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单元工艺知识培训
19-变换各工艺简介

Fe3O4 与 FeS 的晶体结构差异大,产生的相变应力大,催化剂颗粒容易 破碎和粉化。 (3)降压速度太快。停车时如降压速度太快,由于这时催化剂颗粒中心的压 力远远高于外表面的压力。以至产生“爆裂”现象,使颗粒破碎粉化。 (4)液态水进入催化剂床层与催化剂接触,会使催化剂粉化。
• 9.延长高变催化剂的寿命应注意哪些问题? • (1)严格控制高变催化剂的还原和操作温度。还原温度越高,活性 最佳期越短,还原温度必须控制在催化剂允许的还原温度范围之内。 • 操作温度要尽量控制在催化剂活性温度低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催化剂活性逐步降低,操作温度可逐步提高,每次提高温度不超过 10℃。 • (2)控制合适的入炉汽气比,合理分配各段变换率。 • (3)进变化工段的半水煤气需脱硫、除尘、防焦油,防止毒物、杂 质和冷凝水进入催化剂床层。 • (4)稳定生产工艺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半水煤气成分、气量、 汽气比等,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应小于0.5%。热点温度波动每小时不超 过±10℃。 • (5)蒸汽锅炉、合成废锅、饱和热水塔、高变炉段间喷水等都应采 用除盐水,以防止钠、氯的化合物进入高变炉对催化剂造成危害。 • (6)停车时卸压不宜太快,并要防止漏入空气或液态水进入催化剂 床层。
• 空间速度的大小对变换反应有什么影响? • 空间速度简称“空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催化剂的气 体标准积数。单位为m3(标)/[m3(催化剂).h]或简写成h-1。 • 空间速度的大小,既决定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又关系到变化率的高低。 空速过小,反应热小,催化剂床层温度降低,变换率下降;空速过大, 气体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来不及反应就离开了催化剂床层,变换率 也下降。空速与催化剂型号有关,不同型号的催化剂确定不同的空速。 高变催化剂空速一般控制在500~1000 h-1,低变催化剂空速一般控 制在1000~2000 h-1,B303Q低变催化剂用于全低变流程,其空速 可控制在2500 h-1左右。催化剂空速的大小还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 催化剂活性好,反应速度快,可以采用较大的空速;催化剂活性差, 反应速度慢,必须降低空速。
变换工段培训教材

变换工段培训教材第一节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基本原理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变换反应可用下式表示:CO+H2O⇌CO2+H2+Q (1)变换反应特点是放热、可逆,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且反应速度比较慢,只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有较快的反应速度。
一. 变换反应的热效应变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随温度升高有所减少,其关系式为:Q=10861-1.44T-0.4×10-4T2+0.08×10-6T3式中:Q—反应热,卡/摩尔(或kcal/kgmol)T—温度,K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热如下表:在工业生产中,一旦变换炉升温完毕转入正常生产后.即可利用其反应热以维持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
二.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当变换反应的正、逆反应速度相等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其平衡常数为:Kp=(PC02·PH2)/Pco·PH2O)=(YC02·YH2)/(Yco·YH2O)式中:P C02,P H2,Pco ,P H2O --各组分的平衡分压,atmY C02·Y H2· Yco ·Y H2O ——各组分的平衡组成,摩尔分数平衡常数Kp 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因 此,它是化学反应进行完全程度的衡量标志。
从式(3)可以看出,Kp 值愈大, 即Y C02与Y H2的乘积愈大,说明原料气中一氧化碳转化愈完全.达到平衡进变换气中残余一氧化碳量愈少。
由于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因此平衡常数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很多.通常采用下列简化式:lgKp =1914/T-1.782 (4)式中:T-温度,K体成分下的平衡组成。
2 变换率:一氧化碳的变换程度,通常用变换率表示,定义为已变换的一氧化碳量与变换前的一氧化碳量的百分比率,若反应前气体中有a 摩尔一氧化碳,变换后气体中剩下b 摩尔一氧化碳,则变换率为:X=(a-b)/a ×l00% (5)实际生产中,变换气中除含一氧化碳外,尚有氢、二氧化碳、氮等组分,其变换率可根据反应前后的气体成分进行计算。
工艺员培训(工艺部分)

