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技术与实践
龙文塔的实践报告

龙文塔的实践报告一、引言龙文塔,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塔,龙文塔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而且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
本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龙文塔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特色和保护现状,以期为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龙文塔的历史文化背景龙文塔初建于唐初,经过历代的修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该塔是古代先民为镇压水患、祈求平安而建。
在漫长的岁月中,龙文塔见证了无数次的水患与战乱,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一代代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
三、龙文塔的建筑特色1. 结构特点:龙文塔为八角形结构,外观七层,实有十三层。
塔身采用砖石混筑,外墙嵌有石雕佛像,塔檐翘起,宛如飞龙在天。
每层均设有佛龛,供奉佛像,内部有楼梯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
2. 建筑装饰:塔身外观装饰华丽,以石雕和琉璃瓦为主要材料。
瓦当上刻有吉祥图案和文字,檐角挂有风铃,风吹铃响,声韵悠扬。
此外,塔身内外均有精美的壁画和题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选址与环境:龙文塔选址考究,背靠青山,面临碧水,遥望远处的海天一色。
其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既体现了古人对环境的尊重与顺应,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龙文塔的保护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龙文塔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塔身进行修缮和维护。
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日常的监测和管理。
然而,由于龙文塔历史悠久,建筑结构复杂,仍面临着许多保护难题。
如风化、腐蚀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塔身的保存状况;游客的频繁参观也对塔身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升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以确保龙文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五、结语龙文塔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方向社会实践报告古建筑修缮与传统工艺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方向社会实践报告古建筑修缮与传统工艺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方向社会实践报告古建筑修缮与传统工艺保护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古建筑和传统工艺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研究古建筑修缮与传统工艺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以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方向的发展。
二、实践背景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参与一项古建筑修缮与传统工艺保护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发起的,旨在恢复和保护当地一座重要的古建筑群,并传承传统的木雕工艺。
我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既能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也能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三、古建筑修缮工作1. 项目介绍我们所参与的古建筑修缮项目是修复当地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古庙。
古庙因年代久远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已经出现了许多损坏和倒塌的部分。
我们的任务是根据专业修缮方案,进行庙宇的整体修复和部分重建。
2. 修缮技术在修缮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传统的修缮技术,并结合现代的工程方法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废墟勘察和文物调查工作,以了解古庙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然后,我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对古庙的墙体、柱子和屋顶进行修复和加固。
在修缮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持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尽可能使用与当时相近的材料和工艺。
四、传统工艺保护1. 工艺介绍作为古庙的一部分,雕刻艺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木雕工艺,我们在修缮过程中特别关注了这一方面。
木雕工艺在古庙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门楣、神龛和栏杆等。
2.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木雕工艺,我们采用了多项措施。
首先,我们对已经损坏的木雕进行了修复和复原。
我们尽量保持原有的造型和工艺,同时补充了一些缺失的部分。
其次,我们开设了木雕工艺培训班,邀请当地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
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文物古迹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历史上,我国发展出了许多保护与修复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传统保护与修复技术传统的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各种各样的补齐、构架、加固、拼接和涂饰等建筑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基本上是利用木、石、泥、砖和瓦等材料来修缮文物古迹,在维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保留了古代建筑工艺的技术特点;二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的使用技术,这种维修方式是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古迹而归纳出来的,如在针对陶器和石器的蜡加热补缺,针对青铜器和铁器的热金补铜,针对书画字画和印章的修边补激活等等。
二、先进保护与修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大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
但是,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性地发展出了一些先进的维修技术。
