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章课后答案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6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6章

反馈系数 F= xf / xo
xd , xi , x f 可同为电压(或电流),xo 为电压(或电流)
反馈的极性判断
正反馈 xd = xi + xf xf加强了xi的作用
必须xf与xi同相
AF 0
负反馈 xd = xi – xf
必须xf与xi同相
xf削弱了xi的作用
AF 0
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
RF
uo
1. 有交流反馈
RL
2. 组态判断输出端: uo=0时,反馈不存在了,电压反馈; (uo是对地的电压,反馈支路与uo有交叉点,电压反馈);
输入端: 反馈支路与ui有交叉点,并联反馈; (输入ui和反馈都加在uN(交叉点)上,并联反馈)
交叉点以左为信号源
ii +
u_o
ui R1 if
RL
RF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反馈 负反馈
第8章 第6,7章
反馈的极性
{ 反馈
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
稳定Q点 稳定和改善交流指标
{ 交流负反馈的组态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 交流正反馈的组态
电压串联正反馈 电压并联正反馈
电流串联正反馈
电流并联正反馈
为什么要加交流负反馈? 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F
io 在放大器输出端
RL
u F与A串联 o R当uo=0时,反馈仍然存在
当io=0时,反馈不存在了
在放大器输入端 电压 ud ,ui , u f ,KVL(回路形式) 反馈支路与ui无交叉点 反馈与输入加在A的不同点上
电流反馈
串联反馈
ud A
RS

模电课后答案-第六章课后答案

模电课后答案-第六章课后答案

第六章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1.试通过反馈的组成框图说明反馈的概念和特点。

反馈:就是将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元件(反馈网络),以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图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反馈必须包括正向传输的基本放大电路部分和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的反向传输部分形成的闭环回路,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其中x i为输入信号,x o为输出信号,x f为反馈信号,x id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求和后得到的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x id=x i-x f 或x id=x i+x f,前者使净输入量减小,称为负反馈;反者使净输入量增大,称为正反馈。

2.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何判断放大电路的正、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削弱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减小,增益|A|下降。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加强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增大,增益|A|上升。

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正、负反馈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的思路是:先假定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有一个正极性的变化,用符号“+”(或↑)表示,然后从输入到输出逐级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或有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再得到反馈信号的极性。

最后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如果削弱,则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3.什么是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如何判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可以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输出电压v o=0,即令输出端交流负载短路(R L=0),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无直接关系,证明是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4.什么是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何判断?串联反馈:反馈信号是串接在输入回路中,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以电压相加减形式决定净输入电压,即v id=v i-v f。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习题答案1. 概念题:(1)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深度负反馈,电路均可利用虚短路和虚断路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阻抗小,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阻抗大,但会引入了共模干扰。

(3)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A u=-10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运算电路;将正弦波信号移相+90O,应选用 D 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 F 运算电路;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E 运算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应选用 C 运算电路;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应选用 D 运算电路。

A. 反相比例B. 同相比例C. 积分D. 微分E. 加法F. 乘方(4)已知输入信号幅值为1mV,频率为10kHz~12kHz,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前置放大电路及带通滤波电路进行预处理。

(5)在隔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100V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不会)加1000V的交流电压呢?(不会)(6)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不适用)这是因为有源滤波器不能通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

(7)正弦波发生电路中,输出端的晶体管一定工作在放大区吗?(一定)矩形波发生电路中,输出端的晶体管一定工作在放大区吗?(不一定)(8)作为比较器应用的运放,运放一般都工作在非线性区,施密特比较器中引入了正反馈,和基本比较器相比,施密特比较器有速度快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9)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平衡条件与放大器自激的平衡条件不同,是因为反馈耦合端的极性不同,RC正弦波振荡器频率不可能太高,其原因是在高频时晶体管元件的结电容会起作用。

