述或限定名词。
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的前面。
例句:She is a beautiful girl.2.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例句:He runs fast.三、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叙述真理或客观事实。
例句: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真理)/ He often plays soccer on weekends.(习惯性动作)2.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句:I am watching TV now.(正在进行的动作)四、一般过去时与过去进行时1.一般过去时表示已经结束的过去的动作。
例句:I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2.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其中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句:They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at 7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过去其中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五、定冠词与不定冠词1.定冠词"the"用来特指已经提到过或可唯一确定的名词。
例句:I saw the boy in the park.(特指已经提到的男孩)2.不定冠词"a"或"an"用来表示泛指或不特指的名词。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 2.“财政”的易错观点 •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 最主要的形式。 •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 差额的经济现象。 • (注意:是小于) •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 (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 •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 (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 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 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 有。 • (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 (6)扩大内需与提倡节俭是冲突的。 • (注意:二者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资源 的合理有效利用,都反对浪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知识图表 线索:制度背景—企业公司—劳动者—融资
• • • • • • • • • •
3.“税收和纳税人”的易错观点 (1)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注意:国有经济)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 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 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 (注意:直接负有)
Hale Waihona Puke • • • • •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的易错观点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 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 (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 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易错易混点

第二单元易错点:
1、政府要依法行政, 党要依法执政。 2、政府是行政机关,不是立法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 所以不能立法(制定法律),也不能司法。 3、政府要转变职能,不能说弱化政府职能,也不能说扩 大职能。 4、P49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 和接受。 5、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 约和监督体系。 6、P47我国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行 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中 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 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 制部门、审计部门等)。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
1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类与自然和 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 孙后代应付的责任。(科学发展观的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 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深入贯彻落实法学发展观。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决定”类) 我国的基本国情
决 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主要矛盾
决 定
我国的根本任务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决定”类)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决 定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 定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 6、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 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 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8、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9、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我们发展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 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 证的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汇集
要学会比较和鉴别(根本类)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 2、我国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 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的根本活动准则。
中考最容易误解的知识点50条

中考最容易误解的知识点50条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但与状态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9.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10.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相互推断。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若非平衡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不等于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与天平调平:哪端高,螺母向哪端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
提升重物时只有沿竖直拉,才能省一半力。
18.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初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大全

初中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大全1.春秋战国时期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的历史事件。
易混易错点是:春秋五霸的顺序和姓名。
正确的顺序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各国相互争霸。
易混易错点是:六国的称谓和所在地。
正确的六国称谓和所在地是:齐(山东)、楚(湖北)、燕(河北)、赵(河北)、秦(陕西)、韩(河南)。
2.秦朝的易混易错知识点:-秦朝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易混易错点是他的真实姓名。
正确的姓名是赵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其中最著名的是焚书坑儒。
易混易错点是焚书坑儒的时间。
正确的时间是公元前213年。
3.汉朝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汉朝的第一位皇帝是刘邦,易混易错点是他的尊号和谥号。
正确的尊号是高祖,谥号是高帝。
-汉朝的两位著名皇帝是汉武帝和汉文帝,易混易错点是他们的历史事件。
汉武帝开创了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局面,而汉文帝则下令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4.三国时期的易混易错知识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三国分别是魏、蜀、吴。
易混易错点是三国的代表人物和国君。
魏国的代表人物是曹操,国君是曹丕;蜀国的代表人物是刘备,国君是刘备;吴国的代表人物是孙权,国君是孙权。
-三国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就是诸葛亮。
易混易错点是诸葛亮的字和号。
他的字是孔明,号是卧龙。
5.唐朝的易混易错知识点:-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渊,易混易错点是他的尊号和谥号。
正确的尊号是太宗,谥号是高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之一,著名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等。
易混易错点是他们的号和号令。
杜甫的号是少陵野老,李白的号是诗仙。
6.明朝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朱元璋,易混易错点是他的朝代名称和庙号。
朝代名称是明朝,庙号是太祖。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棣,易混易错点是他的谥号和庙号。
谥号是成祖,庙号是仁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5、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