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设计技术的汽车高速轮胎试验台的研究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2篇)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者从以下六个方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碰撞减缓和吸能技术开发各种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提高车体的吸能性;采用缓冲碰撞及吸能材料,如碳素纤维强化塑料与钢材混合的车架大粱,并填充泡沫充填物及其它新材料。
二、驾乘人员保护系统开发各种安全气囊,从最初的正面安全气囊、侧置安全气囊发展到今天的二次爆发式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以及气囊式安全带。
并用新型气囊气体取代旧式气囊的NaN3,因为这种气体有毒且气体转化率低。
在发达国家,正面安全气囊已经是轿车的标准装备。
三、汽车控制及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目前汽车除装备ABS外,还研制安装ESP及更先进的汽车稳定控制单元VSC,极大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在转弯及雪地滑湿地面也行驶自如,完全可代替雪地轮胎和防滑链。
轮胎压力测测系统根据车轮转速的不同或直接用传感器测量气压的方式来判断轮胎气压是否过低、过热及损害程度,向驾车者报警。
四、汽车环境识别系统通过安装车内的路况传感器、激光扫描雷达、摄像监视器等准确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并根据探测结果作出指令,尽量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五、驾车者状态识别技术利用探测器监视驾车者精神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用发出警报声、冷风及振动座椅等方式提醒驾车者,直至自动刹车。
六、GPS救援系统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通过GPS地图确认事故地点,及时告知救援基地进行抢救。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2)是指为了保障驾车过程中的安全而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现代汽车的一些重要安全技术。
首先,现代汽车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
该系统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通过使用雷达或摄像头来检测前方的障碍物,如果驾驶者没有及时刹车,系统将自动触发制动以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
轮胎胶料性能测试仪器及其进展

平衡机构 偏心机构 oodrich Flexometer ) • 用于表征硫化橡胶在压缩屈挠下的温升及 耐疲劳性能 • 分析确定橡胶胶料的疲劳寿命 • 间接预测轮胎或其他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新型自动压缩疲劳试验机
• 基本功能是根据国际标准ISO 4666 界定的 恒应变屈挠试验机。 • 其驱动结构和温度测量系统作了革命性的 变化。 • 具有自动测试功能 • 通过调整软件还可以扩展其功能
门尼粘度计
• 门尼粘度计的使用限制在于其剪切速率。 • 橡胶加工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大约范围: a)模压1~10/秒; b)混炼和压延10~100/秒; c)压出100~1000/秒; d)注射硫化1000~10000/秒。 • 标准的门尼粘度计以大约1.6/秒的剪切速 率工作(剪切速率随转子的直径而异)
NR生胶性能指标的控制
• 1965年以前,NR是按外观分级。不反映NR的实 际性能。 • 1965年,标准马来西亚橡胶(SMR)首次采用技 术分级。促进了NR的质量提高,减少了贸易争端。 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1970年,SMR进行了修订,把塑性初值(P0)和 塑性保持率(PRI)正式列入SMR的质量标准。 • 1975年,ISO2000:1975也把塑性初值(P0)和 塑性保持率(PRI)正式列入NR的质量标准。作 为技术分级的核心内容。
振荡圆盘式流变仪(ODR)
• Oscillating Disk Rheometer (振荡圆盘式 流变仪)简称ODR • 结构原理:一个双面圆锥形的转子埋在闭 合模腔的橡胶试样中,用电热器维持试验 温度。用电机带动偏心器使转子以一个小 弧度作正弦形振荡,测量转子振荡时所需 要的力
振荡圆盘式流变仪(ODR)
硫化仪-硫化曲线的平坦性
橡胶加工性能分析仪RPA
弹性轮胎转鼓试验台的设计

摘要汽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汽车的每一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是决定汽车行驶状态的影响因素,而汽车轮胎是汽车重要的部件之一。
轮胎的性能对汽车的牵引力、制动性、行驶的平稳性、平顺性、越野性和燃料经济性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说轮胎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
轮胎转鼓试验台是根据车轮的实际工作状态,开发可以模拟汽车实际使用状态的摩擦系数测定系统,探讨了转鼓试验台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车辆行驶阻力在道路上和转鼓试验台上等值转换的试验方法,阐述了转鼓试验台的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电动机输入动力,制动电机消耗功率,并能通过转速转矩传感器准确测量输入和输出的转矩参数,进而通过运算得到滚动阻力系数的准确值。
