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小学课后托管政策的比较与借鉴_周红霞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2)(1)关于课后服务政策类型的研究及启示 (2)(2)关于课后服务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研究 (3)(3)课后服务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3.研究述评 (4)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研究可以划分为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且由于校内服务相对正规一些,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关注度的上升及部分政策的出台,对课后校内服务这种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
从理论基础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分析现状问题出发,探讨相关对策,但缺乏理论的支撑,并且对政策的分析不够深入。
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从产品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视角来研究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性质,角度新颖却未成系统。
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经过探索,该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提供充裕的经费支持,使得课后服务较为完善。
课后服务场地主要以学校为主,为家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学生的课后服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些较为成熟的课后服务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国外研究现状学生课后托管问题在国外也是普遍存在,发达国家较早实行在课后服务政策并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对于我国的课后服务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2002)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英国政府实施的课后服务政策。
认为课后服务在设置课程要考虑学生心理,营造轻松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塞拉梦波特、巴塞特、温斯勒(Sarampote,Bassett,Winsler,2004,)对课后服务主要政策建议是:增加可用于课外项目的联邦资金、制定项目标准、让社区参与管理课后计划以及向家长提供更多关于课后托管选择的信息2。
沃尔特(Christine Walter,2008)分析新西兰政府针对儿童课后问题的1Julie Spielberger and Robert Halpem,The Rol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in Children's LiteracyDevelopment[R],Chapin Hall Center for Children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2.2Sarampote N C, Bassett H H, Winsler A. After-school care: Child outcom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五年计划”政策。
经济发达国家课后服务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渠道”的新时代。2018 年育部等九部门联合
备。服务能力方面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印发的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进一步扩大了中
是学校配合程度不高,二是家长满意度不高,
小学生及其家长对中心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需
三是服务内容“遇冷”。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表
求强度。2021 年 7 月中办和国办印发的 《关于
又相对较重,再加上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所以
课后服务的承载主体主要是学校和校外公
师资流失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课后服务发展过程
益机构,但有些国家也并不排斥商业机构。如
中的常见现象,因此各国还建立了课后服务师
新加坡的校内托管中心和社区托管中心都由外
资培训和储备制度。如法国政府双管齐下储备
部专业的商业性托管机构或者志愿组织、福利
备;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未来职业计划”,对岗
估项目质量,并及时发布调研报告。从 2004 年
位和从业者能力进行预先管理,鼓励年轻人参
起,美国教育部每年都会依据 《政府绩效和成
与到课后服务项目中,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培
果 法 案 》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训,以促进其顺利就业,从而稳定课后服务师
学校教育的延伸,并不意味着不提供课业相关
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法国儿童与青少年活动中
的服务。如日本课后服务也包括指导作业、预
心的服务时段为平时上课日的上课前 (8:30 之
习复习、补充学习等学习支援。英国的课后服
前)、午休 (11:30—13:30)、放学后 (15:
务会组织复习功课、学业指导等活动。美国最
(三) 关于课后服务的场地和承载主体
以上基于相关工作场所与内容的培训经历),对
国内小学课后托管政策与相关研究综述

心班 ”等方 式 ,较 好地 解决 了小学 生 放学 后 家庭 县 用 于 学 生体 育 、艺 术 、科 技 等 活动 ,包 括外 聘
无人 照料 、安 全存 在隐患 的 问题 。为总结 成功做 教 师 费 用 、场 地 租用 费 、低 值 易 耗 品 购 置 费 ,以
法 ,帮助 家长 解决 接送 困难 ,确 保学 生放 学 后安 及 购 买社会 服 务产 生 的费 用 等 ;上海 市 明确 公
(1)政 策定位 。各地市 的政策定位不 同 ,有的 关 于规 范 中小 学 服务 性 收费 和代 收 费管 理有 关
是直接指 向“放学后看护 ”、“放学后托管”,比如浙 问题 的通 知 》精 神 ,积 极争 取 当地 财 政性 资 金支
出一 些 建 议 。
日发 布 了《关 于 印发 “爱 在校 园一教 育 志愿 者 在
一 、 国 内部分省市 的小 学课后托管相关 政策 及 比较分析
行 动 ”志愿 服 务活 动实 施 方案 的通 知 》,指 出“爱 在校 园—— 教育 志愿者 在行动 ”活动是济 南市教 育 局针 对放 学后 留校学 生所 采 取一 项 具体 帮 扶
