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

合集下载

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张健丰;李平辉;朱彤【摘要】双极化天线由于具有极化分离的优异性能,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设计了一个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为了获得高隔离度特性,该天线采用两个不同结构的微带线馈电,分别激励起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模式.同时在地板上开缝隙来展宽天线带宽和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仿真优化结果表明,该天线端口1和端口2的阻抗带宽分别为51%和62%,在1.71 GHz ~2.69 GHz 整个工作频带范围内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高于40dB,且结构简单,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Dual-polarized antennas have aroused much atten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due to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polarization diversity.Therefore,a broadband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slot antenna with high port isola-tion is proposed.Two feeder line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employed to excite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olarization modes and obtain high portisolation.Furthermore,the broadband and miniatu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enna are achieved by etching slots on the ground plane.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ndwidth of port 1 and port 2 are 5 1%and 62%respectively,and the port isolation is higher than 40 dB from 1.71GHz to 2.69GHz.It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期刊名称】《电子学报》【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5页(P775-779)【关键词】双极化;高隔离度;宽带;缝隙天线【作者】张健丰;李平辉;朱彤【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2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信系统对设备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提高信道容量的同时还要求展宽设备的带宽,以及实现小型化.天线作为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收发装置,其性能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双极化天线由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实现极化分离和提高信道的容量而引起了更多学者的青睐[1~3],它的这些优异性能决定了其在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设计宽频带、高隔离度、小型化、结构简单的双极化天线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如文献[1]设计了一个宽带高隔离度双极化微带天线,通过引入短路针来提高端口隔离度,达到了38dB,其相对带宽为21.5%.但该天线由于采用了同轴馈电和短路针加载技术,使得该天线结构不够紧凑.因此,为了能同时在一个天线上实现宽频带、高隔离度和低剖面的性能,人们提出了一些新型天线,如文献[2]和[4]所设计的天线.实际上,随着天线技术发展,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提高天线的性能.通过短路的针加载[1]、缝隙耦合[5]、不同的馈电结构[6]和空气桥[7,8]等技术来提高端口间的隔离度;采用阻抗匹配网络、缝隙耦合[9]、多层介质基片[10]以及降低品质因数Q(即增大介质基板厚度或减小其介电常数)等手段来展宽天线带宽;引进高阻抗表面(High Impedance Surface,HIS)[11,12]、纯电抗表面(Reactive Impedance Surface,RIS)[13]、超材料[14]、分形结构[15]和表面开槽等方法来对天线进行小型化.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提到的天线性能,本文在文献[3]中提出的天线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性能更好的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通过采用不同的馈电结构来提高天线两端口的隔离度,经过仔细调整其馈电位置,两端口的隔离度可以达到35dB.在地板上增加缝隙来展宽天线带宽、实现小型化和调节端口匹配.该天线与文献[3]中的天线相比,隔离度更高、带宽更宽、尺寸更小,小型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天线性能. 本文提出的双馈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该天线的整体尺寸为105×105×1.6mm3,采用的介质基板为FR4,其厚度为1.6mm,相对介电常数为4.4,损耗角正切为0.002.天线的上表面是两个不同结构的微带馈电线,并放置在相互对立的位置,下表面是地板,同时在地板的正中间开了一个正八边形缝隙,在它的两个角上开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矩形缝隙,其中窄矩形缝隙用编号⑦表示,另外为了减小天线尺寸和展宽其工作带宽,还开了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十字形缝隙,分别用编号①~⑥表示,缝隙①③⑤和②④⑥分别一一对应并关于y轴对称,十字形缝隙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窄矩形缝隙组成.