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套 B
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三、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 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 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 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 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 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三、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 节庆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 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 (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 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 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 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 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 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 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三、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 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 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 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 喇嘛教。
三、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 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 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 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 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 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 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 煮菜。
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课题: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图标讲解各环节的涉及知识;对较为陌生的知识,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入手,使学生有较为初步的理解,再联系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小问题。
教学重点:苗族、藏族主要的风俗教学难点:苗族、藏族主要的风俗授课方法:讲授法。
通过形象的图标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较难的问题形象化理解。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本、多媒体、练习册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见到这张图片吗?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呀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新课讲授一、苗族的概述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贵州)、湘(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一)苗族服饰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苗族“好五色衣裳”。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4
彝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说
彝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庆祝活动,如火把节、春节等。这些 节日与彝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多种多样,如火把节传说起源于古代彝族人民在田间劳 作时,发现有火虫破坏庄稼,于是他们点燃火把将火虫驱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 火把节。
教育普及
加强彝族民俗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普 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 识和尊重意识。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 时代需求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 展,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06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的现实 意义与展望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对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民族认同感
通过科普彝族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彝族的文化传统,从 而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语言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文 字有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 。
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 崇拜,部分地区也信仰藏 传佛教和道教。
彝族的历史起源
起源传说
彝族传说中认为其祖先是 远古时期从北方南下的部 落,经过长期迁徙和融合 逐渐形成现今的彝族。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彝族在古代 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迁徙 和战争。
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时期,彝族地 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司制度 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彝族的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彝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男子通常穿短装,戴帽子 ;女子则穿左襟大褂,戴银饰。 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略有差异。
饮食文化
彝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辅以荞麦、薯类等杂粮。酒是待 客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必
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14.鄂伦春族
•
• 鄂伦春族的住宅叫“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 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 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 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 防雨、冬天能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又可采光。 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 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 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 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狍皮等;另一种是床 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仙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 当中有一堆火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仙人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