1.非接触式数字化测量技术非接触式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激光扫描仪、相位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系统,快速、精确地实现文物古迹三维数字化测绘,从而减少了文物古迹在维修修缮中的损伤。
2.智能化3D打印技术智能化3D打印技术是通过使用专门的软件将文物古迹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设计,并通过3D打印机制造出逼真的复制品。
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对文物古迹进行软硬件的一部分或整体的还原,从而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充分地展示文物古迹的本来面貌。
3.高科技材料修复技术高科技材料修复技术是一种根据文物组成材料、结构和损伤特点,确定混合比例和配方的修复手段。
例如,可以使用高强度、高韧性和环保的微纳米材料来对文物进行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文物的原有特性,同时达到持久性修复的效果。
三、未来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技术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技术会越来越注重高科技的使用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1.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文物古迹保护的过程更加安全、精准和高效。
工业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实践体会

水 、电,煤等管线更新为符合现今标准的。从而彻底 消除了 原有结构的安全隐患 .并满足 了结构抗震要求。
为去涂鸦剂 。其形状为膏体 ,能迅速渗透到涂膜大分子链段
的 间 隙里 起 到 自然 降 解墙 面 污迹 的作 用 。
3 修缮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C号楼和 E号楼损坏相当严重 ,已属危房类别 ,且老 建
挖一浇筑垫层混凝 土一凿开砖基础扁担梁空洞一绑扎钢筋一
模 板 支 护 一 浇筑 混 凝 土 一模 板拆 除。
外墙地 上部分施 工流程 :施工放线一凿开底层砖垛处剪 力键一钻孑 植入钢筋 、安放拉结板一绑扎钢筋一模板支护一 L
() 7拼色剂。我们采用了豆油、桐油等并根据修 复墙面的
篷设髻 理
大部分 的基础底标高与原基础持平 .使新 旧基础连成一体 ; 对原外墙 内侧砖垛采用新增混凝土附壁柱 的方法进行加固。
为保 证 附加 混 凝 土 构 造 柱 与 原 砖 墙 ( ) 接 的整 体 性 .采 用 垛 连
植 筋连 接并沿墙垛高设若干拉接锚栓 .拉结锚栓之 间的间距 约 为 2m.并在墙高中部、顶部各加 同长水平 圈梁一道 ;圈 梁与墙体 内侧采 用植筋连接 ,圈梁纵筋锚入 内墙垛 附加构造 柱 内.形成的混凝土组合柱能抵御施工阶段及使用期 间 5 0年
() 3 墙面增强剂。我们采用高渗透的硅酸乙酯增强剂作墙 面增强剂。用于砖墙表面可起到 不改 变颜色 、不影响吸水及 透气性的作用 ,并提高墙体的耐候 、耐久及抗腐蚀的性能。 f) 复砖粉。我们采用f黏土砖粉 为原料 ,添加天然水 4修 E t
硬性石灰等无机粘结剂和其他精细骨料及进 I助剂配制而成 Z l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工艺.工序等多个方面实施严格的质 量控制管理 ,确保 每个
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和实践

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和实践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象征性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遗址,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实践措施。
一、法律与政策保护1.1 国家级保护单位布达拉宫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国家级保护的待遇。
国家将其列入保护范围,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维护修缮,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传承。
1.2 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是对布达拉宫保护的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等,确保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得以有力实施。
二、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并重2.1 合理开发利用布达拉宫的保护政策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布达拉宫的文化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2 游客数量限制为了保护布达拉宫的文化遗址,实行了游客数量限制的政策。
通过限制每天参观人数,减少游客对建筑的损坏和对文物的破坏,提高布达拉宫的保护效果。
三、修缮与维护3.1 传统材料与工艺布达拉宫的修缮和维护工作注重传统材料和工艺的使用。
通过使用传统的物料和工艺技术,使修缮后的建筑和原有建筑保持一致,确保其历史风貌不受破坏。
3.2 定期维护与检测布达拉宫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实行了定期维护和检测的制度。
定期进行建筑物的检测,及时处理和修复有损害的地方,保持建筑的完好和稳定性。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4.1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合作布达拉宫的保护工作与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保持紧密的合作,借助国际机构的力量,提高布达拉宫的全球影响力和保护水平。
4.2 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和传播布达拉宫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其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布达拉宫保护政策和实践的影响力。
结语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和实践涵盖了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并重、修缮与维护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
这些政策和实践措施的执行,对于布达拉宫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监理实践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监理实践【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概述三、监理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四、监理实践的成功案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
为了确保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法和技术。
同时,修缮工程的监理实践也是保证修缮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监理实践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理工作。
二、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概述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是指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维护的一项工程。
