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
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

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猪是重要的经济性畜牧种类之一,对于猪群饲养,环境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合适的环境温度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猪群饲养中的环境温度要求,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温度对猪的影响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健康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当环境温度偏高时,猪容易出现中暑、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
而环境温度过低则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加等情况。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猪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合适的环境温度。
二、不同阶段猪的环境温度要求1. 仔猪阶段:仔猪在初生阶段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较高,通常要求环境温度在32-35摄氏度。
随着仔猪的生长,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三周龄时可降至22-24摄氏度。
为了达到这样的环境温度,可以利用合适的加热设备和保温措施。
2. 生长猪阶段:生长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为宽松,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16-21摄氏度。
在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生长猪可以有效地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
3. 产后母猪阶段:产后母猪需要特殊的环境温度来保障其产后恢复和乳猪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产后母猪要求环境温度在18-22摄氏度。
保持产房的适宜温度有助于提高产后母猪的生产性能。
三、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的方法1. 构建合适的饲养环境:确保猪舍的通风良好,排除积水和异味,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为了调节猪舍的温度,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加热设备和降温设备,以确保猪舍内的环境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2. 合理安排猪舍空间:在猪舍内合理安排空间,确保猪的密度适宜。
过高的猪群密度会导致热量累积,增加猪的应激反应和感染疾病的风险。
3. 提供饮水和饲料:保证猪舍内有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适宜的饮水和饲料有助于猪的消化和保持体温的稳定。
4. 定期监测环境温度:通过安装温度监测设备,及时了解猪舍内的环境温度变化。
当环境温度偏离适宜范围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如增加或减少加热设备的使用。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
而在畜牧业中,规模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
规模猪场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对于生猪生产和养殖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规模猪场环境参数1.温度温度是影响猪舍内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冬季,应保持舍内温度在16-22℃之间;夏季则应保持在25-3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生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生猪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舍内湿度应保持在50%-70%之间。
3.通风通风是指将新鲜空气引入舍内,并将污浊空气排出去的过程。
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猪舍内各种病菌的传播和繁殖,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
4.光照光照是指舍内光线的强度和时间。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生猪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提高生产效益。
三、规模猪场环境管理1.保持清洁卫生保持舍内清洁卫生是规模猪场环境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定期清理、消毒和通风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细菌和寄生虫的传播和扩散,保证生猪健康。
2.控制噪音噪音对于人类有害,对于动物同样不利。
过高的噪音会引起生猪压力反应,影响其正常饮食、睡眠等行为习惯。
因此,在规模猪场中应该采取措施控制噪音。
3.合理喂养合理喂养是保证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喂养方面应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品种、体重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喂养,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4.疾病预防和控制规模猪场中常常会出现各种传染性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应该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定期检查、隔离治疗、加强消毒等。
5.人员管理规模猪场中的人员管理也是环境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和管理。
四、结论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对于生产效益和生猪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猪场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共21张PPT)《猪生产》

气流
哪些因素会影响猪 生产?
温度
湿度
猪场设计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1 、 温度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 略高或略低的环境温度对猪的健康无不良影响,相反适度的冷 热刺激可提高猪的抵抗力,但饲料转换率降低,当环境温度 过高或过低时会对猪的健康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降低猪的 抵抗力和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
二、猪场环境调控
(一)温度调控----防暑降 温
加强外围护 结构设计
遮阳与绿化
防暑降温技术
01
02
03
04
05
加强通风 设计
加强防暑 饲养管理
1、外围护结构设计
2、通风设计
(1)选好地形:通风良好,地形开阔。 (2)畜舍应朝向夏季主风向,建筑物之间要有足够距离。 (3)争取穿堂风:进气口要在正压区,且位置要低。 (4)设立脚窗:使靠近地面的风能靠近畜体。 (5)增加畜舍净高:一般在2.4米,必要时可达3米以上。 (6)采用机械通风:送风和排风相结合。
3、遮阳与绿化
4、饲养管理 ① 降低饲养密度 ② 增大通风量 ③ 充足饮水 ④ 改变饲喂时间 ⑤ 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和蛋白质质量浓度 ⑥ 减少畜禽活动量 ⑦ 添加必要的矿物质 ⑧ 添加维生素
5、降温技术
(一)温度调控----防寒保暖
01
加强外围护结构设计
02
加强饲养管理
03
防寒保暖技术
1、外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2)生长育肥猪适宜的环境温度: 体重60kg以下:16-22 ℃ , 体重60-90kg :14-20℃ ,最好不低于12℃ , 体重90kg以上:12-16℃ ,最低不低于10℃ 。
温度对猪(70kg-100kg)进食量、增重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环境因素与猪的营养

