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关于杨利伟的小故事

关于杨利伟的小故事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在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升空,历时21小时23分钟,绕地球14圈后平安返回。
以下是他的一些小故事:
1. 杨利伟在进入太空前,曾在太空模拟训练中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他的太空服抽丝了,需要换掉。
然而,太空服是按身高定制的,换掉需要重新调整,很浪费时间。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杨利伟让助手用剪刀将太空服“割”短,直接上身,省去了调整的时间。
2. 在太空中,杨利伟面临了一个困境:中午不知道吃什么。
虽然舱内备有各种食物,但许多都需要加热或膨化才能食用,杨利伟没有工具可以做到这些。
于是他打开了一个装着水果、食盐和胡椒的小盒子,将一样东西搅拌在一起,得到了一种坚果和水果的混合物,意外地满足了他的胃口。
3. 在神舟五号返回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问题:飞船着陆时,气动制动伞没有完全张开,导致飞行速度过快。
杨利伟紧急采取措施,打开了飞行器上的气囊以缓解速度。
最终,他平稳地着陆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成功完成了任务。
杨利伟的这些小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机智、勇气和创新精神,也向人们展示了太空探索的艰难与卓绝。
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事

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事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0日,周日,阳光明媚。
在的这个美好日子里,我们一同掀开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传奇篇章,回顾他那充满勇敢、坚韧与梦想的人生旅程。
一、梦想起航 杨利伟自幼就对天空充满向往,小时候的他常常仰望天空,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航天员。
在我国恢复载人航天计划的背景下,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航天员选拔,决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艰苦训练 成为航天员后,杨利伟面临着艰苦的训练。
他每天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各种训练,以熟练掌握航天器的操作技能。
此外,他还必须适应在狭小空间中生活,以便在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和生活。
杨利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太空之旅 2023年10月16日,我国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了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
在太空中,他亲身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在圆满完成任务后,杨利伟安全返回地球,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英雄。
四、传承梦想 杨利伟的壮丽篇章并没有因为神舟五号的的成功而结束。
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新一代航天员,为他们提供指导和鼓励。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已。
五、梦想成真 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计划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取得突破。
这一切离不开杨利伟等航天英雄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用勇敢和梦想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榜样。
杨利伟,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凭借对蓝天的热爱和敢于追梦的勇气,成为了一名英勇的航天英雄。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梦想,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奋发向前。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以杨利伟为榜样,继续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
心中最璀璨的星讲述英雄故事

心中最璀璨的星讲述英雄故事大家好!我是XXX。
在红领巾寻访活动中,我寻访到了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他是我心目中最璀璨的星。
今天就听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的故事。
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
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
在刚进入太空时,飞行器十分颠簸,随后才保持平稳,但是没有持续多久,就听到了神秘的敲打声,一下下的声音传来,对他就是一种折磨,敲打声随后消失。
在完成任务的返航过程中,舷窗外的防烧涂层被烧毁,明显出现了裂缝,在此关键时刻,杨利伟的心跳几近停止,以为自己很大可能会丧命太空,但幸好没有造成破碎,顺利返航,在后来的落地之时还被撞击过来的铁丝划破嘴唇,差一点就没命了。
太空既神秘又危险,希望人类宇航员们都平安归来。
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胆量,毕竟这是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是有非常的大的风险的,而杨利伟能镇静自若的完成这一壮举,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气概。
其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突破感到无比自豪和兴奋。
也为我国能培训出杨利伟这样优秀的航行员而感到高兴。
再次,这也使我们深受激励,我们也要立志报国,也要学习杨利伟叔叔的勇气、胆识和毅力,遇到困难时决不气馁,为了理想奋斗不息。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主题阅读: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杨利伟的成长故事姐姐说:弟弟有股执著的韧性刻苦学习,生活俭朴,这是杨利伟留给姐姐杨丽君的整体印象。
说起弟弟,杨丽君笑着侃侃而谈:“利伟上学时肯学习,很有韧性,小时候深得爸妈的喜欢,邻居们也常常夸他。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杨利伟上初三那年的一件事。
那天放学回家,杨利伟手里拿着几张卷子,一声不吭地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小屋。
杨丽君见了,觉得弟弟不对劲,便追进屋里问其原因。
原来杨利伟数学考试的一道几何难题没做出来,丢了12分,心里很不好受。
于是姐姐劝道:“不就一道题嘛,下次认真就行了,先吃饭吧。
”杨利伟却说:“这次难题没做出来,下次再有难题咋办呢?”说完,饭也不吃,就伏在桌上埋头演算起来。
姐姐知道弟弟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再劝也没用,只好笑着退出了他的小屋。
1个多小时后,杨利伟终于把这道几何题解了出来,仿佛打了一场胜仗,脸上一扫刚才的愁容,露出了笑意。
姐姐看到,杨利伟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攻克难题是我最大的快乐。
”弟弟说:哥哥是生活中的老师32岁的杨俊伟显得比哥哥杨利伟瘦弱。
说起哥哥,杨俊伟有一份难以平静的激动。
他说哥哥是他生活中的老师,总是以行动教育自己,他很敬佩哥哥。
其中,儿时的一件小事,杨俊伟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杨俊伟上小学一年级,他刚刚加入少先队不久,崭新的红领巾系在脖子上。
一天,正在操场玩耍的杨俊伟不慎摔倒,膝盖上立刻流出很多血来。
俊伟也不知怎样才好,随手扯下红领巾包扎住伤口。
晚上放学回家,红领巾仍然绑在小俊伟的腿上。
杨利伟看见了,忙帮弟弟把红领巾解开,拿出药敷在伤口上,一边敷一边对弟弟说:“你能系上红领巾多光荣啊!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应该爱护它才对啊!”随后又和杨俊伟一起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
杨俊伟说哥哥教给了自己很多做人的道理,这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即使现在自己已长大成人上班了,哥哥仍不时在电话中嘱咐他要注意学习,多看报纸,争做知识型的国家工作人员。
1/ 1。
杨利伟小时候的故事

