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知识点总结 拓展模块 - 第三版

合集下载

高职高考中职数学对口升学总复习拓展模块全册重点知识点小结归纳

高职高考中职数学对口升学总复习拓展模块全册重点知识点小结归纳

(3)选排列:如果m<n,这样的排列叫
作选排列. (4)全排列:如果m=n,这样的排列叫 作全排列.
自然数1~n的连乘积叫作n的阶乘,用n!表示

.
2.排列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 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 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
C O U N T E R PA R T ENTRANCE EXAM
中职数学拓展模块职业模块知识点
出品人:好老师
高职高考中职数学对口升学(山西)总复习知识点总 结归纳
拓展模块职业模块
CONTENTS
第一章 P03 第二章 P08 第三章 P16 第四章 P23
知识清单
【知识结构】
知识清单
一.三角公式及其应用
焦点在X轴上
标准
x2 y2 1
方程
a2 b2
y2 x2 1 a2 b2
图形
知识清单
一.椭圆的方程与性质
————————————————————————————
2.椭圆的几何性质 a2 b2 c2
图形
性质
顶点
焦点坐 标
离心率
长轴长2a,短轴长2b,焦距2c
A1(-a,0),A2(a,0) B1(0,-b), B2(0,b)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与到一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易错点:
P的含义: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p>0)
【注意】:p/2,p,2p的使用
知识清单
三.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
————————————————————————————
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知识清单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分析方法诗歌的鉴赏技巧和心得体会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供诗歌鉴赏实例,让学生实践和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分析能力收集学生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散文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散文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方法散文阅读的技巧和心得体会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提供散文阅读实例,让学生实践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散文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能力收集学生的散文阅读心得体会,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小说欣赏的技巧和心得体会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提供小说欣赏实例,让学生实践和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小说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小说欣赏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能力收集学生的篇小说欣赏心得体会,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四章:古文翻译4.1 教学目标了解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翻译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4.2 教学内容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古文翻译的实践和练习4.3 教学步骤引入古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基本特征教授古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翻译古文的能力提供古文翻译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实践和巩固翻译技巧4.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古文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古文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收集学生的古文翻译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作文写作5.1 教学目标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素养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技巧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作文修改和润色的技巧5.3 教学步骤引入作文的概念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求教授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作文修改和润色的实例,让学生实践和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5.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作文基本概念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收集学生的作文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六章:古诗文背诵与默写6.1 教学目标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学会古诗文的默写技巧,加强记忆力理解并体会古诗文中的意境和哲理6.2 教学内容古诗文的名篇选编默写技巧的讲解与实践背诵与默写的评价方法6.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名篇,感受其中的意境和哲理教授默写技巧,进行默写练习定期进行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6.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背诵与默写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收集学生的古诗文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七章:语言知识与运用7.1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学会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7.2 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与提升7.3 教学步骤教授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表达中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供语言运用实践机会,如写作、口语表达等,让学生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7.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语言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收集学生的语言表达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八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8.2 教学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8.3 教学步骤设计与组织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采访、调查、研究报告等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8.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收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作品和团队协作沟通反馈,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九章:语文复习与考试指导9.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复习效果学会考试技巧,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能力9.2 教学内容语文复习策略与方法考试技巧的讲解与实践自我学习与评价的培养9.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制定语文复习计划,教授复习策略与方法讲解考试技巧,进行模拟考试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评价能力,定期进行自我评估9.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语文复习与考试中的表现和进步收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评价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馈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课程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展示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反馈与改进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0.3 教学步骤组织课程总结活动,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了解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提供语文学习资源与推荐,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程总结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与优化跟踪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发展,进行长期评价与关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诗歌鉴赏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分析方法诗歌的鉴赏技巧和心得体会难点解析1:诗歌的分类及鉴赏技巧诗歌分类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种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有所不同。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原子核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五章 原子核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五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 - 1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6 -3. 核力与结合能........................................................................................................... - 13 -4. 核裂变与核聚变....................................................................................................... - 19 -5. “基本”粒子 ................................................................................................................ - 19 -章末复习提高................................................................................................................ - 29 -1.原子核的组成一、天然放射现象及三种射线1.天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①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

