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麻黄
麻黄

麻黄

目录

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麻黄的功效: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药理研究:

1、发汗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2、平喘

①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机理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促进PGE的释放。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

抑制抗体产生。

③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3、利尿

①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作用尿量增加。

③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抗炎、抗过敏

①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②作用机理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5、镇咳、祛痰

①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20。

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6、解热、抗菌、抗病毒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

②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

③抗病毒流感病毒。

慢性鼻炎的真正效方及原理

慢性鼻炎的真正效方及原理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方剂组成: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柴胡升麻。 从诞生至今,补中益气汤在中医的临床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翻阅《续名医类案》你会发现,看上去这样简单平和的一个方剂,竟被古代医家屡屡应用来治疗危急重症,且疗效神奇。我也曾经数次使用此方,治疗一些慢性的疑难杂症,均受良效。 在出色的疗效之后,必蕴含着深奥的医理。当我在网上搜索到西北产地道药材时,对着网上罗列的药材,该处方忽然跃入脑海。 黄芪、党参、甘草、柴胡、当归均为西北产地道药材。 西北,先天艮卦,后天乾卦之地。 在人体而言,胃属艮,头属乾。先天艮卦后天乾卦之地的西北,所产之药必与人体这两部分有关,所以通常而言的所谓中气,应该是指胃气的。补中益气汤是补益胃气的良药。 在全方剂的八味药中,有五味产于先天艮卦的西北,那么另三味药物未必就与艮卦无关的。东北为后天艮卦之地,在网上搜索升麻的产地,果然搜索到一条: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虽然升麻产地颇多,但参考黄芪、党参、甘草、柴胡、当归的思路,该处方中的升麻应该是产于东北的最佳。因为这里的升麻得后天艮卦之气,也作用于胃。 艮为燥土。五行关系中,火生土。由火而生的土必然是燥土吧。白术主产于浙江,那里是东方,先天离火之地。白术得先天离火之气。补中益气汤中用白术,补火以生土。陈皮是南方所产最好,南方后天离火之地。 所以,用《易》的理论分析,补中益气汤是补益胃气的良方,胃气与人体各个脏腑有关联,补中益气汤最主要的治疗是既与胃又与头有关的疾病。

很多疾病是表现为胃与头有关的。比如说头晕伴呕吐;再比如说鼻炎。 头晕伴呕吐的情况颇多,可能是晕车等小疾,也可能是脑炎等重症的疾病,这里不去说它。这里着重要提的是鼻炎。 鼻炎并非大病,然而患者却倍感痛苦,鼻塞不通头晕脑胀,无心工作无心生活,整日里浑浑噩噩。 我曾多年为鼻炎所苦,深知鼻炎对人的影响。 在搜索历代治疗鼻炎的案例时,对于慢性鼻炎,有古代医家就已经总结说,一般的处方疗效均不理想,并无好方法----那种没有医案而直接记载苍耳子、辛夷花治疗鼻炎的书,根本是不可靠的,我曾服用治疗鼻炎的药物无数,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慢性虚性的鼻炎,用这两种药物后会立即加重。在历代关于鼻炎的医案中,我只看到一例疗效非常理想的。不记得准确地医案了,但大概是一个妇女,患鼻炎后医生给开了补中益气汤,天天服用,几个月后还没有任何疗效,于是询问医生,医生说,继续服用。过去的人没现在这么多的选择,医生说继续服用那么就继续服用,结果在某一天,鼻涕突然消失,鼻炎痊愈。 这个唯一看到的治愈慢性鼻炎的医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很想弄明白补中益气汤能够在这例患者身上起效的机理,也只是在明白补中益气汤的易理之后,也才彻底的明白。鼻炎乃窍之病,而且是头上的窍之病。在传统的中医理论里,窍与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故头上的窍的毛病用既作用于头又作用于胃的补中益气汤能够真正地根治。 李东垣生活在战火纷飞之后,由于饥饱的失常,老百姓的胃气大多有损伤,故创制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胃气,消除因胃气的损伤而导致的种种疾患的根源;如今的百姓丰衣足食,但因种种缘由,也经常过饱过饥,使胃气受损,于是生种种疾病。因而,用补中益气汤来纠正胃气的受损,可以治疗多种疾患,如慢性鼻炎等。只是,人的胃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一旦受损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蜄掄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铴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有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铴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铴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铴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铴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有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铴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铴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有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铴方证:三五不调脉有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铴方证:朽?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兼?,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铴方证:胸背闷痛朽?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勺药知母铴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量管理规定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 量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目的:为加强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防止该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特制定本制度。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条例》,《药品经营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通知》等法律,规章。 责任人:门店所有人员 内容:1、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进货管理:门店经营的该类药品必须从有资质单位购进,不得自行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 2、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管理:质量管理员负责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验收,做到 票,账,货相符。该类药品到货后,验收人员应依据药品说明书中标的成分及时 分辩出该类药品,并按照其储存条件放入相应的货柜中。 3、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储存、养护检查质量管理部门将该类药品列为重点养护品种, 养护人员按照重点养护品种标准进行养护,当发现在柜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及 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 4、不合格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不合格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应遵守本公 司《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5、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销售管理:门店销售该类药品必须做到问病卖药,严格 执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有关规定和非处方药一次性销售不得超过5个 最小包装的规定。销售后笔登记于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销售登记表”中。 6、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①办公室负责组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将包括含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在内的药品知识培训纳入今年培训计划,质量管理部协助办 公室完成培训任务。 ②培训对象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全体员工。

