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

合集下载

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模板

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模板

ZY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业指导书HJC-ZY62-2014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参考《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送审稿)》自2014年03月01日起实施编写:贺鹏审核:王强批准:杨凯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针对应用于不同场合的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以下简称“仪器”),规定了两型仪器的检测范围。

I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005~0.2)mg/L,ІІ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2~2)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作业指导书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3306 标牌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标样核查check with standard solution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定量下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在满足示值误差要求的前提下仪器能够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

3.3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仪器完成某一标准溶液或水样测量后对下一个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3.4标样加入试验回收率recovery仪器分别测量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前后的实际水样,计算加入标准浓液后测定值的增加量相对于理论加入量的百分率。

3.5零点漂移zero drift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下限值的标准溶液,仪器的测定值与初始值之间的偏差。

3.6量程漂移range drift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80%的标准溶液,仪器的测定值与初始值之间的偏差。

3.7数据有效率availability of data在最小维护周期内示值误差满足要求的测试数据占所有测试数据的百分率。

杭州聚光科技--COD-2000系列--水质在线分析仪--用户手册

杭州聚光科技--COD-2000系列--水质在线分析仪--用户手册
2 仪器的安装 ........................................................................................................................................6 2.1 仪器安装准备.......................................................................................................................................................6 2.1.1 电源供给要求 ...............................................................................................................................................6 2.1.2 室内环境要求 ...............................................................................................................................................6 2.1.3 水泵的选择、安装及管路的布置..............................................................................................................6 2.1.4 仪器安装的空间的要求 ..............................................................................................................................8 2.2 仪器的拆封...........................................................................................................................................................8

水质安装指导手册

水质安装指导手册

水质仪表安装和调试1:仪表安装的位置1.1 新建监测站房面积不小于七平方米。

监测站房应尽量靠近采样点,与采样点距离不宜大于五十米。

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

1.2 监测站房应密闭,安装空调,保证室内清洁,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等应符合ZBY-120的要求。

1.3 监测站房内应有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负荷,不小于5kW。

站房内应配置稳压电源及UPS电源。

1.4 监测站房内应有合格的给、排水设施和洗手池等设施,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要求平整和水平、无震动,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和和腐蚀性气体。

1.5 监测站房应有完善规范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盗和防止人为破坏的设施。

1.6 监测站房如采用彩钢夹心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要求。

1.7 监测站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箱、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沙桶等。

1.8 监测站房不能位于通信盲区。

1.9 监测站房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

注意事项:仪器定位好后,尽量保持监测站房内整体布局规范、合理、美观。

水质分析仪背面应安装于具离墙面不少于50CM,,前面不少于100CM,使仪器周围有足够空间,方便调试与维修。

水质分析仪出水口与溢流管路出水口安装位置必须高于排放口高度!防止因出口液面高度高于机箱溢流管管路高度,造成仪器预处理漏液。

如果仪器安装位置低于采样点位置,为了使系统能正常、顺畅的排水,必须制作支架抬高仪器.2:仪器采水单元安装--水泵选择采样泵应根据采样流量、采样取水系统的水位差合理选择。

取水采样泵应对水质参数没有影响,并且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采样取水系统的安装应便于采样泵的安置和维护。

采样取水系统宜设有过滤设施,防止杂物和粗颗粒悬浮物损坏采样泵。

为保证仪器电路安全,需购买功率小于750W水泵。

自吸泵选购要求:仪器与取水口液位差小于2米,仪器距离排放口小于10米,建议购买功率为370W左右自吸泵(水泵介绍)图2 自吸泵实物图表2自吸泵规格自吸泵规格功率370W 电压220V 频率50HZ自吸6m 流量 1.5M3/h 口径25mm对于安装重金属水质分析仪的仪器,严禁购买含带所分析指标材料的水泵,如总铁水质分析仪严禁使用铁制材料自吸泵,建议购买不锈钢材质水泵或塑料材质水泵。

