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旅游业背景分析

合集下载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旅游 的苗 头 , 比如说 北 京 的 7 8 广 州 的七 江 公 园 等都 在 做 9、
遗 产 旅 游 , 实 际上 是 在 利 用 工 业 遗 产 旅 游 。这 种 独特 的 资源 构 成 了工 业 遗产
旅 游 开 发 的有 利 条 件 。 2 2工 业 文 化 内 涵 深 刻 .
阜新 市位于辽 宁省 西 部 , 靠 内蒙 古 自治 区, 与 沈 阳 北 东 市接 壤 , 南部 分 别 同朝 阳市 、 西 锦州 市 毗邻 。面 积 1 3 2平 06 方公 里 。是依 托煤 炭 而兴 起 的城 市 。阜 新海 州 露天 煤 矿 是 中国解放后 建成 的亚洲 第 一座 也 是最 大 一座 大 型机 械 化 露 天煤 矿 , 1 5 从 9 3年 7月 1E正式投 产至今 仍有 零 星的 开采 , t 其在 艰难 跋涉 中走 过 了近 6 0年 的奋 斗历 程 。充 分利 用海 州 露 天煤矿 遗址和其 中蕴 含的深 刻文化 内涵 , 开展 工业 遗产 旅 游项 目, 对阜新 这类 资源枯竭 型城 市来讲 意义非凡且 深远 。
1 对 工 业 遗 产 旅 游 的认 识 .
开展 工业遗 产旅 游 的最 好 范例 是 德 国 的鲁 尔 。鲁 尔 工 业 区域在 产业衰 退后 , 在原 工业遗址 上依 托工业 遗产 来发 展
旅 游 业 , 在 已 经 成 为 了 享 誉 世 界 的 工 业 遗 址 旅 游 城 。拥 有 现
旅 游 经 济
辽宁 阜 新海 州露 天 煤矿 工 业遗 产 旅游 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 淼焱 张 静 ( . 阳大学旅 游学 院, 宁 沈 阳 1 0 4 ;2 武汉理 工大 学 , 1沈 辽 10 1 . 湖北 武 汉 4 0 7 3 0 0; 3 辽宁省科 学技 术情报研 究所 , 宁 沈 阳 10 0 ) . 辽 1 0 6 摘要 : 本文 重点 阐述 了工业遗产旅 游 的基 本概念 , 归纳 了国 内外 开展 工业遗产旅 游过程 , 深入分 析 了阜新 开发 工业遗 产旅 游的优 势条件和 存在 问题 , 出了阜新 开发 工业 遗产旅 游的具 体对策 。 提 关键词 : 工业遗产 ;旅 游 ;阜新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讲义一、教材版本、上下册、章节及类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来自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是第2单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主题5,类型是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我们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二、引入同学们,想象一下啊,如果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它的主要财富来源突然没了,就好比一个人一直靠着一份工作赚钱养家,突然这份工作没了,那可咋办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辽宁省阜新市啊,就有点像这种情况。

阜新以前可是个靠着资源过得挺不错的城市,但是后来资源枯竭了,这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不过它也在努力转型呢。

三、资源型城市的概念(1、什么是资源型城市)1、简单来说呢,资源型城市就是那种把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当成主要赚钱手段的城市。

就像阜新,它的发展主要是靠地下的矿产资源。

这些丰富的资源就像城市发展的“靠山”,有了这个“靠山”,城市才能慢慢发展起来。

比如说啊,要是一个地方有很多煤矿,那就可以开煤矿厂,能赚钱,还能吸引很多人来工作,慢慢就形成了城市。

2、生命周期但是啊,同学们,这些资源型城市也有自己的“生命旅程”。

因为资源型城市里的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就像咱们用掉一点就少一点,储藏量会一年比一年少。

森林资源呢,如果咱们不合理利用,比如说乱砍滥伐,也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都恢复不了。

所以啊,资源型城市或者资源型产业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刚开始的“出生”(资源开发初期,城市慢慢兴起,各种相关产业建立起来),然后到“成长”(资源开发旺盛期,城市依靠资源蓬勃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再到“衰老”(资源开始枯竭,相关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城市经济也受到影响),最后可能是“死亡”(如果一直依赖资源,资源枯竭后城市可能就衰败下去了)。

