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6)

合集下载

体育课电子版教案(优秀6篇)

体育课电子版教案(优秀6篇)

体育课电子版教案(优秀6篇)体育课电子版教案篇1游戏目标:1、练习蹬脚踏车,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勇敢、爱护小动物的精神。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游戏准备:脚踏车2辆、变形平衡木2个、大纸箱2只、活动前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小动物玩具若干(为幼儿人数2—3倍)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路纵队,站在场地一端;每队之间放置大纸箱一个;场地中间设置“山洞”;场地另一端的变形平衡木两侧放置小精灵玩具若干。

老师发令后,各队第1名幼儿蹬滑跑冰车钻过“山洞”、到达“浮桥”。

上桥救起1个小动物,并带着小动物踩脚踏车原路返回,第2名幼儿再出发。

在规定时间内比哪一队救到的小动物数量多为胜队。

游戏规则:1、必须双手扶把脚踏车至“浮桥”;待上桥后才能救小精灵。

2、若游戏中途发生意外情况或未带小动物成功返回应在原地重新通过。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大班幼儿基本能够进行投掷并体验做“小爸爸”的自豪,小班幼儿也从中锻炼了钻爬的能力,体会与“爸爸”合作的快乐。

总体来说,目标基本达成。

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由于接触幼儿时间较短,对幼儿的实际个体经验把握得不够充分,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不能很好地带入游戏。

2.教师语言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救救小动物”的环节,教师出现让幼儿排队救动物的现象,显得不够精炼。

3.在活动道具的准备上,“工具包”的使用反而变成了幼儿的负累,幼儿在过河的过程中始终要带着他的“工具包”,幼儿甚至已经丢掉了,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可以删除。

体育课电子版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重点与难点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准备和环境创设1、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电子教案 (6)

机械制造技术实训电子教案 (6)
图2.71锥形锪钻图2.72柱形锪钻图2.73端面锪钻
2.7.4铰孔
铰孔是用铰刀对孔进行精加工的操作方法。可加工圆柱和圆锥孔,由于铰孔时加工余量少,铰刀的刀刃多,导向性好,尺寸精度高,故铰孔精度可达IT9~IT7,表面粗糙度为Ra3.2~Ra0.8μm
1.铰刀:
铰刀按使用方法分为机用铰刀和手用铰刀,前者工作部分短,刀刃数少,柄部较长,而后者相反。如图2.74所示。
(2)铰孔前,工件夹持正确,铰刀装夹牢固。
(3)铰孔开始时,将铰刀插入孔内,用角尺检验,使铰刀与孔的端面垂直。
(4)铰削时,要始终保持铰刀的中心与孔的中心重合,两手用力均匀,旋转速度要慢;随
着铰刀的旋转,轻轻施加压力,并且注意变换铰刀每次停留的位置不在同一处,以消除铰刀常在同一处停留所造成的振痕。
(5)在铰削过程中,如果铰刀被卡住,不要猛力扳转铰杠,可取出铰刀,清除铁屑,加乳
a)手虎钳装夹工件b)平口钳装夹工件
c)V形铁装夹工件d)压板螺栓装夹工件
图2.67钻孔时工件安装方法图2.68利用钻模钻孔
图2.69孔钻偏时的纠正方法
6.钻孔方法
按划线钻孔时,应先钻一浅坑,以判断是否对中。若偏得较多,可用样冲在应钻掉的位置上錾出几条槽,以把钻偏的中心纠正过来。如图2.69所示。
用麻花钻头钻较深的孔时,要经常退出钻头以排出切屑和进行冷却,否则可能使切屑堵塞在孔内卡断钻头或由于过热而增加钻头的磨损。
(5)钻头刃磨:
钻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等原因,需要刃磨;钻头的刃磨一般是刃磨钻头的两个后刀面以及修磨横刃。钻头刃磨好坏直接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效率。图2.66为钻头刃磨示意图。刃磨时,两手握住钻头,右手慢慢地使钻头绕本身轴线自下而上转动,同时施加适当的刃磨压力,左手配合右手作缓慢的同步下压运动,以便磨出后角。刃磨过程中,时刻注意钻头的温度,要经常沾水冷却,防止钻头头部退火而降低硬度。

《模具概论》高职电子教案 (6)

《模具概论》高职电子教案 (6)