等方面作 一概 述 。
1 温热 环 境 对猪 的 能量 利 用 和营 养 物 质 代谢 的
影 响
代 谢 率降 低 ,℃ 时能 量 消化 率 比2R 时 降低 2 5 0E %,
说 明低 温条 件 下 ,母猪 的维 持 营 养水 平应 提 高 L wi (9 9 研 究 认 为 , 能量 角度 考 虑 , 有 e s 18 ) 等 从 最 效地 饲料 利用 温度是2 ℃ 。 0- k 的猪 在 自由采 4 2, 0 g - 6 食 时增重最 快 的温度 为 1-1℃ , 5-6 日采食 量 最少 且 , 饲料 转化率 高 的温度是2  ̄ 。 3( 2 1 温热环 境 与蛋 白质和氨 基酸 利用 3 研究表明, 温热环 境不 影 响动物 对蛋 白质 、 赖 氨酸 及蛋 氨酸 的需要 量 ,也不 影响赖 氨酸 和蛋 氨
环境是 指除遗 传 因索 以外的 一切 因 素 ,包括
外界 环 境 ( 化非生 物环 境 、 环境 、 为环境 ) 理 生物 人 的内部环境 ( 如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 。其 中外界环
境 因素 f分复杂 , 可以通过 各种各样 的方式 , 由不 经
同的途径 ,单独或综合地对 动物 的机体发生作用和
关 键词
环 境 因素
营养
生产性 能 生态环保
型饲料 及饲 料添加 荆
当代 动物 营养科 学 的发展 表明 ,环 境 与猪 的 营养 密切 相关 。 方 面 , 一 环境 因素对 猪 的营 养需要 及其代 谢 规律有着 十 分重 要的影 响 ; 另一方 面 , 动
物 的排 泄物 ( 便 和 氨气 、 粪 甲烷 等 气体 ) 如处 理 不 当也会 对环 境质量 造成 一定 程度地 影 响。在 营养 与 环境科 学 的范畴 内,提 高动物环 境变 化条 件下
影响生猪采食量的因素和提高措施

影响生猪采食量的因素和提高措施
因素:
1、饲料品质: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等成分的比例和含量不能满足猪的日常营养需求,会直接影响其采食量。
2、季节性因素:季节性因素会影响猪的活动量和采食量,特别是夏
季和冬季,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猪的食欲和食量,导致食量不足。
3、疾病:猪受到重病或病毒感染,会影响其食欲和食量,可能会出
现不愿食甚至食量减少的现象。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变化会影响猪的食欲和食量,尤其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采食量会变少。
提高措施:
1、改善饲料质量: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增
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猪的健康发育,从而有效提高其的采食量。
2、改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都应当合理控制,维持一个舒适的环境,使猪的采食量有所增加。
3、注意疾病防治:对猪只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及
时给予治疗,以保证猪的健康,使其有更多的精力采食。
4、合理选择饲料:选择合适的饲料,以满足其特定生理需求,如调
节饲料粒度、添加油脂等,可以提升猪采食量。
影响生态养猪的主要环境因素与控制对策