为研制开发滚动阻力系数试验装置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轮胎;转鼓试验台;功率;传感器;滚动阻力ABSTRACTAutomobil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 in the human society.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Working of every vehicle component properly determines the driving statement .And the ty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Performance of the tyre impacts the traction,the braking,the driving stability,the ride comfort,the off-road and the fuel economy directly.S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yre impa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ar.Turn roller tester is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develops the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can simulate vehicle actually use statement of frition coefficient,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drum test rig, sets up vehicle drive resistance’s equivalence chance test way on the road and the turn tyre tester, introduce totality plan of chassis measure power machine. The system adopt measure power machine come into power, brake system use up power, and can accurate measure revolution parameter of come into and output by speed torque sensor, and put through operation obtain the accurate numerical value of rol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t’s supply theory parameter with develop rol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test installation.Keywords:Tyre; Turn Roller Tester; Sensor; Roll Resist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 轮胎转鼓试验台的功用 (1)1.3 轮胎转鼓试验台的发展情况 (2)1.4 研究内容 (2)第2章总体方案的确定 (4)2.1 转鼓试验台的确定 (4)2.1.1 轮胎滚动阻力力学特性 (4)2.1.2 滚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5)2.1.3 轮胎转鼓试验台的类型选择 (6)2.1.4 滚动阻力系数的测量与计算 (7)2.2 试验设备及技术条件 (8)2.2.1 转鼓技术条件 (8)2.2.2 试验步骤 (9)2.3 滚动阻力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测定值的影响分析 (10)2.4 本章小结 (11)第3章电机和传感器的选择 (12)3.1 选择电动机 (12)3.1.1 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 (12)3.1.2 驱动电机的选择 (12)3.1.3 制动电机的选择 (15)3.2 传感器的选择 (15)3.2.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6)3.2.2 传感器尺寸结构的确定 (18)3.3 本章小结 (18)第4章加载机构设计 (19)4.1 结构及工作原理 (19)4.2 微机测控系统 (20)4.3 技术特点 (21)4.4 液压缸的设计 (21)4.4.1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 (21)4.4.2 液压缸主要部分的校核 (27)4.4.3 液压缸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1)4.5 油泵的选取 (34)4.6 其他控制阀的选择 (35)4.7 本章小结 (36)第5章传动机构设计 (37)5.1 滚筒与轴的连接 (37)5.2 轴的设计 (37)5.2.1 滚筒轴的设计 (37)5.2.2 车轮轴的设计 (39)5.3 轴的校核 (40)5.3.1 滚筒轴的校核 (41)5.3.2 车轮轴的校核 (42)5.4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3)5.5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3)5.6 联轴器的选择 (44)5.6.1 联轴器类型的确定 (44)5.6.2 联轴器尺寸型号的确定 (44)5.7 机架轴承处的设计 (45)5.8 本章小结 (45)第6章运动关系的分析与运算 (46)6.1 轮胎在转鼓试验台上运转时的力学分析 (46)6.2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7)6.3 本章小结 (49)结论 (50)参考文献 (51)致谢 (52)附录 (53)第1章绪论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汽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汽车的每一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是决定汽车行驶状态的影响因素。