缝隙①③⑤⑦的中心位置用坐标表示分别为(d1,d2)(dx,0)(d1,-d2)(0,dy),其他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如图中参数所示.本文采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3.0对设计的天线进行仿真优化,其性能达到最佳时的尺寸如表1所示.众所周知,正八边形是圆形的近似,而一个圆形缝隙可以支撑着两个相互垂直的退化的TE11模式[3].因此,一个正八边形缝隙同样可以支撑着垂直极化模式和水平极化模式,如图2(a)和2(b)所示,图2展示的是天线工作在2.2GHz时正八边形缝隙里的电场分布情况.当从端口1馈电,端口2接50Ω匹配负载时,电场沿x轴方向分布,该天线辐射水平极化波;相反,当从端口2馈电,端口1接50Ω匹配负载时,电场主要沿 y轴方向分布,该天线辐射垂直极化波.3.1 隔离度为了提高天线两端口间的隔离度,本文采用了两个不同结构的微带馈电线,即端口1的曲折微带线和端口2的阶梯状微带线,并将其放置在相互对立的位置,正如图1所示.在决定采用该馈电结构之前,讨论了其他两种馈电方式,即两个端口的馈电线均为曲折(或阶梯状)微带线,并置于相互垂直的位置.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后两种馈电结构隔离度比本天线采用的馈电结构隔离度差了约25dB,由于本天线采用的阶梯状馈电线和曲折馈电线相互正交,后者通过缝隙耦合能适当的抑制高次模,而且两馈电线放置在对立的位置上,远离彼此,产生的电场相互垂直,彼此间的干扰较小,因此能大大提高两个端口间的隔离度.所以本文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馈电结构.3.2 小型化和宽频带天线的小型化是指其工作在相同频带范围内天线结构尺寸变小,或天线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工作在更低的频带范围内.出于对成本及加工制作难度的考虑,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地板上开缝隙,通过延长电流在地板表面流过的路径来降低其谐振频率,从而达到小型化目的.因此,最初的方法就是在地板上增加十字形缝隙①②⑤⑥,采用该方法前后两端口的S参数仿真结果如图3(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缝隙①②⑤⑥之后,两端口的谐振频率都明显降低,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天线进行小型化,但在-10dB阻抗带宽范围内其性能并不优异.又通过开缝隙的方法使天线在工作频率附近增加谐振点,从而扩展天线的带宽.所以尝试增加了缝隙③和④,其仿真结果仍如图3(a)所示,可以发现此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谐振点,有利于展宽天线带宽.因此,在该天线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十字形缝隙不但有利于减小天线尺寸,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天线性能.3.3 阻抗匹配与增益通过以上讨论,将天线表面尺寸减小为105× 105mm2,然后进行优化设计使两个端口分别匹配,并实现宽频带性能.由于天线的高隔离度性能,两端口之间影响较小,因此在调节匹配时可以分别进行.端口1的带宽主要受到矩形缝隙大小和馈电位置a的影响,因此主要通过调节参数l2、w2和a的大小来实现匹配;端口2的匹配问题主要通过调节阶梯状微带线尺寸以及缝隙⑦来解决.在确定采用窄矩形缝隙⑦之前也进行了一系列讨论,最初的方法是将缝隙⑦设定为同样的十字形缝隙,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能够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匹配,但是从端口2馈电时天线的增益较小,因此,将十字形缝隙改为了窄矩形缝隙⑦.分别采用十字形缝隙和窄矩形缝隙时天线增益仿真结果如图3(b)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采用窄矩形缝隙时天线增益明显优于采用十字形缝隙时的增益,这是因为窄矩形缝隙不但能很好的调节2端口的匹配,使更多的能量用于天线的辐射,而且窄矩形缝隙与十字形缝隙相比,前者相当于增大了地板表面积,可以使更多的能量反射到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上,从而提高天线的增益.根据仿真优化得到的天线最优尺寸,加工制作了天线实物,如图4所示.利用Agilent N5230C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天线的S参数特性,测试与仿真结果如图5(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有些许差异,这是由于测量误差、电缆损耗以及加工精度不够高引起的,但曲线变化趋势和谐振点的位置还是比较吻合.也可以从图中观察到:端口1和端口2小于-10dB的测试阻抗带宽分别为1120MHz(1.67~2.79GHz,51%)和1180MHz(1.63~2.81GHz,54%),两个端口的带宽都能覆盖LTE的工作带宽1.71~2.69GHz;在整个工作频带内(1.71~2.69GHz),两端口之间的仿真隔离度接近40dB,测试结果仍高于35dB.从天线的S参数特性可以发现,其性能和文献[1]和[16]中提出的天线性能类似,但是本文提出的天线在获得高隔离度的同时,结构更简单、剖面更低、尺寸更小.和文献[3]中设计的天线相比,本文设计的天线尺寸更小,减小了51%;两个端口的共同带宽更宽,展宽了5%;隔离度更高,高出2dB.天线的仿真及测试增益如图5(b)所示,在1.71~2.69GHz频带范围内,两端口的增益均高于3.1dB,其最大增益约为5.1dB.图6分别给出了天线在1.8GHz,2.0GHz,2.5GHz处各端口E面和H面实测及仿真辐射方向图.当测试某一端口时,另一端口接50Ω匹配负载.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在E面始终呈“8”字形辐射,说明天线在E面辐射性能较稳定;从端口1馈电时,H面的辐射性能随着工作频率升高而逐渐恶化;从端口2馈电时,H面近似于全向辐射,类似于偶极子天线.天线的交叉极化随着频率升高会轻微恶化,但是在最大辐射方向上交叉极化电平在整个工作频段内均低于-20dB,天线辐射性能较好.本文设计了一个宽带高隔离度低剖面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利用不同的馈电结构来提高天线隔离度,同时采用开槽技术来展宽天线带宽、减小天线尺寸和调节匹配.