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同济西方建筑史真题+答案(可以一看)

选择填空古埃及、古西亚1、下列哪一个不是古代西亚洲建筑的特点(C)98,01A 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陵墓)用途。
99,013、古埃及的方尖碑经常建在(神庙入口处)位置,其一般长细比为(。
99,004、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接待厅)5、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原有高度为(146.4米)。
056、券和穹隆在建筑中得到使用始于(古西亚)。
077、拱券使用始于(古西亚)。
09古典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02,052、古典柱式由以下(C)几个部分组成。
98、99,08A柱头,柱身,柱础,檐壁B柱头,柱身,柱础C柱头,柱身,柱础,檐部D柱头,柱身,柱础,额枋3、《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984、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卫城山门)、(伊瑞克提翁庙)和(胜利神庙)。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8)根(多利克)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爱奥尼)式柱子。
995、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99,006、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建造。
997、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筒形拱和交叉拱)结构方式建成。
998、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坚固、适用、美观)的是(古罗马)时期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他所写的(《建筑十书》)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
009、古典柱式包括爱奥尼)、(科林斯)、(多利克)、(塔斯干)、(混合柱)等五种。
00,0710、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和(穹窿)结构创造了约(43.43)米的跨度。
0011、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D)。
01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12、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C)。
02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13、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列柱围廊式),一种古典柱式是由(柱子)和(檐部)组成。
肯尼斯弗兰普顿与他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文档

肯尼斯弗兰普顿与他的批判的地域主义1. 弗兰普顿的生平及著作1.1 弗兰普顿的生平1.2 重要作品《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80)、《现代建筑和批判现实》(1993)、《美国著名建筑》(1995)、《建构文化研究》(1995)、《拉丁美洲的建筑:六种声音》(2000)。
2. 批判地域主义溯源2.1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批判地域主义是Alexander Tzonis在20世纪70年代末创造出来的词汇,强调“特例性”“地域性”。
Tzonis将建筑设计的眼光放在“时刻”与“人文地理”上。
弗兰姆普敦在《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的六要点》中将之提升到了一种建筑伦理层面:批判地域主义是现代主义垄断大潮下文化反抗力量的希望,承载着调和“普遍性文明”与“世界文化”的责任。
2.2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谱系弗兰普顿把现当代的建筑作品根据技术、形式、人类学和文脉归为:新产品主义、新理性主义、结构主义、通俗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性地域主义承认现实生活和技术发展,但强调对技术的限制性应用;也尊重文脉、环境、历史和文化,但反对折衷主义煽情的建筑式样;对现代主义运动采取批判态度。
3. 弗兰普顿的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六要素3.1 边缘性实践,对现代建筑持批判态度,但又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为基础。
“批判的地域主义”并没有将“本地”与“世界”对立起来看待,而是“地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了一种平衡。
(图3.2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于场所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
一)3.3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建筑建构的要素的实现和使用。
(图二)3.4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场址的要素,包括从地形地貌到光线在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3.5 批判地域主义不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反对真实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趋势。
3.6 批判的地域主义虽然反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煽情模仿,但并不反对偶尔对地方和乡土要素进行解释,并将其作为一种选择和分离性的手法或片段注入建筑整体。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读后感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读后感高尔基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为了不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从堕落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我继续阅读了《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这本书中,我阅读的章节很多,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部分的包豪斯:一种思想的沿革 1919--1932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不仅给我很大的感慨,也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例如: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第一,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第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