日出台 了《关 于在 小学 鼓 励开 展学 生 放学 后 “托 不”:不上课 、不集 中辅导 、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
管”服务 的指导 意见》,指 出近年 来浙 江省一些 地
(4)服务 经 费。北 京市 是按 照 义务 教育 阶段
区结合本 地实际 ,在部分 小学 实行 “晚托 班”、“放 实 际在 校生 人数 ,按 生 均标 准将 经 费拨 至 各 区
1.部分省市出 台的相关政策
爱生举 措 ,通过招募 、组 织学校 教师 、家 长委员会
(1)北京。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在 2014年 1月 成员 、学校所 在社 区居 民以及驻济 高校 大学生等
国外解决小学生课后服务问题的政策与启示

龙源期刊网 国外解决小学生课后服务问题的政策与启示作者:黄军山崔晴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4期小学生课后时间到哪里去,如何让小学生得到可靠的看管、教育,并且获得发展,对于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陆续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引起重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国外解决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政策,可以为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主要政策与做法目前,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法律规定。
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在财政上投入138亿美元到家庭托育上,实施“开端计划”(Head Start)和“儿童依赖护理税收抵免”(Child and 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等项目。
1998年,美国政府曾拨款40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克林顿表示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放学后,均有一个安全而且对其身心有益的去处。
”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将课后服务纳入美国公共服务系统。
1998年3月,英国推出“国家儿童照料战略”(The National Childcar Strategy),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扩大照料服务、提供基金、改善为14岁以下的儿童提供课后服务照料服务。
2005年,荷兰出台了《儿童保育法》。
2006年8月,法国政府修订了《社会行为和家庭法》,将各种形式的课外服务统称为“未成年人集体接待”。
加拿大出台了多项法案,覆盖课后服务教育机构的创办、卫生、工作人员聘用、课程设置等各方面。
同时,小学生课后服务问题已经在国家层面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为此做出了制度安排和管理探索。
2007~2008学年,荷兰政府规定小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上学前和放学后课后服务。
美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缘起(一)美国传统家庭模式的改变20世纪60年代,受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影响,美国越来越多的妇女渴望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实现经济独立,因此纷纷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
随着大批女性进入职场,美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迅速破裂。
以前大多数妇女都在家里养儿育女,操持家务,而现代职场上,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使妇女减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衍生出大量的“钥匙儿童”(指自带钥匙放学后独自回家的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区和社会机构尝试提供有偿的课后服务。
(二)无人监管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美国中小学一般在下午3点左右放学。
中小学生长时间无人监管,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很容易被不良社会人员误导,做出违法之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司法部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犯罪的高峰时间是每天下午3点到6点,这恰好与美国中小学放学时间相吻合;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青少年放学后缺少监管,美国青少年犯罪率大幅提升。
此外,随着美国离婚率的大幅提升,大量单亲家庭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致使单亲家庭子女吸毒、暴力事件暴增。
青少年犯罪现象反映了放学后监管缺失的问题,说明了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的必要性。
(三)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1957年,苏联率先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举国震惊,认为是教育落后导致了科技落后,必须加强基础教育。
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中小学生课后时间弃之不用浪费了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以提升美国的教育质量。
美国联邦政府也认为,提供课后服务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特别是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比如,STEM 课程、创客课程,可以改善学生学业;舞蹈等艺术课程,可以培养美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启示黄宁宁20世纪60年代,在女权运动影响下,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导致大量青少年放学后无人监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普通工薪家庭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激增。
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下)