污水厂常用指标化验方法

污水厂常用指标化验方法

适用标准文案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COD-571-1型消解装置(2002)一、5B-1 (C)型COD 迅速测定仪准备工作:1.M 试剂的制备:称取2.6g 固体试剂 M 和 11.5g 硫酸银( AR )于1000ml棕色小口瓶中,加入1000ml硫酸(AR,比重为),留宿或微热即可溶解;使用时摇匀(AR—即剖析纯试剂)注意: M 试剂为强腐化性液体,应当心操作!如溅到皮肤上,立刻用水冲刷。

2.K 试剂的准备:称取8.7g 固体试剂 K 于 100ml烧杯中,再加入90ml蒸馏水,在不停搅拌下加入6ml 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略加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 。

3.将配好的 M 试剂移入 5ml 磨口移夜器中备用,移液器定位在4.8ml 处。

此溶液的有效期为 3 个月。

4.检测恒温器指示实质温度在165 ±1.5 ℃时,即可进行试验。

5.反响管的冲洗及干燥:反响管第一次使用时,应先用洗液办理,而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冲刷,烘干后备用。

6移液器为半自动加液器,使用时,应将管中的气泡除掉,方法是使管略加倾斜,气泡即可赶出,用固定螺丝使定位到必定的地点。

定量器的定位与移液器的定位的方法类同( K 试剂使用的定量器,时间长不用,简单粘住,所以,每日用后应用水冲刷,并将水排净)。

测定步骤:7.用5ml 刻度移液管正确量取2.5ml 试样于反响器中,加入试剂K0.7ml ,而后迟缓加入 4.8ml 试剂 M (应先慢后快,一般在 10 秒钟左右达成,加入过快会使溶液不匀,形成上层色深、基层色浅,若出此现象应重做。

一般靠加液器注入液自己重量自由落下,洽使溶液混匀,若不均可略加摇动),加完后溶液上下应该颜色平均。

二是检查炉温能否过高)。

8.当讯响器呼喊时,拿出反响管,搁置空气冷却器试管孔内,按下“2分”键。

9.当讯响器再呼喊时,当心向反响管加入 2.5ml 蒸馏水,再放入冷水孔内,按下“ 2 分”键(当室温较高时,可延伸至 4 分钟)。

哈希水质分析手册-正文

哈希水质分析手册-正文

哈希水质实用手册(第五版)前言美国哈希公司出版的《Water Analysis Handbook》,从初版到现在第五版,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

随着哈希公司在水质分析仪表领域领导者地位的逐步确立,该书已经由最初的哈希实验室水质分析仪器的操作指导书,渐渐丰富成为一本综合了从水样采集、保存,到分析操作、精度检查、方法原理的水质分析综合指导书。

有感于此,我们迫切地感觉到有必要将此书翻译成中文,以飨奋斗在环境保护、教育科研、工业等各行业的水质分析工作者。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实验室基本操作理论,包括各种实验操作技术、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样的预处理、哈希公司实验室仪器及预制试剂的基本使用方法等。

二、国内在使用的哈希分析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操作流程、干扰、精度检查等。

三、附录了常用水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哈希实验室产品的使用指导书,也可以做为一本通用水质分析读物,供广大读者参考。