杨利伟小时候的故事
杨利伟小时候的故事
1. 出生背景
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
里的孩子。
他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生活十分艰难。
2. 学习勤奋
杨利伟小时候就非常勤奋,每天都会在放学后自学功课,为了能够进
入更好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3. 体育天赋
除了学习方面的努力,杨利伟还有一项天赋:体育。
他很喜欢打篮球
和乒乓球,而且非常擅长。
在学校里,他曾经多次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赢得了一些奖牌。
4. 留校读书
由于成绩优异,杨利伟被选中留校读书。
在那里,他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事物。
5. 加入空军
1983年,杨利伟在高中毕业后加入了中国空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那里,他接受了飞行员的培训,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
6. 成为航天员
1998年,杨利伟成为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他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进入了太空,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7. 回国后的贡献
杨利伟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的航天事业,并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投身于航天事业而不懈努力。
8. 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2013年,杨利伟荣幸地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员,为中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关现代名人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有关现代名人杨利伟的成长故事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以前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能够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
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
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
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
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
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
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
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
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
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协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
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
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很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
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
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
杨利伟的故事450字简介

杨利伟的故事450字简介
【一、杨利伟简介】
杨利伟,1965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从小就对航空充满了热情。
他在198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空军飞行员。
后来,他进入航天工程领域,为实现自己的太空梦而努力。
【二、成为中国首位宇航员】
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杨利伟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和身体素质,成为中国首位宇航员。
他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担任重要角色,为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三、太空飞行经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突破。
在太空中,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太空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等。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成功完成了任务,于10月16日返回地球。
【四、返回地球后的生活】
返回地球后,杨利伟获得了国家荣誉,成为民族英雄。
然而,他始终保持谦逊,继续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他在航天领域担任要职,参与策划和指导多个航天项目。
同时,他还致力于科普事业,让更多人了解太空和航天知识。
【五、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杨利伟在航天事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的勇敢和决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少数能够独立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之一。
他还积极参与航天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杨利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代表。
他勇敢地挑战未知,为实现民族航天梦想付出了艰辛努力。
民族英雄杨利伟中国的太空传奇

民族英雄杨利伟中国的太空传奇民族英雄杨利伟——中国的太空传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叹。
在这个领域里,中国砥砺前行,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其中,民族英雄杨利伟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作为中国第一位载人航天员,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杨利伟的背景与成长之路杨利伟,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从小,他就对科学、航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顺利考入中国空军飞行学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二、太空英雄的誓言与努力杨利伟从在空军服役期间,就产生了太空梦想。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航天员选拔,并通过了严格的体能、技术测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航天队的一员。
为了顺利完成航天任务,杨利伟付出了数年的辛勤训练,包括模拟太空环境下的生活与工作,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三、载人航天任务的卓越成就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杨利伟个人的伟大荣耀。
在他的指挥下,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为中国太空探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杨利伟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航天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成就不仅代表了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更为中国年轻一代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勇敢与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坚定了为祖国航天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五、杨利伟的影响力和荣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代表人物,杨利伟在航天领域享有盛誉。
他的个人成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他的英勇事迹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他被授予了国家最高荣誉勋章,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航天史上的传奇人物。
六、杨利伟的未来与中国航天的发展杨利伟在航天退役后,积极投身于科普教育事业,致力于向更多的青少年传递航天精神和科学知识。
他的经验、智慧和领导能力为中国航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
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
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
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
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
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
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
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
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
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
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
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
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
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
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
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
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
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
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
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
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
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
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
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
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
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
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部队的培养
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高中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
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
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
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
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
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
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
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
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
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
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历史的选择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
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
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
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
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
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
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
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
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
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
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
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
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
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
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