应达到的模具硬度必须根据冲压工序性质 和失效形式而定,应使硬度、强度、韧性、 耐磨性、疲劳强度等达到特定模具成形工 序所需的最佳配合。
新模具精度检查的结果应记载入有关 档案卡片,模具入库时应附带几个合格试 制件一同入库。
3.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检查
模具使用时的精度检查包括首件检查、 中间检查和末件检查。
有时制件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不在 于模具,而是模具安装、调整不当造成的。 模具安装、调整不当也是加工模具磨损和 造成模具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 开始生产作业时,应试制、检查几个初期
4.模具修理后的精度检查
模具在修理时,更换零件和对模具进 行拆卸、装配、调整等工作,都有可能使 模具的精度发生变化,因此在模具修理结 束后必须进行精度检查。检查的方法、要 求与新模具入库前的精度检查相同。
5.2 模具的寿命
5.2.1 模具寿命的基本概念 模具的寿命是指模具能够生产合格制
品的耐用程度,一般以模具所完成的工作 循环次数或所生产的制件数量来表示。
模具的精度越制约。所以模具精度的确定 一般要与所成形的制件精度相协调,同时 还要考虑现有模具生产条件。今后随着模 具加工技术手段的提高,模具精度会有很 大的提高,模具工作零件或成形零件的互 换性生产将成为现实。
5.1.1 模具的精度要求
冲裁模除了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
考虑工作尺寸的制造公差对凸、凹模初始 间隙的影响,即应保证凸、凹模工作尺寸 的制造公差之和小于凸、凹模最大初始间 隙与最小初始间隙之差,模具成形表面的 表面质量应根据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和模 具的性能要求确定,对于一般模具要求其 成形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0.4m。
模具上、下模或动、定模之间的导向
生产作业终了时,应对最终制造的制 件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对模具的外观检查, 来判断模具的磨损程度和模具有无修理或 重磨的必要。此外,通过对首件检查

Authorware电子教案:第六章

Authorware电子教案:第六章

6.2.2 热区域交互
所谓热区指的是在演示窗口中的一个矩形区域,利用此区域可以得 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和按钮响应相比,这种响应类型更容易与背 景风格协调一致。 将一个交互图标拖动到主流程线上后,在其右侧放入显示图标或群 组图标,设置为“热区”交互。可设置相应的执行内容。 热区可任意的放大缩小,也可放在任何位置。它作为一个接触点通 过鼠标的动作产生响应,用来指示触点。
6.2.1 按钮交互
按钮:可任意的放大缩小,也可放在任何位置,甚至可设置文本 的颜色、大小以及置入图片和导入声音。这在以后的实例中会学 到。以下显示按钮交互的属性。 (1)现在先来介绍一下【按钮】选项卡,它用于设置按钮响应的外 观。其中: “大小”文本框:设置按钮的大小,其中X表示按钮的宽度,Y 表示按钮的高度。虽然在“演示”窗口中拖动控制点也可以改变 按钮的大小,但这里的调整更为精确。 “位置”文本框:设置按钮的位置,其中X,Y分别表示按钮左上 角在“演示”窗口中的横、纵坐标。虽然在“演示”窗口中拖动 按钮也可以改变目标区域的位置,但这里的调整更为精确。 “标签”文本框:作为响应图标的标题及按钮的标题。
6.1.3 交互响应的属性设置
三、“状态”的属性设置: “状态”下拉列表框:仅仅用于标记编辑窗口中的响应图标,以便于用户 调试程序和另外的用户读懂该程序。其中的三个选项“正确响应”、“错 误响应”和“不判断”分别对应响应图标名称左边的“+”,“-”和空格, 出现加号表示状态选项被设置为“正确响应”,出现减号表示状态选项被 设置为“错误响应”,什么都没出现表示状态被设置为“不判断”。用户 不要误以为这些“+”和“-”是图标命名时加进去的. “计分”文本框:其中输入的数值和表达式与系统变量“TotalScore”相互 作用,可以在演示窗口中显示用户的得分。在整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每 当计算机进入一个交互分支读取程序,系统就会将系统变量“TotalScore” 的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该响应的“计分”文本框中数值或是表达式的 值。

