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第20课 花的勇气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20课《花的勇气》教案2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2、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黑板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当春天来临时,到处是鸟语花香,绚丽多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人们,让我们和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感受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花的勇气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过渡:同学们,我们已提前布置预习,现在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1、有很多同学预习做得不错,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
(了解朗读情况,正音,评价)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点名说: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我感受最深)2、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3、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4、在学生读、画完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完成填空。
作者初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见小花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花的气魄时,感到(),因为()。
四、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反复品味,联系上下文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和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
3、在朗读中品味体会文章的优美,领会谴词造句的精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一、课堂导入:一位作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和最伟大的画家不是达芬奇和毕加索,而是春天。
(出示课件)师:大家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到他对春天的喜爱;我读出了他是在赞美春天;我体会到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他是冯骥才作家,他喜欢春天,更喜欢春天的花。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作品《花的勇气》。
生:齐读课题《花的勇气》(出示课件)师:读后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想法?生:花怎么会有勇气?花的勇气是什么?花的勇气表现在哪里?师:问的太好了,我听出了大家迫不及待想读书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阅读提示(出示课件)。
谁来读读?二、朗读课文,概括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读出感情。
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生:朗读课文师:从大家的神态老师看出大家读的很认真。
谁来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师:维也纳的春天就想一位魔术师,让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从中找出或体会出描写作者情感的词。
生: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师: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出示课件)生:交流汇报师:情感变化的词贯穿全文,你能用这五个词根据课文内容组成一段话吗?谁来试试?生:回答(出示课件)师:这也是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用方法。
三、品读句子,读中感悟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课文中一定有大家深受感触的地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生:没有花的草地是寂寞的。
非要躲开四月不可。
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句子赏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课文句子赏析⑴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寂寞”一般是指人孤单冷清,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的点缀,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
⑵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这句话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这句话相照应。
“改天换地”是指同一块草地此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各种鲜艳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⑶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居然”是指出乎意料,“气魄”是有魄力、有气势的意思。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赞叹了小小的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
⑷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札记《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
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我觉得这篇课文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词句,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
如:个人感受的词句:“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些文章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精选12篇〕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4个生字,四年级下:《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化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春天是活力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
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
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交流反应3、指名读课文。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络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分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自主研读: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局部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局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PPT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1
震撼
吃惊
惊奇
失望
遗憾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2
•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把 你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吧。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3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 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 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 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 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 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 坦)
●●
●●
c.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遗憾 因为___离__开__之__前__看__不__到___那__些__花__儿___;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17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 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 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4
Dr.Feng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5
Dr.Feng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26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6
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花的勇气》
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
d.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__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20课 花的勇气|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 (共20张PPT).ppt

四月的维也纳真大令片我大失片望的。草地上,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 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 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2020/9/21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 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 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 地冒出来······
花 的 勇 气
2020/9/21
爱花——失望 寻花——吃惊 盼花——遗憾
看花——惊奇
在气 冷魄 风令 冷我 雨心 中头 拔怦 地然 而一 起震
2020/9/21
我 惊地奇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 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 拔地而呢起?小小的花 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 怦然一,震这一震, 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2020/9/21
岩缝中的小草 枯木上的绿藤 沙漠中的仙人掌 废墟中的竹笋
……
2020/9/21
(野花),在(冷雨中)(傲然挺立)
( ),在(
)(
)
( ),在(
)(
)
( ),在(
)(
)
( ),在(
)(
)
…… 看到这些,
我明白了,
生命的意味,
是——( )
2020/9/21
《百合花开》
2020/9/21
冯骥才 1942 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中央副主席。从小喜爱美术、 文学和音乐。1975 年开始创作, 先后在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 天津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2020/9/21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花的勇气PPT课件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___________ 有点儿遗憾 ,因为 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奇 ,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一片花的原野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 ____________ 怦然一震 ,因为 使我明白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 花,白的,黄的,紫的; 纯洁,娇小,鲜嫩 这么 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颜色美: 白的、黄的、紫的
形态美:
气势美:
纯洁、娇小、鲜嫩
多、密、辽阔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 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 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 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 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 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 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 对生命的思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 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 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 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 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 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 坦)
花 的 勇 气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吕
厘米
齐刷刷
泛滥
遗憾铺天盖Βιβλιοθήκη 傲然挺立改天换地 怦然一震
◎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 个变化? 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划出来, 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自主研读: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心头砰然一震,这一震,使我 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 勇气!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感悟:生命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 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 有希望、
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给你感受或启发最深的是什么? 2.说说你所了解的能体现“勇气”的人和事? 3.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 勇气去做什么?
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 我擦干泪水,咬紧牙关,力争成功; 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 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 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 概,笑对人生。
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 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 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 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说说你对“改天换地”、“冒”的理解 “改天换地”是指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 小花鲜艳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 色。 “冒”指速度快,说明花的顽强生命力。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 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细雨中拔地而 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作者对花儿气魄的钦佩之情,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花不畏“冷风细 雨”夺目绽放的傲然姿态。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 四月 地点: 维也纳 人物: 作者和小吕 事件:爱花、寻花、盼花、看花 的过程
第20课 花的勇气
执教者:廖慧壮
冯骥才,男,汉族。浙 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 溪,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 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 者。 代表作品有:《逆光的风景》、《摸 书》、《冯骥才散文自选集》、《画外话丛 书 冯骥才卷》等。
维也纳,奥地利首都、著名音乐城市、国 际旅游胜地,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 麓多瑙河畔,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 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
• 数量多:满满一层、那么多、那么密、 那么辽阔! • 颜色多:白的、黄的、紫的 • 颜色美:纯洁、娇小、鲜亮 • 这层花引起了作者的失望和遗憾,句 子中有个词说明了其中的原因,这个 词大家找一找 藏
这正是前几天那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 刻这些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 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当你看到这些美丽 的鲜花,你有什么感受, 想说些什么?说说你的 感想
你会认吗?
lǚ
làn
l í shuā
吕
滥
厘
刷
你会读吗?
寂寞 泛滥 明媚 遗憾 铺满 气魄 齐刷刷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拔地而起 怦然一震
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花藏身于草下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 子或者一段话,体会作 者的内心感受。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 句话? 拟人手法。没有花陪伴在草的身边,无 论草长的多么的旺盛,它也是只有它自 己。没有别人的陪伴始终是孤独的。 2.用“没有(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 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那么多、那 么密、那么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