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科.木麻黄类t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精排版)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一、裸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又称种子植物),因胚珠或种子外没有象被子植物那样的子房包着,故称裸子植物,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孢子体发达具强大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对陆地的适应性强。
1、苏铁科:苏铁属:茎干粗短,不分枝或少分枝。
叶有两种:一为呈褐色的鳞片状叶,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呈羽状的营养叶。
雌雄异株,各成顶生大头状花序,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
代表植物:苏铁、华南苏铁等。
2、银杏科:银杏属:枝有长、短枝之分,一年生的长枝呈浅棕黄色,后则变为灰白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
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
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呈柔荑花序状。
代表植物:银杏。
3、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大枝轮生,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
代表植物: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大叶南洋杉。
4、松科:①雪松属:枝有长枝、短枝之分。
叶针状,通常三棱形,坚硬,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叶灰绿色。
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枝。
代表植物:雪松。
②松属:大枝轮生,叶有两种,一种为原生叶,呈褐色鳞片状,单生于长靶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种为次生叶,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为一束,生于苞片的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为8-12个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围,宿存或早落。
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多数,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雌球花单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顶端处。
代表植物:五针松、马尾松。
5、杉科: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
叶螺旋状互生。
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雌球花单生顶端。
木麻黄科、榆科、马鞭草科的形态特征

植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二实验日期:2020年5月10日姓名:李海茜学号:201909574250评分:一、目的要求1、以木麻黄为代表,了解木麻黄科的主要形态特征2、以朴树为代表,了解榆科的主要形态特征3、以秋茄为代表,掌握红树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了解秋茄为什么能适应滨海滩涂的生长环境4、以牡荆为代表,了解马鞭草的主要形态特征5、认识家乡周围的榆科及马鞭草科常见的植物种类二、实验内容1、观看木麻黄视频演示,掌握木麻黄的重要特征2、观看朴树视频演示,认识朴树,并了解榆科的主要形态特征3、观看秋茄视频演示,掌握红树科的主要形态特征,特别是适应海滩生长环境的特有特征4、观看牡荆视频演示,了解马鞭草的主要形态特征5、调查家乡周围的榆科及马鞭草常见的植物种类三、实验作业1、观看视频后,填写下表木麻黄科、榆科、红树科、马鞭草科2、以牡荆和益母草为例,比较马鞭草科与唇形花科结构的异同(也可以绘图比较)牡荆图片益母草图片相同点:茎四方、叶对生、无托叶、有特殊的气味,花两性,雄蕊不同点:马鞭草科花柱顶生,子房不深4裂,不形成轮伞花序,果为核果或蒴果状。
