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蓄积的测算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森林蓄积量是指单位面积的森林所积累的木材和森林生物量的总量。
它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估林木生长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
木材蓄积量是以树干为主要计量对象,是衡量森林木材资源量的指标。
森林生物量是指包括树木、枝叶、根系等所有生物体在内的总生物质。
1.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木材蓄积量 = 基径平方×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林木株数基径是指树木离地 1.30米处的直径,一般使用胸径作为基径。
每公顷木材蓄积系数是指每公顷面积上蓄积的木材量与树木的基径平方总和之比,是反映单位面积蓄积能力的指标。
林木株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个数。
2. 森林生物量计算公式:森林生物量 = 树木生物量 + 枝叶生物量 +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树木生物量是指树干、树枝和树冠的生物质量之和,可以通过树木的基径、高度、密度等因素来计算。
枝叶生物量是指树木枝叶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枝叶的数量、面积、干重等来计算。
林下植被生物量是指地面上植被的生物质量,可以通过样方调查等方法来估算。
土壤有机质生物量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生物量,可以通过土壤样本的分析来估算。
在森林蓄积量的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因子,例如森林类型、林龄、树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树种对蓄积量的计算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相关的修正因子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总之,森林蓄积量的计算公式包括木材蓄积量和森林生物量,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修正因子进行调整。
这些公式和方法可以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简述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步骤
标准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选择代表性样地:在林分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为1/15公顷至1公顷。
2. 建立测量网格:在样地内布设测量网格,网格内部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选择标准木:在每个测量网格内随机选择若干株标准木。
标准木应具有代表性,即具有平均生长速度,无明显生长缺陷等。
标准木的数量通常是网格内株数的10%至20%。
4. 测量标准木的胸径:使用胸径尺测量每株标准木的胸径,即树干最粗的地方的直径。
如果标准木的树干形状不规则,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使用测量带测量树围,然后计算胸径。
5. 计算标准木的蓄积量:根据标准木的胸径,使用相应的蓄积函数计算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
常用的蓄积函数有杨氏蓄积函数、斯皮尔曼蓄积函数等。
6. 估算样地的总蓄积量:将每株标准木的蓄积量相加,得到样地内的总蓄积量。
再根据样地的面积和整个林分中的样地数量,估算出整个林分的总蓄积量。
7.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蓄积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林分的蓄积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木法测定蓄积量的结果受标准木选择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标准木时应注意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蓄积函数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蓄积函数。
采伐林木现场立木蓄积量的测算方法

二、现场林木灭失但存在伐桩的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中测算立木蓄积有关问题的复函》,一般采 用测量伐根直径的方法,测算被采伐林木的立木蓄积,具体方法如下: 1、实测每木伐根直径,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出平均伐根直径。 2、根据平均伐根直径,在采伐迹地周围相同起源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寻找5株左右的对照标准 木。 3、实测5株标准木胸径,计算出平均胸径。 (1)根据平均胸径查《一元材积表》,确定单株立木蓄积×株数=伐倒木总蓄积量。 (2)用测高仪测量标准木树高,计算出平均树高,采用《二元材积表》法或者实验形数法计算 单株立木蓄积×株数=伐倒木总蓄积量。此方法同《一元材积表》法相比更为精准。 对于采伐株数较多的,可以分径阶选取标准木并实测计算。 三、对于现场林木及伐桩均已灭失的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毁林案件中被毁坏林木及其伐桩灭失的立木蓄积测算有关问题的复函》 规定,可以根据相应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等计算确定采伐木蓄积量。 没有森林资源清查或者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的,可以采取选择与被毁坏林木相同起源、立地条件 和林分生长状况相近似的其他林分样地,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地法、角规测量法 等计算蓄积量。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

木材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木材蓄积量的概念。
木材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针对立木)1. 近似圆柱体法(适用于树干形状接近圆柱体的树木)- 对于树干基部为圆形的树木,首先测量胸径(DBH,一般是指距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记为d(单位:米),测量树高h(单位:米)。
- 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V=π r^2h(其中r = (d)/(2)),单株木材蓄积量V=π((d)/(2))^2h=frac{π d^2h}{4}。
- 例如,某树胸径d = 0.3米,树高h = 10米,则其蓄积量V=frac{3.14×0.3^2×10}{4}=0.7065立方米。