浅析《伤寒论》中麻黄剂量变化及应用规律

浅析《伤寒论》中麻黄剂量变化及应用规律 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方名为: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应用麻黄,对于病因、病位、病性不同,麻黄的剂量和配伍也各异。麻黄多者达六两,少者十六铢,本文根据仲景应用麻黄的剂量变化,试分析其应用规律。 标签:麻黄;伤寒论;张仲景;剂量 中医是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观察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人体产生生理病理的变化,并且采用灵活的辩证方法进行防治疾病。因此观察人体疾病的动态演变,变化药物的剂量及药物的配伍而施治,彰显中医的灵活性。 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方名为: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应用麻黄,对于病因、病位、病性不同,麻黄的剂量和配伍也各异。麻黄多者达六两,少者十六铢,根据汉代的度量衡和经方的药量换算,《伤寒杂病论》的药物剂量换算成当今一次治疗量为:汉1斤等于250g,1两等于15.625g,1铢等于0.65g[1]。本文根据仲景应用麻黄的剂量变化,试分析其应用规律。 1麻黄六两 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此为伤寒表实兼内热烦躁的证治。本方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阳郁里热为基本病机。 2麻黄四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此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3麻黄三两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麻黄

麻黄 【中药名】麻黄mahuang 【别名】木麻黄、结力根、山麻黄、狗骨、卑柑。 【英文名】Ephedrae Herba。 【来源】麻黄科植物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 【植物形态】小灌木,植株高70~100厘米,木质茎粗长,直立,上部多分枝;小枝较细,节间较短,通常为1.5~2.5厘米。叶膜质鞘状,大部分合生,仅上部约1/4分离,裂片2,钝三角形,长1.5~2毫米。雄球花单生或3~4集生于节上,较小,长2~3毫米,苞片3~4对,雄花的假花被窄倒卵形,基部1/3处合生,雄蕊6~8枚,花丝全部合生;雌球花1~2,也较窄小,窄长椭圆形,珠被管弯曲;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呈浆果状。种子常仅1粒成熟。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干燥山地,多在悬岩峭壁之处。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药材性状】呈细长圆柱形,较多分枝,直径1~1.5毫米,无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1.5~3厘米。膜质鳞叶长1~2毫米,裂片2,稀3,先端锐尖。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2~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多用治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药理研究】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拟肾上腺能神经作用,升血压作用可产生快速的耐受性;对呼吸系统有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可使汗腺分泌增加;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及一定的抗炎作用;具有解热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可兴奋中枢,影响神经肌肉的传递。有利胆作用,可降低血尿素氮和升高血清胆固醇。可兴奋虹膜辐射肌而使瞳孔扩大;还可以兴奋离体子宫,而对正常妇女则可减少子宫的活动。麻黄碱对胃肠道分泌通常表现抑制。可引起血糖升高,但作用弱而不恒定。