汽车减振器高速试验台的研制

工 程 与试 验 E NG I NE E RI N G& T E S T
J u n .2 0 1 3
汽 车减 振器 高速 试 验 台的研 制
张海 青 , 李 世 华 , 耿 欣 , 崔 东 凯
( 1 . 长春机械 科 学研 究院有限公 司,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2 . 长春 市龙 飞科技 发展 有 限公 司,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况, 可 以在 不 同 的温 度 条 件 下 进 行 试 验 , 可 以方 便
负荷测 量精 度 : ±2 F S ( 1 0 起) 。 ( 2 ) 主机 2 ( 配 伊诺 瓦油缸 ) 位移 : ±1 3 5 mm; 负荷 : ±6 k N; 最 高速度 : 3 m/ s ; 最 高频率 : 2 0 Hz ;
( 1 . C h a n g c h u n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Me c h a n i c a l S c i e n c e C o . 。Lt d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1 2 ,J i l i n,Ch i n a;2 . C h a n g c h u n Lo n gf e i Te c h n o l o g y
地 改 变试 验 的频 率 和 振 幅 。针 对 以上 汽 车减 振 器 性 能 试 验 的要求 , 研 制 了汽 车 减 振 器 高 速 试 验 台 , 采 用 电液伺 服 技术 完 成试 验 。本 试 验 系统 的 场 地 在重庆 , 当地气 温 较 高 , 故 采 用 了不 同 于一 般 的 冷
却 水 系统 。
l
轮胎耦合道路模拟试验台及其波形再现的研究

2 道路模拟试验台测控系统原理
3
室内道路模拟试验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试验室环境内再现整车行 驶于用户道路或试验场道路时所承受的载荷。只有具有高精度、高真 实度的路面载荷谱再现才会使得室内道路模拟试验具有意义。因此, 使系统的实际输出加载与理想的目标加载高度一致就变得十分重要。 1977 年 美 国 MTS 系 统 公 司 推 出 了 RPC(Remote Parameter Control )软件;1979 年德国 SCHENCK 公司推出了 ITFC(Iterative Transfer Function Compensation )系统;1987 年 Faithurst 推出 了 IDC(Iterative DecomvolutionControl)软件,这三个软件的数学 原理基本相同
[2]
。
我国自主研发室内道路模拟试验台起步较晚,1991 年中国汽车
1
工业总公司下达的“三维电液伺服道路系统研制”课题,由中国汽车 技术中心和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研制了具有大推力、长行程、快速 反应的电液伺服系统,并开发了模拟软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管迪 华教授等人对用于车轴等零件的疲劳试验台进行研制, 完成道路模拟 试验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国产化
[3,4]
。武汉理工大学也完成了汽车及
其零部件电液伺服道路模拟振动台控制算法的研发工作, 提出采用参 数模型法进行在线辨识,基于学习的时域在线迭代控制算法
[5,6]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安交通大学对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及适合道路模拟试验的统一 数学模型、基于路面谱再现的随机振动电液伺服系统设计及分析、在 电液振动台上实现功率谱再现控制及工程实现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 析及实验研究
6
仿生学在汽车上的应用

仿生学与汽车
信息时代,汽车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它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尤其是在造型方面,汽车的艺术造型不仅能体现汽车卓越的性能.还能满 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并且汽车的其他装置的仿生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各方面 的性能,例如仿生学在汽车轮胎和车漆上运用可以坚守阻力,保证汽车的高速运 行。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也带给人们高负荷的工作生活状态,基于以上情况,富 有亲切感、温存感的仿生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融合大自然气息的产品成为 人们生活的需求。于是,仿生也登上了汽车设计的舞台。[2]
THANKS
形态仿生设计可以采用具像仿生和抽象仿生2种方法,将生物体 的整体或局部通过 提炼、夸张、减弱、变化、归纳等手法的处理,在 不丢弃“形的同时更要生动、形象、概括 地传递“神”。
仿生学在汽车造型设计的应用
功能仿生是指通过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功能原理,并