他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
格罗皮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巨大,它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
韩国建筑史

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已不在是完全的居住地,它已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风采通过建筑来标志这一地区的特点。
不难想象,在曼哈顿和亚马,在艾斯基摩人的营地,统起一样的摩天大楼是何等的可笑。
地方化才是全球化,中国现在无异于是一个大工地,任何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甚至思考的东西出现在中国,刚开始因满足了国人的“视觉饥渴”,甚至广受好评,以后的建筑发展如何,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在日本和国,这些最先融入西方文化的国家,他们的建筑史是他们的一步步脚印。
“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我们的建筑界现状是他们建筑历史的一个截面,我们会更有目的,有更多的教益。
国的建筑史,同样是追求传统建筑现代化的发展史。
第一时代1945(解放) – 1970年现代建筑萌芽期-两个支柱金重业(法国Le Corbusier弟子)重视造型, 个人活动金寿根(日本丹下健三徒弟)重视空间, 组织活动(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金重业代表作:驻法国大使馆西江大学教育开发研究院第二世代1970-1992年-军事独裁政权时代:强调民族自尊-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矛盾和对立的时期历史主义-继承国传统文脉主义形态主义古典主义历史主义-继承国传统1. 复古古建筑形态盲目的爱国主义和样式主义结合2. 采用材料,装饰,细部3. 继承建筑设计原理-重视空间福者纪念教堂-喜太(1967)福者纪念教堂-喜太(1967)世宗文化会馆-严德文(1977)全州市政府厅-金基雄(1983)国立现代美术馆-金泰洙(1986)... . 独立纪念馆-金基雄(1987)艺术的展堂-音乐堂(1988)2.文脉主义和周边状况谐调考虑城市发展脉络仁荷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 成龙(1986)3. 形态主义重视建筑物的外的形式美组合几何形态天主教堂-寄溶(1989)4. 古典主义复古西方古典样式Olympia Center -朴相敦(1989)驻法国使馆,是金重叶的代表作,其中,他选取国古建筑亭的飞檐来构图,形成轻盈,活泼的造型。
各年外建史考试试题(考研)

各年外建史考试试题(考研)2000年外国建筑史一、填空(每格0.5,共22分)1、古代埃及的方尖碑常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2、希腊柯林斯柱式建筑的代表作是()3、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的是()时期名叫()的建筑师,他所写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
4、古典柱式包括()、()、()、()、()等五种。
5、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材料和()结构创造了越()米的跨度。
6、拜占庭时期的重要教堂除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外还有位于()城市的()教堂。
7、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在屋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一个采用()结构,一个采用()结构。
8、非宗教建筑中的著名哥特建筑实例有()。
9、圣马可广场在今()国家的()城市,主要布局形成于()时期。
10、文艺复兴建筑最早产生于()(国名),它的盛期是公元()世纪,它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主要实例有()和()。
11、洛可可是( )(国名)()世纪的一种装饰风格,又称()风格。
12、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清真寺是().13、美国国会大厦是()风格的建筑,英国国会大厦是()风格的建筑。
14、1889年建成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机械展览馆分别是以()米的高度和()米的跨度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
15、“形式追随功能”是()学派的建筑师()的名言。
16、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设计的,他是()派代表人物。
17、新建筑运动时期的奥地利建筑师路斯(A..Loos)有一句名言:“ ”。
18、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建筑师()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建成于1959年,采用了()结构,日本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东京1964年奥运会建造的体育馆采用了()结构。
二、简图示意。