能抗过敏,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黄油乳剂有镇痛作用及引起肌肉瘫痪现象,对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麻黄定碱能降低血压。 【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及挥发性盐基苄基甲胺等。其中以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占总生物碱量的40%~90%,另含大量微量元素、左旋麻黄碱、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麻黄恶唑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名单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目录(不包括含麻黄的中成药)附件2 麻黄碱(包含伪麻黄碱) 氨酚伪麻那敏胶囊 苯海拉明伪麻黄碱胶囊 复方阿托品麻黄碱栓 复方伪麻黄碱口服溶液 氨苯伪麻片 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 布洛伪麻分散片 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 复方西替利嗪伪麻缓释片 氨苯伪麻片(Ⅰ) 氨酚伪麻那敏颗粒 布洛伪麻干混悬剂 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 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 氨苯伪麻片(Ⅱ) 氨酚伪麻那敏泡腾颗粒 布洛伪麻缓释胶囊 复方苯海拉明麻黄碱糖浆 复方盐酸伪麻缓释颗粒 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 氨酚伪麻那敏片(Ⅰ) 布洛伪麻缓释片 复方布洛伪麻缓释片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氨酚氯汀伪麻片 氨酚伪麻那敏片(Ⅱ) 布洛伪麻混悬液 复方茶碱麻黄碱片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颗粒氨酚麻美糖浆 氨酚伪麻那敏片(Ⅳ) 布洛伪麻胶囊 复方胆氨片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 氨酚美芬伪麻分散片 氨酚伪麻那敏片(III) 布洛伪麻颗粒 复方酚咖伪麻胶囊 复方盐酸西替利嗪伪麻缓释片氨酚美伪麻片 氨酚伪麻那敏溶液布洛伪麻口腔崩解片 复方甘草氯化铵糖浆 复方愈酚麻黄糖浆 氨酚曲麻片 氨酚伪麻片(Ⅰ) 布洛伪麻那敏片 复方甘草麻黄碱片 甘草麻黄碱片 氨酚伪麻滴剂 氨酚伪麻片(Ⅱ) 布洛伪麻泡腾颗粒 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 黄麻嗪胶丸 氨酚伪麻分散片 氨麻苯美片 布洛伪麻片 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Ⅱ) 咖酚伪麻片 氨酚伪麻胶囊 氨麻美敏胶囊Ⅰ 布洛伪麻软胶囊 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Ⅰ 硫酸伪麻黄碱 氨酚伪麻胶囊(Ⅱ) 氨麻美敏胶囊Ⅱ 茶碱麻黄碱胶囊 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Ⅱ 氯酚伪麻缓释片 氨酚伪麻咀嚼片 氨麻美敏咀嚼片 茶碱麻黄碱片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 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 氨酚伪麻颗粒 氨麻美敏口服溶液 非索伪麻缓释片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Ⅱ) 氯雷伪麻缓释胶囊(Ⅰ) 氨酚伪麻氯汀胶囊 氨麻美敏口服液 酚咖麻敏胶囊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Ⅲ)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 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 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

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 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 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中药麻黄