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两个端口的阻抗带宽分别为 1120MHz(1.67~2.79GHz,51%)和 1180MHz (1.63~2.81GHz,54%),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在整个工作频段范围内高于35dB,主瓣交叉极化电平低于-20dB.该天线性能优异,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张健丰男,1990年9月生于重庆万州.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线技术和微波毫米波技术.E-mail:***************李平辉男,1966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电路设计、天线技术及电磁场数值计算.E-mail:***************【相关文献】[1]Li B,Yin Y Z,Hu W,et al.Wide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with low cross polarization and high isolation[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2,11:427-430.[2]Li Y,Zhang Z,Feng Z,et al.Dual-mode loop antenna with simple compact feed for polarization diversity[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1,10:95 -98.[3]Jiang X,Zhang Z,Li Y,et al.A wideband dual-polarized slot antenna[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3,12:1010-1013.[4]Li Y,Zhang Z,Chen W,et al.A dual-polarization slot antenna using a compact CPW feeding structure[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0,9:191 -194.[5]Hsu S H,Ren Y J,Chang K.A dual-polarized planar-array antenna for S-band andX-band airborne applications[J].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2009,51(4):70 -78.[6]Guo Y X,Luk K M,Lee K F.Broadband dual polarization patch element for cellular-phone base st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2,50(2):251-253.[7]Barba M.A high-isolation,wideband and dual-linear polarization patch antenna [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8,56(5):1472-1476. [8]Mak K M,Hang W,Luk K M.A shorted bowtie patch antenna with a cross dipole for dual polarization[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07,6:126 -129.[9]Wong K L,Tung H C,Chiou T W.Broadband dual-polarization aperture-coupled patch antennas with modified HShaped coupling slot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2,50(2):188-191.[10]Serra A A,Nepa P,Manara G,et al.A wide-band dualpolarization stacked patch antenna[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07,6:141-143. [11]Guclu C,Sloan J,Pan S,et al.Direct use of the high impedance surface as anantenna without dipole on top[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1,10:1536-1539.[12]Vallecchi A,Luis J R,Capolino F,et al.Low profile fully planar folded dipole antenna on a high impedance surface [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2,60(1):51-62.[13]Agarwal K,Nasimuddin,Alphones A.RIS-based compact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3,61(2):547 -554.[14]Dong Y,Toyao H,Itoh T.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niaturized patch antennas loaded with complementary split-ring resonator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2,60(2):772-785.[15]Chen W L,Wang G M,and Zhang C X.Small-size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s combining Koch and Sierpinski fractal-shapes[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08,7:738-741.[16]Cui Y H,Li R L,Fu H Z.A broadband dual-polarized planar antenna for 2G/3G/LTE base st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4,62(9):4836-4840.。