这类工程通常涉及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技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术来进行修缮。
同时,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要求严格,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监理实践的方法和步骤监理实践是确保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监理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和步骤:1.制定监理规划:在工程开始之前,监理单位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一个详细的监理规划,明确监理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2.设立监理组织:为了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理组织,负责协调和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指定一名监理工程师,负责具体的监理工作。
3.进行现场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定期到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质量隐患进行及时处理。
4.审核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之后,监理单位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审核,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5.编写监理报告:在工程结束后,监理单位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监理报告,记录工程的监理过程和结果。
保护古民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保护古民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参与保护古民居社会实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社会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传统建筑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首先,保护古民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传统建筑的构造原理、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讲解,我们深入了解了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和历史背景。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传统工艺技能,如木工、绘画等,以便更好地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其次,保护古民居需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耐心。
修复一栋古民居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细致地排查、评估和修复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我们甚至需要进行一点一点的拆解和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古民居保护的标准。
最后,保护古民居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
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个社会和历史的象征。
为了提高公众对古民居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座谈会和讲座,向公众传递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
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古民居保护事业中来。
通过参与保护古民居社会实践,我深刻理解到古民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见
证。
保护古民居,并非只是修缮一栋古老的建筑,更是保护我们文化和历史的责任。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宝贵的古民居文化。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实践与思考--以孙中山行馆旧址保护性修缮项目为例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实践与思考--以孙中山行馆旧址保护性修缮项目为例施柳英【摘要】当前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建筑本体的修缮,更需要结合国际上主流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干预原则。
本文通过对孙中山行馆保护性修缮案例的分析,来思考在历史建筑多方面的价值中,如何体现其精神价值,以及修缮实施过程中关于一些传统手工艺匠人培养的思考。
%Since the outstand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is an arduous and long-term task, what we have to do is not only to renovate the buildings, but also make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ainstream historical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principles to renovat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various values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how to exhibit its spiritual valu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se of the protective renovation on Sunzhongshan's Living Site. It also makes the readers to think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some traditional craftsmen in the operation of renovation.【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6(036)007【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真实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全面原则;精神价值【作者】施柳英【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美达建筑设计事务所【正文语种】中文每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成长的过程,城市中每个时期建造的各类代表性建筑、街区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及社会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技术与实践
【摘要】近现代历史保护建筑为了使其“重现历史风貌,再塑现代功能”,针对历经80多年乃至百年沧桑的老建筑结构整体性差,无法满足现有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有效的结构加固设计方法,达到对保护建筑的修缮设计要求。
【关键词】历史保护结构修缮修缮技术
