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白话译文
在60年里你把字词连接成宝玉和珍珠一样优美的诗文,你应该继续做大唐 的诗人,谁叫你去冥道去做诗仙了(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没有办法挽留住名叫居易的人(人如浮云,想留也 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 天地造化也没有回天之力帮助挽留字叫乐天的 人(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 至今长安的街道上稚童能够吟赏你的《长恨歌》,西域的胡儿能够朗诵 你的《琵琶行》。 您的文章已经深深烙印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每当我一度想起爱卿便怆然 流涕!
创 作 背 景
始得名于文章, 终得罪于文章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年 (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 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 讽谕诗,触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 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 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 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 《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 (传言她母亲因赏花坠井而死), 再贬江州司马。这件事对白居易影 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 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 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他的被贬其实 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 凉,压抑苦闷。次年送客湓浦口, 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浏览课文--找出诗眼、探究主题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 人
琵琶女
作 者 与 琵 琶 女 的 相 似 之 处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 常罕见的。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 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导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 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并成为莫 逆之交,当俞伯牙为钟子期的死摔坏了琴, 发誓再也不抚琴后,一段知音的佳话开始流 传;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 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 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 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 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 事。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知识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

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其他常识: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

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

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

⑤出官:(京官)外调。

⑥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琵琶行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琵琶行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琵琶行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文言字词梳理一、一词多义1、言:(1)感斯人言。

(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2、命:(1)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3、数:(1)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4、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5、为:(1)因为长句。

(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6、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7、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轻地,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离别。

(轻视,动词。

)8、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

(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副词。

)9、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二、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离别。

(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三、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

高中语文课本琵琶行原文

高中语文课本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并序第1页 共6页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琵琶行并序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第2页共6页琵琶行并序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3页共6页琵琶行并序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第4页共6页琵琶行并序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

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

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高三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琵琶行》并序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琵琶行·并序》注释

《琵琶行·并序》注释

《琵琶行·并序》注释(2)《琵琶行·并序》注释【注释一】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

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注释二】〔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字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白氏长庆集》。

实词解释:〔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 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5. 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被玷污)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

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

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

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通假字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 鎞 ",钗子。

2.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3.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一词多义1.言:1.感斯人言。

(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2.命:1.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3.数:1.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4.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5.为:1.因为长句。

(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6.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7.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8.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

(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副词。

)9.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

"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

"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被"。

)7.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