由于译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指正。

译者2009年1月目录前言第一章 缩写和换算1.1操作流程中使用到的缩写1.2换算1.2.1化学形式1.2.2硬度换算第二章 实验室操作规范2.1 温度2.2 混合2.3 消解2.4 蒸馏2.5 过滤2.5.1 真空过滤2.5.2 真空过滤所需仪器2.5.3 重力过滤2.6 试剂2.6.1 试剂和标样稳定性2.6.2 试剂空白2.7 样品稀释2.7.1 含有干扰物质的样品稀释2.8 AccuVac®安瓿瓶2.8.1 安瓿瓶按钮装置的使用2.9 PermaChem®粉枕包2.10 样品池2.10.1 样品池的定位2.10.2 样品池的保养2.10.3 样品池的清洁2.10.4 样品池的匹配2.11 其他仪器2.11.1 沸腾辅助物质2.12 实现准确的量取2.12.1 移液管和量筒2.12.2 倾倒池第三章 化学分析3.1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储藏3.1.1 采集样品3.1.1.1 样品容器的类型3.1.1.2 酸洗3.1.1.3 样品的分配3.1.2 样品的保存和储藏3.1.3 样品体积修正3.1.4 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查3.1.5 标准溶液3.1.6 加标实验3.1.7 测量结果准确性分析3.1.8 调整标准曲线3.2 干扰3.3 方法性能3.3.1 预估方法检测线(ELD)3.3.2 方法检出线(MLD)3.3.3 精密度3.3.4 预估精密度3.3.5 灵敏度3.4 制作校准曲线3.4.1 吸光度对浓度校准3.5 根据分光光度计调整校准曲线制作流程3.5.1 选择最佳分析波长3.5.1.1 使用分光光度计确定最佳分析波长第四章 通过消解对样品进行预处理4.1 USEPA认可的消解方法4.1.1 USEPA温和消解方法4.1.2 USEPA剧烈消解法4.2 通用凯氏氮消解4.2.1 消解过程的常见问答4.2.2 pH调节4.2.2.1 金属的消解4.2.2.2 比色法总凯氏氮分析的消解第五章 废弃物的管理和安全5.1 废弃物最少化5.2 规章概览5.3 危险废弃物5.3.1 定义5.3.2 样品代码5.3.3 如何确定废弃物是否危险5.3.4 危险废弃物的处置5.4 特殊废弃物管理5.4.1 含氰物质的注意事项5.5 资源5.6 安全5.6.1 仔细阅读试剂标签5.6.2 防护装备5.6.3 急救设备和物资5.6.4 通用安全规章5.7 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5.7.1 如何获得MSDS5.7.2 MSDS的章节5.7.2.1 产品标识5.7.2.2 成分5.7.2.3 理化性质5.7.2.4 消防、燃爆和反应活性数据5.7.2.5 健康危害资料5.7.2.6 防护措施5.7.2.7 急救常识5.7.2.8 泄露及处置流程5.7.2.9 运输信息5.7.2.10 参考资料第六章 各国标准限值对比第七章 USEPA认可(Approved)和接受(Accepted)的定义第八章 操作流程8.1 理化指标色度,铂-钴比色法 8025pH,电化学法 8156电导率,电化学法 8160酸度,甲基橙酸度和酚酞(总)酸度 8201 8202酸碱度,8200 8233碱度,酚酞碱度和总碱度 8203二氧化碳,酚酞指示剂滴定法8.2 无机阴离子硫化物,亚甲基兰法 8131氰化物,嘧啶-吡啶啉酮法 8027硫酸盐,硫酸钡浊度法 8051亚硫酸盐,碘量法 8216硼,胭脂红法 8015余氯,DPD法 8021余氯,DPD法 10069余氯,DPD法 10102余氯,大瓶装DPD法 8021总余氯,DPD法 8167总余氯,DPD法 10070总余氯,DPD法 10101总余氯,碘量法 8209总余氯,DPD-流通池法 8370氯化物,硫氰酸汞法 8113氯化物,硝酸汞法 8206氯化物,硝酸汞法 8207氟化物,SPADNS法 8029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饮用水 8323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工业用水 8323 碘,DPD法 8031硅,硅钼兰-流通池法 8282硅,硅钼兰法 8186硅,硅钼杂多酸法 81858.3 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溶解氧,靛胭脂法 8316溶解氧,膜电极法 8157溶解氧,荧光法 10360化学需氧量(COD),消解比色法 8000化学需氧量(COD),消解比色法 TNTplus 8000 生化需氧量(BOD),稀释法 8043总有机碳,酸碱指示剂法 10129总有机碳,酸碱指示剂法 10173总有机碳,酸碱指示剂法 10128膦酸盐(有机膦),紫外过硫酸氧化法 8007聚合磷(酸可水解磷),消解方法 8180聚合磷(酸可水解磷),抗坏血酸法 8180正磷酸,抗坏血酸法 8048正磷酸,抗坏血酸-TNT法 8048正磷酸,抗坏血酸-流通池法 10055正磷酸,氨基酸法 8178正磷酸,钼锑抗法 8114正磷酸,钼锑抗法-TNT法 8114总磷,消解-抗坏血酸法 8190总磷,消解-钼锑抗法 10127硝酸盐氮,UV法 10049硝酸盐氮,镉还原法 8192硝酸盐氮,镉还原法 8171硝酸盐氮,镉还原法 8039硝酸盐氮,铬变酸法 10020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8359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8358亚硝酸盐氮,重氮化法 8507亚硝酸盐氮,重氮化法 10019亚硝酸盐氮,硫酸亚铁法 8153亚硝酸盐氮,铈酸滴定法 8351氨氮,水杨酸法 10023氨氮,水杨酸法 10031氨氮,水杨酸法 8155氨氮,纳氏试剂法 8038氨氮,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10001自由氨氮,靛酚法 10201总氮,过硫酸盐氧化法 10071总氮,过硫酸盐氧化法 10072总无机氮,三氯化钛还原法 10021总有机氮(凯氏氮),纳氏试剂法 8075UV254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直读法 100548.4 金属及其化合物银离子,比色法 8120铝,铝试剂法 8012铝,铬菁R法 8326钡,浊度法 8014钴,PAN法 8078铬酸根,硫代硫酸钠法8211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8023 总铬,碱性次溴酸氧化法 8024铜,双喹啉法 8506铜,卟啉法 8143二价铁,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8146 铁,Ferrozine法 8147铁,数字滴定器法 8214总铁,FerroMo法 8365总铁,TPTZ法 8112总铁,FerroVer法 8008钾离子,四苯硼盐法 8049锰,PAN法 8149锰,高碘酸盐法 8034钠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8359镍,环庚二酮二肟法 8037镍,PAN法 8150钼,三元配合物法 8169钼,巯基乙酸法 8036铅,快速提取法 8317锌,锌试剂法 80098.5 有机污染物酚,4-氨基安替比林法 8047甲醛,MBTH法 8110氰尿酸,浊度法 8139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晶紫法 80288.6 其他一氯胺,靛青法 10200需氯量,DPD法 10223二氧化氯,DPD法 10126二氧化氯,氯酚红法 8065二氧化氯,直读法 