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逆向选择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 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 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 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 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 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 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 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的 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于 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柠檬货I:博弈树
接受
提供价格P
好车 B1
S1
0.5
拒绝
N
0.5 柠檬货
B2
接受 提供价格P S2
拒绝
(6000-P,P-6000) (0,0) (2000-P,P-2000) (0,0)
柠檬货II:偏好相同,卖方类型连续
假定质量类型在2000与6000之间均匀分布,平均 质量为 % 4000,该数值等于当所有汽车都在市 场上时买方将支付的价格。
在柠檬货III中,假定买方数目多于卖方,结果是 由卖方获取生产者剩余。此时市场出清。如果 卖方多于买方,那么在3000元时,不是所有 的潜在卖方都能够找到买方,均衡价格将下降。 买方最喜欢的价格质量组合是(2000,2000), 因为如果θ=2000的卖者足够多,买方就可以 对其中高于2000的好车只支付P=2000元,因 而消费者将有剩余。
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关系中
• 在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
府在选拔公共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时,由
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对代理人的能力高下
做出甄别,只愿意聘请价格较低的代理人,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政绩工程
• 政绩工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顾现实条件,不尊重客观规 律,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后患 严重。 • 由于领导干部升迁的机会掌握在上司手中,而不是老百姓手里, 因此执政者眼睛的“理性”角度是“向上”而不是“向下”,加 之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上级政府很难确切的知道下级官员的 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无法量化。 于是政绩工程成为领导干部向上级展示其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 度的信号,而且这信号一直被领导干部所使用说明信号发送是成 功的,因此被上级认为“政绩”显著的官员屡屡得到提升。这样 的“政绩观”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大行其道,屡试不爽,也就是说, 领导干部通过有效地向上级展示了其能力和努力,也将得到更多 的收益—升迁的机会,所以政绩工程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升迁的信 号。而上级也认同了这种信号。如此看来,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 原因首先是制度安排事实上已经认同了这种信号传导机制—对准 上级的政策传导。
逆向选择理论
理论起源
• “逆向选择”源自经济学范畴
• 对“逆向选择”的定义及规避研究作出重 大贡献的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克洛夫教授 *斯坦福大学的斯宾塞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教授 • 他们因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的研究,共同获 得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何谓逆向选择
规避逆向选择—市场调节
• 市场调节 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市场机制不自觉 的扮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色,常见的形式有: (1)声誉。现实中买卖双方并非只进行一次交易,这种买卖关系可 能会长期维持。卖方力图通过为自己高质量的商品建立某种声誉以 吸引买方,而买方也力图通过最初试探性的交易发现一劳永逸的可 靠货源,节省搜寻成本。从这个角度看,买方与卖方有着一致的利 益取向,如果在他们中间能建立一种“诚信”的社会惯例,那么逆 向选择就不会出现。卖方做大量广告、建立商标、完善服务等就是 基于此。 (2)试错。在大量存在的“没有任何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与了解产 品质量的完全信息这两种情况之间,理性消费者通过知识和信息技 术的积累,通过反复试错和筛选,使市场趋向于“质价一致”,导 致“便宜没好货”的局面。 (3)契约。当事人双方签订一份双方认可的契约,在契约中对交易 产品的各种性能和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在契约的约束下,尽管当事 人双方可能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量,但出于声誉和法律关系等方面的 考虑,信息优势方一般并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过多的好处。
逆向选择

7.4
道德风险
成功将会获得20万元 工资
成功 平均销售 概率 收入
低质量 工作 表现 高质量 工作 表现 60% 12万元
平均利 润
7万元
5万元
80%
16万元
7万元
9万元
在成功和不成功的情况下支付不同 的报酬,让程序员意识到高质量的工作 表现符合自己的利益。
三、斯宾塞的教育信号
如果求职者表面看起来都一样,雇 主如何区分呢?逆向选择? 雇主可以通过求职者接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把他们区分开来,并支付不同的 工资。 既然高学历和高工资相挂钩,那为 什么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通过智力投资 来获得更高的工资呢?