猪副粘病毒病 、血凝性脑脊髓炎 、猪肺疫 、喘气 农 药 、化肥 及 重 金 属 等 污染 饲 料 原 料 ,对 猪 造成 病 、链球菌病 、传染性脑膜肺炎 、猪副嗜血杆菌 危 害 之外 ,主要 的是 各 种 真菌 的污 染 引 发饲 料 发
病 、葡 萄 球 菌 病 、炭疽 、萎 缩 性 鼻 炎 、结 核病 、 霉 变 质 ,造 成 霉 菌 毒 素 中 毒危 害严 重 。再者 就是
李 氏杆菌病 、绿脓杆菌病 、魏 氏梭菌病 、衣原体 许多病毒和细菌 的污染以及旋 毛虫 、囊虫 、线形 病 、钩端螺旋体病 等。这些传染病病原都能在猪 吸虫 、球虫 和弓形虫等寄生虫 的污染等 ,均 可引 场通 过 污染 的空气传 播 ,引发 猪群 发生各 种疫 发猪 群发 生各 种疾 病 ,造成 死亡 。
养 猪 生 产 中排 放 出 的 猪 粪 尿 与 污 水 ,这 是 主 要 改变 ,应引起重视 。据有关研究报告 :野猪可传 的 ;二 是 人 的 生 活 污 水 ,如 冲厕 所 排 水 、厨 房 播猪瘟 与圆环病毒病等 ;狐 、狼可传播伪狂犬病 洗涤 排水 、洗 衣排水 、淋 浴排水 等 ;三是 猪从 和狂犬病等 ;据报道 ,我 国的老 鼠超过3 0 亿 只, 饲 料 中摄 人 体 内氮 的6 5 % 、磷 的7 o %a  ̄ N体外 , 每年偷吃粮食约2 5 0 万 吨 ,超 过 我 国 每 年 进 口粮 然 后 随 雨 水 冲 刷 进 入 江 河 和 地 下 水 中 ; 四 是 农 食 的总量 ,经济损失 高达 1 O 0 亿元 人 民币 。鼠类
飞沫飘动 ,传播多种传染病 ,引发疫情 。比如猪 生 物 、炭 疽 、破伤风 、猪丹 毒等 疫病都 是经 污 流感 、 口蹄 疫 、蓝 耳病 、圆环 病 毒 病 、细 小 病毒 染 的土壤而传播 的。 病 、水疱 病 、传染 性 胃肠炎 、博 卡病毒感 染 、
猪舍环境对猪的影响及环境控制参数

猪舍环境对猪的影响及环境控制参数猪是恒温动物,能够适应⼀定范围内的环境温度变化。
如果猪舍内环境变化超出了这个范围,猪⾃⾝的体热调节不能维持体热平衡,使体内代谢发⽣障碍,从⽽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产性能。
猪舍内环境主要指⼩⽓候因素,这些⼩⽓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流、热辐射、光照、有害⽓体、粉尘、微⽣物、噪声等。
其中,由温度、湿度、⽓流、热辐射组成的热环境直接影响猪体热调节,进⽽影响猪群的健康和⽣产性能。
⼀、猪舍温度控制参数及温度对猪的影响1、不同阶段猪的最适温度范围猪类别⽇龄适宜温度(℃)哺乳仔猪出⽣6⼩时32-35 1-330-32 4-728-30 1425-28 14-2523-25保育猪26-6320-25⽣长猪64-11217-26.7育肥猪113-16115-26.7公猪15-23.9哺乳母猪18-23.9妊娠空怀母猪15-26.7最适宜温度,可⽤下式计算:T=-0.06W+26,W为体重(kg)2、温度对育肥猪的影响温度(℃)⽇喂量(KG)平均⽇增重(KG)饲料报酬(KG)0 5.060.549.455 3.750.537.110 3.490.8 4.3715 3.140.79 3.9920 3.220.85 3.7925 3.620.72 3.6530 2.210.44 4.9135 1.510.31 4.87饲料报酬是指增加1kg活重所消耗的标准饲料重量。
由上表可见,不同环境温度影响猪采⾷量和饲料转化率。
在温度15~20 ℃的情况下,每kg增重所消耗饲料最少。
国外有研究发现,不同体重的猪,在不同温度下采⾷量和饲料转化率不同。
体重25~45kg 的猪,在温度15~20 ℃的情况下,每kg增重所消耗饲料最少,体重45~125kg猪,在温度15℃情况下,每kg增重所消耗饲料最少,研究发现对于13~30kg和25~105kg的猪在22~26℃和20~24℃温度范围内存在最⼤平均⽇增重。
合理饲养环境对猪的繁殖的影响