2. 区分求积法(对于树干形状不规则的树木更为精确)- 将树干按照一定长度(如1米或2米为一段)进行区分,分别测量每一段的中央直径d_i(i = 1,2,·s,n,n为区分段数)和段长l_i。
- 每一段的材积V_i=frac{π d_i^2l_i}{4}。
- 单株木材蓄积量V=∑_i = 1^nV_i。
三、林分木材蓄积量的计算。
1. 标准地法(适用于大面积森林蓄积量的估算)- 首先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
标准地的面积一般根据林分状况和调查精度要求而定,例如在天然林可能设置为0.1 - 1公顷,人工林可能为0.05 - 0.5公顷等。
- 在标准地内,对每一株树木按照上述单株木材蓄积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其蓄积量v_j(j = 1,2,·s,m,m为标准地内树木株数)。
- 计算标准地内木材蓄积量V_标准地=∑_j = 1^mv_j。
- 然后根据林分总面积S和标准地面积s,估算林分木材蓄积量V_林分=frac{V_标准地}{s}× S。
2. 角规测树法(一种快速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角规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林木蓄积量计算公式一、林木蓄积量的概念。
林木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二、林木蓄积量的计算公式。
1. 单株树木材积计算(适用于计算单株树木对蓄积量的贡献)- 对于树干形状近似圆柱体的树木,材积V = π×((d)/(2))^2× h× f- 其中d为胸径(距离地面1.3米处树干的直径,单位:米);h为树高(单位:米);f为形数(是一个与树木形状有关的系数,不同树种的形数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一般通过查阅相关林业资料或实验测定得到);π取3.14。
2. 林分蓄积量计算(针对一片林分整体的蓄积量计算)- 平均标准木法。
- 首先在林分中选取标准木(一般是具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树木)。
设标准木的材积为V_0,林分中标准木的株数为n_0,则林分蓄积量M = V_0× n_0。
- 材积表法。
- 根据林分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查阅相应的二元材积表(这是林业部门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编制的,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可能有不同的材积表)得到单株材积v。
设林分的总株数为N,则林分蓄积量M = v× N。
- 蓄积量回归方程法。
- 通过建立林分蓄积量M与林分因子(如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H、林分密度N等)之间的回归方程M = a + b_1D + b_2H+ b_3N+·s(其中a、b_1、b_2、b_3·s为回归系数,通过对大量样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然后将林分的实测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林分蓄积量。
林木蓄积的测算 PPT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举例
线性回归方程 y=a+bx a 、b 称为回归系数
a=y)
b i 1 n
(x i x )2
i 1
x
(xi x)( yi y)
(xi x)2
y)
2、以择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
C、根据样木标准地各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树高与 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材积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及盗伐区标准地中每木地径;分别计算盗伐区标准地中 每木胸径、树高、蓄积和材积,统计出盗伐区标准地中分树种的林木蓄 积和材积;
D、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盗伐区面积,单位用亩; E、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面积*标准地中各树 种每亩蓄积(材积); F、盗伐区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之 和。
3、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三、盗伐林木调查
1、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绘,求算 盗伐区面积;
B、在盗伐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的标 准地;
C、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地径,并 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地径、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 进行全区调查;
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进行全区调查;
(2)内业计算
A、根据标准地保留木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 木蓄积、材积,并记录入表;
B、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利用标准地的保留木每木地径、 胸径、树高、蓄积、材积,求得标准地中分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材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幻灯片1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内容提要●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平均实验形数法●目测法幻灯片2概述●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括为实测法和目测法两大类。
目测法是以实测法为基础的经验方法。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全林实测法因工作量大,常常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研验证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采用。
最常用的还是局部实测法。
幻灯片3第一节标准木法●标准木-林分或标准地中,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树木。
●标准木法-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按一定要求选取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用标准木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标准木法可分为平均(单级)标准木法和分级标准木法。
