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练习一
语文综合训练1

语文综合训练(1)第一部分:诗歌鉴赏1.(2013茂名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荔枝香近宋·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
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分)(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4分)2.(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庚辰西域清明(元)耶律楚材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
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1)有人认为将“玛瑙杯寒醉眼明”中的“醉眼明”改为“醉眼迷”更能体现出酒醉的情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江陵使至汝州①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
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
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3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4.(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此诗为刘禹锡晚年的作品。
②飕飗(sōu liú):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练习和答案(一)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练习和答案(一)一、基础知识。
(38分)1.看拼音写词语,并把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横线上。
(10分)yùliào lǒng zhào huáng kǒng hútú()()()()fúlǔbǔshāhuīwǔguān jiàn()()()()2.辨字组词。
(10分)辽()猎()诉()钓()素()疗()措()折()钩()秦()须()虚()棒()资()阁()预()虎()蓬()姿()阔()3.填写四字词。
(8分)鹬蚌()()谈笑()()兴()作()自()不()()()纯青后生()()有()必()奇峰()()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分)(1)小红马应该为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而感到自豪。
()(2)“疑”字是左右结构,应查偏旁“匕”。
()(3)“提防”和“提水”中的两个“提”字读音一样。
()(4)《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应遵守自然规律,用科学方法做事,才能实现愿望。
()5.把下列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6分)惶恐地捧起一种鲜花喃喃地望着一簇感觉轻轻地说道一圈涟漪二、积累运用。
(23分)1.句子训练。
(7分)(1)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
改为“把”字句:(2)李广是将领。
扩句(至少扩两处):(3)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缩句:(4)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改为陈述句:(5)洋槐开花了,像(写比喻句)。
(6)爸爸坚定的话语一直铭刻在他的耳边。
修改病句:(7)写一句保护环境的话。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分)只有……才能因为……所以虽然……但①()信鸽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
②()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将恶龙制服。
③人们捕杀狼的行为()保护了鹿,()鹿过多地繁殖,倒成了毁灭森林的“祸首”。
二年暑假语文《综合练习第二周》

语文综合练习①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huāwèi dào lóng zhōu yàng zi gōng zhǔbiàn huàmáo bìng zhōu yóu zhǐ diǎn cǎo dì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树苗一( )绿毯一( )衣服一( )老牛一( )米糕一( )枝条一( )小河一( )叶子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乌龟与水井一只乌龟在陆地上散步,路过一口水井,想到井边喝水。
水井提醒乌龟说:“喂,伙计!请离得远一点,掉进我这儿是很危险的。
”乌龟笑着说:“什么样的江河湖海我没到过,还怕你这小小的一口井?”水井对乌龟说:“我这儿的环境与那些地方不同。
”“什么相同不相同,还不都是水!我这就下去给你看看。
”说着,乌龟“扑通”一声跳下了井。
乌龟跳到了井里,一会儿就明白过来,他再也没法爬上去了。
1.“危险”一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近(相近相反),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明亮、灾难。
2.“我这儿的环境与那些地方不同”一句中,“这儿”指水井里,“那些地方”指江河湖海。
3.“什么相同不相同,还不都是水!”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
A.不以为然 B.嘲笑 C.疑惑不解4.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同意的画“√”,不同意的画“×”。
A.文中的乌龟没有听从水井的劝告,是因为他太自负了。
( )B.不区分情况,不听人劝告,是没有好结果的。
( )C.文中的乌龟和《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样,勇于尝试,是对的。
( )语文综合练习②一、看拼音,写词语。
měi hǎo tuán yuán sēn lín shǎn diàn xǐ zǎoyīng gāi yě tùcǎo zǐshén qíng zhǐ nán zhēn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二年暑假语文《综合练习第一周》

语文综合练习①一、看拼音,写词语。
gū niáng tián cài hǎi xiázhōng qiūjiǎ gǔ wéncǎi sèshèng lìzhǔ yào huā cóng nán wéi qíng二、比一比,再组词。
提( ) 理( ) 栽( ) 亭( )堤( ) 埋( ) 裁( ) 停(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揠苗助长(节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1.“落”的偏旁部首是艹,是上下结构的字。