•
•
10.东乡族
• 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意为庭院。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 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 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房屋的建筑除了门、 窗以及梁檩椽用木制以外,其余都用泥土砌成。 庄窠的上房一般坐北朝南,三间,里经八、九尺左右,一明两暗,上房的屋内设 备比其他各屋好一些,是长辈的住房,一般由爷爷奶奶住。 •
傣族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PPT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 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 都以狍皮为原料。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 式为主,男女冬季皆穿长袍,女袍长及 脚面,两侧开衩。
二、西北少数民族服饰
(一)蒙古族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
喜欢穿长袍,春秋穿 夹袍,夏季着单袍, 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男袍一般比较宽大; 女袍则比较紧身。 哈布特格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少数民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容 第一,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不同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标志。
第二,不同的少Βιβλιοθήκη 民族服饰,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关系 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
第三,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相当一部分是某种自然 灵物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
第四,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 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审美追求。
侗族
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 型。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 族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 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 珠大扣,下着裤。南部的 男子多穿对襟衣,裹绑腿, 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 衣,下着百褶裙,或上着 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 着鸡毛裙。
五、台湾服饰民俗
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 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 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
(二)赫哲族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用胖头、 鲑、鲩、鲤鱼等皮制成衣、裤、腰带、 绷腿、围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 女喜欢穿大襟长袍,外套坎肩或短褂。
这是赫哲族的传统服饰鱼皮衣,衣服由鱼皮缝制 而成,做工细腻考究。由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上海 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永远的彩 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展”日前在上海中 信泰富广场的时尚沙龙隆重展出,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演讲目标:
1、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 民俗 2、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 的主要食俗
3、发扬我国传统食俗传
统文化
谢绝拷贝
1
制 作
学 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专业年级: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91班 组 长:宋兴芳(主讲)
组
员:李甜丽 周琼 袁婷 蒋买丽 朱在丽
谢绝拷贝
2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一,每家每户必 有泡菜,在他们的饮食 里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原 料。
谢绝拷贝
10
3、蒙古族(481万人)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日食三餐,以牛、羊 肉为主食,喜食烤、烧肉、手抓肉和酸奶疙瘩。 嗜饮砖茶,能饮酒。农区以米面为主食,爱吃包 子、饺子、蒙古馅饼和炒面等,爱喝烈酒和砖茶, 每餐离不开奶与肉,即“白食”与“红食”。
谢绝拷贝
33
好吃的佤族香猪手
谢绝拷贝
34
佤族鸡肉烂 饭
特色小吃 蜜糖饭
谢绝拷贝
35
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多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 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坝多以稻、麦为主 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等杂粮为主。肉食以猪肉为 主,擅长腌菜和酱品。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 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侍候长辈,礼仪颇严。爱吃 酸冷、辣味,尤喜饮茶。 白族注重节庆,喜饮酒、茶,早茶叫“清醒茶”,午 茶叫“休息茶”。白族人的“刨花茶”是招待贵客的 一种味道独特的饮料,既有营养价值,又能当作止咳 36 药用。 谢绝拷贝
谢绝拷贝
14
二、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
维吾尔族
谢绝拷贝
15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成年后住在村寨外的寮房,俗称“放寮” 婚后不落夫家
1.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2.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以烤 1.多食包谷、稻米,爱好喝酒,善食辣椒、花椒 1.腌制生鱼生肉
特色饮食
整猪、白斩鸡待客 3.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山胡椒 2.腊肉、甜酒、团馓、糍粑
பைடு நூலகம்
2.竹筒饭 3.妇女嚼槟榔
4.节日喜食五色糯米饭、驼背粽子
节日 歌圩节、牛魂节
赶年
三月三
禁忌 忌食牛肉和蛙肉
1.禁食狗肉
2.忌随意移动火坑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 黎族禁忌:①敬神之物,忌乱翻动;②睡觉忌头
在灶上以及将衣服、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灶上 朝门外;③禁食狗、马等动物肉;④忌讳影子被
3.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
别人踩踏;⑤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
4.忌在家里吹口哨或随意敲锣打鼓
1.花山崖壁画
文化艺术
2.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 3.壮歌
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1.舞蹈:土家族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 铃舞”及歌舞“茅古斯”。 2.土家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
1.舞蹈:春米舞、竹竿舞 2.黎锦 黎族是能歌 善舞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竹竿舞”“打柴舞”场面欢快热烈,鼻箫是黎族独 特的乐器。
住宅
多与当地汉族建筑相同,部分地区为“干栏式