使用这种原理去改变现有的或者是建造新的技术系统,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或新产品的开发。人们通过功能的仿生设计,便捷地实现许多原来不可能实现 的目标。功能仿生的设计手法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进而合理地改造世界 。虽然仿生学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但功能的实践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我国 古代的木牛流马,就是诸葛亮为了解决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而模仿牛马 的运输功能设计的。古人模仿自然进行功能仿生时,更多的是依靠日常观察和 反复试验,以及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又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才能获得最 终的功能仿生产品。这样的仿生虽然也有效果,但缺乏理论依据,容易产生隐 患,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来对产品进行实践检验,因此人们没能在更大范围和更 深层面上获得更多仿生产品。
汽车四轮定位原理及检测毕业论文

汽车四轮定位原理及检测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四轮定位的概念 (2)2.1 什么是四轮定位 (2)2.2 为什么要进行四轮定位 (2)2.3汽车四轮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4 四轮定位服务的种类 (4)2.5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4)2.6国内外发展沿革 (4)2.7 四轮定位维修的好处 (5)2.8 什么情况下需要四轮定位检测 (5)2.9四轮定位的参数 (6)2.10四轮定位系统组成 (6)第三章四轮定位的基本原理 (8)3.1车轮外倾角 (8)3.2主销后倾角 (8)3.3主销内倾角 (9)3.4前束及前束角 (10)3.5后轮推进角 (10)3.6摩擦弧径 (12)3.7转向半径 (13)3.8车轴偏角 (13)3.9悬吊高度 (14)第四章四轮定位参数的作用和影响 (15)4.1四轮定位参数的作用 (15)4.1.1车轮外倾角 (15)4.1.2主销内倾角 (15)4.1.3主销后倾角 (15)4.1.4前束 (16)4.2四轮定位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16)4.2.1车轮外倾角的影响 (16)4.2.2主销后倾角的影响 (17)4.2.3主销内倾角的影响 (17)4.2.4前束的影响 (17)4.2.5后轮前束的影响 (18)第五章四轮定位仪 (19)5.1四轮定位仪的检测原理 (19)5.1.1直接测量项目 (21)5.1.2间接测量项目 (22)5.2四轮定位仪的使用和维修 (22)5.2.1目前四轮定位仪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22)5.2.2四轮定位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23)5.2.3四轮定位仪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25)5.3四轮定位仪发展趋势 (25)5.3.1我国四轮定位仪行业的发展现状 (26)5.3.2中国四轮定位仪产品品牌竞争趋势 (27)5.4影响四轮定位的因素和检测方法 (27)5.5四轮定位异常所引发的故障症状 (29)5.5.1车辆跑偏 (29)5.5.2轮胎的磨损 (30)5.5.3车辆发飘 (30)5.5.4转向盘发沉 (30)5.5.5转向盘回正能量差 (30)5.5.6遇到轻微颠簸或加速时车辆甩尾 (31)5.6四轮定位调整的正规操作步骤 (31)5.7四轮定位调整技术研究 (32)5.8四轮定位调整技术的开发与拓展 (33)第六章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发展状况和车轮定位发展趋势 (35)6.1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35)6.2车轮定位发展趋势 (36)6.2.1实行后轮定位 (36)6.2.2减小车轮外倾角和前束 (37)6.2.3增大主销内倾角 (37)6.2.4减小主销后倾角 (37)第七章结论 (38)参考文献 (39)答谢 (40)汽车四轮定位原理及检测第一章绪论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汽车人们越来越多。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运动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参数 的设计结果及其 目标值见表 2中方法 2 。
表 2 优化 结果
可 以看 出 , 这 2种 方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 文 方 法 的 设计 在 本
结果优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对于设计变量 , 内 倾角的设计值基本相同 , 但是后倾角和外倾角的差 异较大。这主要是 由于内倾角对行驶 中前轮外倾 角值 、 车轮跳动 中前轮最大摆角值影响较小 , 而后 倾 角 和外倾 角对 这 2个 目标影 响较 大 。
汽车载荷 , 外倾角测试 曲线 ; 第二线是改变后悬架 刚度 , 外倾角测试曲线 ; 第三线是改变前悬架刚度, 外倾 角测 试 曲线 ; 下 面 的 曲线 是 改 变 轮 胎 参 数 最 时, 外倾角测试 曲线 ; 其余各曲线基本重合 。
倾角测试曲线 ; 四线为原始数据 , 第 外倾角测试曲 线; 第五线( 外倾角变化最小 ) 为改变后倾角时, 外 倾 角测试 曲线 。
b车 轮摆 角变 化 。 .