工艺员培训(工艺部分)一、工艺人员应掌握基本机械工程知识。
①机械制图②互换性原理与即使测量(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④金属工艺学⑤机械加工工艺学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⑦金属切削机床⑧夹具设计⑨材料定额与工时定额⑩其它二、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入门知识1. 基本术语①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称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许多工序组合而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③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④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定位和夹紧)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⑤定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⑥工步当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和进给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
更多的基本术语请参照GB/T 4863-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2.工艺规程制订程序1)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产品的生产纲领(年产量)和所属生产类型。
根据生产的产品(劳动量)和生产纲领的大小,及其工作地专业化程度的不同,机械加工车间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2)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艺性:①了解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
分析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被加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了解零件上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依据,找出主要技术要求和加工关键,以便在拟定工艺规程时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加以保证,对图样的完整性、技术要求的合理性以及材料选择是否恰当等提出意见。
工艺流程改善培训资料

大脑风暴法
实施步骤
Step1
Step2 Step3
收集信息——
(遵守以下原则)
有意识的观点的数量,而非考虑质量; 不批评、不取笑;
畅所欲言,越多、越怪越好; 不强调个人成绩,以整体利益为重
一起从中找出最重要的原因
将重点列出,
逐条解释或一起提出解决之道
4、QC七工具运用
选择课题
现状调查
P
设定目标
分析原因
使用最少空间生产
(2)流线生产的布置要点
保证标准作业 避免物流浪费 考虑信息流动
少人化生产
确保全数检查
便于设备维护 确保作业安全 整体布置协调
①. 标准
保证标准作业——
避免:制造过多的浪费
作业
步行距离的浪费
手动作业的浪费
☆ 作业顺序一致化
☆ 逆时针方向操作
☆ 进行适当的作业组合
☆ 明确作业循环时间
· 标准工时 · 工艺条件 · 注意事项
· 所用材料 · 加工设备
· 工装夹具
· 检测方法 · 检测仪器
· 检测频率 · 检测人员
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进行标准作业的基本规范,其主要作用有:
员工培训
判断基准 安全保证
保证质量 成本管理
改善依据
保证效率 熟练度
稳定管理
作业标准书
《作业标准书》是作业标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复杂的作业可编 制其它辅助文书,如《作业条件一览表》、《机型技术规格一览表》 、《机型切换表》等。
8、JIT之现场物流改善
Layout 生产布局
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保证物料顺畅流动,减少无价值的搬运动 作,提高现场的管理透明度和生产效率。
无价值的搬运动作有: · 搬运
变换、、低温甲醇洗培训教材(新能)

温度对变换反应的速度影响较大,而且对正逆反应速度的影响不一样。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即变换反应速度增加得慢,逆反应(吸热反应)速度增加得快。同时,CO变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当变换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大,提高温度可加快变换速度。反应末期,须降低反应温度,使逆反应速度减慢,这样可得到较高的变换率。
短期停车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关闭气化入变换工序大阀EV2001,通知净化工序关死其入工段大阀。
(2)关闭中压废锅PV2002自调阀,关闭LV2001、LV2003、LV2004自调阀,液位控制在高限。停磷酸盐加药泵。
锅炉给水经中压锅炉给水泵(P2002AB)升压至3.0MPa后去锅炉给水加热器(E2005A)升温后去E2001产2.5MPa饱和蒸汽、送至E2004产1.2MPa饱和蒸汽。
由低压锅炉给水泵(P2001AB)升压到0.8MPa送(甲醇)低压废热锅炉(E2006),产生0.4MPa的蒸汽。
由密封水泵(P2004AB)升压到8.6MPa分为两股,一股直接送至气化作为热密封水,一股经E2009密封水冷却器降温至40℃送至气化作为冷密封水及T2001作为洗涤用水。
(3)当压力升到操作压力6.4MPa时,用PV2008控制压力至平稳,直至气体全部由PV2008放空。
(4)通知仪表投用在线分析仪。
3、变换冷凝液送至气化。
4、蒸汽并入管网。
5、工况调整
(1)利用E2001蒸汽管线压力控制E2002入口温度。
(2)通过调节E2002调节入变换炉的温度,以控制变换炉床层温度至正常。
CO在某种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副反应:
CO+H2=C+H2O
CO+3H2=CH4+H2O
CO+4H2=CH4+2H2O
变换、、低温甲醇洗培训教材(新能)

