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值法大纲

合集下载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

一. 教学内容:平衡问题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归纳二. 学习目标:1、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分析方法。

2、掌握平衡问题中临界与极值问题的特征。

3、熟练掌握典型的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和技巧。

考点地位: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是处理平衡问题的难点所在,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体现了高考大纲中所要求的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常与库仑力、安培力等相互结合,难度较大。

三. 重难点解析: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即(矢量式)。

用正交分解法解决有关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时,平衡条件可叙述为:用平衡条件的正交表达形式解题具有三大优点:其一,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

其二,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变为正交分解后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使运算简便易行。

其三,当所求平衡问题中需求两个未知力时,这种表达形式可列出两个方程,使得求解十分方便。

2. 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

(1)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2)当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三个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就是三力汇交原理。

3.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1)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平衡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例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是弹力,与重力的性质不同。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平衡力中的某一力变化或消失时,其他力不一定变化或消失。

例如抽去桌面时,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消失,但物体的重力仍然保持不变。

(整理)临界值及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制定标准已排版.

(整理)临界值及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制定标准已排版.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企业标准QB/GPEC20402005-2005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标准2005-04-20 发布 2005-04-20 实施(试行)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企业标准化导则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适合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企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写的专用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1、附录2为规定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工程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亦中本标准主要审定人员:何宏森、白雪寒、刘龙武本标准批准人:刘成业本标准以编号QB/GPEC 20402005于2005年4月首次发布目录1目的 (4)2适用范围 (4)3定义 (4)4职责 (4)5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4)6附录 (10)临界值及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制定标准1 目的根据总公司《进度控制体系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规范总公司P3e/c项目管理软件中的临界值和风险等级,充分发挥P3e/c项目管理软件和EMIS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风险预警和控制作用,有效加强临界值和风险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3 定义临界值:是指项目管理与控制人员通过设置有关进度、费用方面的上下限值(可以接受的范围)来监控当前项目执行的状态。

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

4 职责为使临界值和风险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得到实施和完善,需通过各级组织层层落实。

总公司工程部信息室: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发布、完善和升版,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点计划信息室:负责按本制度要求落实各有关内容,同时及时向工程部信息室反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使本制度能得到不断完善。

总公司其它部门或工程点其它部门和项目:严格按本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有关工作,及时向总公司或工程点信息部门反馈存在问题。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在我们研究的许多数学问题中,相关的状态参量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变化关系,其中当变化到某一状态时出现极限或某种转折,这就是问题的临界状态,满足与此相对应的条件称为临界条件.在解题时,若能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临界条件,则会使解题思路敏捷,少走弯路,少出差错.这种解题方法称为临界值法.下面举例来说明临界值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应用.
说明:数学思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的,解题时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注意观察条件的细节,特别是运动变化的临界状态,从而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少走弯路。

常见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常见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常见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1. 统计方法: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假设检验来确定临界值。

例如,在进行 t 检验时,我们可以根据置信水平和自由度来查找 t 分布表,以确定临界值。

2. 经验法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经验或行业标准来确定临界值。

例如,在质量控制中,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行业标准来确定产品合格的临界值。

3. 模拟和实验:通过进行模拟或实验,可以确定临界值。

例如,在工程领域中,可以进行物理实验来确定材料的临界强度或疲劳寿命。

4. 专家意见:在某些领域,专家的意见可以用来确定临界值。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医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来确定疾病的诊断临界值。

5.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临界值。

例如,在机器学习中,可以使用聚类分析或分类算法来确定数据的临界值。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临界值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进行选择,并需要考虑到精度、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因素。

同时,临界值的确定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物理临界值的解题思路

物理临界值的解题思路

物理临界值的解题思路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探究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物理学中,临界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某个物理量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系统的状态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物理临界值的概念、分类以及解题思路。

一、物理临界值的概念物理临界值是指某个物理量达到某个特定值时,系统的状态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这个变化可能是相变、共振、失稳等,具体表现为物理量的突变、震荡或者翻转等。