不过呢,如果这个城市聪明一点,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把重点放到其他产业上,不那么依赖自然资源了,那就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像重新获得了“新生”一样。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怎么回事)当资源变得很少或者没啥价值的时候,这个资源型城市就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了。

3阜新市的区位特点、自然、经济情况分析

3阜新市的区位特点、自然、经济情况分析

3阜新市的区位特点、自然、经济情况分析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临省会,距沈阳直线距离147.5公里;南靠渤海辽东湾,与大连港南北相望;西与锦州港、京津地区襟衣相连,是环渤海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阜新市辖2县5区,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总人口193.2万。

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共30.5万人,占总人口的15.8%。

阜新矿产资源丰富。

阜新地面和地下蕴藏着煤、金、铁、石灰石、玛瑙、硅砂、萤石、沸石、膨润土、玄武岩、地热、风力等40多种资源。

全市已形成了煤炭、电力、电子、建材、化工、食品、纺织、机械、轻工、医药等多门类于一体的工业体系。

阜新具有比较畅达的交通环境。

地处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大郑铁路、新义铁路从境内穿过。

沈阳桃仙机场、锦州机场为阜新提供了便捷的空中通道;海上可通过大连、锦州、营口港出行;随着彰武至沈阳、阜新至四平、阜新至朝阳和规划建设的彰武至通辽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阜新至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巴新铁路的开工建设,阜新将成为辽西蒙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的第二条重要通道。

“十一五”期间,阜新牢牢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实施“突破阜新”战略的有利机遇,围绕推进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配套、电子、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突破阜新”要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

百万千瓦风电城项目、大唐国际煤制天然气项目、彰武火电项目、巴新铁路一、二期工程项目、香港力劲铸造工业园项目等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工。

辽宁景区调研报告总结

辽宁景区调研报告总结

辽宁景区调研报告总结一、背景介绍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致力于发展旅游业。

该省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了解辽宁景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便为辽宁的旅游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了解辽宁景区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辽宁省内的主要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了景区的环境、服务和管理。

其次,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游客对辽宁景区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对景区的官方网站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景区的宣传方式和信息发布情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景区的环境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保护。

辽宁有许多自然景区,如鸭绿江、辽河、大连海滨等,这些景区的自然环境十分宜人。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景区存在环境破坏的问题,比如乱扔垃圾和不文明行为等。

景区管理方应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2.景区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我们发现一些景区的服务设施较为陈旧,服务人员的态度也不够友好。

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景区管理方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设施,培训服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3.景区的宣传推广还需加强。

虽然辽宁的景区数量众多,但在宣传推广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景区官方网站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够全面。

在宣传方面,我们建议景区管理方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提升网络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建议及展望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景区管理和保护。

景区管理方应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加大环保教育力度,规范游客行为,保护好景区的自然环境。

2.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景区管理方应改善服务设施,培训服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景区管理方应加强官方网站的维护,及时更新景区信息,提升宣传推广的质量和效果,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到访。

总之,辽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

阜新旅游营销浅析

阜新旅游营销浅析
产业调整造就机遇备设施等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建设各具特阜新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的产业比重过大点各有不同文化主题不同旅游功能的景点和景企业员工冗余市场竞争力和购买力不强等一系列区并使之合理地连接成一个矿区整体旅游网
财经研究
—一
阜 新旅游 营销浅析
尚书博
辽宁装备 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 沈阳 1 1 0 1 6 1 )
旅游产 品,可开发空间不足 。网络资源 的低效使用 以及从业人员对 网络使用技能 的匮乏导致阜新旅 游 业很难 和 网络 配套运 行 。
2 . 从业 人 员业 务水 平 差 ,人才 严 重外流 。 目前 阜新 旅游 从业 人员 多是 非旅 游专业 人 才 ,在工 作 中
E 一 ma i l : l ndd xb(  ̄1 2 6. CO 1 T I -
( 二 )人员 促销
位规 模均 比较 小 。这 种“ 小 、弱 、散 、差” 的局面 ,
并 且长 期 的恶性 竞争 , 以低 价取 胜 的竞争 业态 。使 得到 2 0 1 1年末 ,旅行社 数 量上 不升 反减 ,也 将制 约 着阜 新旅 游业 的 发展 。 综 上 ,根据 阜 新旅游 资源情 况及 基于 第三 部分 的S WOT市场 分 析 , 阜 新 市旅游 市场 应依 照 目标群
【 摘 要 J随着阜新 煤炭资源殆尽以及城 市发展 的缓慢 ,素有“ 煤 电之城 ” 的他 ,已逐步地退 出煤炭型资源行
列 本文将针对阜新旅游 业的发展现状 , 通过对阜新 市旅 游资源和旅 游市场 的深入分析 , 提 出了阜新旅游营销 的新 思路 与新策略 ,努 力地从旅 游营销 角度 为阜新旅游业 的发展做 出有益 的探 索。
【 关键词 】突出特 色, 市场定位, 旅 游营销 ,阜新旅 游