热工基础(张学学 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张学学  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数间的关系
交换的功量
w /( J / kg) wt /( J / kg)
交换的热 量
q /(J / kg)
定容 v 定数 定压 p 定数 定温 pv 定数
定熵 pvk 定数
v2

v1;
T2 T1

p2 p1
p2

p1
;
T2 T1

v2 v1
T2
T1;
p2 p1

v1 v2
p2 p1
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理想气体分子之间
无作用力;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
碰撞。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克拉贝龙方程式)
PV mRgT
其中 R 8.314J /(mol K ),
或 PV nRT
RgΒιβλιοθήκη R M3.定容比热与定压比热。
定容比热 cV
wt

1 2
c f
2

gz

ws
当 p2v2 p1v1 时,技术功等于膨胀功。
当忽略工质进出口处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变化,技术功就
是轴功;且技术功等于膨胀功与流动功之差。
在工质流动过程中,工质作出的膨胀功除去补偿流动功及宏
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差额即为轴功。
7.可逆过程的技术功:
wt


2
vdp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模块复习总结课件2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模块复习总结课件2

静电力的方向:C同.种E电P>荷相EQ互,排φ斥P、>异φ种Q电荷相互吸D引.。EP<EQ,φP<φQ
(1)可再生能源:风能、潮汐能、水能
D.当醉酒人员对传感器呼气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2)粒子在垂直于v0的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偏移的位移距离为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不在一条电场线上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
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两平行带电金属板相距为d,两板间有A、B、C三点,AC连线平 行于两板,BC连线垂直于两板。AB间距为dAB,BC间距为dBC,AC间距为dAC。 已知两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A、B两点间电势差为EdAB B.B、C两点间电势差为EdBC C.A、C两点间电势差为EdAC D.两板间电势差为Ed
D.当醉酒人员则对传通感过器这呼气段时导,电体压的表示电数流变是大 (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
如图所示,两平A行.带4电0金A 属板相距B为.d,2.两5板A 间有A、B、CC.三点0,.4AAC连线平行D于.两1板4,ABC连线垂直于两板。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巩固练习 D.给该电容器充电时,电压每升高1V,单个极板的电荷量增加1.
C.EP>EQ,φP>φQ
D.EP<EQ,φP<φQ
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势差;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C.磁场的方向就是放入该点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A.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电荷量
闭闭合合电 电路路欧欧姆姆定定电律律场:: 线,,分闭闭布合合电电如路路图的的所电电流流示跟跟,电电源源图的的中电电P动动、势势成成Q正正两比比点,,的跟跟内内电、、场外外电电强路路度的的电电的阻阻大之之小和和成成分反反别比比。。为EP和EQ,电

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拓展模块)(第三版 )

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拓展模块)(第三版 )
谈㊀ 历㊀ 史
中国的文字,真是高妙极了,譬如历史的 “史” 字,下方是手的象形,中间一竖为笔, 而上方的像口的部分,则是所写的东西,三者加起来,成为 “记事者”,也就是 “史官” 或今 天所说的史学家。此外,我们也可以说;史这个字是由 “手” 和 “中” 两部分结合而成的, “中”又有两种解释:一为专指 “官府簿书者”,一为 “执中不偏”。结合以上许多点,我们 可以为 “史”下个定义:记事言事,能执中不偏、秉笔直书,存正存真者为史。史既然是记 录实事,自然种类繁多,依写法的不同,有通史、断代史、编年史,等等;依内容分,则有文 学史、美术史、音乐史;甚至风流的事写成书,也能称为风流史、韵史或艳史。总之,只要有 人、有事、有笔、能文,就能写史。即使是平凡的日记,只要写得实在,都能称为是他个人的 “史”。 西洋人说 “学历史使人聪明”,也就是中国人所讲的 “见古知今,鉴往知来”,一个人能 知古、知今、知来,谁能说他不聪明呢?这是一个人类世界,无论今古,人性是相似的,从基 本上的嫉妒、贪婪、疑惑,到深一层的忍耐、矛盾、妥协;从周幽王到尼禄,从恺撒到拿破 仑,从日本的 “大名”到中国的 “军阀”,尽管时空差了一大截,人性的变化却是相似的。所 以一个对历史研究深入的人,往往也是最了解人性的人。 “ 学历史也使人豁达” ,在观千古的兴废盛衰、枯荣消长之后,发现这茫茫人海漫漫时空,千变 万变,却脱不出历史的定则,而成王败寇,邦国定、功臣逐,怎能不令人看破世事,豁然达观呢?