麻黄 别名 汉语拼音ma huang gen 英文名 药材基原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和根茎。动植物形态 1. 草本状灌木,高20-40cm。木质茎匍匐卧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绿色,长圆柱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节间长2.5-5.5cm,径1.5-2mm。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约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花成鳞球花序,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雌球花单生,有梗,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种子2,包子苞片内,不露出,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5-6mm,直径约4mm,表面有细皱纹。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2.直立小灌木,高70-100cm。木质茎粗长,直立,基径1-1.5cm;小枝细圆柱形,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较多,节间较短,通常长1.5-2.5cm,直径1-1.5mm,纵槽纹细浅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长1.5-2mm。雄球花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雄花单生,常在节上成对,无柄。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多或卵圆形。种子通常1,窄长卵形,长5-7mm,直径2-3mm,多有明显的纵纹。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3.灌木,高20-100cm。木质茎直立或匍匐斜上,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圆柱形,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节间长3-6cm,直径1-3mm,有细浅纵槽纹。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3合生,裂片通常3裂,稀2裂,裂片钝,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稀2-3个对生或轮生于节上;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形或卵圆形,有长约1mm的短柄。种子包于肉质红色苞片内,不外露,种子通常3粒,稀2粒,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3mm。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的涤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 以下地带有野生大树。 生态环境 1.生于干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2.生于干旱荒漠、多砂石的山脊、山顶或草地。3.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m的干旱荒漠、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立秋后采挖,去尽须根及茎苗,晒千。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根多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均呈红棕色或灰综色,有纵皱及支根痕,外皮业糙,易成片状剥落;上端较粗,偶有膨大的根头,下部较细,常扭曲。根茎粗细均匀,具突起的节,节间长0.7-2cm。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排列,根茎中部有髓。无臭,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色、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及根芭横切面:根的最外面有落皮层,基间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有纤维和纤维束散在。木质部发达,所轮明显,由导管、管胞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广,无髓。根茎射线较窄,髓部明显,散有纤维,薄壁细胞有纹孔。皮层及射线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特征:棕红色或棕黄色。木栓细胞长方形,棕色,含草酸钙砂晶。纤维多单个散在,直径20-25μm,壁厚,木化,斜纹孔明显。螺纹、网纹导管直径30-50μm,导管分子穿孔板上

[知识]《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

[知识]《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 桂枝 一、应用: 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汗多、心悸等,桂枝汤是主方。 3(药证 桂枝舌: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桂枝体质:“林黛玉”为代表。 二、经验: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 1(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 2(治疗自汗。 桂枝汤治脉弱自汗;桂枝加附子治身痛自汗;桂枝加黄芪汤治身肿自汗。 3(另: 桂枝甘草配伍麻黄,无大汗亡阳之忧;桂枝甘草配柴胡,则有发汗透邪之功。 4(经验方:桂枝10g,附子10g,细辛6g,甘草3g。用于治疗以身痛、汗出、脉弱为特点的疾病,如腰腿痛、头痛、神经痛、肿瘤疼痛等。 三、用量 仲景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

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 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 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四、学术争鸣: 有学者认为:仲景方中的桂枝就是肉桂。 芍药 一、应用: 1(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仲景对此汤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是相当肯定的。 另:腹痛也是挛急性的症状。 2(腹痛时,仲景必用芍药。 3(芍药能用于便秘者。 4(咽喉疼痛不是芍药的应用指征。 5(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是胃肠动力剂,相当于西医马叮啉。 6(芍药配白术茯苓,是利水剂。二、经验: 1(芍药兼治便秘。笔者经验,芍药量至30g以上,就有通便作用。 2(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 3(小建中汤是保肝方。P19 三、用量: 仲景用芍药有2个剂量阶段: 大量:4,6两,主治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病症。若配附子或黄芩,或配桂枝等则不必大量,用小量:2,3两即可。 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各4两。 后世用量比例不一,从12:1到3:1不等。