唇形科叶对生或轮生,子房深4裂,花柱基生四:独立思考马鞭草科的形态特征:◎草本或乔木◎单叶,有时为复叶,对生,偶轮生或互生,无托叶◎花两性,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穗状或聚伞花序,或再由聚伞花序构成头状、伞房或圆锥花序◎花冠合瓣,高脚蝶形,偶钟形或二唇形,通常4-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4,2强并着生于花冠筒上,药二室,常分叉状而内向纵裂◎子房上位,心皮2或4室,每室1-2枚胚珠◎核果,或呈蒴果状而拆分为2-4果瓣唇形花科的形态特征◎花序的特征:通常为轮伞花序,常再组成总状、穗状、圆锥状的混合花序。
◎果实的特征:4枚小坚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被宿存的花萼包围。
◎花的特征: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冠5裂,唇形,少为假单唇形、单唇形;雄蕊4,2强,或仅2枚发育;子房上位,常有花盘;2心皮,子房深4裂,形成假4室,每室1胚珠,花柱着生于子房的底部。
麻黄与木麻黄ppt课件

4
生长习性
麻黄具有喜光、耐 干旱、耐盐碱、抗严 寒的特性。适应性较 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干燥的沙漠、高山、 低山、丘凌、平原等 地均能生长。
麻黄与木麻黄
5
【采收】秋季采 割绿色的草质茎, 晒干。
麻黄与木麻黄
6
麻黄与木麻黄
7
麻黄的分类
草麻黄
中麻黄
麻黄与木麻黄
木贼麻黄
8
草麻黄
中麻黄
麻黄与木麻黄
鳞叶长 3~4mm
1~2mm
2~3mm
鳞叶分 裂情况
裂片2(稀3) 尖端反曲, 基部连合成
筒状
裂片2(稀3) 尖端不反曲, 上部约1/4分
离
裂片3(稀2) 尖端尖,上 部1/3分离
麻黄与木麻黄
13
栽培技术
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质壤土、 砂土、壤土均可生长,低洼地 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
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
寒感冒。适于表证已解而
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
体虚患者。
麻黄与木麻黄
19
麻黄药物的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 散风寒而平喘。
3. 用于水肿,为宣肺利尿之 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 消散水肿。
节间长3--6厘米,直径2-3毫米,花期5--6月份, 种子成熟期7--8月份。
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 的干旱荒地、沙漠、戈壁、 干旱山坡或草地上
麻黄与木麻黄
11
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小灌木,高70-100厘米,木质茎直立或 斜上生长,上部多分枝; 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分枝 多,节间长1.5--3厘米。
被子植物检索表

木麻黄科——精选推荐

木麻黄科:木本,枝有关节,叶退化为齿状鳞状雄花为穗状花序,雌花为头状花序两枚苞片,花药直裂具翅小坚果.壳斗科:乔木,单叶互生有托叶雄花为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总苞针状鳞状花柱与子房数同数,坚果.杜仲科:乔木,无托叶无花被雌雄异株,花药四室翅果有胚乳桑科:乳汁,托叶环痕花单性,穗状头状隐头花序,聚合果毛茛科:草本,花萼基部延长成距称为蜜腺叶,花单生或聚成各种花序,花萼绿色花瓣状,瘦果或蓇葖果.石竹科:草本茎节膨大,花瓣基部有爪,花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特立中央胎座或中轴胎座,蒴果.木兰科:木本有香气,托叶早落有托叶环痕,有一枚非绿色大型火焰苞片,花单生雄蕊雌蕊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轴上,花被同型多轮,聚合蓇葖果.樟科:木本有芳香,花药基部有腺体,被丝托短四轮雄蕊花各部轮生山茶科:乔木或灌木,茎叶含有石细胞,胼邸质状锯齿,花单生或聚生于叶腋,有苞片中轴胎座.