刘 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孟浩然的这两句诗,应该是对历史最恰当的解说了,因为 他没有李白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消极,也没有杜甫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伤,更不像李商隐发出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的惋叹。 历史无所谓错误,更无所谓遗憾,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已经发生了,已经定案了,已经绵 绵延延地影响下去了,也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么说,学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那当是: 利用前人的经验,以掌握今天,创造明天。 想一想 阅读选文以后,你认为学习历史、走进历史有什么好处?

高等数学(第三版)复习第一章

高等数学(第三版)复习第一章

3
本章重点
无穷小,求极限的各种方法,函数的连续性。 【内容小结】
(一)如何求极限?
求极限的方法小结 (1)利用函数的连续性 (2)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利用两个重要极限公式 (4)利用无穷小的基本性质
4
(5)利用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 (二)如何讨论函数的连续性 对于初等函数可依据结论;对于分段函数, 讨论分段点处的连续性,则要用定义
(二)如何讨论函数的连续性 对于初等函数可依据结论;对于分段函数,讨论 分段点处的连续性,则要用定义175椅子为什么能放稳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椅子往不平的地 面上一放,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但只要 稍微挪动几次,就可以四脚着地放稳了。这是什么 道理呢?
为了能用数学语言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对椅子 和地面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 1.椅子的四条腿一样长,椅脚和地面接触处看做 是一个点,四脚连线呈正方形;
9
于是,改变椅子的位置使其四脚着地,就归结为 证明下面的命题: g 已知 f 、 均为 的连续函数,对任意 的 , g =0,且 f 0 >0, 0 =0,证明至 f g 少存在一点 0 ,可使 f 0 = g 0 =0 注意到将椅子旋转 2 后对角线AC与BD交换,于 是由 f 0 >0 g 0 =0知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主 要 内 容
1、函数 2、数列的极限 3、函数的极限 4、无穷大与无穷小 5、极限运算法则 6、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7、无穷小的比较 8、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9、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基 本 要 求
1、理解一元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 2、了解函数的表示和函数的简单性态—有界性、单调性、 奇偶性、周期性; 3、熟悉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包含其定义区间、简单 性态和图形); 4、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对 " N " 定义不作过高要求); 5、 熟悉收敛数列的性质—有界性、唯一性; 6、了解数列极限的存在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夹逼准则; 7、理解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包括当 x x0和 x 时,函数 极限的定义及左、右极限的定义); 8、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局部保号性; 9、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数列极限与函数极 2 限)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1节认识原子核...................................................................................................... - 1 - 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 8 - 第3节核力与核能.................................................................................................... - 14 - 第4节核裂变和核聚变............................................................................................ - 20 - 第5节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 20 -第1节认识原子核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2.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叫作放射性.3.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作放射性元素.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二、放射线的本质1.如图所示,让放射线通过强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放射线能分成三束,这表明有三种射线,且它们电性不同.带正电的射线向左偏转,为α射线;带负电的射线向右偏转,为β射线;不发生偏转的射线不带电,为γ射线.2.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粒子流,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但是穿透能力很弱.一张铝箔或一张薄纸就能将它挡住.3.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4.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但电离作用很弱.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三、原子和中子的发现1.质子的发现(1)实验: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2)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的预想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并给这种“粒子”起名为中子.(2)中子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晶.①1930年,用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②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③1932年,查德威克对云室中这种射线进行研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为中子.四、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的组成(1)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并将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原子核的符号:A Z X,其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原子核的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3)两个基本关系①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如氢的三种同位素11H、21H、31H.3.核反应与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2)核反应方程:用原子核符号描述核反应过程的式子.(3)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守恒.三种射线的本质特征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呢?