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下)2020年04月27日六、课后服务质量怎么监管: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是确保课后服务成效的关键,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和改进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为学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如何评价以及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是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在课后服务质量保障方面的全国性标准有《课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的设施及运营标准》、《课后儿童俱乐部运营方针》及“课后儿童支援员认定资格”,[40]这些规定明确了全国统一的课后服务运营标准、具体实践方针以及专业任职人员的资格,同时,对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差距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法国政府自2013年起,每年都会发布《“为了高质量的课外活动”使用指南》,为各地区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框架。
[41]法国课后服务的评估主要由政府负责。
省社会团结局和人口保护局这两个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检查课后服务的主要机构——课外活动中心各方面的情况是否符合相应的法令。
如果发现违规,管理机构可以依据规定中止托管机构或关闭场所等。
另外,检查结果会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这些报告的数据是课后服务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
加拿大儿童托管教育联合会(Canadian Child Care Federation,简称CCCF)于1991年颁布了《国家儿童托管教育质量评估》(The National Statement on Quality Child Care),该文件对两种承担儿童托管教育的形式分别提出了质量要求。
[42]针对中心式托管(center-based care),文件对托管提供者在适合性和培训、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规模大小和师生比、人员关系、健康和营养、安全、合作关系等七个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针对家庭式儿童托管(family-based child care),文件增加了父母的任务、家庭和家庭托管的协调、家庭托管的经营等三个方面的质量要求,以此来引导和规范课后托管服务的具体实施,以保证托管服务的质量。
中、西方国家“课后服务”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中、西方国家“课后服务”的比较分析与启示作者:钟慧怡黄远香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6期摘要:由于小学生没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以及自制能力,因此,为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具有很大价值,本文着重分析西方国家小学课后托管的相关经验,旨在为各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课后服务中、西方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6-0054-021 引言课后服务是最近新提出的一种教育服务形式,“课后服务”一词以前由“课后托管”、“课后教育”代替,也有西方国家称为“学龄期儿童课后托管”(school-age child care,SACC)、“课后托育”(after school programs)。
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逐渐制定了相应的儿童托管政策,以公立学校、社会组织为主体,负责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托管,并把儿童托管纳入为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
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也开始出现小学生课后托管班,[1]但是我国的学生托管并未纳入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直到2017年2月24日,《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意见》)的颁布,我国学生课后教育开始逐步发展,且《意见》明确指出我国课后教育纳入我国福利体系。
我国课后服务的服务主体为我国中小学生群体,对于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以及自制能力而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意识还处于薄弱环节,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课后服务对于小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笔者通过从西方国家的课后托管视觉看我国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课后托管,给我国小学课后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 中、西方课后教育的实施现状比较分析学生下课时间早,家长还没下班,家中无人照顾学生,早已是全球化问题,世界各国均有此问题,很多国家对课后教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关于学校课后服务的研究述评

关于学校课后服务的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与其孩子在教育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整个国家、全社会、各个家庭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从周一到五放学后的照看和教育这一现实层面的难题,2021年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个地区的各级各种类别学校因此积极开展、实施课后服务工作。
[关键词]课后服务;1.国外关于课后服务的研究在研究课后服务方面,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一般聚焦于对政策的分析、对内容的研究,出现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上。
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以下内容将根据各个国家详细阐述。