(每小题4分,共16分)1、帕提农神庙的平面和立面2、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和立面3、帕拉第奥母题4、萨夫依别墅平面和立面三、举出下列建筑师90年代的作品各一例,并以简图示之:(每小题3分,共12分)1、盖里(Frank Gehry)2、艾森曼(Peter Eisenman)3、福斯特(Norman Foster)4、皮阿诺(Renzo Piano)2001年外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是指( )a.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b.学院派建筑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2. 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 ( )a.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3. 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的?( )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4. 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由_____设计.( )a.米开朗其罗b.伯拉孟特c.布鲁乃列斯基d.帕拉第奥5. 文艺复兴时代著作<<建筑五柱式>>的作者是)a.阿尔伯蒂b.帕拉第奥c维特鲁威d.维尼奥拉6. 下列建筑师谁不属于新理性主义学派? ( )a. 罗西b. M.博塔c.波多盖西d. R.克里尔7. “光明城市”是由______提出?( )a. 赖特b.柯布西埃c.霍华德d.格罗皮乌斯8. 芝加哥学派产生于( )a.19世纪8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20年代二.填空题1. 古埃及的”玛斯塔巴”用于( )用途.2. 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中央接见大厅)3. 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 )柱式的代表.4. 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在屋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一个采( )结构,一个采用( )结构.5. 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当时的( )(地名),即今天的( )6. 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 ),( ),( ).三.画图题列举下列建筑师近10年内的作品各一例,以简图示之1. 皮阿诺(Renzo Piano)2. 盖里3. 罗西2002年外建史一.选择题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a.古希腊.古罗马建筑2.学院派建筑3.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的西方建筑2.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个方案由(b)所设计:a. 米开朗基罗b.伯拉孟特c.伯鲁乃列斯基d.帕拉第奥3. 柯布的新建筑五点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4. 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5. 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a.圣马可广场b.波波罗广场c.梵蒂冈宫前广场d.卡比多广场6. “插入式城市”,“行走式城市”是由()提出a.日本新陈代谢派b.勒.柯布c.荷兰mvdrv小组d.英国的建筑电讯派R.文丘里b.詹克斯c.R.斯特恩 d.M.格雷福斯8. 下列建筑师中——获得了2000年普利策奖a.库哈斯b.迈耶c.皮阿诺d.让努维尔9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二. 填空题1. 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_____,古典柱式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重庆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2011年真题

重庆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2011年真题2011(355)建筑学基础总分:150一、名词解释(2分/道,共20分)1. 用地红线2. 耐火极限3. 金厢斗底槽4. 城市设计5. 建筑密度6. 多层住宅7. CBD8. 折衷主义9. 光气候 10. 无障碍住房二、填空题(2分/道,共30分)1. 民用建筑的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不应超过( )级,亦不应少于( )级。
2. 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10000万元时,收费基价304.8万元:计费额20000万元时,收费基价566.8万元。
现某工程概算投资额为15000万元,按收费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不考虑难度系数,应收设计费应约为( )万元。
3. 某城市按1:1.5的日照间距在平地上南北向布置两栋六层住宅,已知住宅高度为17.1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一层窗台高度为1.0米,则此两栋住宅的最小日照间距为( )。
4. 对穿越建筑的消防车道的要求是:净宽不小于( )米,净高不小于( )米。
5. 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重要组成部分。
( )是水平交通的基本形式,( )是解决垂直方向交通的最常用方式。
6. 根据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当消防电梯间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公共建筑的前室净面积不应小于( )平方米。
7. 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 )方向开启。
8. 学校运动场的长轴宜( )方向布置。
9. 按《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消防控制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 )层。
10.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是( )。
11. 计算楼梯宽度时,每股人流的计算宽度是( )。
12. 欧洲古典建筑五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以及( )柱式13. 在场地设计中,道路变坡点的最小间距一般是( )米以上。
14.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 )和( )。
15. 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 )分析。
三、判断题(2分/道,共30分)1.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是相等的,等高线的间距是相同的。
建构文化研究_肯尼思_弗兰姆普敦

2013.04 - 131 读 书Book reviews编辑_刘 珺 设计_刘小玲1 建构文化研究本书是肯尼思·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rnptorl)继他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之后又一部令人翘首以待的鸿篇巨著,必将对现代建筑发展的讨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本书是对整个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思考。