合理饲养环境对猪的繁殖的影响猪是重要的经济畜牧动物之一,其繁殖效益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合理的饲养环境对猪的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合理饲养环境对猪的繁殖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一、舒适的温度环境在猪的繁殖过程中,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猪的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猪体内代谢产热过多,使其无法有效消耗热量,造成热应激,降低猪的生育率和繁殖性能;过低的温度则会使猪的身体机能下降,降低其产仔数量和仔猪的存活率。
因此,为了提高猪的繁殖效益,保持适宜的温度对猪的饲养环境至关重要。
二、充足的饲料供应合理的饲养环境还需要提供充足的合理饲料供应。
猪的繁殖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其生理需求,缺乏养分的饲料会影响猪的繁殖能力。
合理的饲料供应可以提高猪的生育率和繁殖性能,同时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三、良好的水质水是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合理的饲养环境需要提供良好的水质。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繁殖效果。
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有助于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提高猪的饲食量和饲食效果,进而提高繁殖效益。
四、适宜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猪饲养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宜的空气质量可以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防止猪受到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通风设施的合理设置和保持空气的新鲜度,可以有效预防猪的呼吸道疾病和提高猪的繁殖效益。
五、合理的疫病防治措施疫病是影响猪的繁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疫病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提高猪的存活率和繁殖效益。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防治措施,对猪的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六、合理的繁殖管理合理的繁殖管理是提高猪的繁殖效益的关键。
包括合理选配种猪、合理的配种时间、合理的配种技术和合理的产仔管理等。
精细的繁殖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分娩率,减少空怀和死胎的发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合理饲养环境对猪的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舒适的温度环境、充足的饲料供应、良好的水质、适宜的空气质量、合理的疫病防治措施和合理的繁殖管理,都是提高猪的繁殖效益的关键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猪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热天进行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汗毛抵御冬季的寒冷。
因此,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只有温度适宜,使猪感到舒服,才能获得高的生产性能。
在高温的情况下体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内分泌机能减弱,而体内氧化作用加强,造成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肝脏解毒作用减弱;此外,高温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衰竭,体温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蛋白质变性,则出现昏迷,最后衰竭而死。
过冷则会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抵抗力降低,引起呼吸器官病和肠炎、下痢等疾病,低温也是关节炎等疾病的环境诱因。
因此温度过高或高或过低都会使猪产生应急反应,导致不良后果。
肉猪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体重60kg之前为16-22℃(最低14℃),体重60-90kg为14-20℃(最低4℃),体重90千克以上为12-16℃(最低10℃)。
或者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某一体重的猪所要求的适宜环境温度:
T=-0.06W+26式中T----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w----猪的体重(kg)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时,就应该采取降温措施,打开纵向排风系统,喷洒凉水或加喂青绿多汁饲料。
2、湿度: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体热调节来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它是与温度、气流、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适宜的湿度下,湿度对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影响不大。
空气湿度过高使空气中带菌微利沉降率提高从而降低了咳嗽和肺炎的发病率,但是高湿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
容易患疥癣、湿疹等疾患,另外高湿常使饲料发霉垫草发霉,造成损失。
猪舍内空气湿度过低,易引起皮肤和外露粘膜干裂,降低其防卫能力使呼吸道及皮肤病发病率高。
因此建议猪舍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3、密度:育肥猪大群饲养、同槽进食能提高食欲,促进生长,有效利用圈舍和设备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如分群不合理,又会因咬架、争食等而影响猪的增重。
分群时一般把来源相同、体重接近、强弱和气质基本一致的猪合群喂养。
每群猪的头数不宜太多,要依圈舍面积和饲养密度而定。
实践证明,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60kg 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0-1.2㎡,每2头育肥猪要有20~30厘米长的饲槽。
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
但具体数目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异,在我国北方,由于平均气温低且气候干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南方的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4.通风换气: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通风可以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同时可排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如NH3、H2S、CO2等),改善猪舍空气的卫生状况。
所以,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特别是冬季往往为防寒而关闭门窗,造成舍内潮湿和空气卫生状况恶化,必须注意适当通风。
在冬季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有条件的企业可用在满足温度供应的情况下,根据猪舍的湿度要求控制通风量;为了降低成本,应该在保证猪舍环境温度基本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采取通风措施,但在冬季一定要防止“贼风”的出现。
猪舍内气流以0.1-0.2m/s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25m/s.
5.光照适宜的太阳光能加强机体组织的代谢过程,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猪的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的分泌,提高代谢率,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即可,使猪得到充分休息。
6.噪音猪舍的噪音来自于外界传入,舍内机械和猪只争斗等方面。
噪音会使猪的活动量增加而影响增重,还会引起猪的惊恐,降低食欲。
因此,要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音,噪音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
而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兴奋神经,刺激食欲,提高代谢机能,就像人听音乐心情舒畅一样。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适当的放些轻音乐,对猪的生长是有利的。
相信广大养猪的朋友如果在以上问题加以注意,肯定能在养猪业上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