《电子线路CAD项目化教程》电子教案 第6章 遥控小车驱动器制作

《电子线路CAD项目化教程》电子教案 第6章  遥控小车驱动器制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情景剖析
• 则在“SCH Library”工作面板,系统又在该库中新建一个名为 “74LS04”的元件,如图6-23所示。
• Step2 设置栅格。 • 执行菜单命令【Tools】→【Document Options. . . 】,打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情景剖析
• Step2 设置栅格属性。 • 执行菜单命令【Tools】→【Document Options. . . 】,打开
“Library Editor Workspace”对话框。在“Grids”区中设置捕获 栅格为10mil。 • Step3 绘制元件外形。 • 执行菜单命令【Place】→【Rectangle】。此时鼠标上悬挂一矩形 外框,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外框左上角;拖动鼠标到合适位置,再单击鼠标 左键确定右下角;按右键或“Esc”键退出。 • 双击矩形,弹出属性对话框,可修改矩形外框的的宽度、颜色等属性。 • Step4 放置元件引脚。 • 执行菜单命令【Place】→【Pin】或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元件引脚放 置按钮 ,鼠标上即悬挂一引脚。
返回
6.2 情景剖析
• 虽然Protel DXP2004 SP2提供了众多的元件库,但在原理图的设计 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库中元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用元 件编辑器对库中元件进行修改,或创建新的原理图元件的图形符号。 PCB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创建项目文件、制作原理图元件、绘制原理图、 生成网络表、设计PCB文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情景剖析
• Step6 添加模型。 • 点击“ NhomakorabeaCH Library”工作面板模型区域的Edit 按钮,弹出“Add
New Model”对话框。选择“Footprint”,点击OK按钮,弹出“PCB Model”对话框;点击Browse. . . 按钮就弹出库浏览对话框,如图6-20 所示,在这里可以为元件添加封装,这里选自库“DIP-16”。 • Step7 完成。 • 至此,元件制作完成,在“SCH Library”工作面板可以看到元件的基 本信息,如图6-21所示。 • 技能4 手工绘制多功能单元元件 • 任务:手工绘制多功能单元元件74LS04。 • 执行菜单命令【Tools】→【New Component. . . 】或点击Add按钮, 屏幕弹出“New Component Name”对话输入新元件名 “74LS04”,

数控加工工艺项目化教程第四版 电子教案 (6)[3页]

数控加工工艺项目化教程第四版 电子教案 (6)[3页]

《数控加工工艺》电子教案教学任务:项目二之任务三内外锥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锥面配合的公差要求;了解配合件加工的工艺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配合件的加工工艺分析;能够设计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目前数控中级工对配合件加工提出了加工要求而设置的。

教学重点:配合件加工时基准件的选择、轴类零件工艺设计总结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任务描述)内外锥配合件如图2-46所示,零件材料45钢,毛坯尺寸为Φ50×130,小批量生产。

设计该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图2-46内外锥配合件(课前提问)1.该图纸中有几个零件?先加工轴还是先加工套?2.如何控制内外锥面接触面积大于65%,图纸中未注公差直径公差按f级和长度公差按m级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引入相关知识学习)1.配合件概念配合件(也称组合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相互配合所组成的组件。

与单一零件的车削加工相比,配合件的车削不仅要保证配合件的加工质量,而且需要保证各零件按规定组合装配后的技术要求。

车削配合件的加工关键技术是:合理编制加工工艺方案;正确选择和准确加工基准件;认真进行组合件的配车和配研。

《数控车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中常见的配合件有:轴、孔配合件;内、外锥配合件;内、外螺纹配合件;偏心轴、孔配合件。

2.配合件的加工方法轴、孔配合件的加工方法:先车削完成配合孔件,再车削配合轴件,并控制尺寸精度和配合精度。

(该方法也不绝对,要根据所加工零件的结构,在本例中由于轴和套是在同一个材料中加工,先加工套有利于装夹。

)内、外螺纹配合件的加工方法:外螺纹作为基准零件应首先加工,这是由于外螺纹便于测量。

可以用车好的外螺纹作为检测工具加工内螺纹,槽底径略小于螺纹小径,螺纹车削好后应注意清除毛刺。

偏心轴、孔配合件的加工方法:先车削基准件偏心轴,然后根据配合关系的顺序依次车削配合件中的其余工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文质疑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2、探讨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三、感悟探究(一)解读“梅花魂”在学习的过程中擅长提出自己的怀疑这很好,然而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谜底就归纳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这梅花,……她是最有品质、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1、指导朗读“愈”和“最”。

2、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本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学到这里,你以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 出示句子)2、看梅花凌寒单独开了――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告知学生:这首歌是片子《江姐》的主题曲,中江姐为了寻求革命信奉和高尚幻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摇动,正气凛然,最后含笑走上法场,倒在一片梅花的处所。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6.1 引言6.1.1 物质结构的研究对象物质结构主要是研究物质(原子、分子、晶体等)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这里所说的结构,既包括物质的“几何结构”(如分子中原子,晶体中粒子的结合排布方式等),也包括物质的电子结构(如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分子、固体中的化学键,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

物质结构知识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基础是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它们提供了大量实验事实,需要理论解释,从而推动了理论化学的发展。