实验四 麻黄中麻黄碱的提取 分离与检识

实验四麻黄中麻黄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麻黄是一种常用中药,为我国特产的药材之一。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cl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ssetina Bunge)和中草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er)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镇咳、平喘等作用。它的主要成份是生物碱,在草麻黄中的含量为1.3%以上,木贼麻黄中则达1.75%,这些生物碱已知的有六种以上,主要为:(-)麻黄碱(L-ephedrine)一般占总碱60%以上,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phedrine)和少量甲基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它们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 一、麻黄中已知主要成份的理化性质 1.(-)麻黄碱:为无色蜡状固体或晶形固体,也可能是颗粒。无臭,常含半分子结晶水,熔点40℃。易溶于水(1∶20)或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苯或甲苯。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不分解。其水溶液呈强碱性(pkb4.42),能与无机酸或酸性较强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这些盐大多易溶于水(草酸盐难溶于冷水),要溶于乙醇,但几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2.(+)伪麻黄碱:由乙醚结晶出来的为长斜方形晶体,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或甲苯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碱性较(-)麻黄碱略强(pkb4.26),可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两者分离。(+)伪麻黄碱的盐类均易溶手水,但其盐酸盐能溶于丙酮或氯仿,草酸盐易溶于冷水,而与盐酸(-)麻黄碱不同. 二、目的要求 1.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类溶剂提取和分离方法。 2.熟悉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处理水溶性生物碱的操作技术。 3.了解麻黄碱的性质和检识方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利用麻黄生物碱的盐酸盐可溶于水的性质,而采用稀盐酸水溶液为提取溶剂,对麻黄草进行蒸煮或浸渍,提取液经碱化后转化为游离麻黄碱,可为氯仿所萃取。麻黄碱的氯仿溶液又可为稀盐酸转溶成盐,于此盐酸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醚,则可降低盐酸麻黄碱的水中溶解度而析出结晶。

含麻黄碱类药品的销售情况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含麻黄碱类药品的销售情况分析 学系:药学 专业:药学 学生姓名:何 * * 学号:1107**** 指导教师: (职称) 二〇一五年三月

表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含麻黄碱类药品的销售情况分析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的目的: 2012年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指出,近年来,随着禁毒形势的不断变化,不法分子大肆套购未列入特殊管理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致使该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被用于提取麻黄碱制造冰毒,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声誉,已经成为当前禁毒斗争的突出问题。 为防止麻黄碱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麻黄碱类药品的原料购入、储藏、使用,药品的生产过程、储存运输及药品的实名制限量销售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本课题对麻黄碱类药品的销售情况作分析,了解当前市面上的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销售及流通情况,了解新通知的实施开展情况,及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接受情况。 二、选题的意义: 对博济康之选药店的麻黄类药品的销售情况作统计分析,可客观的总结出当前广州市场上,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零售及群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该通知的实施开展情况,广大群众配合情况,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在市面上的流通情况,并作出分析总结,及对今后继续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前景作展望和个人意见。 三、目前的研究进展: 麻黄是世界著名的我国特产药材,早在1887年日本学者长井长义就从麻黄中发现了麻黄碱,但一直到1923年至1930年,我国药理学家陈克恢于阐明麻黄碱的药理作用,麻黄生物碱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是由天然麻黄草提取天然麻黄碱的唯一生产国,据统计,国际、国内对于麻黄碱的需求每年以5%增长。对于麻黄的种植,麻黄碱的制取,国内已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管系统,麻