(10)非正弦波发生器离不开比较器和延时两个环节。

(11)当信号频率等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或并联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呈阻性;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时,石英晶体呈感性;其余情况下石英晶体呈容性。

(12)若需要1MHz以下的正弦波信号,一般可用 RC 振荡电路;若需要更高频率的正弦波,就要用 LC 振荡电路;若要求频率稳定度很高,则可用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作者:————————————————————————————————日期:2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相位条件arg AF=±(2n+1)π,n为整数∆=±180°或者附加相移φ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习题答案1. 概念题:(1)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深度负反馈,电路均可利用虚短路和虚断路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阻抗小,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阻抗大,但会引入了共模干扰。

(3)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A u=-10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运算电路;将正弦波信号移相+90O,应选用 D 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 F 运算电路;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E 运算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应选用 C 运算电路;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应选用 D 运算电路。

A. 反相比例B. 同相比例C. 积分D. 微分E. 加法F. 乘方(4)已知输入信号幅值为1mV,频率为10kHz~12kHz,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前置放大电路及带通滤波电路进行预处理。

(5)在隔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100V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不会)加1000V的交流电压呢?(不会)(6)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不适用)这是因为有源滤波器不能通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

(7)正弦波发生电路中,输出端的晶体管一定工作在放大区吗?(一定)矩形波发生电路中,输出端的晶体管一定工作在放大区吗?(不一定)(8)作为比较器应用的运放,运放一般都工作在非线性区,施密特比较器中引入了正反馈,和基本比较器相比,施密特比较器有速度快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9)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平衡条件与放大器自激的平衡条件不同,是因为反馈耦合端的极性不同,RC正弦波振荡器频率不可能太高,其原因是在高频时晶体管元件的结电容会起作用。

(10)非正弦波发生器离不开比较器和延时两个环节。

(11)当信号频率等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或并联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呈阻性;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时,石英晶体呈感性;其余情况下石英晶体呈容性。

(12)若需要1MHz以下的正弦波信号,一般可用 RC 振荡电路;若需要更高频率的正弦波,就要用 LC 振荡电路;若要求频率稳定度很高,则可用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六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六章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已知交流负反馈由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B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C )。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A )。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D )。

二、判断图T6.2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uf A 或usf A 。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a)(b)(c) (d) 图T6.2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13123Fui O R R u F i R R R ==++; 12313O O L uf L I F u i R R R R A R u u R R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21F iu O i F u R =≈-; 2111O O O uf I I F u u u R A u i R i R R ==≈=-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1O uu F u F u == 1O O uf I Iu uA u u =≈= 图(d)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三、电路如图T6.3 所示。

图T6.3(1)正确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若20ou iU A U ==,则R f 应取多少千欧?解:(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解图T6.3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第六章 放大电路的反应〖主要内容〗1、根本概念反应、正反应和负反应、电压反应和电流反应、并联反应和串联反应等根本概念;2、反应类型判断:有无反应?是直流反应、还是交流反应?是正反应、还是负反应?3、交流负反应的四种组态及判断方法;4、交流负反应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应后,对电路性能的影响;6、深度负反应的概念,在深度负反应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分为3讲,每讲2学时。

第十九讲 反应的根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及负反应放大电路的方框图一、 主要内容1、反应的根本概念 1〕什么是反应反应: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局部或全部经反应网络送回输入端。

反应的示意图见以下图所示。

反应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

开环:放大电路无反应,信号的传输只能正向从输入端到输出端。

闭环:放大电路有反应,将输出信号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图示中i X 是输入信号,f X是反应信号,i X '称为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 f i i X X X -='2) 负反应和正反应负反应:参加反应后,净输入信号iX ' <iX ,输出幅度下降。

应用:负反应能稳定与反应量成正比的输出量,因而在控制系统中稳压、稳流。

正反应:参加反应后,净输入信号iX ' >iX ,输出幅度增加。

应用:正反应提高了增益,常用于波形发生器。

3) 交流反应和直流反应直流反应:反应信号只有直流成分;交流反应:反应信号只有交流成分;交直流反应:反应信号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