它们除了有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提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组成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2e -e 0质量4m pm p=1.67×10-27 kgm p1 836静止质量为零速度0.1c 0.9c c 在电场或场中偏转与α射线反向偏转不偏转贯穿本领最弱用纸能挡住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最强穿透几厘米的铅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很强较弱很弱在空气中的径迹粗、短、直细、较长、曲折最长通过胶片感光感光感光【例1】(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AD[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mv Bq,将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r αr β=m αm β·v αv β·q βq α=411 836×0.1c 0.99c ×12=371,A 对,B 错;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 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 ,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 ,则有x =v 0t ,y =12qE mt 2,消去t 可得y =qEx 22mv 20,对某一确定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 y αy β=q αq β·m βm α·v 2βv 2α=21×11 8364×0.99c 20.1c2=137.5,C 错,D 对.]判断三种射线性质的方法(1)射线的电性: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α、β是实物粒子,而γ射线是光子流,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2)射线的偏转: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其受力及运动轨迹半径的大小来判断α和β射线偏转方向,由于γ射线不带电,故运动轨迹仍为直线.(3)射线的穿透能力: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而电离作用相反.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内究竟是什么结构?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提示: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实验背景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原子核的结构如何?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T进气孔、A放射源、F铝箔、S荧光屏、M显微镜,C真空容器.(3)实验过程容器C里放有放射性物质A,从A放射出的α粒子射到铝箔F上,适当选取铝箔的厚度,使α粒子恰好被它完全吸收,而不能透过.在F的后面放一荧光屏S,M是显微镜,通过M 可以观察到S是否有闪光.(4)实验现象开始,S上无闪光(因为α粒子没有穿过铝箔).打开进气孔T的阀门,通入氮气,可以观察到S上有闪光.(5)实验分析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用显微镜观察到荧光屏上有闪光,闪光一定是α粒子击中氮核后产生的新粒子透过铝箔引起的.(6)新粒子性质研究①把这种粒子引进电磁场中,根据它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进而确定它就是氢原子核,又叫质子.用符号表示为11H或11p.②人们用同样的办法从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中也轰击出了质子.(7)实验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现(1)科学家在1930年利用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原子核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的射线.(2)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如果用来自铍的射线去轰击石蜡,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如图所示.(3)1932年,查德威克进一步研究这种射线时发现,这种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是卢瑟福猜想的中子.(4)结论: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例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 B.15和30C.16和30 D.17和31B[据α粒子和中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写出核反应方程:42He+2713Al→10n+A Z X,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4+27-1=30,Z=2+13-0=15,原子序数等于电荷数,故B 正确.]关于核反应方程的两点注意(1)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总电荷量守恒.(2)为方便正确地写出核反应方程,应记住常见粒子的符号,如质子11H、中子10n、电子0-1e、α粒子42He等.原子核的组成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如图所示),叫作质子.(1)人们用α粒子轰击多种原子核,都打出了质子,说明了什么问题?(2)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数都大于其质子数,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说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说明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其他粒子存在.原子核⎩⎪⎨⎪⎧半径:10-15~10-14m组成⎩⎪⎨⎪⎧质子:电荷量e =+1.6×10-19 C 质量m p=1.672 623 1×10-27kg 中子:电荷量e =0质量m n=1.674 928 6×10-27kg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2)电荷数(Z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等于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电荷数.(3)质量数(A ):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作原子核的质量数.3.同位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进而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所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把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例3】 (多选)已知22888Ra 是22688Ra 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 .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 .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AC [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内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C .]原子核的“数”与“量”辨析技巧(1)核电荷数与原子核的电荷量是不同的,组成原子核的质子的电荷量都是相同的,所以原子核的电荷量一定是质子电荷量的整数倍,我们把核内的质子数叫核电荷数,而这些质子所带电荷量的总和才是原子核的电荷量.(2)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量是不同的,也与元素的原子量不同.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叫作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一、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3.