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技术

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技术

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技术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雷达的发展,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足够重视。

本文简要论述影响带宽的因素,并着重介绍几种展开带宽的方法。

关键词:微带天线宽频带微波通信微带天线由于具有剖面低、重量轻、体积小、易于共形和批量生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测量和通讯各个领域。

但微带天线有其固有缺陷,即其阻抗带宽较窄,典型的频带宽度从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所以微带天线的窄频带特性成了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展宽微带天线的带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微带天线带宽的因素微带贴片天线的窄带特性是由其高Q值的谐振本性决定的,也就是储存于天线结构中的能量比辐射和他它耗散能量大得多,这就意味着谐振时实现了阻抗匹配而当频率偏离谐振点时电抗分量急剧变化使之失配。

微带天线的带宽(BW)往往以输入端电压驻波比系数(VSWR)的值小于某给定值的频率范围来表示,若给定的VSWR值为S,则VSWR<S的频带宽度BW为:2 展宽带宽的途径(1)基本途径:增大基板厚度,降低基板相对介电常数,及增大a/b(矩形)。

这三种途径其主要通过降低等效谐振电路的值来展宽频带宽度,较容易实现,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适地选择这些参数。

(2)改变天线的结构来展宽微带天线带宽。

这种途径主要有:电磁藕合馈电;附加阻抗匹配网络;加载短路探针;在贴片单元或接地板上“开窗’,采用多层结构,采用E型贴片等。

电磁藕合馈电的方法是设法修改等效谐振电路,把普通单层微带天线的简单RLC等效电路修改为多频点的藕合谐振电路,从而实现了阻抗带宽的展宽。

这种展宽天线带宽的方法设计制作起来相对较易实现,但是天线占用空间较大。

附加阻抗匹配网络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属于微带天线本身的问题,而是馈线的匹配问题。

由于线极化微带天线的工作带宽主要受其阻抗带宽的限制,因此采用馈线匹配技术就能使其工作于较宽的频域上。

例如采用简单的双枝节匹配技术,可将带宽增大至两倍左右。

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迫 切 需 要研 制 与 之相 匹 配 的 宽 频 带微 带 天线 ,以 满足 移动 通
信系统 f S G M;8090 z需要 7 %的带 宽,数字通信 9—6MH ) . 6 系统( C ;11—80 z需要 9 %的带宽,个人通信系 D S 70 18 ) MH . 5 统( C :15 90 z需要 7 %的带宽 ,通用移动通信 P S 8019 ) MH . 5 系统( MT ;12— 10 z l U S 9027 )J MH  ̄ 需要 1. 2 %的带 宽。然而 , 2
性金属圆片来抵消探针感性 的方法 , 增加 了天线 的工作带 宽。 制作适用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 的宽频带微带天 线,测试 结果显示天线具有 良好 的带 宽特性 ,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对天线 的带宽要求 。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宽带天线 ;微带天线
中图分类号 : N 2 、 T 83 T 99 , N 2 5
适用 于移 动通信 的宽频 带微 带天线
贺秀莲 纪奕才 雷 宏 刘其中
北京 10 8 ) 000 707) 10 1
龚书喜
f 中国科 学院电子 学研究所
f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天线与电磁散射研 究所 西安

要 :该文研究新型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 采用 一种 具有双层 贴片结构的微 带天线的形式,并用在探针顶端加 电容
信 系 统 对 于 天 线 的 带 宽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例 如 全 球 移 动 通
方式 为 12—90 z2 1— 10 z 9018MH /1027MH ;对 T D 方 式 为 D 18 /90 z2 1—05 z 民用移动通信 的快速发展 , 8012MH 、0022MH 。
Ab t a t s r c :A o e r a b n ir s r p a t n a i r s n e n v lb o d a d m c o t i n e n s p e e t d.Do bl a c o fg r to s e l y d,a d a u e p t h c n i u a i n i mp o e n c r u a e a n r d c n t e t p o h e d p o o c u t r c h d c a c f h r be Asa r s l , h ic l rm t l si t o u e o h o f ef e r bet o n e a tt e i u t n eo ep o . e u t t e i d t n t b n wi h o ir s rp a t n a i i c e s d a d dt f c o t i n e n n r a e .Br a b n ir s rp a t n a u t b e f rs c n e e a i n a d m s o d a d m c o ti n e n s s ia l o e o d g n r to n t id g n r to o i o mu ia in a e f b i a e hr e e a in m b l c m e n c to r a rc t d,wh s a u e n e u t h w h t g o a d t o e me s r me t r s ls s o t a o d b n wih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 绪论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2国内外发展概况 (5)1.3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7)2.1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7)2.2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8)2.2.1传输线模型理论 (9)2.2.2 全波分析理论 (11)2.3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 (12)2.3.1微带线馈电 (12)2.3.2同轴线馈电 (12)2.3.3口径(缝隙)耦合馈电 (13)2.4本章小结 (13)3宽带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的设计 (14)3.1天线单元的结构 (14)3.2天线单元的设计 (15)3.2.1介质基片的选择 (16)3.2.2天线单元各参数的确定 (16)3.3天线单元的仿真结果 (17)3.4本章小结 (18)4 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ku波段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摘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Ku波段宽带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在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微带天线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3种不同结构的Ku波段宽带双频微带天线单元,并完成了实验验证。