”的全楼居和半楼居建筑
吊脚楼
在五指山腹地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有船形和金 字塔形。船形屋建筑有铺地型和高架型,高架型 属“干栏式”建筑。
服饰
妇女多穿无领、绣花、滚边上衣,滚边、宽 脚裤子,腰束绣花围腰,喜戴银首饰
1.男装对襟短衫、扣子很多、下着长裤,青布, 包头 2.女装短衣大袖、镶边、筒裤、头缠青丝帕或布 帕
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合唱精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音乐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下面关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合唱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声部同时作纵向结合发展的民间合唱B:西南各少数民族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C:其中仅包括当代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形态特征大的合唱作品。
D: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合唱作品答案:C2.以下不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合唱音乐发展的是()A:将丰厚的中国传统合唱音乐资源转化为中国合唱音乐内容B:建立对于中国多声部音乐的学术理论积累C:以西方合唱协和观、审美观来评价我国合唱艺术为唯一评价标准D:在实践中构建中国民歌合唱理论体系答案:C3.以下属于我国少数民族合唱形式的是()A:侗族大歌B:德保北路壮族民歌C:傈僳族摆时D:哈尼族八声部民歌答案:ABCD4.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无合唱这一音乐形式。
()A:对B:错答案:B5.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合唱属于口头流传的活形态合唱。
()A:对B:错答案:A6.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合唱不属于合唱艺术。
()A:对B:错答案:B7.本课程可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合唱音乐走进中国合唱音乐教育体系,使中国民族合唱理论在世界合唱学中“不可或缺”。
()A:对B:错答案:A8.该课程具有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合唱实践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关系“相得益彰”的重要意义。
()A:错B:对答案:B9.歌手们的歌唱方法丰富多彩,创作手法单纯豪迈、朴实清新与寓意丰富,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思维更为宽广的听觉、视觉表现和民族韵味。
()A:错B:对答案:B10.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合唱不同于西方合唱,其展现出一个基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歌唱术语和歌唱技法的“音乐图景”。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侗族大歌是单声部民歌形式。
()A:错B:对答案:A2.“嘀抬乐”为广西德保北路壮族三声部合唱的专称,其中“嘀”代指()A:中音B:次高音C:高音D:低音答案:C3.按歌手地位而成的公母合唱队形反映了侗族人的以下观念()A:对于歌唱水平高者的尊重B:重视年轻人的培养C:为了追求音色的统一D:领唱居中便于领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答案:ABD4.在侗族大歌中,蝉鸣合唱技法主要源自歌手对鸟声的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英文“Folklore”本意是指“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的意思。
是( C )国家的学者汤姆斯在1846年用“Folk”和“Lore”两个词合成的。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2、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民间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来,包括大类( B )小类。
A. 四大类五小类
B. 三大类八小类
C. 三大类七小类
D. 四大类八小类
3、( C )时期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为序,按月归纳农事生产和生活事象,是对中国岁时节俗的首次整合。
A.唐宋时期;B. 先秦时期C.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D.元明清时期
4、对民俗学研究的类型有:民俗事象专题研究;民俗史研究;民俗理论研究:( B )。
A.服饰文化的研究B. 民俗志写作C.节日民俗的研究D.口传文化研究
5、很多民族在刀耕火种过程中曾有秩序地实施着( B )制度,即根据地力恢复的年限,规划若干块林地,一年砍种一块,周而复始,动态地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A、“轮歇”
B、“规模化”
C、“出租”
D、“细化”
6、大理州白族聚居的县市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物资交流会“( D ) ”是象征白族民族文化的盛会。
A、“赶场”
B、“街子”
C、“赶摆”
D、“三月街”
7、( D )的《云南志》记载着当时的裸形蛮“无衣服,惟取木皮以遮形”的生活情景。
A.汉代郭璞B. 汉代干宝C. 唐代任昉D.唐代樊绰
8、( C )被称作“菌类之王”,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名副其实的
山珍。
A、仙人掌
B、鱼腥草
C、鸡枞
D、青苔
9、鼓楼是B族人民休息娱乐和集会议事的场所,因置放意义重大的大木鼓而得名。
A、哈尼
B、侗
C、傣
D、普米
10、相邀会饮之俗,最著名的莫过D 族每年农历二月的“街心宴”。
A.藏B. 独龙C. 水D.哈尼
二、多选题:>
1、我国古代不少学者对民俗概念有过诸种解释,较有代表性的有( A C D )等等。
A. 孔子
B. 汤姆斯
C. 荀子
D. 老庄
2、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A C D)
A.生产民俗
B.岁时节日民俗
C.工商业民俗
D.生活民俗
3、(B )与( D )可以称作是中国民俗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A.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B. 北大“风俗调查会”的成立
C. 新文化运动开始
D. 中大民俗学会的成立
4、生计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历史也较为悠久,我们把它概括为( A)和(C )两个方面。
A、生产民俗
B、信仰民俗
C、工商民俗
D、饮食民俗
5、基诺族的刀耕火种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A)、( C)、(D )。
A、砍树开荒
B、开秧门
C、烧地
D、播种
6、工商民俗一般包括( B)和(D )。
A.编制业B. 手工业民俗C. 交通民俗D. 贸易民俗
7、总体来看,服饰民俗一般有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质、形、(A ) 、( B)、(D )。
A、画。
B、饰
C、亮
D、色
8、说出下列民族典型的建筑形式:彝族( C);哈尼族(B );傣族( A);羌族(D )。
A、干栏式竹楼
B、“蘑菇房”
C、“一颗印”
D、碉楼
9、干栏式建筑的代表有(B )族、(D )族的“千脚落地”房屋。
A.哈尼B. 傈僳C. 羌D. 怒
三、是非题:>
1、应劭写的《风俗通义》(即《风俗通》),被称为“是我国第一本以‘风俗’为名的民俗学名著”。
Y、对
2、集体的模式性,指的是民俗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形式,能够被这种民俗所流行社区的人们在生活中无数次地重复。
Y、对
3、中国西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中国西南”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而广义的“中国西南”则还包含西藏和广西两个民族自治区。
Y、对
4、精神生活民俗,包括:游艺民俗和民俗观念以及岁时节日民俗。
N、错
5、生计民俗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N、错
6、壮族地区对捕鱼有这样的说法:“七上八下九归塘。
”Y、对
7、在哈尼族的自然历法中,就有专门的狩猎月,一般是农历十二月。
N、错
8、西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贸易区,也是盛产马匹的地区,旧时有“茶马古道”的美誉,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
Y、对
9、青稞酒是基诺族男女老少酷爱的饮料,婚丧嫁娶和节假日都是必不可少的。
N、错。
10、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被称作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Y、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