8345二氧化氯,直读法 8138钙镁硬度,钙镁试剂法 8030钙镁硬度,偶氮氯瞵法 8374总硬度,偶氮氯瞵-流通池法 8374总硬度,EDTA滴定法 8213联胺,P-二甲氨基苯甲醛法 8141氧化还原电位(ORP),电化学法 10228 除氧剂,铁氧化法 8140臭氧,靛青法 8311附录一HACH分析方法解释酸度碱度铝钡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COD)氯化物余氯总氯二氧化氯铬钴铜氰化物甲醛氟化物硬度联胺铅钼镍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总氮凯氏氮总有机碳溶解氧除氧剂臭氧酚有机膦磷钾pH硅硫酸盐浊度锌附录二常用水质国家标准速查表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6-7-1CJ 3020-19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1003-8-5CJ /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2005-6-1环境水质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2-6-1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1998-7-1GB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1994-10-1GB 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992-10-1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1990-3-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8-1-1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7-1-1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0-1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1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1GB 19430-2004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4-1GB 19431-2004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4-1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3-7-1GB 14470.1-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 2003-7-1 GB 14470.2-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 2003-7-1 GB 14470.3-2002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 2003-7-1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2-1-1GB 3544-2001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2-1-1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2002-1-1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3-1-1GB 15580-1995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6-7-1GB 15581-19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6-7-1 GB 14374-93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3-12-1GB 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GB 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GB 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GB 4914-85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1985-8-1GB 4286-84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5-3-1GB 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3-10-1(……)第一章缩写和换算1.1操作流程中使用到的缩写在本手册操作流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缩写见下表:表1、缩写表缩写定义缩写定义℃摄氏度(温度) HR 高量程℉华氏温度L 升ACS 美国化学学会试剂纯度规格LR 低量程MDL method detection limit 方法检出限MDS marked dropping bottle 带刻度滴瓶Mg/L 毫克/升μg/L 微克/升mL 毫升—千分之一升, 它大约等于立方厘米( 也称 "cc").APHA 标准方法美国公众卫生协会(APHA)、美国用水工程协会(AWWA)和水环境联合会 (WEF) 共同出版的水和废水检验标准方法,是水质分析的标准参考著作。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发布日期:审批:生效日期:受控状态:分发号:版本号:持有人员: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的开展,能够准确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样品、正确添加保护剂、完成样品的运输和交接工作2.引用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52-199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 14581-93;《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 187-1996;《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1998;3.水质样品采集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样品容器: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①接受采样任务单②采样的准备③现场采样的实施④样品的交接接受采样任务单根据上海市卢湾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2004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站长室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