物质结构知识是化学三大重要理论之一。

6.1.2学习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例1.汽车尾气的治理。

例2.反应H 2 + I 2 = 2HI 的速率方程为v=kc (H 2)c (I 2),是二级反应。

在1967年前,人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二级基元反应。

但是1967年人们通过实验发现这是一个复杂反应,如果用分子轨道理论中的前线轨道理论,很容易得到解决。

例3.“相似互溶原理”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溶解过程的ΔS>0,而一般情况下ΔH>0(即吸热),而根据ΔG=ΔH-T ΔS ,要使ΔG<0,则 H ∆应尽量小。

为什么结构相似H ∆就小呢?2.发现、制取符合人类一定需要的物质 例4.“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广泛应用于火箭材料、高速切削材料、以及高级磨料等。

一般是由IV 、V 、VI副族金属元素,加少量C 、N 、B 等元素制成。

为什么? 例5.金属表面扩渗稀土元素按过去金相学的观点,稀土原子的半径较大,不能扩散进入金属表面层。

但实验结果确实进入了,这又为什么?例6.C 60的发现 例7.活性炭泽林斯基认为:棉花和泥土有吸收气体的能力,是因为暴露在固体表面的固体分子只受到内层及左右两旁分子的吸引,吸引力没有完全抵消掉。

如右示意图所示←·→ ,表面分子受到一个指向固体内部的作用力,即还有剩余吸引力可以吸引来到它近旁的气体分子。

↓于是,泽林斯基得出结论:完全用不着为每一种毒气去找它们的防御品。

只要能选择一种比棉花或泥土有更大的比表面的固体,就能够对付所有的毒气了。

泽林斯基为了加强木炭吸附化学物质的能力,经过不断的研究,终于在1917年得到了一种特殊物质——“活性炭”。

制成的活性炭,具有质轻、疏松、多孔等特点。

每一克就有几百平方米的比表面积。

因为吸附气体的能力特别强,当然防毒效果也就更好了。

3.对化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第一次革命性飞跃发生在1804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即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它合理地解释了当时许多化学现象和规律。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开始。

因此,道尔顿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第二次革命性飞跃发生在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和迈耶尔)。

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次革命性飞跃,将发生在化学键本质揭示之日。

6.1.3 学习的主要内容1.原子结构与周期系;2.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分子的对称性与群;4.分子间力与氢键;5.晶体结构;6.材料与化学(这是物质结构理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6.2 原子结构6.2.1 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 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由于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如:氢原子光谱、黑体辐射以及光电效应等现象,因此,在20世纪初才诞生了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物理学的发展与完善;而实验基础是,对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认识。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2)微观离子的波粒二象性认为电子具有粒子性,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德布洛依在1924年首先提出来的。

1927年由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和革末通过实验得到了证明(见图6.1)。

i .电子的波性:是“几率波”。

即波的强度与电子出现的几率成正比。

ii .电子的粒子性: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只有几率分布的规律。

6.2.2 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象宏观物体运动可用牛顿方程来描述一样,电子的运动,在量子力学中是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这是作为量子力学基本假设提出来的)。

1.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氢原子定态的薛定谔方程是:)xyz (E )xyz (V )xyz ()zy x (m h ψψψπ=+∂∂+∂∂+∂∂-222222228 (6.1)其中,m 是电子的质量,x 、y 、z 是电子的坐标,V 是势能,E 是总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而)xyz (ψ就是波函数。

2. 氢原子的波函数)xyz (ψ的具体形式,可由解上述薛定谔方程得出。

量子力学中就是用它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经典物理学中,电磁波就用一个波函数)xyzt (U 来描述。

它代表t 时刻、由x 、y 、z 所决定点的电场强度;而2U 则代表,t 时刻该点光的强度。

(1)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类比2U 代表空间某点电磁波的强度,2ψ代表空间某点电子波的强度。

而电子波是概率波,因此2ψ(严格讲应是2ψ)代表空间某点(严格讲应是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率—概率密度。

该说法,是由玻恩(海森泊的老师)提出来的。

正确地讲,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代表电子的运动状态,其平方代表概率密度。

(2)波函数的获得先对波函数进行坐标变换)xyz (ψ )r (θϕψ*,再对其进行分离变量,即)r (θϕψ=)(Y )r (R θφ=)()()r (R ϕΦθΘ,从而将原来一个方程变成三个方程。

通过解这三个方程,即可得到氢原子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其一般表达式是:)r (nlm θϕψ=!)!l ()!l n (])!l n [()()n (e ])!l n [(n )!l n ()na z (l n l n βββρββρ++---+-+--∑--=+-121122122101230 ∑=-----+-+]l[l lmm m )(cos )!l ()!l (!)!l ()(dxd )Sin ()!m l ()!m l )(l ()n (2222222212122ββββθββββθρϕπim e 21。