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2——对经方发展案 跟师笔记2——对经方发展案 王某,男,43岁。 2011年4月17日初诊:半夜咳嗽,无痰,颈项疼痛,上午易乏,汗多,呃逆,不大便,饮水多,舌暗红齿痕苔白脉细弦缓。桂枝赤芍制附子细辛枳实厚朴生大黄生苡仁。7剂水冲服,这里用的都是免煎剂,常用量。二诊:4月24日如约而至,诉便通腹畅,精神有好转,有觉得心下冷,背冷,舌暗苔白脉弦缓,改用苓桂术甘汤加鸡内金。 在病人的一堆主诉中,好像没有一个重点,本来病人也就是慕名过来调理的,每个好像症状也都不重,但病人确实存在的不舒服涉及到全身。高老师抓住少阴阳明合病,用了麻附细辛汤合小承气汤,由于该病人汗多,仲景明言无汗麻黄剂,有汗桂枝剂,于是就把麻黄变成桂枝芍药,舌苔稍微偏多(舌苔白介于薄白和腻之间),加了一味薏苡仁利湿。 伤寒论在后世近两千年中,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叶天士在经方的基础上创了温病学说,其成就是无法取代的,少阴阳明合病,临床似不多见,本案高老师灵活地将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承气汤合方,有是证用是药,取得的疗效最能说明一切,无愧于高老师平日经常感慨地说经方要发展,不能死守,但要先继承。 跟师笔记3——治病当“先祛邪后扶正” 跟师笔记3——治病当“先祛邪后扶正” 刘某,男,15岁。2010年11月7日:食后即便,有时腹痛,纳食尚可,体瘦,尿浊(食冷更甚),喜饮,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生苍术,厚朴,陈皮,鸡内金,桔梗,浙贝母,炙甘草。7剂水冲服。 “食后即便,有时肚子疼,身体瘦”,脾虚;“越冷小便越浑浊”,阳气虚;加上舌苔薄白,好像可以上理中汤治脾胃之虚寒,但又问到病人好喝水,因为典型的太阴的中焦虚寒是不爱喝水的。不爱喝水用平胃散加干姜或者理中汤就行;但能喝

含麻黄碱类药品名称

含麻黄碱类药品名称 氨酚伪麻片(Ⅰ安嗽糖浆 氨苯伪麻片氨酚麻美糖浆 氨酚美芬伪麻分散片氨酚美伪麻片 氨酚曲麻片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氨酚氯汀伪麻片氨酚麻美干混悬剂 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伪麻颗粒 氨酚伪麻氯汀片氨酚伪麻美芬片 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酚伪麻滴剂 氨酚伪麻分散片氨酚伪麻胶囊 氨酚伪麻咀嚼片氨酚伪麻那敏颗粒 氨酚伪麻那敏泡腾颗粒氨酚伪麻那敏片 氨酚伪麻那敏片(Ⅰ)氨酚伪麻美芬片(Ⅲ)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氨酚伪麻那敏胶囊 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氨酚伪麻片(Ⅰ) 氨酚伪麻片(Ⅱ)氨咖麻敏胶囊 氨麻苯美片氨酚伪麻那敏片(Ⅱ)氨酚伪麻那敏片(Ⅲ)氨酚伪麻那敏溶液 氨酚伪麻片氨麻美敏口服溶液 氨麻美敏片氨麻美敏片(II) 氨麻美敏片(Ⅲ)氨愈美麻分散片

氨愈美麻片白纸扇感冒颗粒 贝桔止咳糖浆鼻炎滴剂 布洛伪麻分散片布洛伪麻干混悬剂 布洛伪麻缓释胶囊贝敏伪麻胶囊 贝敏伪麻片苯酚伪麻片 苯海拉明伪麻黄碱胶囊布洛伪麻片 布洛伪麻软胶囊茶碱麻黄碱胶囊 茶碱麻黄碱片布洛伪麻缓释片 布洛伪麻混悬液布洛伪麻胶囊 布洛伪麻颗粒酚麻美敏颗粒 酚麻美敏口服溶液酚麻美敏片(泰诺感冒片)酚麻美软胶囊酚咖麻敏胶囊 酚麻美敏混悬液酚麻美敏胶囊 酚麻美敏咀嚼片复方氨茶碱暴马子胶囊 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片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 复方氨酚美沙糖浆酚美愈伪麻分散片 酚美愈伪麻口服溶液呋麻滴鼻液 复方阿托品麻黄碱栓复方茶碱甲麻黄碱片 复方茶碱麻黄碱片复方茶碱麻黄碱糖浆 复方茶碱片复方氨酚愈敏口服溶液 复方氨基比林茶碱片复方苯海拉明麻黄碱糖浆复方鼻炎膏复方福尔可定糖浆