依据传输线模型理论并结合软件仿真分析了3种不同结构的天线单元在天线的带宽、隔离度和增益等性能方面的差异,并作了比较,得出了性能最佳的一种天线单元结构形式。

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加以总结,并提出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Ku波段;双频;传输线模型;微带天线AbstractIn this paper, broadband dual-frequency and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at Ku band is described. Three kind s o f wideband dual-frequency and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element are proposed and thei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s are completed which based o n the classical theory and a deeper stud y on broadband, dual-frequency and dual-polarization technique of microstrip antenna. From the transmission-line mode theory and simulative results, he bandwidth, isolation and g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microstrip patch element with various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and an antenna element with the best performance is adopted. Based on the element described, four-element linear array and planar array is designed which adopted anti-phase feeding and dislocation anti-phase feeding technique,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technique of anti-phase feeding which suppresscross-polarized is further studied by using the even/odd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the paper with an outlook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s. Key words: Ku band; dual-frequency;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卫星通信业务及卫星移动通信的迅猛增长,以往的微波较低频段(300MHz-10GHz)已经变得拥挤不堪,因此卫星通信中开始使用Ku波段甚至Ka波段的通信以满足大信息量的需求。

宽频带线阵天线的设计

宽频带线阵天线的设计

0 引 言
微带 天线 有许 多优 点 , 如剖 面低 、 体积 小 、 重量 轻 、
1.%(S R< . ) 44 VW 18 的微带直线阵, 在保证宽频带要求 的前提下 , 尽可能使天线的结构简单可靠。
该 天线 的 主要 要求指 标 为 :) 1 中心频 率 15G 。 . Hz 带宽 10M z V W 8 H ( S R<18 ; ) 平 极 化 ; ) . )2 水 3 天线 增
【 ywod 】 bod n ;ier r y tol e cotpat a ; g cotpl ef Ke rs rab d l a r ; ・ yr rsi e s e emi si n e e n a a w a mi r n n d rr i e d
种方法来展宽微带贴片天线的带宽 , 设计了一个带宽达
n q e .i e w o ly r s u t r d i e a c th n e o k r d pe o e h n e t e b n w d -a e ut h n u i u s . .t - e t cu e a mp d n e mac l 8 n t r .a e a o td t n a c a d t a r n w h i h s a r s l。t e i p t i e a c a d i t p t 3 3 mp d n eb n w d i u 1 . % frVS R < 1 6 n o d rt e u e t e t ik e s o h e p o u t d e fe co t p l e h s o o W . .I r e o rd c c n s ft r d c 。e g d mir sr n h h e i i i s a fc u l e d i u e . P a ig t e u p r p th u d r i u s ae h e a v tg fe se n a s ain a d man e n t d o o p e fe s d e s lc n p e a c n e t s b t t a t d a a e o a ire c p u t it - h s r s h n l o n n n e h s d sg sa c mp rs n b t e n t e r q i me t f d a d a d smp e sr c u e a c .T i e i i o aio e e e u r n w h e n e b n i l t t r . o n u