衰变规律(1)α衰变:A Z X→42He+A-4Z-2Y.(2)β衰变:A Z X→0-1e+A Z+1Y.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4.衰变的快慢——半衰期(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作半衰期.(2)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压强、温度无关.二、放射性的应用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穿透能力等性质;二是作为示踪原子.2.射线特性的利用(1)辐射育种、食品辐射保存、放射性治疗等.(2)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把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3)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3.作为示踪原子:用仪器探测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以查明放射性元素的行踪,好像带有“标记”一样.人们把具有这种用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作示踪原子.三、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1)核爆炸.(2)核泄漏.(3)医疗照射.2.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密封防护.(2)距离防护.(3)时间防护.(4)屏蔽防护.对原子核衰变的理解你知道考古学家靠什么推断古化石的年代吗?提示:只要测出古化石中14C 的含量,就可以根据14C 的半衰期推断古化石的年龄. α衰变:原子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并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产生α衰变.210n +211H→42He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留在原子核内,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放射出来.10n→11H + 0-1e .2.衰变方程通式(1)α衰变:A Z X→A -4Z -2Y +42He . (2)β衰变:AZ X→ AZ +1Y + 0-1e .3.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Z X 经过n 次α衰变和m 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 ′Z ′Y ,则衰变方程为:A ZX→A ′Z ′Y +n 42He +m 0-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 =A ′+4n ,Z =Z ′+2n -m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 =A -A ′4,m =A -A ′2+Z ′-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例1】238 92U 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 核,问:(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2)206 82Pb 与23892U 相比,质子和中子数各少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解析] (1)设23892U 衰变为20682Pb 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8=206+4x,92=82+2x -y ,联立解得x =8,y =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少1,而质子数增1,故20682Pb 较23892U 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3)核反应方程为23892U→20682Pb +842He +6 0-1e .[答案] (1)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2)10 22 (3)见解析分析衰变次数的解题步骤(1)先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初、末原子核的符号.如A Z X 、A ′Z ′Y 等. (2)根据衰变规律,写出核反应方程,衰变次数用未知数表示. 如:AZ X→A ′Z ′Y +m 42He +n 0-1e .(3)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列方程求解未知数.根据反应式得:⎩⎪⎨⎪⎧A =A ′+4m Z =Z ′+2m -n半衰期的理解与应用晋朝初年,南昌人许逊被朝廷任命为旌阳县令,他看到很多老百姓的租税交不了,非常同情他们,用点石成金的法术,免去百姓的租税.许逊真的能把石头点成金子吗?提示:不能,衰变需要时间.1.常用公式:n =N ⎝ ⎛⎭⎪⎫12T ,m =M ⎝ ⎛⎭⎪⎫12T.式中N 、M 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n 、m 表示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T 表示半衰期.2.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3.规律的特征: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稳定的,由元素的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4.适用条件: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 5.规律的用途: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估测岩石、化石和文物的年代. 【例2】 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1)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42He +________→84Be +γ. (2)84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s .一定质量的84Be ,经7.8×10-16s后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________.[解析] (1)根据核反应方程和电荷守恒定律可知,42He +42He→84Be +γ.(2)84Be 的半衰期为2.6×10-16s ,经过7.8×10-16s 后,也就是经过3个半衰期后剩余的质量为m′=⎝ ⎛⎭⎪⎫12n m =⎝ ⎛⎭⎪⎫123m ,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18.[答案] (1)42He (2)18或12.5%应用半衰期公式m =M ⎝ ⎛⎭⎪⎫12t T ,n =N ⎝ ⎛⎭⎪⎫12t T的三点注意(1)半衰期公式只对大量原子核才适用,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2)明确半衰期公式中m 、M 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n 、N 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3)明确发生衰变的原子核与新产生的原子核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每衰变一个原子核,就会产生一个新核,它们之间的质量之比等于各自原子核的质量之比.放射性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易于控制,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在生产(1)能用α射线来测量金属板的厚度吗?(2)γ射线照射食品延长保存期的原理是什么?提示:(1)不能.(2)用γ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2)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3)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因此,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2.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1)利用它的射线①工业部门使用射线测厚度——利用γ射线的穿透特性.