2.根据解释从段落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表示心里很着急。
( )(2)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3.从“终于”我体会到种田的人想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想出办法。
种田人把禾苗拔高以后,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揠苗助长》告诉我们(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①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②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③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语文综合练习②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 )懒腰 ( )蝈蝈 ( )垃圾 ( )玻璃 ( )包裹 ( )围巾 ( )蘑菇( )野菜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给大家唱支歌?”小朋友们争着举手: “我愿意!”小黄鹂生怕老师叫别人,忽然站起来抢着唱歌。
课间餐时,河马老师问:“谁愿意帮我发点心?”小胖猪的手马上举得高高的:“我愿意!”小胖猪一边发点心,一边啊呜啊呜地自己吃起来。
放学了,地上不干净。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打扫卫生?”小黄鹂和小胖猪都不作声。
只有小刺猬举手:“我愿意!”小刺猬在地上打个滚,把那些碎纸片扎在刺上,送到垃圾桶里。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综合练习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综合练习(一)二年级 班 姓名 等级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部首查字法。
你能正确使用它吗?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z h ǎn xi àn ch éng sh ì z āi n àn c āng m ángh ǎi yáng xióng māo nóng máng chèng g ǎn小朋友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一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快来认真思考,工整书写,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吧!看拼音写词语,争取把汉字写漂亮。
我能拼 我会填我会选1. 迎着朝.(zh āo cháo)阳,我们朝.(zh āo cháo)学校的方向走去。
2. 蜘蛛在屋檐下结.(ji ē jié)了一张结.(ji ē jié)实的大网。
3. 春(季 李),(季 李)子花开了,雪白雪白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4. 妈妈出差给我(带 戴)回一顶小红帽,我连忙(带 戴)在头上去照镜子,真漂亮!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穷( )尽 名( )古( ) ( )言( )语( )消( )散 坐( )( )天 ( )张( )望照样子,写一写。
1、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
3、广阔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__________的小溪里游着__________的小鱼。
在方块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 像天边美丽的晚霞2. 雪下得真大啊3. 阴天了的时候太阳公公去哪儿了我会写我会标 我会填读一读,做一做。
我会做公鸡和狐狸公鸡和狗交上了朋友,它们一同赶路,天黑时,它们在树林里过夜,公鸡栖(qī)息在一棵树上,狗睡在下面的树洞里。
小学语文专题练习一_修改病句

一、结构残缺1、开始认识到参加劳动锻炼的好处。
2、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呈现出一片春耕的繁忙景象。
4、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5、为了我们长大成才,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6、戴着小军帽,扛着木头枪,多像一个解放军战士。
7、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8、我在读了《珍贵的教科书》以后。
9、春天到,一朵朵鲜花。
10、在我们学校里,最受大家尊敬的人。
11、同学们认认真真。
12、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3、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14、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
15、我打开书包拿出作业。
16、我学习了这部分知识,掌握了解答应用题。
17、老师要求我们养成讲卫生。
二、用词不当18、午后,气候变了,那晴朗的天空顿时布满乌云。
19、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就向祖国汇报。
20、大海在很远的地方沸腾怒吼。
21、我的笔盒里还缺乏一支像样的钢笔。
22、大家纷纷发言自己的意见。
23、本学期来,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24、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足地利用起来。
25、这共同劳动的后果,大家都十分珍惜。
26、老师笑了笑,对陈晓同学进行很耐性的教育。
27、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28、大家决定从课余时间里排练节目。
29、只有肯努力,你就能学好各门功课。
30、干这活儿不是轻松的事,就是艰苦的劳动。
31、谁去执行这项任务吗?32、花坛里的花儿有红的、紫的、黄的,真是五花八门,好看极了。
三、搭配不当33、耳旁呼呼的风声,不停地刮着。
34、早晨,郊外的空气格外新颖。
35、猴子戴的帽子爬到桅杆上去了。
36、春天的戴云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37、墨似的乌云和瓢泼般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8、陈秉正的劳动技术全面、高昂。
39、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
40、考古工作者最近又发明了一座古墓。
41、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上了许多果园。