并逐一清点。

现场采样的实施样品的采集: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采样方法: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检测作业指导手册

检测作业指导手册

文件编号:QY/SPM/P/WI-TY-07文件版本:A/0SPM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P检测作业指导手册保密等级: 绝密□ 机密□一般□青田起源矿泉水有限公司编写Compiled By 审核Reviewed By 批准Approved By编写人员签名:品控部经理签名:总经理签名:日期:2013年3月1日日期:2013年3月1日日期:2013年3月1日序号更改章节更改内容更改日期更改人批准人目录第一部分水的理化检测 (5)第1章水的臭和味 (5)第2章水中可见物 (6)第3章水的色度 (7)第4章水的浑浊度 (8)第5章水的电导率 (10)第6章水的PH值 (11)第7章水的SDI15 (12)第8章水中臭氧浓度 (13)第9章水中有效氯浓度 (14)第10章水中余氯浓度 (15)第二部分微生物检测 (16)第1章空气中沉降菌 (16)第2章微生物薄弱点微生物检测 (17)第3章菌落总数的检测与报告 (19)第4章天然水大肠菌群的检测与报告 (21)第5章天然天然矿泉水大肠菌群的检测与报告 (23)第6章霉菌/酵母菌检测与计数 (27)第7章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 (29)第8章天然矿泉水粪链球菌的检测 (31)第9章天然矿泉水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 (32)第三部分成品检测 (34)第1章瓶(桶)装水净含量 (34)第2章瓶(桶)装水产品密封性 (35)第3章 PET瓶感官和理化指标的检测 (36)第四部分化学药品的处理 (37)第1章实验室化学药品与试剂的验收 (37)第2章实验室化学试剂的配制 (38)第3章实验室常见化学废液的处理方法 (40)第五部分检测设备与计量器具操作维护清洁 (43)第1章 202-0型电热恒温干燥箱 (43)第2章 303A-1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44)第3章 HH-2恒温水浴锅 (45)第4章 JA2003N电子天平 (46)第5章 JY12002电子天平 (47)第6章 PHS-25C型酸度计 (48)第7章 TGT-100台秤 (49)第8章 WGZ-1数字式浊度仪 (50)第9章 XFS-280A型高压蒸汽消毒器 (51)第10章 SW-CJ-1F超净工作台 (53)第11章 BC-88电冰箱 (54)第12章玻璃仪器 (55)第一部分水的理化检测本部分主要是水的理化检测,包括水质项目(臭和味、可见物、色度、浊度、电导率、PH值),水污染项目(SDI),水体消毒项目(水中臭氧浓度、有效氯浓度、余氯浓度)。