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探析——以阜新市为例

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探析——以阜新市为例

增 加 了城 市 产 业 结 构 高 技 术 化 调 加 工 业 等 主 导 产 业 相 继 衰 落 的 同
3生态 环境严 重 恶化 。资 源 型 . 城 市 工 业 经济 依 靠 的 是 高 强 度 的
能 、 污 染 项 目为 主 导 , 业 大 多 重 企 气体 排 放 量严 重超 标 , 气 环境 遭 大
开采 和资 源 消耗 ,重 工 业 以高 耗 促 进 生态 环 境 的恢 复 、 关 工 业 文 元 时 , 民将 普 遍 产生 国 内旅游 动 相 居
维普资讯
盛壅
资 源 型 城 市 是 依 托 不 可再 生 资 源 ( 炭 、 油 、 色 金 属 矿 产 煤 石 有
困 境
区域 经济 增 长 阶段 理 论认 为 :
等 ) 开发 而发 展 起来 的城市 。随 任 何 区域 的发 展 都 历经 待 开 发 、 的 成
增 长 ,政府 财政 税 收 大 幅减 少 , 资
金 短 缺 成 为 制 约 经 济 转 型 的 重 下 , 资源 衰 竭 型城 市通 过 发 展 旅 游 些 城 市 本 身 的旅 游 资 源 也 各 具 特 信 色 , 些 资 源都 有 发展 旅 游 的潜 力 这 要瓶 颈 。阜新 市 国民经济 增长 速度 业 组 织 的人 流 对 区域 的资 金流 、
资 源衰 竭 型 城 市 的旅 游 市场
时, 积极 发 展 以旅 游业 为 主 导 的第 规 模 巨大 , 景 广 阔 。据 世 界旅 游 前
三产 业 , 利 于改 变 区域 单 一 落 后 组 织 经验 统 计 : 有 当一个 国家 人 均 国 的产业 结构 。同时 发展 旅游 业具 有 内生产 总值 达 到 8 o美元 一 O o美 o 1o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道路的比较分析——以多特蒙德与阜新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道路的比较分析——以多特蒙德与阜新为例

一、背景介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区域发展)中关于“以某资源枯竭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发展的方向”的要求,中图版、上海版、湘教版和人教版四个版本的教材分别选取了不同的地区进行阐述(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选择我国辽宁阜新和德国多特蒙德为案例的比重相对较高。

摘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当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主体自然资源大部分被耗尽时,城市发展就会进入衰退期,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本文以多特蒙德与阜新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地产业转型道路的差异。

关键词: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多特蒙德;阜新;煤炭杨 奇(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 100055)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道路的比较分析——以多特蒙德与阜新为例表1 不同版本教材中选取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实例教材版本选取地区教材中主要内容中图版辽宁阜新(其中阅读的案例是德国多特蒙德)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存在的问题与转型条件分析、阜新的发展方向选择与转型成效上海版辽宁阜新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转型前的问题、阜新转型发展的方向湘教版德国鲁尔区(其中探究的案例是德国多特蒙德)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人教版河南焦作(其中引入的案例是辽宁阜新)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焦作市的转型之路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资源型城市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挖掘而兴起并发展壮大,资源产业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资源型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5年的开采时间时,资源型城市就会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