张
蕾
董恩 国 邢艳云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运动特性分…… 4 7
2中方法 1 。若 以经验公 式方法计算 一 其定位 ,
图5 是仿真所得 的车轮摆角变化 曲线。图中 各曲线依次是( 波峰处 : 从左到右 )第一线是减小 : 后倾角所得的车轮摆 角曲线 , 摆角最小 ; 最右侧 为 减小 内倾角 , 车轮摆角曲线 , 摆角变化最大 ; 其余情
收 稿 日期 :0 1 5 9 2 1 —0 一O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 10 17 ; 5 0 5 6 ) 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 (0 0 4 290 )
作者简 介: ] 17 一)女 , 宁铁岭人 , 张  ̄(95 , 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汽车现代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e P t l l s t u d y o f 加P o d 田 l t m 二 h 画c lP a a l 1 5 i n h t e r i f tw s or ng i k p l c a e i s c ie r a d t h r o h f g u o r h t e
e r l a i a Z t i no o f s t n l c t L l r e . if A l t, s r t l l r e e d i l l l e s n o i lm a n o d lo e f em h t ch e 耐c lp a r a l s nt i e 石 h r s t
p l c a e , m e u n ic t lm a o v me e n t s 而u l i t a o n o f b e 币 1 1 g ol b l e r f 阳 l e n a d d y n 绷c es d i 朗o f o r l l n i g
d u r n 1 ec r a r a r i do e tw u 1 hc t o Pu m t e r i a d e d d e s i n, g 几 石 ee t l e m e t田 n l l a y s i s ( F E A ) 阴d d na ’ y i 1 刀 c
e yw K o r d B:Mo d md e e s l g n U l g t e c l u 五 q e, u S au h l a t i o l l , F E A , D y l l a n l l c d s e i n g
_ 1 1 1
独 创 性 说 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 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沈阳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 在论文中 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结 构的 运动仿真; 其次, 基于 静力学, 通过 有限 元软件 A N s y s的 二次 开发 语言 A PD L
进行了 A N S Y S命令流的编制,建立了人字架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利用循环及分
支语句提取了 人字架侧倾运动过程中 不同 幅度的 应力应变图象及重要位置的 应力变化曲
线图 , 实 现了 人字架结 构的 运 动数 值仿真; 最后, 通过A N s y s 及p r 动刃 E C H A N I C I 、 对
P r o 八 “ E C R气 N I C A . F E Am od la a na l y s i s o f o r l l gd n i n u n i s P r 0 c e s s dr e e ec p s i t v e l y c a c 0 r d i n g t o e s v e r as he c ne l sb r o u g h t 6 ) n 、 切 d , l w s o t Ps e o f od m e ndd a i P s l c a e n l 月 n t o f h t e d r 山 1 1 刊 l d e r
eg r a 咖e d b y c cl r i e 出 l d mb e r 朗 c l l n l e l l t P r O r g n a l n l e s , en h t me u i r c lm a e m v o ts n e 而u l t a i o n i s
a c h i e v e d . F i n l a l y , d y n 出 1 1 i cd e s i no g ft e r h o l l i n gd r L 川 li sp e r l b e d饰 A m r N s Y Sa n d
e q u i p m t u n e d f e s o r e t s ngv i t no a sc u a p a b i l 至 yp t a m m e t e r s o f t s w e r i or in k gi n拓 hs g p e e d 2 ( 5 0 k n l 乃 1 ) . he T d e v e l o P n i g s t a t 璐o f t i et r e t s m c a ne i h s ot b hh om ea J 1 d b a o r di a s r i e v o e ed w n a d
案。在结构实现上,本文对一工位的重要机械部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
p r o / E l l g ee n i rw df l i e 建立了 r i 试验台 一工 位各机械 零部 件的 三维实 体 模型, 利 用P r o 尼的
运动仿真模块进行了 各零部件的装配连接以 及驱动方式的添加,实现了 一工位整体机械
示了谢意。
签名:
. 云 甲 亡 纷
日 期: 2 。 承多 、 2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解沈阳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完全了 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 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 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e r s a o n a b l e d n l mp m e r a rs e t ed r a tn e 力 1 l l e d b y na a l y z 雌m a
b se a do n U l e ec d i e ds d 勺 刀 C 加r e tl a st a .