历史保护建筑与一般房屋建筑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文物的属性;修缮时必须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性和价值,按照公认的准则,保护建筑物本体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修缮的目的是通过保护使建筑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况,消除安全隐患,医治和减缓病害,抑制险情扩大的趋势,最大程度的保护文物历史信息,有利于发挥建筑的社会价值作用;修缮的标准不同于其他建筑维修;修缮的方法也与一般建筑修缮完全不同。
总结上个世纪初建造的历史保保建筑,从建筑外墙形式,结构主体形式,房屋损坏情况以及保护性修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筑外墙形式:
建筑外墙面形式和主体结构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结构类材料:如清水墙,砌筑石材等。
水泥粉刷类:如混合砂浆,水泥砂浆,拉毛粉刷,压毛粉刷,
装饰粉刷等。
石粒类分刷类:如斩假石,水刷石,鹅卵石等。
块材铺贴类:如马赛克,面砖,石材,水泥块等。
雕饰类:如砖雕,琉璃饰件,青铜饰件,石雕,浮雕,彩绘等。
二.结构主体形式:
主体结构大多数采用砖木钢石混合结构,砖墙用于墙体承重墙体,钢梁和木格栅用于楼面承重,石头用于石柱承重或装饰材料,屋盖大多为木结构的四坡屋面,房屋层数不超过四层。
三.房屋损坏情况:
上世纪初的历史保护建筑,经历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房屋主要损坏表现在:
1.防潮层损坏:
房屋的主体材料——粘土砖是多孔亲水性建筑材料,孔隙率达20%~25%,吸水率为23%左右。
当建筑物防潮层破坏后,土壤中的水分就会借助粘土砖的亲水性,在砖砌体孔隙的毛细作用下,含有盐碱的水分向上浸湿墙体。
日积月累,墙体内的水分和含盐碱量逐渐增加,形成了潮湿的盐碱墙。
砖墙碱蚀不仅削弱了墙体的承载力,降低了房屋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墙体潮湿,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性能,导致室内阴冷潮湿,室内物品受潮霉变。
2.外墙损坏:
建筑物外墙由于受到日晒、雨淋、风化等自然影响,以及人为
使用不当,损坏情况主要表现在:墙体裂缝,墙面上有苔藓,砖面不同程度的风化,墙面污染(涂料、涂鸦),墙体有各种后开设的孔洞,局部修补与原墙面砖缝不一样等。
3. 主体结构:
由于建筑物建造年代久远,使用功能不断的发生变化,使得房屋主体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木构件无法满足现在使用功能的承载力设计要求,木屋架,木檩条端部大多数严重腐朽,长条木地板残缺不齐;钢柱,钢梁严重锈蚀,砖木钢混合结构损坏严重,无法满足抗震要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屋面大多数木构件腐烂,屋面板由于渗水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和变形。
四.保护性修缮:
历史建筑的修缮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保护修缮,如何处理好保护和修缮显得极为重要,下面列举说明:
1. 防潮层的修复:
对防潮层的修复,对防潮层的修复,在一般房屋的修缮中通常使用“掏墙浇砼、分段修复”的方法,即在拟新设置防潮层的位置凿掉一皮砖,然后填入细石混凝土,通过逐段施工的方法最终形成一道新的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另一种方法是新做“隔离墙”的施工方法。
但是在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中,这两种修复方法会对建筑结构带来一定的损坏或对结构形式带来一定的改变,而且不符合保护的要求。
在保护性修缮时,我们采用无损修复技术来修复防潮层的损坏。
无损修复技术就是在损坏的防潮层部位灌入或注入防水剂,使之在该区域形成一道水平障碍,从而达到潮气无法上升的效果。
具体方法有:重力灌注法和压力注射法。
2. 外墙清水墙的修复:
由于墙体损坏情况不同,所采用的修复方法也不同,历史保护建筑外墙常见的清水墙修复主要是原清水墙被涂料粉刷和墙体风
化比较严重。
如果采用一般的修缮方法,把清水墙表面的涂料铲除,势必破坏原有清水墙。
在保护修缮时,我们采用德国雷马士公司的涂料进行修复,主要方法如下:
(1)墙面清洗:
对原清水墙面进行清理,主要步骤手工凿除疏松砖体,露出原清水墙。
(2)涂布涂料清除剂
涂涂料清除剂(俗称“脱漆剂”),(涂布前,先用冲淋的方式对墙面进行预湿)用清洁的刷子(不含增塑剂成分)、滚筒或无气喷涂设备将涂料清除剂涂布在基材表面。
等待化学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为1-4小时(20℃),温度越低,反应时间相对越长。
(3)高压水清洗
用高压水枪将反应后的脱漆剂冲刷下。
最佳水温为70-90℃,最佳水压宜控制在80-100bar。
(4)基体增强
采用涂刷、喷涂或浇淋的方式将界面增强剂涂布到清洗后的石材或墙面上。
最佳施工温度一般为5~25℃。
(5)墙面修补
修补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施工:
(a)对于深度不超过1~2cm的表面缺陷,可以直接预湿,并将干粉砂浆与水一起拌制好的砂浆用铁板粉到缺陷表面并与表面
粉平,并在干燥20-30分钟后进行边缘的修正,和用泡沫橡胶模漂进行表面的处理;
(b)对于深度超过2cm的缺陷,必须采用分层(每层厚约1cm)修补的方法,且只有在底层干燥后才能做上一层的修粉,最后的表层需要表面处理;
(c)对于缺陷深度超过3cm的地方,除需要分层修补外,还需要在缺陷处预先打孔,安装销钉或螺栓以保证修复层与基层的结合强度。
(6)墙体勾缝
a、施工前应清除表面酥松的部分和灰尘。
b、对砖缝部位进行预湿,将已经加水调和好的砂浆熟化1分钟左右时间,然后用专用的勾缝铁板或其他工具进行勾缝施工。
c、施工完成后要保证24小时接缝施工部位不经受雨水和霜冻的侵害。
(7)涂刷防水剂
a、采用无压流涂的施工方法,首遍完全吸收后,再进行下一度施工。
一般情况下,大面积涂装可采用近距低压喷涂(采用低压加气喷涂喷枪,耐溶剂的传输设备。
喷嘴和压力要适当),小面积及复杂表面涂装可采用洁净干燥的毛刷刷涂或滚筒施工。
b、施工后5小时内应不受雨淋,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3. 结构性修缮:一般的结构加固方法很多,有加大截面法,粘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但是在砖木结构房屋中,这些加固方法都显得无能为力。
对于砖木混合结构的历史保护建筑,我们通常采用的修缮方法有:
(1)墙体加固:
a.对有严重裂缝的承重砖墙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墙体加固。
b.对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的墙体采用钢筋网片进行加固。
但是由于大多数历史保护建筑的外立面为重点保护部位,外立面不得破坏,所以外立面采用钢筋网片单面墙体进行加固,而对于内墙,不是重点保护部位,我们采用钢筋网片双面墙体进行加固。
这样既满足了保护要求,也提高了房屋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同时也满足了安全使用的要求。
(2)对木构件的加固:
砖木结构的历史保护建筑,保护要求不得改变房屋原有结构体系,所以对原有的木构件,如木格栅腐烂严重的原截面原材质进行
更换,对局部损坏的木格栅进行夹板加固。
对长条木地板损坏严重的进行原材质更换。
并对所有木构件刷防腐和防火涂料。
(3)钢构件的加固:
钢构件在砖木混合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大房间的净高度,提高房屋的承载力,但是由于时间久远,钢结构表面锈蚀严重,在修缮过程中,要对钢构件进行表面除锈处理,对不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的钢梁进行局部加固或者原截面更换处理。
并对所有钢构件刷防锈和防火涂料。
总结:随着人们对历史保护建筑的认识和了解越多,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逐渐得到了体现。
我们在修缮历史保护建筑时,采用了传统的技术修缮方法,同时也采用了现代的技术,使得历史保护建筑得到了再生,得到了更大的保护。
防潮层的修复,使保护建筑重新获得了生机,外墙清水墙的修复,使保护建筑展现的新的面貌,结构性的加固处理,使得保护建筑重现现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