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操作手册

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操作手册

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操作手册第1章环境监测基础概念 (3)1.1 环境监测概述 (3)1.2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4)1.3 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 (4)第2章环境监测标准与法规 (5)2.1 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5)2.1.1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构成 (5)2.1.2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特点 (5)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2.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构成 (6)2.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6)2.3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2.3.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6)2.3.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6)2.3.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7)第3章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7)3.1 空气质量监测概述 (7)3.2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7)3.3 自动监测系统 (7)3.4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 (8)第4章水质监测技术 (8)4.1 水质监测概述 (8)4.2 水质常规指标监测 (8)4.2.1 水温 (8)4.2.2 pH值 (8)4.2.3 溶解氧 (8)4.2.4 高锰酸盐指数 (8)4.2.5 五日生化需氧量 (8)4.2.6 化学需氧量 (9)4.2.7 总氮 (9)4.2.8 总磷 (9)4.3 水中污染物监测 (9)4.3.1 重金属 (9)4.3.2 有机污染物 (9)4.3.3 微生物 (9)4.4 在线水质监测系统 (9)4.4.1 监测仪器 (9)4.4.2 数据采集与传输 (9)4.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4.4.4 系统集成与管理 (10)第5章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10)5.2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10)5.2.1 采样方法 (10)5.2.2 分析方法 (10)5.3 土壤质量评价与风险评估 (10)5.3.1 土壤质量评价 (10)5.3.2 土壤风险评估 (10)5.4 土壤监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1)5.4.1 快速检测技术 (11)5.4.2 遥感技术 (11)5.4.3 模型模拟与预测 (11)5.4.4 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11)5.4.5 跨学科研究 (11)第6章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1)6.1 噪声与振动监测概述 (11)6.2 噪声监测方法与设备 (11)6.2.1 噪声监测方法 (11)6.2.2 噪声监测设备 (12)6.3 振动监测方法与设备 (12)6.3.1 振动监测方法 (12)6.3.2 振动监测设备 (12)6.4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2)6.4.1 噪声控制技术 (12)6.4.2 振动控制技术 (12)第7章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13)7.1 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13)7.2 生物多样性监测 (13)7.2.1 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13)7.2.2 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 (13)7.2.3 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应用实践 (13)7.3 生态系统状况评价 (13)7.3.1 生态系统状况评价方法 (13)7.3.2 生态系统状况评价指标 (14)7.3.3 我国生态系统状况评价应用实践 (14)7.4 生态遥感监测技术 (14)7.4.1 生态遥感监测基本原理 (14)7.4.2 生态遥感监测数据获取与处理 (14)7.4.3 生态遥感监测应用领域 (14)第8章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8.1 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4)8.1.1 数据收集 (15)8.1.2 数据整理 (15)8.2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5)8.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5)8.2.3 时间序列分析 (15)8.2.4 空间分析 (15)8.2.5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15)8.3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16)8.3.1 报告结构 (16)8.3.2 数据呈现 (16)8.3.3 结果解释 (16)8.3.4 结论与建议 (16)8.4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 (16)8.4.1 平台功能 (16)8.4.2 平台架构 (16)第9章环境监测设备维护与管理 (16)9.1 环境监测设备概述 (16)9.2 设备维护与保养 (17)9.2.1 日常维护 (17)9.2.2 定期保养 (17)9.3 设备校准与检定 (17)9.3.1 设备校准 (17)9.3.2 设备检定 (17)9.4 设备故障排除与维修 (18)9.4.1 故障排除 (18)9.4.2 设备维修 (18)第10章环境监测应用案例与展望 (18)10.1 环境监测应用案例 (18)10.2 环境监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8)10.3 环境监测在我国环保事业中的作用 (19)10.4 未来环境监测发展展望 (19)10.4.1 监测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监测能力 (19)10.4.2 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实现环境监测全覆盖 (19)10.4.3 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19)10.4.4 环境监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助力环保事业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指标监测指导手册1、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COD一、试剂制备1、所用试剂均采用基准或分析纯。

2、含Hg++消解液:称取经过120℃烘干2小时的基准纯重铬酸钾9.806g,溶于600ml水中,再加入硫酸汞25.0g,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250ml,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重铬酸钾浓度为0.2000mol/L。

适用含氯离子浓度>100mg/L的水样。

3、无Hg++消解液:称取经过120℃烘干2小时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9.806g,溶于500ml水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250ml,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重铬酸钾浓度为0.2000 mol/L,适用于含氯离子浓<100mg/L的水样。