阜新旅游业现状

阜新旅游业现状

阜新旅游业现状一、“十五”以来旅游业简单回顾(一)旅游业取得的成绩[d3]1.旅游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到2005年,已有开放旅游景区15处、星级酒店16家、旅行社33个,年接待能力达到百万人以上。

其中,海棠山景区为国家3A级景区,大清沟、瑞应寺、乌兰木图山、三塔沟为国家2A级景区,东郊湖为国家A级景区。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1万人。

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5.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以上。

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17.7万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74%。

2005年全市旅游收入增长18.4%,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出3个百分点。

2.旅游品牌初步得到市场认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优秀景区和优秀旅游食品评选活动,“八大美食”、“八大美景”具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

2005年,全市重点推出了“瑞应寺佛教圣地、海棠山摩崖造像、蒙古包民族风情、大清沟大漠林海”四条旅游精品线路进入市场。

利用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在沈阳召开阜新旅游产品推介会,两地旅游社签订互换游客协议60余份。

创办了“中国·阜新首届玛瑙节”,推介阜新旅游产品。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3.重点项目初步获得突破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推进的原则,加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力度。

“十五”以来,累计投入旅游开发资金7000万元,其中海棠山、瑞应寺、大清沟景区分别投入2407万元、1430万元和161万元。

大清沟综合开发、温泉度假村、蒸汽机车游乐园项目被编入省旅游局招商引资项目库。

孙家湾“万人坑”被列为省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十家子玛瑙城被列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玛瑙雕刻、麦饭石制品等旅游纪念品被评为全省十大旅游纪念品。

4.旅游服务进一步优化,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加强行业内部自律,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阜新旅游业发展自然基础情况[d1](一)自然地理情况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21.01~122.55度,北纬41.41~42.51度之间。

北为科尔沁沙地(连接通辽),东接辽河平原,西靠热河山地,为辽河与大凌河流域上中游浅山丘陵区域,区域总面积1554万亩。

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伊马图山等。

主要河流有绕阳河、柳河、牛河、大凌河、细河、秀水河等。

阜新属北温带亚温带亚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7.6度,年均降水量481毫米,地面蒸发量1789毫米,无霜期154天。

(二)行政区划阜新市共有5个辖区: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2个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三)人口民族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

阜新境内有汉、蒙、满、回等24个民族。

少数民族有27万人,其中蒙古族达到20万人,占总人口的11%,是我国蒙古族较集中的地区。

(四)道路交通境内交通便利,铁路大郑线、新义线铁路从区内通过,铁路总长54.11公里,设有20多个站点。

阜新火车站是国家一等站,有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承德等地的旅客列车。

公路101国道、304国道、沈阜公路、阜锦公路、沟奈线贯穿全境;距锦州港110公里,营口港200公里;阜锦高速公路、沈阜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到阜新十分便捷(因此,尽管阜新没有机场,但是到沈阳机场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五)文化历史阜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民俗事项。

从新时器早期就有查海人生活在阜新,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村”。

在中国历史上,阜新属边塞地区,只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在阜新地区,除汉族外,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活动于此,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舞台,也保留了多民族文化的遗迹。

然而,上述一切只留下些许痕迹,阜新真正值得骄傲的历史是新中国“一五”时期开始的现代化工业建设,这奠定了阜新中国重工业城市的格局。

二、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一)全球和我国旅游业处于大发展中二战后,国际旅游业一直保持极高的增长速度,在八十年代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估算,2005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10%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是1978年的100多倍(111倍),国内旅游收入是1978年的近300倍(287倍)。

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达到7686亿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2%。

(二)地区旅游业的格局是可变的旅游业的地区分布格局与其他基础产业具有重大差异,旅游业的地区格局是比较容易变化的。

焦作等地旅游业发展的历程雄辩地说明,旅游业相对落后地区只要找到增长点,就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扭转落后面貌,甚至成为崛起的明星旅游地。

(三)旅游业是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较高,带动效果较为明显,据分析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产业为24个,间接相关产业高达124个,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东三省和辽宁旅游业的背景(一)东北旅游业的大发展2005年东北三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243.8亿,相当于区域生产总值的7.2%,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1%,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6.2%。

而同期我国旅游业在GDP中的地位仅仅为4.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地位仅为10.4%。

因此,东三省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005年辽宁和吉林的旅游总收入增速都超过20%;同期,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为12.4%。