②农业应用——γ射线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杀死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抑制蔬菜发芽,延长保存期等.③医疗上——利用γ射线的高能量治疗癌症.(2)作为示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与非放射性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通过探测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确定其位置.【例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农作物施肥时,在肥料里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因为农作物吸收放射性同位素后生长更好B.输油管道漏油时,可以在输的油中放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探测其射线,确定漏油位置C.天然放射元素也可以作为示踪原子加以利用,只是含量较少,经济上不划算D.放射性元素被植物吸收,其放射性不会发生改变BD[放射性元素与它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含有哪种元素的肥料.无论植物吸收含放射性元素的肥料,还是无放射性肥料,植物生长是相同的,A错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易控制,衰变周期短,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污染,而天然放射性元素,剂量不易控制、衰变周期长、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用天然放射元素,C错误;放射性是原子核的本身性质,与元素的状态、组成等无关,D正确;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是因为它不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B正确.]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技巧(1)用射线来测量厚度,一般不选取α射线是因为其穿透能力太差,更多的是选取γ射线,也有部分选取β射线的.(2)给病人治疗癌症、培育优良品种、延长食物保质期一般选取γ射线.(3)使用放射线时安全是第一位的.放射性的污染和防护射线在人们心里是一个恶魔,许多人谈“核”色变,怎样对射线进行有效的防护呢?放射性物质危险警告标志提示:其实射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只要熟知各种射线的特点,就可以避开射线对我们的危害,如图所示,从图中你可能有所体会.污染与防护举例与措施说明污染核爆炸核爆炸的最初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主要是强烈的γ射线和中子流,长期存在放射性污染核泄漏核工业生产和核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放射性原材料,一旦泄漏就会造成严重污染医疗医疗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会导致病人受到损害,照射甚至造成病人死亡防护密封防护把放射源密封在特殊的包壳里,或者用特殊方法覆盖,以防止射线泄漏距离防护距放射源越远,人体吸收放射线的剂量就越少,受到的危害就越轻时间防护尽量减少受辐射的时间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加屏蔽物能起到防护作用,铅的屏蔽作用最好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而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易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铀238的衰变方程式为23892U→42He+23490ThB.23892U和23592U互为同位素C.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可能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D.贫铀炸弹的穿甲能力很强,也是因为它的放射性ABC[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234,选项A正确;铀238和铀235质子数相同,故互为同位素,选项B正确;核辐射能导致基因突变,是皮肤癌和白血病的诱因之一,选项C正确;贫铀炸弹的穿甲能力很强,是因为它的弹芯是由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铀合金组成,袭击目标时产生高温化学反应,所以其爆炸力、穿透力远远超过一般炸弹,选项D错.]第3节核力与核能一、核力与核的稳定性1.核力把原子核中的核子维系在一起的力.2.核力特点(1)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2 fm(1 fm=10-15 m)左右,它不能延伸到3 fm以外.(2)当两核子间距离减小时,核力也迅速减小,至一定值时,核力表现为斥力.(3)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若两质子之间的距离为1 fm,库仑力是200 N左右,核力必须非常强才能抵消所有质子库仑力的作用.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原子核.4.核素图用横坐标表示质子数,纵坐标表示中子数,每一种核素用一小方块表示,所得到的图象.5.核的稳定性(1)核素的稳定区:几乎全落在一条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区域.(2)稳定核素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随着Z的增加,稳定核素的中子数越来越大于质子数.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1.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2.平均结合能(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其质量数之比.(2)意义: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难分离成单个核子.3.质量亏损(1)质量亏损: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一差值称为质量亏损.(2)能量计算:质量亏损说明核子组成原子核放出能量,其大小为ΔE=Δmc2.原子核稳定性分析如图所示为3H和3He的原子核结构示意图.(1)核子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核力,说明核力与电荷有什么关系?(2)质子之间除了核力外还有什么作用力?提示:(1)核力与电荷无关.(2)还有库仑力,万有引力.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2.形成原因及原子核的稳定性(1)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非常小,较多的质子聚集在一起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原子核就不稳定了.这时,不再成对地增加质子和中子,而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性.(2)核力的饱和性:稳定的重原子核里,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核力具有饱和性,如果我们继续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即使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所以,原子核的大小也受到限制.【例1】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B.稳定的重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多C.原子核都是非常稳定的D.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大原子核而仍能稳定存在D[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特别是在原子序数越大的原子核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大,且原子序数大的和原子序数小的都没有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稳定,故A、B、C错误;又由于核力是短程力,以及饱和性的特点,原子核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大,故D正确.]核力与带电荷情况无关.无论是质子间、中子间、质子和中子间均存在核力,且是相同的.