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新能风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培训教材变换、低温甲醇洗培训教材编写:王磊李国方审核:吴萍批准:庄乾海新能风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合成车间第一章变换部分第一节变换工段的任务及意义本工段主要是将水煤浆气化来的煤气在变换工段把一氧化碳转化为用于生产甲醇的合成气,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在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变换反应转化氢和二氧化碳,采用配气路线使出变换工段的合成气中CO含量约为20%(V干基),且H2/CO≈2.15(V/V),同时将部分有机硫转化成无机硫送至低温甲醇洗工段。
第二节变换工段的生产原理原理: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Q COS+H2O==H2S+CO2+Q一氧化碳变换是一个放热、摩尔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从化学平衡来看,降低温度、增加蒸汽量和除去二氧化碳,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一氧化碳变换率;从反应速度看,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度的增加。
CO在某种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副反应:CO+H2=C+H2OCO+3H2=CH4+ H2OCO+4H2= CH4+2H2O这几个副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副反应的发生对变换操作的正常进行是不利的。
由于这些副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和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低温高压有利于副反应的进行。
在变换的正常操作中,提高反应温度或是选用对变换反应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催化剂就可以防止或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下面就温度、压力、汽气比等对变换反应的影响作进一步说明。
1、温度温度对变换反应的速度影响较大,而且对正逆反应速度的影响不一样。
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即变换反应速度增加得慢,逆反应(吸热反应)速度增加得快。
同时,CO变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当变换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大,提高温度可加快变换速度。
反应末期,须降低反应温度,使逆反应速度减慢,这样可得到较高的变换率。
同时,反应温度的确定还和汽气比、气体成份、触媒的活性温度范围等因素有关。
工艺技术变更培训

工艺技术变更培训工艺技术变更培训即为对员工进行相关工艺技术变更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艺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篇关于工艺技术变更培训的文章,字数为700字。
工艺技术的变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它可以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工艺技术的变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对员工而言,他们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艺技术要求,否则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进行工艺技术变更培训对于公司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首先,培训内容要与工艺技术变更的具体情况相匹配。
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的工艺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员工对新的工艺技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知道如何操作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次,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培训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也可以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培训可以通过在线视频或者电子课件来进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学习;而线下培训可以组织集中培训或者分批次培训,由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培训。
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再次,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
在员工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必须进行实践操作,以巩固学习成果。
可以设置模拟环境,让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训人员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地应用新的工艺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艺技术变更的内容和要求。
最后,培训的效果应及时评估和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也要向员工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
在进行工艺技术变更培训时,企业需充分重视员工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培训方式,并注重实践操作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化工工艺变更培训总结汇报