一种用于WLAN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一种用于WLAN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 oIg f lcrnc n nomainEn iern ,Sc u nUnv ri ,C e g uSc u n6 0 6 c I eo e t isa dIfr t gn eig ih a iest e E o o y h n d ih a 1 0 4,C ia hn )
维普资讯
第 5 卷
第2 期
信 息 与 电 子 工 程
I ORMATI NF ON AND EL TRONI EC C ENGI NEERI NG
VO1 5. . No. 2 Ap ., 2 0 r 0 7
20 0 7年 4月
WL AN . Ex e i n a e u t r n a r e n t h i l to e u t. p rme tlr s ls a e i g e me t wih t e s mu a i n r s ls
Ke r s y wo d :mi r srp a t n a ; b o d a d; fn t t g a t o c o ti n e n s ra b n i iei e r lme h d; d u l - a e n o be lyr
1 引言
微 带天线 因为具有体 积小 、重量轻 、剖面 低 、易 与载体 共形 、成本 低等优点 而得到 了广泛应 用 ,但微 带 天线 也存在 明显 的缺 陷 :频带 窄 ,普通 微带 天线 的带 宽仅有 5 %左 右【。为了满足 现代通信 的需要 ,人们 已研究 出多 l 】 种技术 来克服这 个缺点 。常用 的技 术包 括采用厚 介质基板 【、多层结 构[4 2 】 31 -、L形馈 电【、多谐 振器结 m 5 1 Hzt 60 Hzw ih cv r te I E 8 21 a s n ad(.5 58 5 Hz fr t efe u n yrn ef .G o .G hc oes h E E 0 .l t d r 51  ̄ .2 G ) o t o a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等 .前两 种方 法制作 起来 比较简单 , 易 加工: 三 容 第
电位 置 、 介质 层厚 度 、各 介质 层 相对 介 电 常数 如 图
l 所示 .
种方法 以天线增益的降低为代价; 四种方法需要 第 设 计宽带 匹 配 电路 , 电路结 构复 杂, 作难 度 大. 制
本 文从 加 工制 作 角 度 出发 , 合 前 两 种 方 法 , 结 研 究 和介 绍 了一 种新 型 宽 频带 单 贴 片微 带 天线 一 双 层 微带 贴片 天线 ,并结 合 实 例说 明 了此 种方 法 的有 效性. 质层 由聚四氟乙烯和空气两种介质组 成, 介
通 常情 况 下 ,对 于同轴 探 针馈 电的微 带 贴 片天 线, 介质 厚 度 的增 加 ,探 针 引起 的 电感 也 相 应增 大 ,
1 微带贴片天线 的模 型结构
收 稿 日期 : 0 8 0 — 5 2 0 — 4 2
作者简介: 武永刚( 8 一 男, 1 2 ) …西左云县人, 9 , 在读硕上, 研究方向: 计算电磁学与天线理论. 邢光龙,博士, 副教授, 通讯作者
L t (. 一1n22 /一 = a o5 ) (.5 n 七 l
() 2
式 ( 中的 为 馈 电点 的输入 阻抗 , ( 中的 叼和 1 ) 式 2 )
分 别是特 性 阻抗 和介质 中 的波数 , 层 介质是 空 下 气, 则 , 。 .
叼 / 2 21 v ,
片对微带天线进行耦合馈电. 馈电探针的高度 与空 气 介 质 层 次 的 厚 度 相 同, 容 片 的 直 径 为 D 电 ,圆形
金 属 贴 片 沿 最上 层 的正 方 形 贴 片 的 对 角线 放 置 , 馈
①增大微带介质的厚度I ②降低微带介质的介电 ; 常数 ; 采 用 有 耗介 质 [ ④ 附 加 阻抗 匹 配 网 络 ③ q ;

宽频带天线

宽频带天线

天线是把高频电磁能(信息)通过各种形状的金属导体向空间辐射出去的装置。

它也可以接收空间的电磁能(信息)。

就是说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无根本性差异。

天线有磁场天线和电场天线。

磁场天线的测量频段为25HZ-30MHZ,而电场天线的测量频段则在10KHZ-40GHZ范围。

根据用途的不同,天线又分有源和无源两类。

电磁兼容测量中多使用宽带天线。

宽带天线指的是有较宽带宽的天线,如:圆锥天线、V 锥天线、TEM喇叭天线、对数周期天线、螺旋天线、波纹喇叭天线、微带天线、新型天线以及电小天线
方向性、阻抗和极化特性在一个很宽的波段内几乎保持不变的天线,称为宽频带天线。

早期的宽频带天线有菱形天线、V形天线、倍波天线、盘锥形天线等,新的宽频带天线有对数周期天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ANFSOFT HFSS对宽频带双层微带天线设计与仿真石磊北京理工大学微波通讯实验室 100081摘要:天线作为通讯试验箱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着发射信号和接收的回波信号的任务。

微带天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结构简单、低刨面、小型化、可以与飞行器表面共形安装而不影响飞行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占用飞行器内仓空间,天线可以与微带电路集成在一起,工业制造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对于微带天线来说,最严重的缺陷是单个贴片天的带宽太窄,与阵子天线、缝隙天线、波导开口喇叭天线等工作带宽一般在15%----50%相比,微带单贴片的天线带宽只能有百分之几。