幻灯片4一、平均标准木法(单级法,Huber,1825)(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Dg);(2) 测树高(15-30株),用数式法或图解法建立树高曲线,并求出林分平均高 (HD)。
(3) 在林分内按Dg (1 ±5%)和HD (1 ±5%),且干形中等标准,选1~3株标准木,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
(4) 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并按标准地面积换算成单位面积蓄积(m3/hm2) 。
实例见p124表5-1.幻灯片5用平均标准木法计算蓄积量径阶株数断面积标准木编号胸径树高断面积材积8 12 16 20 24 14272528240.07040.30540.50270.87961.08571223.523.522.523.20.043370.043370.45030.445528 32 36 40 44 48 52 269713211.60100.72380.71250.12570.45620.36190.2124合计167 7.0373 0.08674 0.8958幻灯片6二、分级标准木法●为提高蓄积测算精度,可采用各种分级标准木法。
树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树木蓄积量计算公式
蓄积量计算公式:d=Gh。
蓄积量一般指木材蓄积量。
木材蓄积量亦称森林蓄积量、木材蓄积或蓄积量。
即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
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原木材积除以该树种的出材率。
如:某地区、某树种的出材率为60%,即:立木材积(立木蓄积)=原木材积÷60%。
原木材积是伐倒木根据需要截成区分段,各段的材积相加就是原木材积。
活立木蓄积量计算公式是:活立木蓄积量=立木材积总量/有林地总亩数。
活立木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包括连皮测量的树桩以上到林木顶端的木材,包括所有直径超过一定标准的林木、林木顶端、较大枝条和内能够被用作纤维和燃料的地表死树,但不包括树木小枝条和树叶。
它表示了林地能够生产木材的数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①胸高形数法:V=g1.3Hf1.3
式中V为树干材积;g1.3为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f1.3为胸高形数。
形数一般是根据大量伐倒木的实测数据取得,
经过数理统计整理,求得实验回归式,编制出不同树种各直径和树高的形数表,在计算材积时查用。
②实验形数法:V=g1.3(H+3)fэ
实验形数fэ是根据大量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的一个经验系数,它随树高的变化要比胸高形数稳定得多,大部分树种的fэ集中在0.40~0.44之间。
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常数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
树种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原木检尺记录及材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根、立方米
树种
小头直径
长度
记数
材积
备注
原条检尺记录及材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根、立方米
树种
2.5米处直径
长度
记数
材积
备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序号 合计 1 2 3 4 …
树种
地径实测值
采用盗伐标准地保留木求得线性方程计算值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备注
3、盗伐木还留在盗伐地的调查
(1)对于盗伐木没有造材,还保留在盗伐区内的林木, 采用每木测定盗伐木的胸径、树高,并分别编号、记录(序 号、树种、胸径、树高),查对二元立木材积表分树种查算 每木蓄积,根据出材率计算每木材积(材积=蓄积×出材 率),分树种统计盗伐木的蓄积和材积。
(2)对于盗伐木已造材,且保留在盗伐区附近,分原木和原
条进行每木检尺,并分别编号、记录,原木记录序号、树种、
小头直径、长度),原条记录序号、树种、2.5米处直径、长度, 查对二元原条、原木材积表分树种分类别查算每木材积,分树 种分类别统计盗伐木的材积。
伐倒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2)内业计算
A、根据标准地保留木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 木蓄积、材积,并记录入表; B、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利用标准地的保留木每木地径、 胸径、树高、蓄积、材积,求得标准地中分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材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D(胸径)=a1+b1*d(地径) a1、b1为回归系数 H(树高)=a2+b2 *d(地径) a2、b2为回归系数 M(蓄积)= a3+b3*d(地径) a3、b3为回归系数 V(材积)= a4+b4*d(地径) a4、b4为回归系数
F、盗伐区林木蓄积(材积) =盗伐区分树种盗伐的林木蓄积
(材积)之和。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
参照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盗伐区标准地中保留木调查记录及蓄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样木号 树种 地径(d) 胸径(D) 树高(H) 单株蓄积(查二元材积表)(M) 单株材积
盗伐区标准地中盗伐木调查记录及计算表
H=AB.tga+AE(眼高)
式中 AB:水平距 AE:眼高(仪器高) a:仰角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到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米,测高 时,按动仪器背面制动按纽,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 按下制动纽,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 加上测者眼高AE即为树木全高H。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符 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全高H=h1+h2;见图(a)。若两次观测 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b)、(c)。
2、内业计算
(1)根据标准地每木测定的树高、胸径分树种查得每木蓄积,并记 录入表; (2)分树种统计标准地的林木材积,即得各树种每亩蓄积; (3)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火灾区面积,单位用亩; (4)火灾区分树种林木蓄积=火灾区面积*标准地中各树种每亩蓄积; (5)火灾区林木蓄积=火灾区分树种林木蓄积之和。
盗伐区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计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序号 合计 1 2 3 4 …