复方甘草氯化铵糖浆复方甘草麻黄碱片 复方枸橼酸喷托维林颗粒复方川贝精片 复方胆氨片复方酚咖伪麻胶囊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复方桔梗枇杷糖浆 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Ⅰ)复方林非妥片 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II)复方甲基麻黄碱口服液 复方桔梗氯化铵糖浆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 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Ⅱ)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颗粒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复方伪麻黄碱口服溶液 复方盐酸甲麻黄碱糖浆复方氯雷他定缓释片 复方麻黄碱色甘酸钠膜复方麻黄碱糖浆 复方枇杷氯化铵糖浆甘草麻黄碱片 蒿蓝感冒颗粒麻嗪胶丸 甲麻芩苷那敏片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康泰克)复方愈酚麻黄糖浆良园枇杷叶膏芦根枇杷叶颗粒 桔远止咳片咖酚伪麻片 咳立停糖浆咳痰清糖浆 氯雷氨酚伪麻缓释片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 美酚伪麻片美敏伪麻咀嚼片 美敏伪麻口服溶液美敏伪麻溶液 氯雷伪麻缓释胶囊(Ⅰ)氯雷伪麻缓释胶囊(Ⅱ)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2017-09-03 浅析OL 来源阅2955 转66 1如果一个人还内夹瘀血,你用补阳系统的药,有时反而把人烧得瘀血结得更死硬,生出更多的毛病来。当然,在瘀血之前,还有「先治厥阴病」这件事,上热下寒的厥阴病体质不先搞好,通常连瘀血都是打不动的,更何况后几步的补阳法,一补就先爆掉。 而补阳,痰饮体质的人,通常也不能一开始就以大剂附子作主轴,有时反而把湿痰烧成顽痰老痰。治痰的药,有另外一路用药轻淡的渗利通阳之法。 单纯的痰饮体质、单纯的水毒体质,用药都很好取方;但,夹「湿」有时会很讨厌,有些时候消痰药可以顺便去湿,但有些时候不行;那个湿气,还需要用另外用风药去带,才排得出去,但一用风药,血虚的副作用就等在前头,还没有进展到减肥,还又要先回头来补血,如果你是医者,原地这样兜著圈圈,老见不著减肥的成效,病人也没耐心在那裡「日进一尺、夜退九寸」地陪你蜗牛爬杆儿了。 如果是要用六气六经的系统来调体质的话,一定是先把厥阴修补到能够少阴,再把少阴修复到能够太阴,然后太阴修复到能够少阳。 所以,总的来讲,也不只是减肥啦,一般调理体质,大约也是照著这样的顺序,比较不会「卡关」: 1.左右脑解离的人直接退case不要医;//大意是执着于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忽略内心的渴望。 1.先治厥阴;//在伤寒论的厥阴方里找。JT比喻乌梅丸是修一个破漏的话,麻黄升麻汤是修一整个大洞。但是血虚的人吃不得麻黄,要先补血再吃,参见:麻黄九禁。麻黄把血里的水分推出体外,如果你这个人身体阳盛,湿气少,偏血虚,吃了就会血不够水分,直接脱水,临时解决应该是用电解质水补水,用白虎汤清血热,过后补血补肾,炙甘草汤、肾气汤、益多散。我看一篇医学论文给几十个病人每天吃20~30克麻黄方剂,连续吃一个月治愈耳鸣,于是效仿。起初吃10克,无妨,论文指出要逐渐增加到30克,结果我吃过一次麻黄20克就倒霉了,从此一直没有修复过来,吃了会有头晕头疼失眠颅内压增高到无法躺下眼干鼻干口干舌干双肾痛等等,但是没有医生可以开出解决麻黄过量的方剂,我自己试验摸索出来,已经是两三个月之后,元气大伤,免疫力虚弱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三五年复原不到。(其实中医西医的论文里面,大量都是造假,国外还有期刊把中国一百多篇医学论文退回,指出经过验证全部是造假。以后要注意分辨。) 2.再治瘀血;//这类方剂,JT叔叔推荐的是大黄蛰虫丸。我用过生三七泽泻粉(比例:4:1)配去风湿的竹节香附,吃过之后非常棒,全身的毛病都好像完全消失,那时我血是够的。血虚的人,吃这些活血化瘀的药,会马上头晕。古人建议先吃活血化瘀药,再吃琼玉膏养血,活血的药材都耗血,行气的药材都耗气。还有一些治理淤血结在子宫的,比如温经汤、桃仁煎。书上说,女生淤血在子宫,还有用一些加热的方法把淤血烧成干血在子宫,她就会口干手干。 3.补阳之前要先去痰饮;//比如,你吃一碗人参汤,人参跑到脾土,土生金,脾要传递给肺,但是人参汤剂量太大,传递不动,于是人参就在脾干烧,把脉道好好的水气都烧成了痰。梨子可以去掉人参导致的痰。从此你再吃任何补阳药,脉内是痰,再吃只能加剧痰。 4.水毒体质的治疗可与补阳同步进行;但:4.5-1.肾水不足的人、先补足肾水再补阳免得乾烧;//意思是先补肾阴,再补肾阳。4.5-2.夹湿卡关的人要兼去湿;//黄豆芽每天半斤煮水喝