弗兰姆普敦探讨的建构观念将建筑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它向迷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思想提出有力的挑战,并且展现了一条令人信服的别开生面的建筑道路。
确实,弗兰姆普敦据理力争的观点就是现代建筑不仅与空间和抽象形式息息相关,而且也在同样至关重要的程度上与结构和建造血肉相连。
组成全书的十个章节和一篇后记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当代建筑形式作为一种结构和建造诗学的发展历史。
弗兰姆普敦对18世纪以来法兰西、日耳曼和不列颠建筑史料的近距离解读为本书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清晰地阐述了结构工程与建构想象是以何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佩雷、赖特、康、斯卡帕和密斯的建筑之中,以及建造形式和材料特征是如何在这几位建筑师的建筑表现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的。
此外,弗兰姆普敦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元素贯穿在某位建筑师作品中的方式也就构成了评判该建筑师整体建筑发展的基础。
这一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弗兰姆普敦对佩雷、密斯和康的建筑作品和思想态度的历史威份的分析之中。
在弗兰姆普敦看来,积极主动地挖掘建构传统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性和“先锋派”历史地位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
2 自然的建筑换个角度来看,20世纪的人们都在追求像混凝土一样不接续的时间,执著于把没有固定形态的东西固定下来。
混凝土只是行将消亡的不安定事物的最后呼喊。
只要人们稍具敏锐的观察力,抱持及时替换受损部件的勤勉态度,木质结构建筑就会维持其顽强的生命力,细水长流,永无尽头。
当某个事物与它所存在的场所产生幸福的联系时,我们就会觉得它是自然的。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pdf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pdf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是一部反思现代建筑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批判性的剖析。
其中,作者强调了现代建筑模式的缺陷和危害。
例如,现代建筑在建造时常常以效率和成本为导向,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在建筑垃圾、能源利用等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同时,现代建筑更多的是追求表面的美观和奇特,很少关注人的感受和身体健康,所以在使用上,存在很多不安全和舒适问题。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现代建筑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破坏。
现代建筑往往是一种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忽视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不顾及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将过去的历史文化颠覆了。
这不仅对人的文化情感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损害了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人们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这本著作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现代建筑模式的缺陷和危害,在培养人们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这本书的内容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它对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灵魂的遗落与重拾
—一部批判的历史浅读题记:现在的建筑都在利益的驱动下变的俗套,我们开始注重这个建筑产生的效益有多少,什么符合我们业主的口味。
作为一个建筑师将自己的理念和审美隐藏在心底,也许真的亵渎了建筑的美学以及建筑师们的心血。
还记得刚毕业也是踌躇满志,而曾经也变成了画图的机器。
也许我们真的该叩问灵魂,叩问心底最真的意念……
关键词:建筑灵魂遗落重拾
建筑是坚硬的,在这本书中建筑与文化、艺术、美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思索的思索,以学人的胸怀关注着以建筑为发散点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从建筑的入眼点来解读文化,也许是审视这部书的最好的解释。
1914年,《未来派宣言》正式发表。
在这篇至今无法确认真实作者的宣言里,圣伊利亚或马里内蒂宣称:未来的建筑应该“吸取科学和技术的每一种成就来把新的建筑提高到一个理智的水平”,现代建筑应该“像巨大的机器”。
现代派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建筑就是居住(生活)的机器。
”沸腾的工厂烟囱、奔腾的血红的铁水、以及瞬间就能把人送至高处的电梯,还有不用出门就能一览外间景象的玻璃门窗——这些令人激动的发明把人们从阴暗、潮湿、石膏像环抱的水泥石头窟生活,带向有着明媚阳光、简洁装饰、实用风格的现代(摩登)风格建筑。
整齐划一的方盒子排列在街道的两旁,直冲云天;人们在功能完善的小区里生活、嬉戏,终老一生。
这些具有诱惑力的想像描绘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在那里,机器的力量改善人类的生活。
未来派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建筑的开始,当然也并非终结,他们代表一种倾向——机器才是主宰生活的关键。
在这本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现代建
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作者把“文化的发展与先导的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先声。
机器、工具以及标准化组合构成的建筑,随着现代派建筑以及机器论的大行其道遍布世界的大街小巷。
无论哪个城市,都能看到一个模子里塑出的建筑。
马里内蒂皈依了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圣伊利亚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场上,这就是未来派创始人的未来。
现代派建筑设计师山崎实设计建造了美国圣路易丝市的普鲁艾哥公共住宅。
