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 综合应用题

合集下载

2020中考化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2020中考化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Cl —35.5 Al--27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0年4月哈尔滨市文昌街高架桥工程正式启动。

大桥建成后,将是迄今为止哈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上跨立交桥,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可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 ②建桥需要大量钢材和水泥③建桥破坏市容 ④建桥的同时要对原有树木进行移植A.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爆竹爆炸B .木炭燃烧C .钢水浇铸D .葡萄酿酒3、下列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将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成黑色B . 向盛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将CO在空气中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D、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4、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利用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天然气烧水 B.氢能燃料电池C.风能发电 D.太阳能5、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书写及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P+502=2P205氧化反应B.用过氯化氢溶液制氧气2H202MnO2H20+02↑2化合反应C.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Cu+2AgN03 =Cu(N03)2+2Ag 置换反应D.铁丝放入稀盐酸中 2Fe + 6HCl = 2FeCl3 + 3H2↑分解反应6、水果中含有不同的果酸,其中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柠檬酸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B.柠檬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为6:7C.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D.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100个质子7、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020中考化学热点专攻:综合应用题型精析

2020中考化学热点专攻:综合应用题型精析

中考化学综合应用题型精析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填标号)。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作干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CaCO3;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 Ca(OH)2。

(4)下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

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

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压强,使气球胀大;2NaOH+CO2 ══ Na2CO3+H2O。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 与Fe 2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____________高温2Fe+3CO 2 。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C→D→B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将尾气点燃(答案补充:进行收集)。

(6)称取12.5 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 g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 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解:生成CO 2的质量为12.5 g+50 g-58.1 g=4.4 g设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为xCaCO 3+2HCl══CaCl 2+H 2O+CO 2↑10044 x 4.4 gx =10 g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2)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中有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

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答案】C HCl + NaOH = NaCl + H2O H+和Na+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8%【解析】【详解】(1)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不正确;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不正确;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C。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金属及其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成分如下:一角币用不锈钢,伍角币在钢芯表面镀铜,一元币在钢芯表面镀镍(Ni)。

为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首钢旧址中,一座座废弃的高炉已经锈迹斑斑,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这些废弃的高炉曾经用于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

(3)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

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①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高温_____Cl2+_____。

③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_____。

【答案】Ni+2HCl=H2↑+NiCl2无现象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Fe2O3+3CO 高温2Fe+3CO2 +4 2 TiO2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解析】【分析】【详解】(1)①B中有气泡产生,是镍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H2↑+NiCl2。

②由于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活动性大于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现象。

(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2Fe+3CO2(3)①氧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的化合价为x,x+(-2)×2=0,x=+4;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高温2Cl2+TiO2。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b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___。

(3)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①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铁架台 A 催化导气管撤出水面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19.2 81.7%【解析】【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b是铁架台;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为防止受冷温度降低水回流炸裂试管,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撤出水面;(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4)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x=49g,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81.7%。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综合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综合题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答案】加速溶解CaCO3 BaCO3引入了新的杂质KCl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16.3%【解析】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

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024年中考化学重难点突破----综合应用题

2024年中考化学重难点突破----综合应用题

2024年中考化学重难点突破--综合应用题1.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未注明),请回答:查阅资料可知:氯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都可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过滤可分离固体和液体。

(1)若固体A为纯净物,反应①的符号为,若固体A为混合物,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滤液H中所含有的物质除了水之外还有(填化学式)。

(2)在反应①中,固体B在反应前后的都没有变。

(3)金属Z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单质,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反应①的现象是。

(4)实验室用反应①制取X,应选择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从下图装置中填合适字母)(5)若气体X转化为气体Y的反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则Y的化学式为,Y是密度比空气大,易与水反应的气体,若要收集Y应选择装置(从上述图装置中填合适字母)。

2.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努力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开展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如图实验中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不燃烧b.不支持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无色无味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验证二者的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