直流负反应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负反应作用:从不同方面改善动态技术指标,对Au、Ri、Ro有影响。

2、反应的判断1〕有无反应的判断〔1〕是否存在除前向放大通路外,另有输出至输入的通路——即反应通路;〔2〕反应至输入端不能接地,否那么不是反应。

2〕正、负反应极性的判断之一—瞬时极性法〔1〕在输入端,先假定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可用“+〞、“-〞或“↑〞、“↓〞表示;〔2〕根据放大电路各级的组态,决定输出量与反应量的瞬时极性;〔3〕最后观察引回到输入端反应信号的瞬时极性,假设使净输入信号增强,为正反应,否那么为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课后答案
题6.1判断图6-23所示各电路中的反馈支路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如是负反馈,说明是何种反馈类型。

+
-
U o CC
++-
U o
f
(a
) (b ) (c )
图6-21
解:(1)电压并联负反馈;(2)电压串联正反馈;(3)电压串联负反馈
题6.2 用理想集成运放组成的两个反馈电路如图6-22所示,请回答:
1.电路中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2.若是负反馈,其类型怎样?电压放大倍数又是多少?
-+
-+
图6-22
解:1.反馈类型分别是电压串联交直流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2.放大倍数分别为4、2
L
R R -
题6.3判断图6-23中各电路所引反馈的极性及反馈的组态。


A
o
U
i
U
-
+
-
+
L
R
2
R
1
R
o
I

A
o
U
i
U
-
+
-
+
L
R
3
R
2
R
o
I
4
R
1
R∞
A
o
U
i
U
-
+
-
+
L
R
4
R
2
R
5
R
1
R
3
R
(a)(b)(c)
图6-23
解:(1)电流串联负反馈;(2)电流并联负反馈;(3)电压并联负反馈
题6.4判断图6-24所示电路的交流反馈类型。

图6-24
解:电压并联负反馈
题6.5判断图所示电路所有交流反馈类型(电路为多级时只考虑级间反馈)。

(a) (b)
A
1
R
F
R
'
R
u
I u O
+
_
+
_

(c) (d)
图6-25
解:(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串联负反馈;(c)电流并联负反馈;(d)电压并联负反馈
题6.6 电路如图6-26所示
图6-26
1.指出反馈支路与反馈类型;
2.按深度负反馈估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i
o
uf u
u
A=
解:1.电压串联交流负反馈;
2. 12
1
e
uf
e
R R
A
R
+
=
题6.7图6-27中的A1,A2为理想的集成运放,问:
1)第一级与第二级在反馈接法上分别是什么极性和组态?
2)从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级间反馈是什么极性和组态?
3)电压放大倍数?
o1
o=
U
U
?
i
o=
U
U
4)输入电阻r if =?
u u o
1
r
图6-27
解:(1)第一级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二级电压并联负反馈 (2)电压串联负反馈 (3)
314
1,1o o o i u u R u u R =-=+ (4)i
if i
u r i =
3
1
4
1
1
(1)i i i o i R u u u u R i R R -+
-=
=
14
34
2i if i u R R r i R R =
=+ 题6.8 电路如图所示。

(1) 合理连线,接入信号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 若20i
o u ==u u A ,则f R 应取何值?
o u +-
u i
图6-28
解:(1)略
(2)2
2
20f o u i R R u A u R +=
== 2
120f R R +
=,190f R kQ =
题6.9 电路如图6-29所示:
1)指出反馈支路与反馈类型(极性与组态) 2)按深度负反馈估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 usf =
s
o
U U
+
-
U
o
图6-29
解:(1)反馈支路1R 、1e R ;极间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2)1usf uu
A F =
1
11
f e uu o
e u R F u R R =
=
+
忽略前一级基级电流, 1
1
1usf e R A R =+
题6.10 图6-30中,各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