但是实际使用后,居民们却怨声载道。
1972年7月15日下午2时45分,当地市政府将它爆破拆除。
建筑理论家詹克斯声称:这个时刻意味着现代建筑的死亡。
不是每一栋过去的建筑都会遭到爆破的命运,它们有的成了供人研究的文物,另一些成了人们的安身之处。
又有哪一幢建筑如同19世纪国外某报纸上的花园村民谣所说:“人将在里边生活,纯洁、正直而优雅。
”
笔下的建筑,窥见到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情怀,这里是用批判的眼光对建筑背后各种文化的理解,但同时反应的是生活的缩影、历史的脚步、人文的气息,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对社会的启蒙与责任,对社会思潮的解释、对历史轨迹的延续。
他的语言是理性而透彻的,理性的条理使人激动,真正的建筑家的个性,建立在专业与对人世理念的统一。
这个思想建立在深刻的思考和睿智的审视上的,所以他发出的声音就有了理性的力量以及洞若观火的通透。
建筑融入的·风格、深度,必须有历史、文化、哲学、音乐的集藏。
它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可以看做是本集中世界建筑的思想总纲。
透过作者笔下的建筑,我们仿佛是对世界建筑文明做了一次简略而精准的阅览。
莱茵河畔两岸教堂的尖塔与山上的古堡相辉映,使人回忆起属于武士与教士的中世
纪文明。
伦敦公园的不落痕迹,似乎天生用来供人修身养性的近人的精神,拜占庭画中所特有的空虚而忧郁的眼睛,是一种内省的艺术。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常常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取舍中处境尴尬。
摆脱严峻的理性的功能主义,通过环境特色的体验开始思考,去发现文化的潜在力量,是作为建筑领域的一条可行之路。
由此可以引申自民族文化的角度,从方与圆、内与外、正与邪、新与旧、色与空来观察中国人的环境观,让我们从精髓中提炼、延伸。
而如今自建筑文化至生活艺术,应该是更深一步的思索。
对于浅薄和社会主流淘汰我们来说,警醒的意味、叩问的深思也更进一步。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透过通透的每个时期,给了我们这样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我企图用这些“声音”来说明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延续的文化探索的发展方式,并阐明某些观点如何在历史的某一时刻可能失去其相关性,而在后来的另一时刻又以更重要的价值意义重现。
本书中介绍了许多未建造的作品,因为在我看来,现代建筑史既涉及建筑本身,也同样涉及人们的思想和论争中的意向。
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我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但即使是对本书最粗略的翻阅也会发现,书中没有引用马克思主义既定的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我所接受的洁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却无疑帮助我润色了对整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并使我尖锐地意识到欧洲启蒙运动的阴暗面:它以不合理的理性主义为名,把人引入了这样一个境地,使它异化干自己的生产活动,也异化于自然世界。
启蒙运动以后,现代建筑的发展似乎分裂为两派:一派是先锋派的乌托邦主义,形成于19世纪初,见之于勒杜(Claude-Nicholas Ledoux)的重农主义的理想城市;另一派是反古典.反理性.反实用的基督教改革派,首次宣布于普金(Pugin)1836年的《对比》一书。
从此以后,资产阶级的文化,
在企图超脱劳动分工以及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等严峻事实的努力中,就摇摆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即一方面是全然处于计划控制下的工业化乌托邦,另方面则全然否定机器生产的历史现实。
各种艺术形态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生产与再生产的限制,建筑学大其如此。
它不仅受到本身技术方法的约束,而且还受制于它本身之外的生产力水平。
这一点在城市中最为明显。
在这里,建筑学与城市建设的分裂己造成了一种情景,使两者之间的相互贡献在很长一段时期中特别受到了限制。
城市越来越处于一种连续不断发展的消费者经济的控制之下,已经失去了维持其本身完整意义的能力。
城市对它无能驾驭的力量失却控制这一事实,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州级城市在高速公路、郊区、超级市场的组合作用下迅速瓦解这一事实中得到说明。
现代建筑迄今为止的成败,以及它未来可能发生的作用,最终要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进行评价。
当然,建筑学中最抽象的形式也对环境的恶化起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类型及方法合理化的过程中。
使建筑装饰与平面形式被还原到最小公母数,以便降低生产成本或优化使用条件时更其如此。
建筑学,在它试图综合20世纪中创造的技术与工艺现实的动机这种良好但方向有时错误的努力中,采用了一种语言,其表现方式几乎完全依赖于一些过程性的、次要的部件,如斜道、走道、电梯、楼梯、自动楼梯、烟囱、空气管道以至垃圾道等。
再没有比这种手法更远离古典建筑学所使用的语言了,在后者,上述这些部件无例外地被隐藏在立面之后,从而让建筑主体本身能自由地表现自己——它通过压制经验事实而使建筑艺术得以通过自我陈述中的合理性来象征理性的力量。
但功能主义则奠基于相反的原理,它把各种表现都还原为功利或加工过程。
反观中国的现代建筑史,这是一个不断接受冲击和消极抵抗的
历史。
建筑师们既无法接续2000年前的传统,也没有接受现代建筑的彻底洗礼,长时间满足于平庸的设计和建造。
中国新兴的都市化现象是对传统的建筑学和建筑史巨大的挑战。
城乡结构的剧变、建筑的整体膨胀、都市空间的扩张和新技术的介入,都让城市经历着再定义的过程,如果再不审视自己,在建筑这个巨大的艺术殿堂,亵渎了高贵的灵魂!
后记:读了这本书,首先是艰涩和难懂,我不知道也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术语,但是其间揉入的人文、历史、生活、哲学、音乐、潮流让我领略了大师级的风范及作者通透的眼光,在这个世界舞台,他的脚下是坚实的基础。
作为自己,在如此浩瀚的海洋深感渺小无知,对于所学的建筑学深深的低头、深深的愧疚。
建筑的灵魂遗落在我们无知的思想和浅薄的学识中,叩问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而建筑的美妙流露在大师的手间,从他的笔下,有颓废的辉煌、有辉煌的堕落,有复出的迷惘,有迷惘的清晰,有清晰的脚步,有脚步的沉重……
作者简介:高峰松,男,机械部第四设计研究院,担任项目总监。
200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项目经理证书,一级注册安全师,一级注册建造师。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现代建筑》:[意]曼弗雷多.塔夫里/弗朗切斯科.达尔科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