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的意思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的意思“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贺新郎·夏景》,其古诗全文如下: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⑥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
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⑦秾艳二句:秾,艳丽;华丽。
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⑧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⑨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翻译】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
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艳丽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
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赏析】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
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生活如此的累文言文

生活如此的累文言文
1、生活如此的累,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2、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生活如此的累,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3、生活如此的累,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海阔天空少了谁。
4、生活如此的累,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
5、雁过留声,风逝了繁华,埋葬在天涯。
残阳映照了那抹思念,生活如此的累,消了容颜,褪了风华。
6、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生活如此的累,东莱不似蓬莱远。
7、《题画山水障》
唐:张九龄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
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
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8、佳肴难以下咽,美景不及欣赏。
浮日无神,身心俱创。
倦怠之态,大抵若此也。
《隋宫》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隋宫》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
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作品原文:隋宫⑴紫泉宫殿锁烟霞⑵,欲取芜城作帝家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⑷,锦帆应是到天涯⑸。
于今腐草无萤火⑹,终古垂杨有暮鸦⑺。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⑻。
词句注释:⑴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⑵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⑶“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帝家,帝都。
⑷玉玺(xǐ):皇帝的玉印。
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
此处指唐高祖李渊。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
”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⑸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古诗满江红·太液芙蓉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太液芙蓉翻译赏析《满江红·太液芙蓉》作者为宋朝诗人王清惠。
其古诗全文如下:太液芙容,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前言】《满江红·太液芙蓉》是南宋女词人王清惠的词作品。
词写于国破而被俘北上的驿站墙上,充满家国之悲。
这首词后来传遍中原,文天祥、汪元量等都有和作。
【注释】(1)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
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
(2)浑不似:全不像。
(3)春风雨露:比喻帝王的宠爱。
(4)玉楼金阙:指富丽的皇宫。
(5)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
馨,一作“簪”。
(6)晕潮:指女性脸上泛起红润的美丽光彩。
(7)鼙鼓:指战鼓。
(8)龙虎:比喻南宋的君臣。
(9)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
(10)山河百二:险要之地。
(11)客馆:指驿馆,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12)宫车:指作者和后妃一行乘坐的车子。
(13)从容:舒缓不迫。
【翻译】御园里太液池的荷花,再不像从前那么娇艳。
还曾记得,花承雨露春风,人蒙浩荡皇恩,玉楼金阁,富丽宫殿。
声名在后妃中像兰花一样芬芳,脸庞如莲花般红润光鲜,常常陪伴在君王身边。
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鼙鼓,宫廷的繁华烟消云歇。
朝廷土崩瓦解,君臣风飘云散。
这亡国的千古遗恨,叫我向谁诉说?面对破碎山河,我只能仰天哭泣,血泪斑斑洒满衣前。
被掳北行,驿馆中夜晚常被战乱恶梦惊醒,天刚破晓,又复北行,车轮碾碎月影,颠簸在荒寒的关山。
仰望一轮冷月,殷切询问嫦娥,能否容许我追随你,超脱尘世与月亮同圆同缺。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与感伤。
词的上阕,一开头,作者就运用比兴手法。
暗示自己经受一场巨大的变故后形容憔悴,精神沮丧。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小故事网时间:2016-07-31 贺新郎·夏景(苏轼)【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
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赏析一】有关此词本事,宋人众说不一。
杨堤云:苏轼知杭州时,府僚于西湖宴集,官妓秀兰浴后倦眠,姗姗来迟受责,折榴花请罪,苏轼为其解围作此词。
陈鹄则认为此词是苏轼为爱妾榴花所做。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
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
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
王勃的诗词及赏析6篇有名

王勃的诗词及赏析6篇有名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王勃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采莲曲朝代:唐朝|作者: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江亭夜月送别朝代:唐朝|作者:王勃【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
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咏风朝代:唐朝|作者: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性灵。
九日朝代:唐朝|作者: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塞下曲四首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塞下曲四首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四首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四首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塞下曲四首唐代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
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首翻译赏析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翻译赏析2020-11-26 李商隐17岁显露才华,受到令狐楚的赏识。
令狐楚聘请他到幕府做官,为他在⽣活上、学习上提供⽅便。
这时的李商隐春风得意,写下⼀⾸《牡丹》诗: 锦帷初卷卫夫⼈,绣被犹堆越君。
垂⼿乱雕⽟佩,折腰争舞郁⾦裙。
⽯家蜡烛何曾剪,荀令⾹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吟诵牡丹,意境虚幻美丽,格调惆怅沉郁,别有⼀番滋味。
他的眼神迷离,他的脚步迟疑,他的诗风浓丽,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有说不出的厚重滋味。
李商隐写诗爱⽤典故。
第⼀句⽤的是孔⼦见南⼦的典故:卫夫⼈即春秋时卫灵公的`夫⼈南⼦,美艳⽽轻浮。
《典略》记载孔⼦回到卫国,受到南⼦接见。
孔⼦北⾯稽⾸,南⼦在帷中回拜。
诗⼈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形容牡丹初放时的惊艳和娇羞。
第⼆句⽤的是君泛⾈的典故:《说苑》记载君⼦皙泛⾈河上,划桨的越⼈唱起歌,表⽰对君的爱戴,君为歌声所动,扬起长袖并举绣被覆之。
诗⼈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君的绣被,将牡丹⽐喻为被绣被覆盖的越⼈,意象美丽,透出惊艳。
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句中,诗⼈把牡丹⽐喻为善舞的⼥⼦,描写她舞动时垂⼿触动了⽟佩,转⾝时携风飘起了长裙,从⽽展⽰牡丹随风摇曳的风姿。
垂⼿、折腰都是舞曲名,这⾥指代舞姿;⽟佩是舞⼥⾝上的⽟制佩件,郁⾦裙是⽤郁⾦草染⾊的裙,这两句有声有⾊地描绘出牡丹迎风起舞的形象。
“⽯家蜡烛何曾剪”,是说牡丹就像燃烧的烛⽕,但不需修剪烛芯。
这句也⽤了典故:西晋都城洛阳有⾦⾕园,乃西晋富豪⽯崇的花园。
此⼈⽣活奢侈,常⽤蜡烛当柴⽕烧饭,这样烛芯当然不需要剪。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牡丹过于美丽,竟有点奢侈了。
“荀令⾹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本是天⽣,不需⾹炉来熏烘。
荀令即荀,曹操的谋⼠,因担任过尚书令,故被尊称为荀令君。
荀曾到别⼈家⾥作客,他坐过的地⽅好⼏天都有⾹味,这⾥⽐喻牡丹天⽣⾼贵。
这⽐喻很独特,⽤典也贴切,给⼈的感受较为强烈。
诗⼈陶醉于国⾊天⾹之中,恍惚梦见了巫⼭神⼥,盼望她赠给⾃⼰⼀⽀⽣花彩笔,以将思慕之情题在牡丹的花叶上寄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
出处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出自宋代苏轼的《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
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脓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
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