上述2、3项的消解液仅作为COD cr=10-1300mg/L样品的消解用;COD cr大于1300mg/L样品(稀释后测定)。

4、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邻菲罗啉(C12H8N2•H2O,1,10-Phenanthnoline)1.485g,硫酸亚铁(FeSO4•7H2O)0.695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5、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NH4)2Fe(SO4)2•6H2O 16.6g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20ml,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其浓度约0.042 mol/L。

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或称硫酸亚铁铵83g溶于水中,加入浓硫酸50ml,定容至1000ml。

配成0.21mol/L的储备液,临用前以1:4稀释,标定后作为滴定液。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约30ml左右,缓慢加入浓硫酸5ml,混匀。

冷却后,加入2滴试亚灵指示剂(约0.10ml),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C〔(NH4)2Fe(SO4)2〕=(0.2000×5.0)/V6. 硫酸-硫酸银催化剂:于1000ml浓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

放置1-3天,摇动溶解。

7.硫酸汞:结晶或粉末。

二、测试1.用直吹式移液管取5.00ml水样于消解罐中,准确加入5.00ml 消解液及5.00ml催化剂,摇均。

2.旋紧密封盖,均匀放置在消解炉玻璃盘上,关好门。

3.设定消解时间,以全功力消解。

消解时间如下:4.时间到后,过两分钟将消解管取出冷却。

5.COD滴定消解罐一定要冷却后待温度及压力降下来后才能开罐(可置于冷水中冷却),将反应液转移到150m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洗罐及盖2~3次,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30ml,加入2滴亚铁试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滴定,溶液颜色由黄经蓝绿色至红褐色为终点。

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液用量。

6.计算CODcr=[〔V0-V1〕×C×8×1000]/V2式中:V0—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V1—水样消耗硫酸亚铁铵量(ml)V2—水样体积(ml)C—硫酸亚铁铵浓度(mol/L)8—氧摩尔质量2、废水中悬浮物(SS )的测定一、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 103-10 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非过滤性残渣)。

二、仪器烘箱、分析天平、干燥器、孔径为 0.45μm 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滤纸、玻璃漏斗、内径为 30-50 ㎜称量瓶三、测定步骤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 103-105℃烘干 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 0.0005g)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 3-5 次。

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 10Ml 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 103-105℃烘箱内,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计算:悬浮固体(mg/L)= [(A-B)×1000×1000]/V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B——滤膜及称量瓶重(g)V——水样体积注意事项: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 2-4 倍蒸馏水稀释,震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在过滤。

3、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3、氨氮的测定—蒸馏法调节水样的PH在6.0~7.4的范围,加入适量氧化镁使呈碱性,蒸馏释出的氨,被吸收于硫酸或硼酸溶液中。

采用酸滴定法或纳氏比色法时,以硼酸溶液为吸收液;采用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时,以硫酸溶液为吸收液。

仪器:带氮球的定氮蒸馏装置: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500mL凯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

试剂:水样稀释及试剂配置均用无氨水1.无氨水制备:①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50mL 初蒸馏,接取其余馏出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②离子交换法:使蒸馏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2.1mol/L盐酸溶液:量取86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3.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4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4.轻质氧化镁(MgO):将氧化镁在500℃下加热,以除去碳酸盐。

5.0.05%溴百里酚蓝指示液(PH6.0~7.6):称取0.5g溴百里酚蓝置玛瑙研钵内。

研细,用新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1000mL。

6.防沫剂,如石蜡碎片。

7.吸收液:①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溶于水,稀释至1L。

②0.01mol/L硫酸(H2SO4)溶液:量取2.8mL浓硫酸溶于1000mL水中。

步骤:(1)蒸馏装置的预处理:加250mL水于凯氏烧瓶中,加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加热蒸馏,至馏出液不含氨为止,弃去瓶内残液。