P 种 e t e r s , 1 胡u n e c e s o n d n l n l
c h e m i u 五 s md e s i nb g s a e d o n em h t io t o n s c h me e o f em h t e c 1 1 田 五 s mi nt ef h i r tw s o 南n g P l c a e
d r a 、 v no L l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 帕m e c l l 朋 j c lm a ve o me t s n he e m st e h tc a nm a ee tt h e ov m n t m e ee n da eb r o r u g h t o t u o r c a d n i g ot t er h e q u l r e l 1 1 e so t n ft e 肠t h or w in k g p ce a l t石 a r s t T 、 v o s tc e k l l e s ft o ef h r 出 1 1 e w o r k ea r a l l a 】 ) 忆 e d nd a c o l l l P ed r a , ec h t ol l 甲 x a a t l v l e y 沐r ec f tm ot i ns o c l l e O l e ed r a et e n l l i l l e d , T 】 l e - n i
P m e r a t iz r e e d F E Am o d e l o f e币 h gb n o n e r f 田 1 1 e i s o f nd u e d . S es r t s nd a d i s P l c a me e tP n l c U t r e s o f
e1 h t 1 e r n i g b o ef n r J a 1 1 e nd a s r t e s s c e s v r u o f el h t i 1 1 p o t r J a 1 t P o s i i t o sd n u i r n g d e c l i i n n g ov m e n 1 e n t
转鼓结构进行了动态设计,针对最初提出的几种转鼓结构方案分别进行有限元模态分
析,得到不同结构形式下转鼓的低阶模态和振型,比 较后确定了转鼓的结构形式,在此 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转鼓动态特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理的转鼓结构参数。
关键词:现代设计, 仿真,有限 元分析, 动态设计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od t yo fA u o t m o b 讹mg 晌p c c d T r i e T s e t Ma 比i n e B s a do e n Mo de m D ig s e Ui n g T c e h n q i u s e
D na y uc n c h rc a t e i r i t s c e t tm s c a l 山 l e o f i h h一 g s p e e da t l t O m o b i l e t ei r i s h t e e Pe x i r m e n t a
助设计、有限 元分析以 及机械动态设计实现试验台 一工位整体机械结构的 三维实体建模 及动态仿真、 人字架结 构的 运动数值仿真和转鼓的 动态设计。
本文首先从试验台一工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入手, 提出了满足一工位各种运动要求的
两 种机构运动方 案。 通过分 析比 较两种不同 方案的 机构 简图, 确定了 较为 理想的 运动方
d i er f e n t s 仕 u c t u l e e o r a b l 日 i n e d J a l d t b e l f l a { 山 1 ” 1 1 s t n j c t u r e i s d e t e n l 止 l e d b y c o m P 如5 0几山 e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t h t r i e e t tm s a c i h l 1 ei s ud t s i e db yr n o d e 川d e s i g m n gt e c 1 u 1 i q u e s nt i is h es h t i sT l 1 et l 妞 e e i d m si n e na o lm o d e l g a n i l l dd ” 1 田 l u c s 加u l t a 至 o no f ec m 卜 田 止 c ls a uc r t t u r e nt i e f h i s r t or w k i l l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