对结合能的理解如图所示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示意图.(1)比结合能最小的是什么原子核?(2)随着质量数的增加,比结合能曲线整体上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 (1)21H (2)先增大后减小结合能是原子核拆解成核子吸收的能量,而比结合能是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平均每个核子吸收的能量.2.比结合能曲线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3.比结合能与原子核稳定的关系(1)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难拆开,表示该原子核就越稳定.(2)核子数较小的轻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比结合能都比较小,表示原子核不太稳定;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较大,表示原子核较稳定.(3)当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能释放核能.例如,一个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分裂成两个核子数小一些的核,或者两个核子数很小的轻核结合成一个核子数大一些的核,都能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例2】(多选)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与核子之间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力做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模块1 胡同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熏陶讴歌(呕心沥血呕吐怄气沤肥)辨析(辨别分辨辩论花瓣辫子)房檩安土重迁精彩烦躁(暴躁急躁干燥枯躁噪声)棱角衰草离披蛤蟆陵街坊国子监五味(酸甜苦辣咸)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 废墟的召唤召唤剖析琢磨精辟轮廓妲己褒姒窈窕迷离扑朔迤逦嗫嚅窸窣蘸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作者宗璞当代作家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3 过万重山漫想浓墨重彩磅礴夔门黯然失色敝帚画西施惊心动魄篙(嵩蒿镐)上溯千仞欹侧啃噬摧山坼地翎毛端倪燧木取火开拓(拓片)酣睡彷徨眺望泯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4 西安这座城枝柯嘟囔女墙显赫夸父逐日宣泄高跷幡旗琐碎火铳杞人忧天拓片韶音鸡皮鹤首恍惚赫然黝黑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夸父逐日《山海经》杞人忧天《列子》张骞西汉人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西汉名将六次出击匈奴“三月不知肉味”《论语》5 把栏杆拍遍行伍孔武蹂躏变生肘腋押解笔走龙蛇媲美金戈麾下霹雳马革裹尸悲怆驰骋执著炽热赋闲整饬唠叨(叨扰)颛顼诽谤掉书袋金瓯鹧鸪五内俱焚诠释浅斟低唱咀嚼屦同盟鸥鹭畴昔淬火(国粹荟萃鞠躬尽瘁)振聋发聩(反馈馈赠溃败功亏一篑匮乏)千锤百炼遒劲浅尝辄止(背诵文中辛弃疾的词)作者和文化知识梁衡当代作家司马相如:汉代文学家四大美女沉鱼落雁羞月闭花五十弦:古瑟乐器名的卢马:一种烈性的马吴钩:刀共工颛顼: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第一单元表达交流防御气氛融洽踊跃啰嗦喋喋不休斟酌入木三分高瞻远瞩推荐撰写背诵《氓》《登高》第二单元璀璨精辟张弛有致揣摩土崩瓦解逡巡鞭笞瓮牖绳枢行伍阡陌度长絜大娴熟扣人心弦波澜起伏(谰言斑斓灯火阑珊)化险为夷飨(犒劳的意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数罟(细密的渔网)庠序(古代的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放浪形骸穷奢极恀钩心斗角妃嫔媵嫱车辇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推陈出新譬如参与阐述修禊(一种民间习俗时间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作家作品《过秦论》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鸿门宴》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史记》(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名轲字子舆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被尊为亚圣《兰亭集序》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背诵《马诗(其五)》李贺《菩萨蛮》温庭筠过秦论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商君佐之.2、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3、而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争割地而.赂秦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4、其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5、于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二、解释加点词类活用的字词意义和用法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2、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3、外.连衡而斗.诸侯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5、会.盟而谋弱.秦6、履.至尊而制六合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9、却.匈奴七百余里10、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1、以弱.天下之民12、将.数百之众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5、序.八州而朝.同列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三、解释下面多义词的意思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因.河为池3、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履至尊而制.六合5、道于是废先王之道.行军用兵之道.6、延及7、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才能不及.中人8、然然.后践华为城然.秦以区区之地9、兵收天下之兵.行军用兵.之道10、致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四、解释下面加点实词的意思1、当是.时也2、务.耕织,修.守战之具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5、九国之师.6、而天下诸侯已困.矣7、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0、赢.粮而景从11、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5、为天下笑者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8、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鸿门宴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樊哙覆其盾于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为之.奈何项伯杀人,臣活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者有小人之.言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壮士,赐之.卮酒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置之.坐上吾属今为之.虏矣3、其吾令人望其.气会其.怒,不敢献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而今人有大功而.击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拔剑切而.啖之劳苦而.功高如此拔剑撞而.