化工工艺变更培训总结汇报化工工艺变更培训总结汇报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参训人员对化工工艺变更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能,从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二、培训内容:1. 化工工艺变更概述:本次培训首先介绍了化工工艺变更的定义和背景,包括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变更类型,以及工艺变更对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工艺变更操作要求:在本节培训中,详细介绍了工艺变更的操作要求,包括变更前的准备工作、变更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要求以及变更后的评估控制要求。
通过案例分享和实际操作演练,使参训人员对工艺变更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工艺变更风险评估:本次培训重点讲解了工艺变更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途径,帮助参训人员了解如何评估工艺变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实际操作环节中,通过模拟化工生产场景,参训人员对工艺变更风险评估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经验。
4. 工艺变更质量控制:最后一节培训主要介绍了工艺变更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变更前的检查和验证、变更过程中的监控和控制、变更后的评估和反馈等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和交流讨论,参训人员对工艺变更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化工工艺变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化工工艺变更操作的要求和流程。
培训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增加了参训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1. 部分参训人员对工艺变更风险评估方法掌握不够熟练,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和实践。
2. 培训内容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工艺变更类型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后续培训中加以补充。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参训人员对工艺变更风险评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帮助参训人员熟练掌握风险评估方法。
2. 在后续培训中,增加对一些复杂工艺变更类型的详细讲解,为参训人员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支持。
六、结语: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化工工艺变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POX装置变换反应器为4台,分别为保护 床反应器(721-R-104)、第一变换反应器 ( 721-R-101 )、第二变换反应器( 721R-102)及第三变换反应器( 721-R-103)。
9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保护床反应器:
阻挡煤粉尘、炭黑等固体杂质,吸附As、Cl等对催化剂有毒害作 用的组分,以保护后续耐硫变换催化剂 。
第一变换反应器:
亦称高变反应器、中温变换反应器,变换反应的主反应器,将气 化来的合成气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快速进行变换 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有机硫和氢气反应生成容易脱除的硫化氢。
第二、三变换反应器:
亦称低温变换反应器,将中变过来变换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变 换,生成氢气,尽可能将一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增产氢气。
此时,对应的水汽比为:3.344/(5.8-3.344)=1.3
16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影响水气比的因素: (1)压力: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力升高,
饱和蒸汽的分压不变,气体的分压增大,水汽 比减小,反之亦然。
(2)温度: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合成气 温度升高,气体温度不变,水的饱和蒸气压增 大,水汽比增大,反之亦然。
变换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符合反应 平衡机理。
化学平衡的定义: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 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 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12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又名“平衡移动原理” 。 如果改变影响平 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在一个平衡体系中,若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总是要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 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 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 加了。
17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18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变换反应放出的反 应热充分利用,热量传 递给其他介质。其中, 配备了一台余热锅炉, 用于产高压饱和蒸汽, 产出的蒸汽回到中变入 口,用于提高原料气的 水汽比。
19
谢谢
20
10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惠炼POX装置两台低变反应器采用轴径向反应器,其特点为:
➢ 低压降 ➢ 变换炉内的压降稳定,不受
上游工段带来的水、杂质的 影响 ➢ 可选用高活性的小颗粒催化 剂:活性更高,即更容易抵 抗毒物,延长催化剂寿命 ➢ 出口CO含量低 ➢ 壳体投资低,且无催化剂粉 碎情况
11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15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反应介质浓度对变换反应的影响,此处引入水汽 比的概念。 (1)定义:是指水蒸汽与合成气中干基工艺气的摩 尔比。 (2)计算方法:水蒸汽摩尔数/工艺气摩尔数(精确) 或
在饱和状态下:P水/(P总-P水)(粗略); 例如:合成气的压力: 5.8MPa。 合成气的温度:240℃。 怎算水汽比?首先查240℃的饱和蒸汽压力是多少? (3.344MPa.)
合成气
变换反应
高温变换气
常温变换气
降温分液
工艺凝液
6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变换单元单元采用“两台预变换+两段中温变 换+一段低温变换”的耐硫变换工艺流程,在一定 温度、压力和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上游气 化单元来的合成气中的CO和过量的水蒸汽反应生成 H2和CO2 。
7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右图为国内 某厂变换反应器 外观图,变换反 应器亦称变换炉。
3
二、变换单元原理
国内某厂煤制氢变换单元原料气及变换气干基组成:
4
二、变换单元原理
变换反应就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和氢气。
变换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
CO+H2O ⇌ CO2+H2+Q
变换反应特点是放热、可逆,反应前后气体体积 不变。
5
二、变换单元原理
锅炉给水 余热锅炉
反应热量
饱和高压蒸汽
13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对于化学反应 mA+nB ⇌ pC+qD在一 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 衡时。其平衡常数表 达式:
14
二、变换反应工艺原理
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
1)浓度 增加某一物质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物质浓度的方向进行。 2)压力 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力,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力的 方向进行。 3)温度 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产生热量的方向进行。 4)催化剂 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 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变换单元工艺基础知识
煤气化制氢联合装置 2016年3月
一、煤制氢概述
2
一、Hale Waihona Puke 制氢概述整个过程分成几个单元:
备煤:将煤按照一定的要求配备后,通过输煤皮带送到装置缓冲料仓; 气化及灰水处理:煤在磨煤机中制浆,通过煤浆泵送到气化炉,进行部分 氧化反应,合成气和灰水分别经过处理后送出单元或者回用; 变换:经过脱尘处理的合成气在变换炉中进行变换反应; 酸性气脱除:通过甲醇在低温下的特性,选择性地回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 得到粗氢; 变压吸附:对粗氢进行提纯,得到纯氢; 辅助部分:硫磺对酸性气进行回收处理;酸水汽提对气化洗涤水和变换、 甲醇洗的酸性水进行处理,外排或者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