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符号意识的学科,符号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分析符号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符号是数学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于表达和传递数学概念和思想的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符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学生如果缺乏符号意识,将无法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更无法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符号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和策略1. 注重符号的引入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入符号,并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符号的含义。
最初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实物等方式引入符号,帮助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学概念。
在引入符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符号的含义。
2. 多样化的符号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符号的多样化运用,通过不同的符号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字、字母、图形等符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 组织符号意识训练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可以组织符号意识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符号的转化和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符号转化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转化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符号解决问题。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陈作远(重庆市江津区滩盘小学校,重庆重庆402234)所谓符号意识,指的是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定义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着明确表述。
而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关系着其未来的数学学习,为此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符号概述作为数学专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文字,数学符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都属于数学符号范畴。
由于数学符号本身属于一种较为精炼的数学语言,这就使得其本身能够在应用中益与人类思维,并对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产生带来一定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身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不仅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撑,还能够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产生提供有力基础。
二、小学数学符号培养策略上文中我们对数学符号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小学数学执教经验,将小学数学符号培养分为数学符号观念的培养与数学符号能力的培养两个部分,并对这两个部分的数学符号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符号观念的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符号意识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设法为其脑海中植入数学符号观念,使学生能够不假思索的理解数学符号背后的含义,这样才能够为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打下较好的基础,在数学符号观念的培养中,这一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挖掘生活经验为了能够实现小学生数学符号观念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通过挖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方式,增强数学符号的亲切感与实用感,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数学符号观念的较好养成。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借助大量实例拉近学生与数学符号的距离,例如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a代表正方形边长、用a代表一本书价格、用a代表一箱橘子的数量,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举例,数学符号本身的神秘感就将不断散去,小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的理解数学符号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要加强数学符号的引入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数学符号,将其与具体的数学概念和问题相结合,向学生进行解释和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数学符号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使用方法。
要增强数学符号的认识与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符号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和总结。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锻炼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能力的活动,如填写数学符号的意义、写出数学符号的使用规则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数学符号。
要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数学符号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符号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数学符号意识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进行推理和表达的基石。
下面是一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数学符号的线性阅读能力
数学符号具有特定的线性阅读顺序,学生需要通过对符号的理解和分析来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线性阅读能力:
1. 引导学生读懂数学符号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数学符号的含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按照符号的线性顺序阅读和理解数学公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按照符号的先后顺序逐步解读和理解数学公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符号线性阅读的习惯。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线性阅读能力、语境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来实现。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数学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符号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教园地罗素曾说:“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由此可见,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让数学变得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符号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理解符号意义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前提,应用符号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最终目标。
但是目前在小学阶段数学符号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深层次地挖掘符号背后的内涵,容易陷入机械学习的状态,存在一些死记硬背公式的现象。
那如何培养学生符号意识?下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一、注重符号教学的情境创设每个数学符号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它们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摸索、提炼的结果。
教学时,将一些数学符号的历史由来或演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符号,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教学相长。
比如:在自然数教学时,可以将自然数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给学生(可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
在很久以前,人们在捕鱼、打猎和采摘果子等生产劳动中发现了计数。
例如:抓住3头羊就用3个手指头代替或在绳子上面打3个结……经过漫长岁月和物品交换次数的增加以及后来人类大脑不断发展,语言的出现等等,人们从具体的实物中渐渐地抽象出数字,这样不仅以此激发学生探求人类发展历史的欲望,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数学符号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若失去数学原有的味道只是单纯地介绍数学符号,显得枯燥、无趣,也不利于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
所以,教师要注重符号教学的情境创设。
二、注重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注重数学符号的含义及实质性的理解是教师的必修课。
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对于公式的强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小学阶段偶尔听到一些年长老师说某些学生连图形计算公式都不背,怎么能取得理想成绩。
的确,懒惰对于学习者来说,毋庸置疑是个坏习惯,但是仔细思考,如果不理解公式所得到的缘由,即便记下来,也只能照葫芦画瓢,解决一些简单机械的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载体,它能够代表特定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二、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和实际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际问题或实验,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
2. 培养观察和感知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视觉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这些图像中的数学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3. 注重符号的导入和引导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符号意识培养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实验、唱歌、绘画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符号,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5. 抓住学生的错因分析在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错因分析,引导学生通过错误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实际案例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一堂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用积木搭建一个图形,然后用符号表示这个图形。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搭建和观察,感知和理解了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并从中培养了他们的符号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观察和感知能力、注重符号的导入和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错因分析等策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符号的引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符号是培养符号意识的第一步。
在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时,很多概念需要用符号来表示,通过引入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和"-"符号来表示加法和减法的操作,让学生从最初的具体操作逐渐向抽象符号过渡。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符号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二、加强符号的比较和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比较和运用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关键环节。
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符号比较和运用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符号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数学公式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符号运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对符号的运用和比较,完成相应的计算和推理。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符号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
三、注重符号的记忆和运用
四、鼓励符号的创新和拓展
符号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符号的引入、加强符号的比较和运用、加强符号的记忆和运用,鼓励符号的创新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只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加强对符号意识的培养,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策略,共同努力,把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培养
数学符号意识是小学数学研究中重要的核心素养之
一,它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研究数学和提高数学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游戏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比如,用不同的符号来描述不同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用途。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运用各种数学符号。
比如,让学生多看、多写、多画数学符号,进行符号的记忆训练,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多运用数学符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用途,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构建数学符号,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最后,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研究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热衷于探究数学符号的用途。
比如,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对数学符号有更深入的理解,
更深刻的体会,使学生对数学符号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游戏实验、记忆训练、构建识符号、积极激励等,在这些方式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数学符号的用途,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水平,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内涵行进了诠释,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数学符号在数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也是研究数的工具,更是方法。
数学符号具有抽象性、明确性、可操作性、简明性和通用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下面我将从我结合平时教学的做法谈谈想法。
一、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价值。
不管什么事和物,只有你对它有兴趣,才会觉得它有价值,我们才会自觉地去认识它,去探讨它。
符号的认识也是这样的。
我经常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符号的应用价值,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符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比如学生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美食经历,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每种轿车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志符号。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明性和通用性的特质。
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要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过程进行。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意识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速度270千米/小时,
需要4.8小时;速度260千米/小时,需要5小时;速度250千米/小时,需要5.2小时;速度200千米/小时,需要6.5小时……速度与时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这种关系呢?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用一个字母v表示速度,另一个字母t表示时间,路程不变用字母s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明的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就是s=vt。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到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经历从最初的读懂,会用到能操作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到形成运用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
即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符号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例如: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5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
怎样简明地表示出青蛙的只数与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呢?有的学生用n只青蛙n张嘴,n只眼睛n条腿;有学生就反对了,说这分不清嘴巴、眼睛、腿与只数之间的关系;又有学生用n只青蛙n张嘴,x只眼睛z条腿,可大家还是认为没有表示出只数与眼睛、腿、嘴巴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学生的探讨得出了这样简明而又通用的关系式:n只青蛙n 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