四、指鹿为马的信息甄别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 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 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 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柠檬市场
所谓“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 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 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 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 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 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 为充斥着“柠檬”的“柠檬市场”(“柠檬”一 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
柠檬货II:相同偏好
P 6000 4000 2000 2000 4000 6000
供给 ( P)
需求P(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 的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 于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信息经济学第五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代理人可能隐藏自己的 私人信息或行为,导致委托人难 以监督和约束。
激励不匹配
委托人提供的激励可能与代理人 的真实努力程度不一致,导致代 理人缺乏自我约束和尽责的动力。
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不可 能完全预见所有可能的情况,因 此无法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 约束。
员工在获得工作后,可能因为缺乏有 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而降低工作积极 性和效率,影响工作质量。
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中,由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低信用风险或高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可能被排除在外,导致信贷机构面临 更高的违约风险。
道德风险
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而将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或非生产性消费,导致贷款 违约风险增加。
逆向选择的市场影响
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买方无法准确判断产品质量,质量较差的产品可能充斥市场, 导致整体产品质量下降。
市场萎缩
如果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或者转向 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市场规模缩小。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在逆向选择的市场环境下,资源可能无法流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03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或合作中,交 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量或质量存在差 异,导致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 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是由于获取信息的成 本、信息本身的特性或信息传递的障 碍等原因造成的。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较少信息的交易方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判断对方的 质量或价值而做出不利的决策,导致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一、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逆 向 选 择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模型(14)
——市场失灵表现
❖ 第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质量的产品买不出去;市场 交易量下降。
❖ 第二、交易成本——信息获取存在成本。 ❖ 第三、高质量产品退出市场,社会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模型(15)
——质量就是生命
❖ 质量决定效用,边际效用决定价值,价值 决定存在=生命。
微观经济学
逆向选择
❖ 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前,由于双方拥有 不对称信息,交易客体或合约条款的质量受控于拥有较多 信息的一方,其结果对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极为不利,导 致与其愿望相背的结果。对于市场竞争而言,由于逆向选 择是一种违背交易者交易愿望的行为,市场竞争的规则变 化为“优汰劣生”,最终导致市场低质量充斥、市场消失。
——现实交易基础上,预期需求曲线变动
v 高质量产品
v 低质量产品
P 10,000
O 25,000 50,000
SH
P
DH
DM DLM DL
5000
QO
DH SL
DM DDL LM
50,000 75,000 Q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模型(10)
——现实交易基础上,预期需求曲线变动
v 高质量产品
v 低质量产品
❖质 量 还 是 生
命??
微观经济学
P 10,000
O 25,000 50,000
SH
P
DH
DM DLM DL
5000
QO
DH SL
DM DDL LM
50,000 75,000 Q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模型(11)
——结论
❖ 第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的均衡的结果,使高质 量产品被迫逐步从市场中退出,市场被低质量产品所充斥, 市场变成“柠檬市场”——“次品市场”。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应用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应用1.逆向选择——从旧车市场说起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阿克洛夫于1970年发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阿克洛夫在文中以次品车市场为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并阐明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它如何影响市场的有效运作问题。
模型如下:假定市场中只有4种汽车,即新车和旧车,好车和次品车(柠檬)。
新车有可能是好车,也有可能是次品车;当然,旧车也是如此。
人们在上述市场中购买一辆新车时,并不知道他所购买的汽车是好车还是次品车。
但是,假定在生产出来的汽车中,好车的比例为q ,次品车的比例为1-q ,则买主必定知道买到好车的概率为q ,买到次品车的概率为1-q 。
然而,在对某辆汽车拥有一段时间后,车主就可以了解该车的质量,也就是说,车主会重新估计其汽车是次品车的概率,这一估计要比原来的估计更准确。
这就形成了一种可得信息的不对称:现在卖主比买主更了解汽车的质量。
但是,好车和次品车仍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因为买主不能区别好车和次品车。
显然,旧车与新车的价值不会一样——如果旧车的价值和新车的一样,那么,在好车的概率更高、次品车的概率更低的情况下,以新车的价格出售一辆次品车,然后买回一辆新车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好车的车主被锁定(locked in )了。
实际上,他不仅得不到其汽车的真实价值,而且也得不到新车的预期价值。
可以假定,如果对旧车的需求严格地取决于两个变量——汽车的价格p 和旧车的平均质量μ,则旧车的需求函数可以表述如下: Q d =D (p,μ)。
旧车的供给和平均质量μ将取决于价格,也即μ=μ(p ),S =S (p )。
在均衡状态中,给定旧车的平均质量,则其供给必定等于需求,即S (p )= D(p,μ(p ))。
如果价格下降,平均质量通常也将下降。
很有可能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不会有物品买卖。
第5章 逆向选择

11
5.2 简单模型
交易过程 对称信息情况:买主能有效地区分每辆车的质量,只要满足WL >VL和WH > VH,双方就能够成交。
不对称信息情况:买主不能区分每辆旧车具体的质量情况,只能 推测出市场上每辆旧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对所有旧车作出一个平 均的评价W*(W*< VH )。W*=λ WL +(1-λ )WH,在购买旧 车时,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不超过W*。
如果信息对称且充分,买主不难确定旧汽车的质量,该市场 不存在什么问题。低质量旧汽车将按1000~1200美元之间的价格 出售,高质量旧汽车将按2000~2400美元之间的价格交易。
5