因此,最近微带天线大量的研究是关于微带天线的频带展宽技术。

关键字:双层微带天线 ,ANSOFT HFSS, 宽频带1.天线形式的选择选择双层微带天线原因a.作为微带天线,它具有微带天线体积小、轻便易于集成和便于批量生产等特点。

b.根据设计要求的指标,采取了具有较宽的带宽的双层微带天线的结构。

2.天线的技术指标由于天线作为两个近距离试验箱体上的辐射器,所以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不慎严格:* 工作频率:2.2G* 驻波比<1.5(带内)*相对带宽>10%* 极化:线极化* 体积不能过大3.天线结构的分析微带天线的频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带宽来描述:阻带带宽、方向图带宽和极化带宽。

一般来说阻带带宽是天线带宽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微带天线的分析知道,要展宽微带天线的的频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微代介质的厚度;2)降低微代介质的介电常数;3)采用有耗介质;4)对馈点电路采用宽带阻抗匹配(如阻抗匹配电路或采用开缝耦合对天线馈点);5)采用对贴片谐振。

前三种办法的效果比较小,而且第三种方法是以天线增益的降低为代价的;第四种方法需要设计宽带匹配电路,但电路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我们采用第五种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多贴片耦合的方式,使每个贴片天线的谐振中心频率各不相同,而各谐振带宽又相互交叉,使整个天线的总体带宽展宽,如图1所示就像电路中采用的多级放大器展宽频带的方法类似。

每个贴片均采用矩形结幅度图1 微带天线的多级谐振占宽频带构,根据矩形天线的理论,单个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长度近似为1/2个波导波长,因此,单个贴片的谐振中心频率可以按:rdbcqcf εελγ2==1估算,其中,c 是光速,q 是等效介电常数因子,b 是贴片的长度。

上层贴片 填充介质 下层贴片 填充介质 接地板同轴探针接头容性贴片 微带基片 微带基片 根据各贴片的耦合方式的不同,有两种结构形式:平行耦合和层叠耦合。

本方案主要采取后者,即层叠耦合的方式进行馈合。

层叠耦合结构由上下两层或多层贴片,中间隔有空气层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下面的贴片馈电,上面的贴片为无源耦合贴片。

通过调每个贴片谐振长度调整个贴片的谐振频率,通过调整上下贴片中间的空气缝隙宽度来调整上下贴片间相互耦合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宽频带。

层叠耦合结构微带天线调整参量较少,只有空气层和介质层厚度以及贴片尺度等参量,调试相对简单。

图2 改进型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结构图4.CAD 仿真由于自己编制积分方程法计算软件耗时耗力,且分析结果不太理想,这给此类复杂结构的天线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目前一些微波专业软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如Ansoft 公司的HFSS、Agilent 公司的ADS、AWR 公司的Microwave Office、CST 公司的Microwave Studio 等。

在这些软件中, HFSS 把重点放在复杂结构的电磁问题分析方面,这使得在分析设计此类复杂结构的天线时HFSS 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美国ANSOFT 公司从1990年开始发布了基于有限元法(FEM)仿真复杂三维结构电磁场的通用软件工具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它采用有限元作为数值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FEM)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求解空间划分为许多小区域,用局部函数表示每个子区域的场,每个子区域的场通过节点相关联,整个场区域由子域节点组成网络,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如电磁场问题须满足Maxwell 方程组)求解网格上每个节点的场分布,从而得到整个问题的全波解。

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精度取决于网格的疏密程度和网格的剖分质量。

HFSS 是一个能够计算任意形状3D 无源结构S 参数和全波场的交互式软件包。

该软件不仅可以求解内场问题(包括各向异性材料),还可以求解外场辐射问题,具有适合宽带仿真需要的快速扫频功能。

该软件允许使用者建立任意形状的电磁场问题三维几何模型,这就避免了建模不精确而导致计算结果误差。

它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切向矢量有限元算法和自适应扫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有限元法的求解速度和精度。