(6.2)*空间一点A 的位置既可用直角坐标(x ,y ,z )来描述,又可用球坐标(r ,θ,φ)来描述,如图6.2所示。

R 是坐标原点到A 的距离,θ是z 轴与r 的夹角,φ是r 在XOY 平面投影与x 轴的夹角。

图6.2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在得到波函数的同时,还得到了能量:E =1/n 2×1312kJ ·mol -1,n 的意义后面再说。

ϕθ,,r 是坐标,Z 是核电荷数,0a Zr=ρ,0a =0.5290A ,称为玻耳半径,m ,l ,n 是参数。

给出一组m ,l ,n 就可得到一个具体解。

如我们令n =1,l =0,m =0,代入公式可得:301012a re )a ()r (R -=,π4100=Y 。

从数学角度讲,m ,l ,n 的值可以任取。

但考虑到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对其取值就有限制了。

(3)波函数的标准条件① 单值 :这是空间某点只有一个概率密度决定的;② 连续:这是二阶偏微分方程所决定的,不仅波函数要连续,其一阶导数也要连续;③ 平方可积:即⎰=,c d τψ2 c 是有限值。

这样才有⎰=112τψd )c(,即在整个空间电子出现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作业:p148 .2,3,4(10)(4)氢原子波函数θcos ⋅=r zϕθsin sin ⋅⋅=r y ϕθcos sin ⋅⋅=r x要满足波函数标准条件条件,m ,l ,n 也不能随便取值,要满足:n =1,2,3,…,∞l =0,1,2,…,n -l m =0,±1,±2,…,±lm ,l ,n 分别称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每一组m ,l ,n 的合理组合,即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波函数nlm ψ,即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可能的轨道运动状态,又称原子轨道。

当n =1时,l =0(光谱上记以s ),m =0,即只有一种合理组合100ψ(S 1ψ),可以代表核外电子的一种可能的状态,称为S 1ψ(或简写为1s )态,也称1s 轨道。

即n =1时,只有一个轨道。

当n =2时,l =0,m =0是合理组合,S 2ψ(2s )又是核外电子一种可能的状态,即2s 轨道;n =2时,l =1(光谱上记以p ),m =0,±1,可以得到三个p 轨道,分别记以Px 2ψ,Py 2ψ,Pz 2ψ。

即当n =2时,可以有电子四个可能的运动轨道 (2s ,2x p ,2y p ,2z p ) n =3,l =0,m =0, 一个S 3ψ(3s )轨道l =1,m =0,±1 三个p 3ψ(3p )轨道 l =2(光谱上记以d ),m =0,±1,±2, 五个d 3ψ(3d )轨道即n =3时,可有9个轨道(一个3s ,三个3p ,五个3d )n =4, l =0,m =0, 一个S 4ψ(4s )轨道l =1,m =0,±1 三个p 4ψ(4p )轨道 l =2,m =0,±1,±2, 五个d 4ψ(4d )轨道 M M当时n =n ,应当有n 2个原子轨道。

表6.1给出了一部分氢原子波函数的具体形式(表6.1)。

6.2.3 单电子原子(离子)波函数和电子云图为了便于描述,将ψn l m (r θφ)=R n l (r )Y l m (θφ),分别作图。

其中R n l (r )叫做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 l m (θφ)叫做波函数的角度部分。

将R n l (r )对r 作图,就可以了解波函数随r 的变化情况;将Y l m (θφ)对θ、φ作图,就可以了解波函数随θ、φ的变化情况。

称为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它在讨论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中尤为重要,因此下面着重讨论它。

1.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是从坐标原点出发,引出方向为θ、φ的直线,长度取Y 的绝对值大小,再将所有这些直线的端点连起来,在空间形成一个曲面,这样的图形就叫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θπcos 43z P =Y (z P Y 与n 无关),表6.2给出了不同的θ值所对应的z Y P 值。

表6.2 不同θ时的Y Pz 值θ0° 30° 60° 90° 120° 150° 180° cos θ 1 0.866 0.5 0 -0.5 -0.866 -1 Y Pz0.4890.4230.244-0.244-0.423-0.489因z P Y 只于θ有关而与φ无关,所以其角度分布图是一个绕z 轴旋转一周的曲面。

因此可以先在一个平面作图,然后再绕z 轴旋转一周即可。

具体做法如下:在xoz 平面上,从坐标原点出发,分别画出θ为15°、30°、45°、 60°、90°、120°…等的直线,在其上取线段等于Y 的值,再将所有线段端点连接起来即得两个相切的圆(见图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