《刘渡舟验案精选》(1-50案)

《刘渡舟验案精选》(1-50案) 【1】伤寒表实证刘××,男,50岁。 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皆紧者,名为伤寒”。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 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一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按语]麻黄汤为太阳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因此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汗而喘,和恶寒,头身疼痛的表实证候。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 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辛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止;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

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闭郁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 使用麻黄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麻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这是因为桂枝、甘草能监制麻黄之发散。若麻黄量小,则失去发汗解表之意义。二是应先煎麻黄,去上沫,一面使人服后发生心烦。【2】少阴伤寒 唐××,男,75岁。 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其子恳求刘老诊治。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则侧头欲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 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 服一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按:八大体质学说是黄煌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 用于病的人的诊治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该学说而较为便捷的运用于 实际临床,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将黄煌教授整理的八大体质结合具体药物作一个较为粗 浅的梳理,非为自炫,乃备诸同好采择而已,倘能有小助于同道则余甚慰! 一寒体 指身体机能处于收敛、低下、阴 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体质特征: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 的人;面部浮肿或有黄褐斑的人;皮

肤干燥粗糙作痒的人;平时不易出汗的人;经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剧烈头痛的人;月经延后、经量少或闭经的人;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胀腹泻的人;疲倦懒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长的人;脉象沉细微弱迟缓的人。 调体药物 (1)麻黄发汗、平喘、利尿、 通经、兴奋。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 寒无汗而身痛者。 所谓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 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 咳喘则是麻黄的兼治证之一,这种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组综合症状。这种恶寒是指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的互词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恶寒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体疼痛均是属于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张仲景在判定使用

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 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体质:是寒体中相对来说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常用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 麻杏甘石汤等。 (2)干姜温中化饮,主治 多涎唾而不渴者。

麻黄药理学研究

麻黄功效的药理学研究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L-麻黄碱、D-伪麻黄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还含有挥发油等。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之功效。 (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人体处于温热环境时,麻黄碱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更加显著,伍用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麻黄发汗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由于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呈现汗液分泌增加;兴奋汗腺α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平喘作用特点为:其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和,作用维持时间持久。麻黄平喘作用主要通过以下环节:①可直接兴奋支气[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管平滑肌的口受体,使平滑肌松弛;②尚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③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④阻止过敏介质释放。麻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3)利尿麻黄的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以D一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麻黄生物碱静脉注射给药利尿作用明显,而口服用药作用较弱,其利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解热、抗炎麻黄挥发油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有解热效果,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低作用。麻黄的多种成分、多种制剂(麻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均有抗炎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体外实验证明,麻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对亚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的小鼠有治疗作用。 (6)镇咳、祛痰麻黄碱、麻黄水提取物可明显抑制二氧化硫和机械刺激所致的咳嗽反射,其镇咳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20。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麻黄挥发油灌胃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剂量麻黄碱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