它的自适应网格剖分和根据收敛判据进行自适应解算的技术使得有限元法更便于使用。

初始网格剖分可以迅速提供场解的信息,如场强、场的变化梯度,自适应网格剖分根据这组信息将网格剖分限制在高的场强和场变化梯度最大的地方,在保证同等计算精度的条件下节省了计算资源,使用者还可以使用人工网格剖分在需要的区域进行网格加密。

另外,HFSS 将端口问题作为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处理。

端口上的网格是二维三角形单元,每个单元均是实体内部的四面体单元在端口上的一个面,通过对端口的二维有限元分析,给出端口截面的本征模式。

HFSS 假设每个端口与一个相同截面的一致性波导(传输线、同轴线)相连,激励场就是与端口相连的沿着波导(传输线、同轴线)传输的TEM 波。

这样的激励模型要比将馈电探针看作无限细的激励模型[66]精确地多。

正因为HFSS 具备以上的优点,使得设计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分析复杂结构的天线并获得精确的仿真结果,避免了由于分析方法不准确导致的重复实验过程,所以,在分析复杂结构的天线时,采用HFSS 进行仿真分析是一个高效准确的途径。

下一节将讨论如何应用HFSS 来分析宽带多层重叠微带天线的问题 1) 建立几何模型在HFSS 中,必须对分析的对象建立准确的几何模型。

软件提供了点、线、面等构建模型的基本元素,如直线、曲线、矩形、圆形、多边形、立方体、圆柱体、多面体等。

利用这些基本的元素可以建立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的几何模型,如下图3所示。

双层微代天线共有五层组成:名称描述baseplant 金属反射板Cell1 下层蜂窝填充介质Mdium1+lowcopper 下层微带线介质基片Cell2 上层蜂窝填充介质Medium2+uppercopper 上层微带线介质基片feed1-small feed1-big feed2-small feed2-big 铜轴馈电结构copperfeedcircle 馈电圆型电容片表1 双层微代天线的各层的名称图3 双层微代天线HFSS三维视图2)设定端口和边界条件我们知道,端口(源)和边界条件是解Maxwell方程的重要条件,在模型中设定正确的端口和边界条件,才能保证解的正确。

首先设定端口,因为该天线是利用同轴探针馈电,所以将天线外部馈电探针与介质的下端面设定为端口,这就代表TEM波从同轴线馈入。

在该模型中有两类边界条件,一为辐射边界条件,一为完纯导体边界条件。

辐射边界条件为空气边界的上、左、右、前、后五个面,代表天线向空间辐射能量。

完纯导体边界条件为空气边界的底面和天线下层蜂窝介质的地面,代表天线固定在大接地板上;以及外部馈电介质的外柱面,这代表了同轴线的外导体。

3)仿真结果的分析经过HFSS的仿真,得到在设计频率2.4GHz的中心频率下的驻波图如下图4所示图4 HFSS仿真后的驻波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VSWR<1.5时,带宽D=450M, 可以达到大于20%的带宽,可见双层微代天线达到了增加带宽的目的。

图5 HFSS仿真后的天线三维方向图图6 迪卡尔坐标系中E面方向图图7迪卡尔坐标中的H面方向图图8极坐标中的E面方向图图9极坐标中的H面方向图图10 仿真后生成的动态电场辐射图5.天线的测量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出的驻波图形可由图11所示。

有图可以看出,图10 由矢量网显示的实际驻波波型≈在中心频率为2.2GHz处,VSWR 1.1,相对带宽为30%,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从图11中也可以看出,ANSOFT HFSS 的仿真结果,可以很好地与实际结果吻合。

6. 结论本文通过对双层微带天线的结构的分析,具体研究了采用层叠耦合式微带天线拓宽频带的机理,并对其层叠结构进行了仿真,应用HFSS软件对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宽带多层微带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得到了驻波比与方向图的仿真结果,最后制作了宽带微带天线。

此外,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发现相当吻合。

这说明应用HFSS进行类似宽带多层微带天线等复杂结构电磁问题的仿真,可以得到非常接近于实际的结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天线分析设计工具,这就为复杂结构天线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以选择的高效途径,极大地简化了天线的分析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1.张钧,刘克成,微带天线理论与工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2.[美]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著张文勋译,天线(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3.Sean M.Duffy , Member, An Enhanced Bandwidth Design Technique for Electromagetically Coupled MicrostripAntenna ,IEEE Tranc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04.ANSOFT 2003 用户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