5.2 简单模型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主无法了解每辆汽车的质量,只 能进行推测。因此,典型的买主将以预期值购买旧汽车,即愿意 支付:
w
努力水平越高,结果越高,委托人所得也越高
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应付出努力,根据类型不同,工资有差异
20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 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则合约 {(eG*, wG*), (eB*, wB*)}对 委托人不利
如果委托人向代理人提供两种合约供代理人选择:
15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代理人的效用为
U G (w,e) u(w) v(e)
博弈如下图所示
U B (w, e) u(w) k v(e)
N选择A P设计 的类型 合约
A接受 或拒绝
A提供 努力
N参与
结果与 支付
16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与G型代理人签约,解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思考
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保险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原因
1、保险买卖双方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潜在的投保 人往往比保险人更清楚自己面临哪些危险,危险程度如何, 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保险人往往处于信息劣势。 2、虽然保险合同要求投保人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但投保人作 为一个理性的人,其行事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标准,在不 违法的前提下,投保人往往会利用各种可能来为自己谋利。 因此,投保人必然会试图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隐瞒自己 真实的危险状况,使保险人相信自己是低危险投保人,从 而达到少缴纳保险费以转移较大危险损失的目的。 按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在保险合同签订之前发生的信 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而保险合同签订之后发生 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
第三节 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化解
逆向选择源于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 是消除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劣势方能够 获得充分的信息,将“次品”和“良品”区分开 来,通过交易双方增加信号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善 这一状况。 根据信号是由信息优势方发出还是由信息劣势方 发出,解决的方法可以分为“信号传递模型”和 “信息甄别模型”。
不完全信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某种经济状态的全部知识。 不完全信息市场的特征: • 市场参与者不可能在某个时点上同时拥有全部的信息。 • 市场传递信息系统的局限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要花费 成本的,另外,市场参与者所传递的市场噪声,也将严重阻 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 • 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 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 • 在存在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单纯通过价格体系无法使市场参 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信息的传递在均衡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4)称为完全信息,其中(4)是经济活动的确定性; (1)、(2)称为不完全信息。
二、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指的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具 有共同的、呈对称性分布的知识或信息,并且也 知道其他参与人了解这些信息的信息状态。 对称信息环境可以分为三类: • 一是市场参与方都不掌握相关信息:相互之间无 法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往往会出现经纪人、代 理人等市场中间人。 • 二是市场参与方都有相同的信息。 • 三是市场参与方都拥有完全信息:市场形式一般 表现为完全的双边垄断特性。
第五章 逆向选择
第一节 逆向选择的信息经济学基础
一、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对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市场的特征: • 市场能够给市场参与者提供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市场参与者 在既定的条件下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最优选择。 • 即使存在不确定的状态,市场中每个变量的概率分布对市场 参与者来说也都是已知的。 • 信息的传播效率是极高的,市场参与者不会因为信息的延误 而影响其决策。 • 具有完全信息的市场体系被所有参与者免费使用,信息就像 空气一样,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就可以免费获得的。
模型
委托人
保险公司 雇主 买者 债权人
代理人
投保人 雇员 卖者 债务人
逆向选择
行动、类型或 信号 健康状况 工作技能 产品质量 项目风险
一、课堂实验: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实验说明: 本实验将会建立一个旧车交易市场。旧车质量 好坏各半,但交易前只有卖方知道旧车的质量情 况,而买方只有在每轮交易结束时才会知道旧车 的质量情况。
当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观察到一个很有意 思的现象: 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 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 • 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 • 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 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
教育程度方面,低能力雇员选择较低教育水平;高能力雇
保留价格 交易方 卖方 买方 好车 High High 坏车 Low Low
• 交易规则: • 如果你是卖方,小数表示你如果拿到一辆坏车时你要 卖出它的成本,大数表示好车卖出的成本。每次交易 的收益等于成交价减去你的旧车成本。 • 如果你是买方,小数表明你买到一辆坏车时它的价值, 大数表明你买到一辆好质量的旧车时它的价值。每次 交易的净收益等于旧车的价值减去成交价。 • 买卖双方的目的是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 每位交易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尤其是双方的保 留价格以及旧车质量优劣等重要相关信息。
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的区别
• 在信息甄别模型中,要想产生分离均衡,甄别者 (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所提的同一交易合同对 不同的被甄别者必须有不同的收益(效用); • 而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同一信号对不同发送者必 须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才能产生分离均衡。 • 信息甄别与信号传递的差异还在于,在信息甄别 机制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行动,而在信号 传递机制中,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行动。
阅读材料2:保险业的“基因歧视”
•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投入临床应用,一个现 实问题令人担忧:就是商业保险公司在承保健康保险和人 寿保险时,要求投保人提供“基因检测”结果,并将这种 基因信息作为评估投保人未来健康状况的依据;对于那些 带有“不良”基因的人,保险公司将大幅提高保费,使其 无力支付,或干脆拒绝予以承保,以降低未来赔付的机率, 形成以基因信息为基础的所谓“基因歧视”。 • 例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数家保险公司就拒绝为携带 易患镰状细胞贫血病基因的黑人提供医疗保险。澳大利亚 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在105 名向保险公司披露“基因检测” 结果的投保人之中,有32 人被要求支付高额保费、有 12 人被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有15 人被拒绝承保。其 比例远大于那些没有接受过“基因检测”的人。
• 如果大学教育过程对学生过滤不严,或者出现“买卖文凭” 现象,那么,厂商如果继续将文凭作为高生产率信号,会 出现什么情况?