十字花科:草本,总状花序,花冠十字形排列,花冠基部有爪,花托上有蜜腺,四强雄蕊侧膜胎座,有假隔膜角果..金缕梅科:乔木或灌木,枝叶常被星状毛,有托叶花萼合生成筒状,子房下位蒴果.蔷薇科(绣线菊,蔷薇,苹果梅亚科)木本或草本,有刺;花单生,两性;花萼贴生于子房;子房上位或下位;梨果核果瘦果蓇葖果豆科:木本或草本,具叶枕和托叶,荚果无胚乳大戟科有乳汁;叶基部有腺体;花单性,聚伞花序或大戟花序;有花盘或腺体;蒴果无患子科羽状复叶;花盘发达生于雄蕊之外冬青科托叶小或缺;花小,聚伞花序或聚生于叶腋;无花盘;核果卫矛科有托叶,花构造与冬青基本相同,但有花盘;色彩鲜艳的假种皮鼠李科有托叶;聚伞花序;枣锦葵科被星状毛,茎皮多纤维具粘液;单体雄蕊,有副萼,中轴胎座堇菜科花单生或圆锥花序;花瓣与花萼同数,覆瓦状排列,花瓣下部一枚较大,有距或囊,药药隔延伸于药室外或成膜质附属体侧膜胎座;浆果或蒴果葫芦科:草本,茎缠绕或匍匐,具卷须,花单性,单生或圆锥、总状花序,下位子房,侧膜胎座,瓠果。
树木学科属分类

裸子植物一·苏铁科:常绿乔木或者灌木,茎干直立粗壮,圆柱形,不分枝或少分枝,茎干上部常残留有鳞叶及营养叶的叶基。
叶有两种:一为互生于主干上呈褐色的鳞片状也,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成革质且羽状深裂的营养叶。
二者相互成环着生。
雌雄异株,小孢子叶鳞片状或盾状,螺旋排列,腹面生有多数小孢子囊;大孢子叶扁平,上部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生于干顶鳞形叶及营养叶之间,螺旋排列与中轴上,呈球花状,胚珠2~10,生于大孢子叶柄的两侧,种子核果状,有3层种皮,胚乳丰富,子叶2,发芽时不出土。
二·银杏科:仅存一属一种,即银杏三·南洋杉科:常绿乔木,枝轮生。
叶螺旋状互生,很少排成假二列状,披针形、针形或鳞形。
雌雄异株,罕同株;雄球花圆柱形,单生或簇生叶腋或枝顶,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上部鳞片状,成卵形或披针形,下缘有花药4~20枚,下部狭窄,花药纵裂,花粉粒无气囊,雌球花单生枝顶,椭圆形或尽球形,珠鳞螺旋状排列,每珠鳞有1倒生胚珠。
球果大,直立,卵圆形或球形;种鳞木质,有一粒种子,通常在球果基部及顶端的种鳞内不含种子,球果内不含种子,球果2~3年成熟;种子扁平。
四·松科:常绿或落叶乔木,罕灌木,有树脂。
叶针状,常2、3或5针一束,或呈扁平条形,螺旋状排列,假二列状或簇生。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球花长卵形或圆柱形,有多数雄蕊,每雄蕊有2花药,花粉粒有气囊或无气囊;雌球花成球果状,有多数呈螺旋状排列只珠鳞,每珠鳞有2倒生胚珠,每珠鳞背面有分离的苞鳞。
球果有多数脱落或不脱落的木质或纸质种鳞,每种鳞上有2粒种子;种子上端常有1膜质的翅罕无翅或近无翅,胚具2~16枚子叶。
五·杉科:常绿或落叶乔木,极少为灌木;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
叶鳞状、披针形、钻形或条形,多螺旋状互生,很少交叉对生。
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雄蕊有花药2~9;雌球花单生顶端,其珠鳞与苞鳞结合着生或无苞鳞,每珠鳞有直立胚珠2~9.球果当年成熟,每种鳞有种子2~9;种子有窄翅;子叶2~9.六·柏科:常绿乔木及直立或匍匐灌木。
恩格勒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64)Ⅰ、双子叶植物纲(I)原始花被亚纲1.木麻黄目:木麻黄科2.胡桃目:杨梅科,胡桃科3.Balanopales:Balanopaceae4.Leitneriales:Leitneriaceae,Didymelaceae5.杨柳目:杨柳科6.壳斗目:桦木科,壳斗科7.荨麻目:马尾树科,榆科,杜仲科,桑科,荨麻科8.山龙眼目:山龙眼科9.檀香目:铁青树科,十齿花科,山柚子科,GrubbiaceaeGrubbiaceae,,檀香科,Misodendraceae,桑寄生科10.蛇菰目:蛇菰科11.田字药目:田字药科12.蓼目:蓼科13.中央子目:商陆科,紫茉莉科,AchatocarpaceaeAchatocarpaceae,,粟米草科,番杏科马齿苋科,落葵科,石竹科,DysphaniaceaeDysphaniaceae,,藜科,苋科,Didiereaceae14.仙人掌目:仙人掌科15.木兰目:木兰科,单心木兰科,莽草科,番荔枝科,EupomatiaceaeEupomatiaceae,,肉豆蔻科,Canellaceae,五味子科,八角茴香科,AustrobaileyaceaeAustrobaileyaceae,,Trimeniaceae,AmborellaceaeAmborellaceae,, Monimiaceae,腊梅科,GomortegaceaeGomortegaceae,,樟科,莲叶桐科,水青树科,昆栏树科,领春木科,连香树科16.