临界值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系统的稳定性、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

二、物理临界值的分类根据物理量的不同性质,临界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物理临界值:1. 相变临界值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程,例如水从液态向固态转化为冰。

相变临界值是指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临界值。

例如,水在0℃下达到冰点,会发生相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相变临界值。

2. 共振临界值共振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一定频率下发生相互作用的现象。

共振临界值是指两个物体在达到一定频率下,能够产生共振的临界值。

例如,两个钟摆在特定频率下会发生共振,这个频率就是两个钟摆的共振临界值。

3. 失稳临界值失稳是指系统在达到一定条件下,从稳定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状态的过程。

失稳临界值是指系统在达到一定条件下,从稳定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状态的临界值。

例如,一个平衡在桌子边缘的物体,在达到一定角度时会失去平衡,这个角度就是失稳临界值。

三、物理临界值的解题思路在解决物理临界值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解题思路:1. 分析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分析物理量的变化趋势,找出其变化的规律。

例如,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这个趋势,找出水的相变临界值。

2. 利用公式计算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公式计算物理量的临界值。

例如,计算物体的失稳临界值时,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重心高度等公式计算。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力学中的临界值问题 一、临界状态 何谓临界状态?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二、临界问题特点 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值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所以临界值问题往往也是极值问题。

三、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临界状态 一般采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推向极值,就会暴露出物理过程,常见的有A.发生相对滑动;B.绳子绷直;C.与接触面脱离。

所谓临界状态一般是即将要发生质变时的状态,也是未发生质变时的状态。

此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常见的有:A.平衡状态;B.匀变速运动;C.圆周运动等。

2.找出临界条件 上述临界状态其对应临界条件是: (1)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最大值;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3.列出状态方程 将临界条件代到状态方程中,得出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有些临界问题单独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不能解决问题,则需结合其他规律联立方程求解。

例1.半径为R的光滑球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由顶端开始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球面上能滑行多远? 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滑动路程S推向极大,则小球会脱离球面,临界状态仍为没有脱离时的圆周运动,其对应临界条件为,小球受力如图2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为 例2.有一小甲虫,在半径为R的半球碗中向上爬行,设虫足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试问它能爬到的最高点离碗底多高? 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距碗底高度h推向极大,则小甲虫会与碗壁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其状态仍为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平衡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为达到最大静摩擦,小甲虫受力如图3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状态方程为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图象法及临界条件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图象法及临界条件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图象法及临界条件法
高考物理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图象法及临界条件法,赶紧学习一下吧!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图象法及临界条件法
图象法:
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
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
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临界条件法:
物理系统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突变时所处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两种状态,突变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临界状态前后,系统服从不同的规律,按不同的规律运动和变化。

如光学中折射现象的“临界角”、超导现象中的“临界温度”、核反应中的“临界体积”、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静摩擦现象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

在中学物理中像这样明确指出的临界值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在高考题中常常是不明确的提出临界值,而又必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临界条件、挖掘出临界值.在物理问题中,很多都涉及临界问题,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的条件。

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
1.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2.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求解出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解。

临界比例度法

临界比例度法

临界比例度法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对被控对象单独求取响应曲线,直接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中进行即可。

这一方法的要点是:投入自动,使调节器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但调节器先要当作纯比例调节器(即Ti=∞,Td=0),从较大的比例度δ开始做实验,逐步减小比例度δ,每改变一次,做一次定值干扰实验,以观察控制过程曲线,观测控制参数是否达到临界振荡状态(即等幅振荡)。

如果控制过程波动是衰减的,则把比例度减小,如果控制过程是发散的,则把比例度放大,直到持续等幅振荡4~5 次为止。

这时所得到的比例度就是临界比例度δk,来回振荡一次的时间就是振荡曲线临界周期T 。

再根据下表的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的最佳参数整定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