• 厂商如果继续将文凭作为高生产率信号甄别雇员将出现不利于厂商的 选择境况。 • 当这种境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厂商(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实 际能力产生怀疑。 • 作为信号的文凭不再有效地成为甄别生产率的标准。 • 这就是所谓的“信号失灵”。 – 文凭取得成本降低(真的 雇员把教育程度作为高生产率的信号,向厂商传递,以获 得与生产率相匹配的工资。
市场信号的有效性
• 强信号(Strong Signal):能够区别高质量产品 与低质量产品。 – 例如:教育水平是高生产率工人的一个强信号。 • 弱信号(Weak Signal):无法有效地区别高质量 产品与低质量产品。 – 例如:求职应聘面试时穿着体面。
二、逆向选择:一个数字化的例子
• • • •
高风险的乙买保险; 低风险的甲不买保险。 所以只有高风险的消费者才购买保险。 在只有高风险的乙买保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 会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只有收取 450元的保费才能保证不亏损。那么,市场就出 现了“逆向选择”,低风险的甲被排除在保险市 场之外。 • 逆向选择: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下,出现优质投保人被被劣质投保人驱除出市场 的现象,从而引致保险市场失灵。
第二节 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的效应
• 最早对逆向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阿克洛夫, 他的论文《柠檬市场: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对旧车市场进行了研究,成为信息经济学奠基 性的经典文献。 • 柠檬市场实际上就是次品市场。在信息不对称 理论中,常常把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次品 市场称之为柠檬市场。 • 研究发现,旧车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导致了 市场效率的降低。
• “怀孕7个月以后就不能投保了,要等生完孩子1个月 以后大人小孩都健康才可以投保。”一位保险业内人 士表示,女性妊娠期发生风险的几率远高于常人,所 以普通的健康险和意外险的条款一般都明确地将怀孕 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疾病列为除外责任。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育龄女性对此表示不满。如 果不存在风险,那么还有谁会去投保呢?孕妇所要承 担的风险比一般人还要高,因此她们更需要保险。
假信号:投保人虚假陈述,材料造假
市场信号的有效性应建立在对市场中的假信号坚决清除基础之上,而 法律和制度的有效性是能否清除假市场信号的关键。
讨论:如何保证投保人信号传递的有效性?
二、信息甄别
• 信息甄别„screening‟:指的是交易双方中不拥 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事先制定一组合同 { (w1 , s1 ), (w2 ,s 2 ),, (wn sn ) } 和一个选择规则
R : ( w, s)
使得对方能够根据自己的特征在所有可以选择的组 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 在保险市场上,是指保险人设计若干不同的保险单 及其投保标准,然后由投保人选择购买最适合其需 要的保险单,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逆向选择 的问题。
例子
• 保险公司给投保人提供两类保险单,规定较高的 保险费与较高的赔偿额,较低的保险费与较低赔 偿额。 • 对前面的数字化例子加以变化,假定保险公司提 供两种保险方案,450万元保费,全额赔付;50万 元保费,500万免赔额。
(1)信号传递模型:信息优势方为了为了信誉而首先披 露自己的信息。 (2)信息甄别模型:信息劣势方发出信号以诱使优势方 披露信息。
一、信号传递
• 定义: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了把自己的某些优质物品或 自身的某些优秀特性显示出来,向另一方传递某种信号, 以此表明自己的某些特性。
• 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信号传递 (1)产品的保修保证书 (2)品牌 (3)受教育程度
不对称信息:就是在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具 有不对称性分布的知识或信息。
• 由于信息不对称,即经济关系的双方,一方掌握的信息比 较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少,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 会获取更多的利益。 •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市场 参与者获得不同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同所致,另一方面 也是由于市场参与一方无法了解另一方的行动。 • 在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保险知识、技术和 实务、经营信息、监管信息以及私人信息等方面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 题较其他商品市场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