破之立而.饮之5、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不如因.善遇之因.招樊哙出5、为为.击破沛公军皆为.龙虎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臣为.韩王送沛公君王为.人不忍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窃为.大王不取也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7、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君安与项伯有故.?8、道从此道.至吾军道.芷阳间行9、去欲呼张良与俱去.于是项伯复夜去.相去.四十里10、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11、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12、秦时与臣游.若属..皆且为所掳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大王来何操.闻大王有意督过..会.其怒二、解释下面词类活用的意思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2、素善.留侯张良3、此其志不在小.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沛公今事有急.6、亡去不义.7、秋毫不敢有所近.8、籍.吏民,封府库9、若入前.为寿10、范增数目.项王11、常以身翼.蔽沛公12、头发上.指13、刑.人如恐不胜14、秦地可尽王.也1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6、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1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8、披帷西.向立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沛公欲王.关中21、项伯杀人,臣活.之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三、解释下面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4、军中无以..为乐5、不过..二十里耳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7、再拜..献大王足下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句意1、沛公军霸上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3、此天子气也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为之奈何?6、孰与君少长7、长于臣8、臣战河南9、军中无以为乐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此亡秦之续耳12、客何为者13、大王来何操?14、沛公安在?1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1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8、毋从俱死也19、具告以事20、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寡人之于国也一、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之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民不加多王道之.始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填然鼓之.3、而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然而.不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5、然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二、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谷不可胜食.也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然而不王.者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王无罪.岁三、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1、河.内凶.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寡人之民不加.多2、请.以战喻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或.百步而后止5、谷不可胜.食也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0、斯.天下之民至焉11、非我也,岁.也五、翻译下面句子并指出句式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树之以桑6、申之以孝悌之义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未之有也9、非我也,兵也兰亭集序一、解释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及其所之.既倦以之.兴怀2、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终期于.尽二、解释加点实词的意思1、岁.在癸丑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茂林修.竹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6、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7、信.可乐也8、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9、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10、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快然.自足12、及.其所之既倦13、曾.不知老之将至14、向.之所欣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6、不能喻.之于怀17、亦将有感于斯.文1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三、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一觞..一咏3、所以游.目骋.怀4、死生亦大.矣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四、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晤言一室之内4、引以为流觞曲水5、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阿房宫赋一、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盘盘焉.2、辇来于.秦3、多于.南亩之农夫4、杳不知其所之.也5、燕、赵之.收藏6、秦人视之.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8、而后人哀之.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0、不敢言而.敢怒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3、使六国各爱其.人二、解释下面活用的词的意义和用法1、六王毕,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3、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4、廊腰缦.回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0、族.秦者秦也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三、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六王毕.2、直走.咸阳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杳.不知其所之也6、缦立远视,而望幸.焉7、使负.栋之柱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奈何取之尽锱铢..1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四、翻译下列句子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