毛茛目:毛茛科,小檗科,大血藤科,木通科,防己科,睡莲科,金鱼藻科17.胡椒目:三白草科,胡椒科,金粟兰科,Larctoridaceae18.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大花草科,Hydnoraceae19.藤黄目:第伦桃科,芍药科,CrossosomataceaeCrossosomataceae,, EucryphiaceaeEucryphiaceae,,MedusagynaceaeMedusagynaceae,,猕猴桃科,金莲木科, DionophyllaceaeDionophyllaceae,,StrasburgeriaceaeStrasburgeriaceae,,龙脑香科,山茶科, CaryocaraceaeCaryocaraceae,,MarcgraviaceaeMarcgraviaceae,,QuiinaceaeQuiinaceae,,藤黄科,钩枝藤科20.瓶子草目:瓶子草科,猪笼草科,茅膏菜科21.罂粟目:罂粟科,白花菜科,十字花科,Tovariaceae,木犀草科,辣木科22.Batales:Bataceae23.蔷薇目:悬铃木科,金缕梅科,Myrothamnaceae,景天科,澳洲瓶子草科,虎耳草科,BrunelliaceaeBrunelliaceae,,CunoniaceaeCunoniaceae,, Davidsoniaceae,海桐花科,Byblidaceae,Roridulaceae, Bruniaceae,蔷薇科,Neuradaceae,Chrysobalanaceae,牛栓藤科,豆科,Krameriaceae24.水穗草目:水穗草科25.河苔草目:河苔草科26.牛儿苗目:Limnanthaceae,酢浆草科,牛儿苗科,旱金莲科,蒺藜科,亚麻科,古柯科,大戟科,交让木科27.芸香目:芸香科,Cneoraceae,苦木科,Picrodendraceae,橄榄科,楝科,Akaniaceae,金虎尾科,Trigoniaceae, Vochysiaceae,Tremandraceae,远志科28.无患子目:马桑科,漆树科,槭树科,钟萼木科,无患子科,七叶树科,清风藤科,Melianthaceae,Aextoxicaceae,凤仙花科29.Julianiales:Julianiaceae30.卫矛目:Cryillaceae,五列木科,冬青科,Corynocarpaceae,Pandaceae,卫矛科,省沽油科,Stackhousiaceae,翅子藤科,刺茉莉科,黄杨科,茶茱萸科,心翼果科31.鼠李目:鼠李科,葡萄科,火筒树科32.锦葵目:杜英科,Sarcolaenaceae,锦葵科,椴树科,木棉科,梧桐科,Scytopetalaceae33.瑞香目:Geissolomataceae,Penaeaceae,毒鼠子科,瑞香科,胡颓子科34.堇菜目:大风子科,Perdiscaceae,堇菜科,旌节花科,Scyphostegiaceae,Turneraceae,Malesherbiaceae,西番莲科,Achariaceae,半日花科,红木科,Sphaerosepalaceae, Cochlospermaceae,柽柳科,瓣鳞花科,沟繁缕科,番木瓜科,Losaceae,四数木科,秋海棠科35.葫芦目:葫芦科36.桃金娘目:千屈菜科,菱科,隐翼科,桃金娘科,Dialypetalanthaceae,海桑科,石榴科,玉蕊科,野牡丹科,红树科,使君子科,柳叶菜科,Oliniaceae,小二仙草科,假繁缕科,杉叶藻科,锁阳科37.伞形目:八角枫科,蓝果树科,珙桐科,山茱萸科,Garryaceae,五加科,伞形科(II)合瓣花亚纲38.岩梅目:岩梅科39.杜鹃花目:山柳科,鹿蹄草科,杜鹃花科,岩高兰科,Epacridaceae40.报春花目:Theophrastaceae,紫金牛科,报春花科41.蓝雪目:蓝雪科42.柿树目:山榄科,肉实树科,柿树科,安息香科,Lissocarpaceae,山矾科,Hoplestigmataceae43.木犀目:木犀科44.龙胆目:马钱科,Desfontainiaceae,龙胆科,睡菜科,夹竹桃科,萝摩科,茜草科45.管花目:花忍科,Fouquieriaceae,旋花科,田基麻科,紫草科,Lennoaceae,马鞭草科,水马齿科,唇形科,Nolanaceae,茄科,Duckeodendraceae,Buddlejaceae,玄参科, Globulariaceae,紫葳科,Henriqueziaceae,爵床科,胡麻科,角胡麻科,苦苣苔科,Columelliaceae,列当科,狸藻科,苦槛蓝科,透骨草科46.车前目:车前草科47.川续断目:忍冬科,五福花科,败酱科,川续断科48.桔梗目:桔梗科,Sphenocleaceae,Pentaphragmataceae,草海桐科,Brunoniaceae,花柱草科,Calyceraceae,菊科Ⅱ.单子叶植物纲49.