说明 1)图(a)、(b)、(c)、(d)各电路是何种反馈组态?
2)写出图(a)、(c)的输出表达式,图(b)、(d)的输出电流表达式。

3)说明各电路具有的功能。


()a
图6-30
解:
(a ) 电压串联负反馈;1
(1)o s R
U U R =+
;电压放大 (b ) 电流串联负反馈;s
o U I R
=
;电压电流变换电路 (c ) 电压并联负反馈;o s f U I R =-;电流电压变换电路 (d ) 电流并联负反馈;212
111
s o s s s I R R R I I I I I R R +=-=-
-=-;电流放大 题6.11 电路如图6-31示,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

要求: 1)判断电路存在何种反馈? 2)写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7
图6-31
解:
级间存在电压串联负反馈
5
7
33345
6
,
(1)I o o I R R u u u u R R R =
=+
+ 9975
38989645
(
)()(1)F o o R R R R u u u u R R R R R R R +===⨯++++ ()()()8945667599675
89645
11o uf F R R R R R u A F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题6.12 对于图6-32电路,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电路的反馈组态,写出深度负反馈时的电压增益表达式; 2)如果将电阻3R 改接到虚线位置,写出闭环电压增益表达式; 3)如果将电阻3R 去掉,写出闭环电压增益表达式; 4)上述三种接法的闭环电压增益,哪一种的稳定性最好?
图6-32
解:(1)电压串联负反馈。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增益表达式 5
6
1uf R A R =+
; (2)同上,因为改接3R 的位置,对反馈环内的电压增益没有明显改变,不改
变深度负反馈的状态。

(3)如果将3R 去掉,AF 更大,反馈深度更大,表达式仍为上式。

(4)第三种电压增益稳定性最好,因为第三种,开环增益最大,反馈深度最
深。

题6.13 已知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10000A =,反馈系数0.01F =,当温度变化使开环增益变化了10%±时,求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

解:11100000.01101AF +=+⨯=,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
()11
10%0.1%(1)101
f f
dA dA A AF A =
⨯=⨯±≈±+
题6.14 电路如图6-33a)和(b) 所示,1A 、2A 是理想运放,试回答: 1)比较图(a)和(b)在反馈方式上的不同; 2)计算图(a)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若要图(a)和图(b)两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相同,图(b)中电阻6R 应该多大?
4)若1A 、2A 的开环电压增益都是100倍,其他条件仍为理想,与第2和第3项中的结果相比较,试求图(a)和图(b)两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相对误差各位多少?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
a
()
b
图6-33
解:
(1) 图(a)只有1A 和2A 本级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图(b)为级间电压串联
负反馈
(2) 图(a)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 (3) 99kQ (4) 对于图(a):
2
10082.641111000.1ua ua ua ua ua A A A A F A F ⎛⎫'=⨯== ⎪+++⨯⎝⎭
其中100ua A =,3
36
0.1R F R R =
=+
相对误差100%17.36%ua
ua a ua
A A A ε'-=
⨯= 对于图(b):
2
2
10099.01111000.01ub ub ub A A A F '===++⨯ 其中10000ub A =,3
36
0.01R F R R =
=+
相对误差100%0.99%ub
ub b ub
A A A ε'-=⨯=
为了减少误差,应使用开环增益较大的电路方案。

题6.15 电路如图6-34示,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

要求: 1)判断图6-34路中1A 存在何种反馈? 2) 1A 对2A 又存在何种反馈?
图6-34
解:
1)1A 存在电压并联负反馈;
2)1A 对2A 存在电压并联正反馈,此电路反馈控制适当,可以提高输入电阻。

题6.16 分析图6-37中两个电路的级间反馈,回答:
1)电路的级间反馈组态; 2)电压放大倍数
o
i
U U 大约是多少?
图6-37
解:
(1) 电压并联负馈; (2) 电压放大倍数等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