42、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43、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轻松的脚步,来到电影院。
初中语文复句类型综合练习1

初中语文复句类型综合练习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日三餐的生活..着奇异的光芒。
②也正是这种寻常而又略带寂寞和神秘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但却散发让我们不辞劳苦、乐此不疲地奔赴它,探索它,记录它。
③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每天上演的不同故事。
④这些故事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A.“生活”是名词,“散发”是形容词,“多姿多彩”是并列短语。
B.“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每天上演的不同故事”这个句子中,“上演”作谓语。
C.“一日三餐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但却散发着奇异的光芒。
”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③③③。
2.对于文学文化常识,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等。
B.《行路难》组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C.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D.“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这是因果复句。
3.下列句子中不是复句的一项是()A.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C.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
4.选出下列括号内的分析说明错误的一项()A.那些讲解优雅风度的好多著作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很少去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的风度。
(这是单句)B.之所以无法真正独立,是那些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晃了我们的眼睛。
(因果复句)C.优雅风不是在于你表现得有多优秀,而是在于你不应该妨碍他人。
(选择复句)D.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递进复句)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一年暑假语文《综合练习第一周》

2. 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屋子”的意思相同?请画上√。
(1)田野 ( √ )
(2)家( √ )
(3)地方( √ )
3. 太阳为什么照不进蜗牛的屋子?
因为: 蜗牛的屋子没有窗子
。
4. 蜗牛的家为什么不能用来招待客人呢?
因为: 蜗牛的架没有桌椅,没有地方坐下
。
5. 蜗牛的屋子能住下 自己 。
6.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还知道蜗牛哪些特点呢?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己去吧
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
小鸭说:“妈妈,我要洗澡。”妈妈说:“池塘大着呢,自己去洗吧。”这 样,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山那边怎么样 啊?”妈妈说:“风景可美啦,自己去 看吧。”这样,小鹰学会了飞翔。
1. 根据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伸进 )舌头 ( 长出 )新叶
( 张开 )翅膀
2.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蜗牛沿着树干,慢慢地往上爬。
3. 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树的医生?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所以说啄木鸟是医生。
4. 想象:老树的病治好了,它会对啄木鸟说些什么呢?
体;跳跃时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1
一升二暑假第一周
语文综合练习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hu
招呼
hóng sè
红色
kàn zhe
看着
huān kuài
欢快
shēng bìng
生病
shēng qì
生气
huā duǒ
花朵
yuǎn jì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〇年中考语文综合练习(一)温馨提示:1.本卷共8页,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2.本卷满分120分,其中5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归省.(xǐng)发蔫.(yān)烦躁(zào)顷刻..(qǐng)B稽.首(qǐ)殷.红(yān)祈.祷(qǐ)褒.贬分明(bāo)C慰藉.(jiâ)匀称.(chân)校.正(jiào)引吭.高鸣(háng)D哂.笑(xī)游弋.(yì)和煦.(xù)瞠.目结舌(chēng)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田字格中订正。
(2分)随声附和穿流不息莫衷一事见异思迁谆谆诱导不屑置辨合辙押韵3.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8分)①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对仗工整地描写了一幅壮丽的山水图画的诗句是:,。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比喻的修辞写国势危亡,自己又一生坎坷的诗句是:,。
③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州西涧》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⑤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4.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是,在你读过的课外名著中还有哪些人和他有类似的经历,请写出一个。
(2分)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国内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削价销售。
B、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