1.1美国课后服务的研究在197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就曾经出台《儿童全面发展方案》,该项法案颁布时表示:这个国家的每个小孩都应该享有无关乎拥有的经济和所处的地位的平等的、高质量的服务保障;[[1]]1998年1月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执政期间开启了“课后活动计划”,以确保让每个儿童在放学后都有一个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并且保证人身安全的去处;[[2]]在2002年更是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在是时候真实的推动了课后服务的纵深发展,也成为美国针对人民大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美国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列举以下几点:课后服务的来源不足,在实际实行中不能比较好的适应美国全部中小学生的需求;而且收入较低的美国家庭,在面对课后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过高时,大部分只能选择不去;课后教育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机会差距一直存在,配套措施的欠缺也妨碍其进展等。
[[4]]1.2日本课后服务的研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居日本,其《儿童福利法》(1997修订)真实的合法化了儿童课后俱乐部,日本的课后服务在法律层面保障,也真正的增加了了社会福利事业包含课后服务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日本:放学后儿童教室(放課後子ども 教室)和放学后儿童俱乐部(放課後児童クラブ)
“放学后儿童教室”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管理, 以全体小学生为对象,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通过 社区居民的参与,开展学习、体育、文化艺术活动 等,一般在小学、公民馆、儿童馆等地点实施。[6]
(二)运行机制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各 州政府可结合各自的情况制定地方性的法律和政 策。课后托管的具体运行由政府、社区和家庭三 方共同承担,教育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日本遵循“国家主导、都道府县推进、市町村 主体、学校与教师配合、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原 则,自上而下、各司其职推进课后托管服务。[20] 英国课后托管的提供主要是依托学校和课后服 务俱乐部。如果俱乐部独立于学校之外单独在教育 标准局注册,家长有权利享有政府资助或补贴。 (三)师资要求 韩国为了确保课后托管的专业性,要求托管 负责人必须持有 2 级以上幼、小、中等教师保育教 师资格证书。 法国规定课后托管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满足 以下条件的任意一项:持有法令规定的允许从事 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正 在接受以上文凭或职业证书的培训;特定公职人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要提供建立服务机构的 启动资金,运行资金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区域行 政部门共同承担。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实行特 殊照顾,为其提供“政府基金”。[18]
法国支持课后托管服务的财政补助主要来 自:1. 为鼓励地方政府落实小学作息制度改革, 开 展 丰 富 多 彩 的 课 外 活 动 而 设 立 的“国 家 启 动 基金”;2. 家庭补贴国家出纳处和家庭补助管理 局;3. 农村社会互助会。此外,为保证所有儿童 能够不因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而平等享有托管机 会,法国课后托管服务中需要家长付费的项目不 多。费用由各市镇自行确定,通常根据“家庭收支 商数”确立阶梯式价格,分为八个等级。[19]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综合素养 优质的课后托管使放学后的时间充满了学习 和成长的机会,能够给儿童更多有趣的选择。课 后托管内容的多样性对课内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丰 富和补充,课后托管中的儿童有更多的选择权,能 够更加充分地发展自身的兴趣、个性特长以及综 合素养。 (四)学校社区互动增强学生社会融入 安全适宜的课后环境能够让儿童在轻松的气 氛中社交互动,有利于培养他们更好的社会融入 能力。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课外项目:让孩
- 37 -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 年第 6 期
澳大利亚课后托管包含在“儿童看护”或“儿 童保育”中,由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与保育部统一负 责管理,并作为保教结构的一类纳入“早期教育 与保育”系列改革计划中。[16] 澳大利亚课后托管 通常由家长协会或非营利性组织经营。1986 年, 由联邦政府社会服务部和公共服务委员会提出的 《校外看护、假期看护及高危娱乐场所管理经营计 划》,对儿童课外看护教育服务的资金渠道、质量 保证以及计划运作等做出明确要求。[17]
提供课后托管不仅能够解决看护问题,更是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学业 差距的有效举措。发达国家课后托管服务中基本 都包括陪伴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写日记和阅读, 这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处境不利儿童尤其有益。
美国的研究表明,相比那些离开学校后无人监 督的同龄人,参加正式的课外托管教育项目的学龄 儿童往往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活动和丰富 的课程上。在放学后的时间投入 20-35 个小时用 于建构式学习活动的儿童会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三、发达国家课后托管的政策动因 (一)支持女性就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优质的、可负担的课后托管能够为小学生提 供放学后的安全场所,帮助学生家长特别是母亲 在工作时间与孩子的上学时间之间找到最佳平 衡,这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需求,更是国家经济良性 发展的需要,因为女性群体的社会劳动参与率直 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因此,发 达国家都致力于构建更加灵活、更加可负担的课 后服务体系,以支持学生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就业 选择。 (二)缩小课后成长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 年第 6 期
发达国家小学课后托管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
周红霞