树种
地径实测值
采用样木标准地求得线性方程计算值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单株材积
备注
2、以择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 绘,求算盗伐区面积; B、在盗伐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 米)的标准地; C、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盗伐林 木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地径、树种);同时, 对标准地范围内的保留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 胸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树高、胸径、地径、 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进行全区调查;
C、根据标准地保留木各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树高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蓄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
种材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及盗伐区标准地中每木地径;分别计算 盗伐区标准地中盗伐木的每木胸径、树高、蓄积、材积,统计出盗 伐区标准地中分树种的盗伐林木蓄积、材积; D、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盗伐区面积,单位用亩; E、盗伐区分树种盗伐的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面积*标准地 中各树种每亩盗伐林木蓄积(材积) ;
………
( xi x) 2
7914.15
单位:厘米、米
株数(n) 回归系数b 回归系数a
330
0.8044
0.6142
16.3 ( y ) 18.3 20.8 16.4 15.1 14.5 11.7 17.5 20.9 18.9 18.9 16.3 12.4 16.2 15.1 23.6 13.4 11.5 13.1 5.12 39.27 0.01 0.22 3.10 20.82 2.21 29.68 8.73 8.73 (0.10) 11.76 0.10 2.47 48.01 12.32 24.62 12.92 6.87 77.80 0.05 0.03 2.82 20.07 3.69 42.51 11.70 11.70 4.08 8.88 0.46 3.92 43.83 17.47 25.80 15.84
2、立木胸高直径测定
立木胸高直径采用测树围尺测定立木1.3米处直径,按2、4、6、
8、10、16……径阶进行分组记录。
3、立木树高的测定
对于树高的测定,除幼树或低矮树木可以用测竿或特制的伸缩式 测高竿直接测定外,一般都是通过使用测高器测定。现常用的测高器
如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构造和测高原理如图,可得全树高:
22.1 28.3 19.7 19.3 17.8 15.0 21.4 26.0 22.9 22.9 21.5 16.5 18.8 17.5 26.1 15.3 14.4 15.5
盗伐区旁样木标准地调查记录及蓄积查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样木号 树种 地径(d) 胸径(D) 树高(H) 单株蓄积(查二元材积表)(M) 单株材积(查出材率表)(V)
4、 单株立木材积计算
测定单株立木胸径、树高后,记录其数值,采用查二元立木材积表, 求得单株立木蓄积。
二、森林火灾调查
1、外业调查
(1)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火灾区进行现场周界调绘, 求算火灾区面积; (2)在火灾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 的标准地; (3)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胸径、 树高,并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树高、胸径、树种)。
(3)线性回归方程式求解举例
线性回归方程 y=a+bx a 、b 称为回归系数
a=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
b
(x i i
1
n
x )(y i y ) x)
2
(x i i
1
n
地径和胸径回归分析计算表
样木号 地径(xi) 对应胸径(yi) ( xi x)( yi y ) 6428.3 5394.7 6366.45 合计 平均 19.5(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根据样木标准地各树种林木的胸径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树高与
地径的线性方程式、 分树种蓄积与地径的线性方程式、分树种材积与地 径的线性方程式及盗伐区标准地中每木地径;分别计算盗伐区标准地中 每木胸径、树高、蓄积和材积,统计出盗伐区标准地中分树种的林木蓄 积和材积; D、用网格法、求积仪或电脑求算盗伐区面积,单位用亩; E、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面积*标准地中各树种每 亩蓄积(材积); F、盗伐区林木蓄积(材积)=盗伐区分树种林木蓄积(材积)之和。
3、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标准地林木调查记录及蓄积计算表
单位:厘米、米、立方米
序号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
树种
胸径
树高
单株蓄积
备注
三、盗伐林木调查
1、以皆伐方式盗伐林木 (1)外业调查
A、首先采用地形图(1:10000)对盗伐区进行现场周界调绘,求算 盗伐区面积; B、在盗伐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的标 准地; C、对标准地范围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地径,并 进行编号、现场记录(序号、地径、树种);少于1亩(666.7平方米)的 进行全区调查; D、在盗伐区旁选择与盗伐林木种植时间相近、树种结构相同的森林 内,打一个1亩(666.7平方米)的样本标准地;对样本标准地范围内的林 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每株林木的树高、胸径、地径,并进行编号、现场 记录(序号、树高、胸径、地径、树种);
森林火灾与盗伐林木调查讲座
邓德明
内
容
一、单株树木的材积测定
二、森林火灾调查 三、盗伐林木调查
一、单株树木的材积测定
1、基本概念
树木的体积称为材积; 生长在地面上的树木叫立木; 立木伐倒后,去掉枝丫,剩余的部分称为伐倒木; 胸高是测定立木时,常用的量测树干直径的位置,它是指成人的 胸位置;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地面上 1.3米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米处为准; 伐倒木的任意长度均可用皮卷尺直接量测而得,立木树高测定是 在树木直立于地面的状态下进行的,受其生长环境条件限制,致 使测定方法、精度等都受到影响,在森林调查中,树高的测定主 要是垂直距离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