沼生目:泽泻科,花蔺科,水鳖科,Scheuchzeriaceae,水蕹科,水麦冬科,眼子菜科,Zannichelliaceae,茨藻科50.霉草目:霉草科51.百合目:百合科,Xanthorrhoeaceae,百部科,龙舌兰科,仙茅科,Cyanastraceae,石蒜科,Hypoxidaceae,VelloziaceaeVelloziaceae,,箭根薯科,薯蓣科,雨久花科,鸢尾科,Geosiridaceae,水玉簪科,Corsiaceae,田葱科52.灯芯草目:灯芯草科,Thurniaceae53.凤梨目:凤梨科54.鸭跖草目:鸭跖草科,Mayacaceae,黄谷精草科,Rapateaceae,谷精草科,帚灯草科,刺鳞草科,须叶藤科55.禾本目:禾本科56.棕榈目:棕榈科57.Synanthae:Cyclanthaceae58.佛焰花目:天南星科,浮萍科59.露兜树目:露兜树科,黑三棱科,香蒲科60.莎草目:莎草科61.姜目:芭蕉科,姜科,美人蕉科,竹芋科,兰花蕉科62.兰目:兰科重点:66科;对比了解科:约96科。
怀念黄厝的木麻黄林

怀念黄厝的木麻黄林当厦门环岛路一期工程于1998年建成,许多人都在欢呼她美丽的时候,我却陷入悲哀之中,因为黄厝一带大片的木麻黄林消失了,本来她可以建设得更美丽些!自从环岛路建成起,就一起想写几个字,但总提不起笔。
最近看到厦门开始了大规模的环东海整治的时候,觉得不得不写一点了。
木麻黃(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是一种常绿的被子植物,乔木,高可达20米,原产澳大亚和太平洋的岛屿上。
小枝细软,灰绿色,小枝上有很多节,每节都有6~8枚极退化的鳞片状叶,初夏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
由于耐旱、耐盐等特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栽种,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常用作行道树、观赏树及海岸防风林树种。
既美化了环境,又有效地控制了海风的侵袭。
木麻黄外貌有点像松树,又叫它“驳骨松”。
其实,它和松树完全不同。
松树的枝条上簇生着许多长长的针叶(属裸子植物),而木麻黄的枝条上有许多节,节上轮生着细小的鳞片退化叶,而灰绿色的枝条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属被子植物)。
本人在厦门大学上学时在导师张娆挺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海岸植被的研究,并于1990-1991年对厦门岛沿岸海岸植被开展了调研工作,并重点对东岸的植被开展调研。
当时,黄厝一带的木麻黄林始经数十年的成长,已是绿树成荫。
从潮上带向陆地有数百米的林带,树木平均胸径达20CM 左右。
当时林中还有驻军,有军营、战壕、调堡等设施。
木麻黄林林带直接与潮上带沙滩接壤,潮上带沙滩上分布了海边月见菜、二叶红薯、滨海珍珠草、葡匐苦买菜、海滨黎等海岸沙滩特有的草本植物,林带与沙滩连接处,分布了蔓荆等海岸特有的權木树种。
难得的是黄厝沙滩上本人还采集了已非常难见的一株中华补血草(Limonim sinensis),现存于厦门大学植物标本馆,现在厦门地区要想看这种植物的话,只能到标本馆了。
黄厝的木麻黄林带构成黄厝沙滩原生的、美妙的景观,不是现在的景观所能比拟的。
相信很多朋友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在这一带休闲游玩,并拍过照、留过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麻黄类
科名: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学名:Casuarina epouisetifolia (木麻黄);Casuari-nanana(千头木麻黄) 原产地:木麻黄原产大洋洲及其邻近的太平洋地区;千头木麻黄是栽培种。
形态:木麻黄是常绿大乔木;千头木麻黄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干直立易分歧,树冠圆锥形。
高度×冠幅:木麻黄18m~5m;千头木麻黄2~1m.
质感:极细
色泽:叶退化成小枝状,灰绿至深绿色。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
生育适温:20~30℃
生长特性:热带树种,生长中至快。
耐热、不耐寒、耐旱、不耐荫、耐碱、耐剪、抗风、萌芽强。
大树移植需断处理。
景观用途:木麻黄抗风耐碱,极适合海滨地区作防风林、行道树、添景树、遮荫树。
千头木麻黄树形优雅,风格独特,适于花槽栽植、绿篱、修剪整形或道路美化,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