摘要: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学生看护上存在空档期是全球面临的普 遍问题。发达国家对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提供关注较早,已将其列为国家层面教育公平 与机会保障的重要政策 , 托管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构成要素也有着很多共性。从我国课后托 管的现实需求出发,放眼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扬长避短,有效借鉴,将每个家庭相似的个体 困境在政府政策层面得以整体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等原因无法照顾孩子时,为学龄儿童提供一个
(三)法国:课外接待(Accueil Périscolaire) 法国“课外接待”主要指在学校正规教育时 间以外,如上课前、午休、放学后以及节假日期间 为儿童提供的多样化服务。“课外接待”除了提供 日常看护、午餐服务外,还注重通过文艺、体育和 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儿童的技能和素养。[4] (四)韩国:放学后学校 ( ߑҗറ Ү ) 和 小学托管教室(ୡ١ࠆجҮप) 放 学 后 学 校:为 帮 助 孩 子 顺 利 升 入 理 想 学 校,韩国家长普遍热衷为孩子进行课后补习,为满 足家长的需求,也为了正常教学秩序的稳定,韩国 政府从 2006 年开始推行“放学后学校”,即放学后 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与选择,以教育成本由财 政拨款和家庭共同分担的方式在校内进行正规教 育以外的教育活动。[5] 小学托管教室:是指在正规教学时间以外提
二、发达国家课后托管的法规与政策 (一)美国 课后托管是美国儿童的一项基本福利,美国 课后托管最大的特点是以立法和国家层面的政 策 保 障 每 一 名 儿 童 都 平 等 享 有 托 管 服 务。1971 年,美 国 联 邦 政 府 出 台《儿 童 全 面 发 展 法 案》 (Comprehensive Child Development Act),该法 案明确,无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政府应确保所 有儿童享有高质量的看护服务;[9]1998 年 1 月 7 日,时任总统克林顿承诺,让每个孩子在放学后都 有一个安全且对其身心有益的去处,由此启动“课 后活动计划”;2002 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推行后,课后托管获得了更加深入的发展,成为美 国公共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0] 美 国的课后托管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列预算,由学校、 社区基金组织、大学院校等提出计划案,经由教育 行政主管单位审核后执行。[11] (二)英国 英国 1995 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明确规定:
每个地区政府或权威部门都必须为该地区适龄儿 童和家长的需要提供一系列照顾服务,以保障儿 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服务可以是免费的,也可 以按家长的收入方式来选择支付;在提供服务时 要考虑每个儿童的宗教信仰、种族血统、文化、语 言等背景的差异。[12]
(三)法国 2006 年 8 月法国通过《社会行为和家庭法》 相关条例修订案,将之前课外时间的各种托管形 式统称为“未成年人课外集体接待”。[13] 法国的 未成年人课外集体接待大多由地方政府(以学校 为依托)和各类协会(尤其是青年和大众教育或 体育协会)提供,各地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人、财、 物等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本地区课外托管服务的 内容。[14] (四)韩国 韩国从 2004 年开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 “放学后教室”示范运营。2013 年朴槿惠上台后, 新政府在 4 月通过的《总统教育业务报告》中明 确提出强化小学课后托管政策。自 2014 年开始, 韩国扩大了“小学托管教室”范围。此前,小学 1-6 年级中低收入及单亲家庭优先享受托管服务;从 2014 年开始,1-2 年级的所有孩子可享受下午托管 服务,3-6 年级中低收入、单亲家庭孩子优先享受, 而下午 5 点至晚上 10 点的晚间托管服务,只能由 双职工、低收入、单亲家庭的孩子享受;到 2015 年, 1-4 年级的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托管服务;2016 年将 使 1-6 年级所有孩子都能享受托管服务。 (五)日本 为应对少子化倾向带来的儿童玩伴的减少, 以及避免儿童在放学后因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陪伴 而遭遇诱拐、恐吓等恶劣事件的可能,2007 年日本 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联合出台了《放学后儿 童计划》,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教育委员会的主导 下,与各福利部门协作,原则上在所有小学推进放 学后儿童对策事业,以确保在放学后给儿童营造 一个既可以学习又可以玩耍的安全健康场所。《放 学后儿童计划》几经修改,2014 年 7 月,日本文部 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再次联合出台了《放学后儿 童综合计划》,明确而详细地公布了更加完善的放 学后服务方案。[15] (六)澳大利亚
一、发达国家课后托管的相关概念 (一)美 国:学 龄 儿 童 看 护 (School-age Child Care,SACC) 或 课 后 项 目 (After School Programs,ASPs) 美国儿童福利联盟对 SACC 的定义是:学龄 儿童的父母因工作无法在家照顾儿童,或因家庭 贫困、儿童心智障碍等原因,使得儿童每天有一段 时间需要托管机构给予适当照管,并培养儿童生 理、情绪、智能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潜能。[1]
- 38 -
周红霞:发达国家小学课后托管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员;持有活动组织者职业能力证书。[21] 澳大利亚各地区都有明确的学龄儿童看护机
构人员比例和资质要求。例如,北部地区规定师 生比为 1:15,对教师的资格要求为:50% 的人员 必须拥有或正在获得两年经过认证的儿童看 护 中等后课程学习证书;中等后体育或娱乐活动教 学资格;其他相关资质。[22]
“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管 理,以全体小学生为对象,提供合适的游戏和生活 场所,一般在保育院、学校等地点实施。[7]
(六)澳大利亚:课外看护(Outside School Hours Care,OSHC)
澳大利亚课外看护主要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时 间以外的上学前、放学后以及节假日,以保证儿童 安全,同时满足儿童的情感、娱乐、生理、心理、智 慧和创造力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娱乐性、教育性和 社会性活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