CO的试管分别倒插入足量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①反应物减少:图1中,将两支充满2观察到,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新物质生成:图2中,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注入一定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内溶液倒流入烧瓶内,且溶液变浑浊,使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探究三: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

①请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①请将C装置中物质的名称填写在图中虚线框内。

探究四:“碳捕捉”与“碳转化”(4)某工厂利用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捕捉”并转化为碳酸钙固体。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 B 3.65%【解析】(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2)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40 36.520 g×4% x20g4400=36.5xx=0.73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3g20g×100%=3.65%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2.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

已知Cu(OH)2和CuCO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

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装置E增重4.4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索引
例2 (2017河南中考,25,10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 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栏目索引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aCO3+2HCl CaCl2+H2O+CO2↑(或2H2O2
2H2O+O2↑)
栏目索引
题型二 探究类综合应用题 此类试题涉及的探究问题有物质性质、成分及变质的探究,金属的冶炼,气体的 制取与净化,废物的回收与利用等,重点考查常见的酸、碱、盐、碳及其化合 物、金属及金属矿物、氧气、水等重要物质;给题形式灵活多样,如何设计实验 方案是此类试题的难点。答题时注意语言精练,化学用语精准无误,计算题步骤 完整、格式规范。
答案 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122.5
3×32
x
30.9 g-21.3 g
245 x
96 = 9.6 g
x= 245 9.6 g =24.5 g
96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解析 (1)①双球管中分别装有石灰石、二氧化锰,当滴管中的液体滴下时,分别
栏目索引
【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验证你的猜想。 答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 液变红,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6)取20 g碳酸钠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 溶液质量为115.6 g。求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 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 g+100 g-115.6 g=4.4 g。
A
B
C
D
(2)碱溶液中都有 OH- (填符号),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选择一种试剂 Ca(OH)2[或Ba(OH)2] (填化学式),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
质碳酸钠。
栏目索引
(4)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Cl2↑+H2↑ 。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并对反 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NaOH;乙:NaOH、Ca(OH)2;你认为还有的可能是 NaOH、 Na2CO3 。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题型解读 题型突破 专题训练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题型解读
综合应用题是河南中考试卷中的特色题型,常作为压轴题放于卷末,共占10 分。从形式上看,它是填空、选择、简答、实验和计算几种题型的综合,一般由 3~5个小问题组成;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常见物质(如水、氧气、碳、金属、 酸、碱、盐等)的制取与性质探究两大类;题目看似以一条或两条主线知识贯穿, 但事实上各小题之间一般不存在因果关系,问题具有跳跃性,覆盖面广而不深,可 看作是“题型的拼盘”而非知识的综合。解题时,除实验探究题稍有深度和难 度外,其他题解答方法相对简单。计算题位于题尾,常涉及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标注反应条件、气体符号并配平;
②挤压右滴管后,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产生氧气,燃烧管内有白磷和
红磷,微热燃烧管后,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红磷未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由此
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
栏目索引
题型突破
题型一 拼盘类的综合应用题 此类试题虽题目较长,但各小题相对独立,可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总览全题后, 可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思路跳跃式解答,答对即可得分。
栏目索引
例1 碱、盐都是重要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盐中一般都含有金属离子,下列属于金属离子的是 D (填字母)。
H2O+CO2↑+
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 溶液变浑浊。 ②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Fe2O3+3CO 2Fe&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接h、g接e、f接c、d接b。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答案 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防止CO污染空气。 (3)将30.9 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 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固体物质。 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设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Na2CO3+2HCl 2NaCl+H2O+CO2↑
73
44
x
4.4 g
73 = x x=7.3 g
44 4.4 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100
g g
×100%=7.3%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解析 (1)A、B、C、D分别表示氧离子、氟离子、氖原子、钠离子,故D属于 金属离子;(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3)欲除去氢 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4)根 据题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配平并标注箭头即可; (5)由Ca(OH)2+Na2CO3 CaCO3↓+2NaOH可知,生成物碳酸钙是沉淀,若二者 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是氢氧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反应后 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答案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磷 。
(2)实验室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
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 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