C、老鼠在动物学上称为哺乳纲,目前全世界有2500多种。
D、几家学校的领导在教育局开会,研讨中考的有关事宜。
6.阅读下面的材料.甲乙丙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卖梳子。
甲推销员到庙里一看,都是光头的和尚,谁也用不着梳头,只好无功而返。
乙推销员到庙里对和尚们说.用梳子刮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对研习佛法可收强记博览之效。
于是,他卖掉了十几把梳子。
丙推销员到了庙里,对主持说,“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上几把梳子.让他们磕头之后能够梳理好头发,既体现了和尚的关心,又使善男信女们不会蓬头垢面,以免对佛不敬,岂不善哉?”于是他卖掉了上百把梳子。
(1)请写下你阅读后收获的人生智慧.(2分)(2)你有过和丙推销员一样成功的经历吗?请写下来和大家分享.(2分)7.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为:“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口号的含义。
(2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8分)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①至于赵之.为赵②赵主之.子孙侯者B.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①位尊而.无功②余闻而.愈悲D.①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②微.斯人,吾谁与归?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①乃.自强步②乃.重修岳阳楼B.①触龙说.赵太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①贤.于长安君②贤.于才人远矣。
D.①太后之色少.解②宾客意少.舒10.触龙认为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后裔没有为侯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使赵太后最终醒悟的原因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
(4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释】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
其母深明大义。
②涂潦(láo):泥水。
③吾侪(chái):我们。
④锸(chā):锹。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分)①辄能语.其要()②轼诣.武卫营()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3.根据节选文字,结合已经学过的苏轼的诗文,你认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2分)三、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15分)"黄道光“究竟从何而来?与小行星相比,崩溃的彗星贡献了更多构成黄道云团的尘埃。
几个世纪以来,黄道光——跟随太阳轨迹的一道越过最黑暗天空的昏暗白光——一直让科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他们已经知道,黄道光是由太阳光被位于水星到木星之间的一个太阳系内部尘埃盘反射所致。
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并不知道这些尘埃是从哪里来的。
地球每天都会将140吨的宇宙尘埃“打扫干净”。
这些尘埃微粒的大小约在100微米到200微米之间,由硅酸盐矿物质构成。
其中大部分的宇宙尘埃都会在大气中燃烧殆尽,当然也会有一些幸免于难,并最终变成微陨星的标本。
为了搞清这些尘埃在太阳系内层空间的表现到底如何,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动力学家David Nesvorny与5名同事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
除了受到行星引力的牵引之外,这些围绕太阳运转的尘埃微粒同时还被太阳光的压力向外推动,被它们自身的辐射释放向内拖曳,被与其他微粒的碰撞所磨损。
Nesvorny和他的同事在他们的模型中跟踪着由不同类型的彗星或小行星释放的微粒,并将这些微粒的命运与黄道尘埃云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之前的研究曾暗示,大多数的黄道光来自于相撞小行星的尘埃,然而这一模型能够复制行星平面上下的大面积黄道尘埃云的唯一方式,便是这些尘埃来自于在木星轨道周围运转的彗星。
与小行星相比,这些彗星能够到达行星平面的更远处,同时木星的引力效应能够驱动那些更远处的尘埃。
为了使模拟的黄道尘埃云能够像真实状况一样密集,这些尘埃必定来自于那些崩溃的彗星,而非仅仅是那些在太阳附近脱落的尘埃。
研究小组在4月2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美国盖恩斯维尔市佛罗里达大学的行星科学家Stanley Dermot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个新模型“提供了一个细致而令人信服的案例,表明90%的行星际尘埃粒子以及许许多多飘落到地球上的微粒都起源于木星家族的彗星”。
彗星撑起了这个尘埃的幕帐,从而形成了黄道光,并且提供了大量正在地球上被用来研究的微陨星。
许多彗星或许..还能够形成在其他恒星周围被观测到的明亮的残骸盘。
如今,即便是在被光污染的夜空,大多数人依然能够看到彗星发出的死亡之光。
(来源:科学时报)14.请为“黄道光”下一个定义。
(2分)15.请分析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及作用。
(3分)许多彗星或许..还能够形成在其他恒星周围被观测到的明亮的残骸盘。
16.根据文意,说说划横线的“研究小组在4月2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指什么。
(2分)17.文章告诉我们“构成黄道云团的尘埃”主要来自哪里?为什么?(4分)18.你知道关于彗星的那些知识,请简单介绍一下。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16分)随风吹笛林清玄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晨风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不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期间就迷途了。
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磨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
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磨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