(2)分取250mL水样(如氨氮含量较高,可分取适量并加水稀释至250mL,使氨氮含量不超过 2.5mg),移入凯氏烧瓶中,加数滴溴百里酚蓝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调节至PH=7左右。

加入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立即连接氮球和冷凝管,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下。

加热蒸馏,至馏出液达200mL时,停止蒸馏,定溶至250mL。

采用酸滴定法或纳氏比色法时,以50mL2%硼酸溶液为吸收液;采用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时,以50mL0.01mol/L硫酸溶液为吸收液。

注意事项:(1)蒸馏时应避免发生暴沸,否则可造成馏出液温度升高,氨吸收不完全。

(2)防止在蒸馏时产生泡沫,必要时可加少许石蜡碎片于凯氏烧瓶中,(3)水样中如含余氯,则应加入适量0.35%硫代硫酸钠溶液,每0.5mL可除去0.25mg余氯。

计算:C N(mg/l)=V1-V2/V0×C×14.01×1000V—水样体积ml;V1—滴定水样时所消耗的硫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V2—空白滴定时所消耗的硫酸标液滴定液的体积ml;C—硫酸的标准浓度mol/L;14.01—氮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

4、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光度法纳氏试剂光度法原理以游离态的氨或氨离子等形式存在的铵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9],该络合物的色度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

可用目视比色或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配制试剂以及实验过程用水都是采用无氨水。

药品纳氏试剂的配制以及实验过程用水都是采用无氨水。

1、无氨水采用蒸馏法,即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ml硫酸(ρ=1.84g/ml),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每升收集的馏出液中加入10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于保存。

2、纳氏试剂将16g的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冷至室温。

将10g碘化汞和7g碘化钾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地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瓶内,于暗处保存。

有效期可达一年。

3、酒石酸钾钠溶液将5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去除氨。

4、铵氮标准溶液:CN = 1mg/ml将3.815-3.823g氯化铵(在100-105℃干燥2h),溶于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线。

5、铵氮标准溶液:CN = 0.01mg/ml吸取1 ml铵氮标准溶液(4)于1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线。

当天配当天使用,不宜过夜。

6、10%(m/V)硫酸锌溶液将10g硫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所得。

7、25%(m/V)氢氧化钠溶液将2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冷至室温,稀释至100 ml所得。

8、0.35%(m/V)硫代硫酸钠溶液将0.3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所得。

仪器实验室常用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管纳氏试剂光度法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光光度法:在8个50 ml比色管中。

分别加入0、0.50、1.00、2.00、3.00、5.00、7.00、10.00 ml浓度为0.01mg/ml的氨氮标准溶液,再加水至刻度,然后分别加入1ml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再分别加入1ml纳氏试剂摇匀。

放置10min后进行比色。

在波长420nm,用光程长10mm比色皿,以无氨水作参比,测定试份的吸光度。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水样1.水样的预处理为了防止样品中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对比色测定有干扰,必须对水样进行预处理。

(1). 除余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然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是否除尽余氯。

(2)凝聚沉淀100 ml样品中加入1ml硫酸锌溶液和0.1-0.2m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约为10.5,混合,放置使之沉淀,倾取上清液作试份。

由于在进行以上预处理以后,样品已经没有浑浊和色度,所以不用再采用蒸馏法和在低PH下煮沸的预处理方法2.水样的测定取25ml试份于50ml比色管中,再加水至刻度线。

加入1ml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再分别加入1ml纳氏试剂摇匀。

放置10min后进行比色。

在波长420nm,用光程长10mm比色皿,以无氨水作参比,测定试份的吸光度。

3.空白试验以无氨水代替水样按步骤2进行空白测定。

4.计算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中查得与之对应的水样的浓度。

在这一测定方法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有:纳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静置后生成的沉淀应除去。

滤纸中常含有痕量铵盐,所以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

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玷污。

5、水样PH 值的测定PH值是最常用的水质指标之一,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饮用水 PH 值要求在 6.5-8.5 之间;某些工业用水的 PH 值应保证在 7.0-8.5 之间,否则将对金属设备和管道有腐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