这说明东北旅游业,特别是辽宁旅游业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

(二)辽宁旅游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十五”期间,辽宁省旅游业累计收入达到247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74%。

截至2005年,辽宁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6%,排名全国第9位;旅游外汇收入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排名全国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年旅游业总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28.1%。

由此可见,辽宁旅游发展速度极快,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将以高速度为主要标志。

沈阳—大连—丹东的“金三角”黄金旅游热线,是辽宁的旅游拳头产品,受到国内旅游者及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旅行商的青睐。

86%的国内游客和98%的国外游客均集中在“金三角”黄金旅游热线上。

四、沈阳都市圈形成,旅游协作加强2005年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的市长相聚沈阳,共同签署《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重点选择在交通、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以构架都市圈发展的网络体系。

协议重点考虑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规划布局调整,其中都市圈的旅游资源重组与旅游网络建设是该都市圈的重点内容之一。

沈阳都市圈七个市总面积占辽宁省面积近一半,聚集了50%以上的人口。

“大沈阳经济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重化工业的脊梁地带,2005年经济总量占辽宁省的64%,占东北三省的30%。

同期沈阳都市圈的旅游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辽宁旅游业总收入的53%。

而阜新是距离沈阳都市圈最近的城市,2005年阜新已经提出加入沈阳都市圈的“7+1”方案。

五、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d2](一)阜新资源枯竭的阜新1.曾经辉煌的“煤电之城”阜新是我国著名的煤电之城,长期以来,煤炭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阜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从1949年到1988年仅阜新矿务局系统,累计上缴国家税金5.38亿元。

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底,阜新累计发电1500亿千瓦,生产原煤5.3亿吨,用60吨卡车装煤排列起来,可绕地球4.3周。

2.资源枯竭的苦果◆地方经济缺少支点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地方经济缺少了支撑,1996年到2000年,阜新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2.7%,比中西部地区还低,2001年以来,阜新市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人均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均位居辽宁省末位(倒数第一或第二)。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辽宁省是倒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增幅不到1位数,比西部地区还低2.2个百分点。

◆下岗职工的问题阜新市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涉及家属共计50余万,全市近20万人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占市区人口的25.4%,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警戒线”。

◆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阜新2005年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6656元,人均支出为5413.7元;农民纯收入为3090元,而支出却为3228元。

内需严重不足,2005年阜新社会商品零售额仅为58.32亿元(1~11月),在阜新14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1[1]◆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005年的财政收入才5.84亿元2[2]。

在辽宁14个地级市中排名最后,抵不上很多地区的县。

而同期阜新的财政支出则为27.76亿元,财政赤字20多个亿。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很多问题不得不依靠中央和省的资金。

◆煤电之城的遗留问题目前阜新市共有13个沉陷区,总面积达101.4平方公里,有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

据分析,阜新市的灾害治理需要资金量非常大,仅海州矿的灾害治理就需要至少6个亿的资金,阜新地区与矿业相关的灾害治理需要资金在10亿元以上。

建国以来,国家对阜新的投资88%投在了煤电上,地方工业、农业、教育合起来为12%。

3[3]单一的投资结构造就了阜新单一的经济结构,也酿成了阜新现在的困局,要解决阜新的问题,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二)处于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阜新阜新是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底,阜新累计发电1500亿千瓦,生产原煤5.3亿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1996年到2000年,阜新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2.7%,比中西部地区还低,2001年以来,阜新市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人均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均位居辽宁省末位(倒数第一或第二)。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辽宁省是倒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增幅不到1位数,比西部地区还低2.2个百分点。

新世纪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东北振兴等非常重视,阜新已经被确定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试点。

(三)阜新社会经济转型的成果阜新从2001年开始进行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的社会经济转型,到2003年取得阶段性成果:GDP增幅为20.4%,增幅居全省第一。

2005年GDP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43亿元,从2000年以来保持年均增长17%的高速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四)阜新深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但阜新社会经济转型也存在一定的危机,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05年,阜新三个产比重为25:34:41,同期我国三个产业比重为12.4:47.3:40.3,阜新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居然高于全国水平的一倍!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雄辩地证明,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寻找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对于阜新社会经济转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