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优化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优化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优化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热能的供热系统,可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将取暖和生活热水等需求集中供给。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供热系统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人口数量、气候环境、建筑结构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提高供热系统的适应能力。

其次,还要考虑设备的材料和质量,控制工艺参数、热电耗等指标,确保系统效率高、耗能少、设备寿命长。

另外,还要考虑通信系统的完善,提供实时数据反馈,便于对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优化管理是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能耗的关键。

一般来说,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化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热源的优化。

热源的优化包括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采用余热回收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能耗。

二、供热管网的优化。

管网的优化主要包括加强管路的绝缘、减少流量的阻抗,控制局部的压降等措施,提高输热效率。

此外,可以在管路的重要节点设置监控措施,及时发现损坏,减少漏损。

三、运行管理的优化。

在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监测,定期清洗换热器、加热管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四、技术改进与创新。

技术发展是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

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更加节能、环保的供热设备和管道材料。

总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和运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管理,才能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耗,同时还能保障城市居民的舒适生活。

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能源节约优化策略

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能源节约优化策略

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能源节约优化策略一、引言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能源节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能源节约优化策略。

二、集中供热系统概述集中供热系统是集中供给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系统。

其结构包括锅炉房、输配热管道、换热站和供热终端等。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

三、集中供热系统能源消耗特点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锅炉房燃料的燃烧和输配热管道的输送,具有以下特点:1. 能源消耗量大:集中供热系统要满足数万户居民和大量企事业单位的采暖和热水需求,因此能源消耗量巨大。

2. 能源损失严重:输配热管道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管道老化或渗漏等原因会导致热量损失。

3. 单位热值成本高:集中供热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多为煤炭等常规化石燃料,其燃烧效率低、污染大、燃料成本高,导致单位热值成本相对较高。

四、集中供热系统能源节约优化策略为了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能源节约和优化利用。

以下是针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节约优化策略:1.锅炉燃烧控制技术锅炉燃烧控制技术是实现能源节约和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锅炉燃烧控制技术包括燃烧控制、烟气排放控制、供热载荷优化控制等。

通过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使锅炉燃烧更加稳定、高效,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2.输配热管道维护管理输配热管道的老化、渗漏等问题会导致热损失,因此应采取维护管理措施,包括管道检查、防腐保温、管道加固等,以降低输配热管道的能源损失。

3.建筑节能措施建筑节能措施是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建筑节能措施包括加强建筑保温、提高采暖温度、调整供暖时间等,通过节约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减小集中供热系统的负荷,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摘要:集中供热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比较频繁,并且很显然系统性比较强,这一系统由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就是在网络系统当中的有效动态变化,并且这一系统具备的流体性是非常明显的。

在当下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于以下几点体现了出来,首先就是水利失调比较严重的,这一问题导致系统处于失衡的状态。

接下来就是失水率相对比较高,还有就是在热能传输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损耗非常的严重这一问题。

本文将以这些问题作为主要的依据,结合实际的状况以及节能的理念,就供热系统有效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优化设计在当下应用的大部分供热系统当中,集中供热系统呈现出来的优势以及所具备的特点是非常突出比较明显的,不仅仅能够满足高质量的供热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热能输送效率不断的提升,所以说在当前社会上大面积的投入使用。

集中供热系统虽然说呈现出来的热能供述效果比较良好,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系统实际运行的这个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缺陷,特别是热能的非正常消耗这方面是当前存在着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热能短缺的这一环境背景下,我国一定要不断的加强集中供热系统的有效改革以及持续性的创新,尽量的维持正常标准的热能损耗。

1集中供热系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1.1水利失衡在当下的集中供热系统当中室外热力管网的布置,一般情况下采取的布置方式以及布置形状都是枝状,而在进行的二次维护的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在管网方面的实际调节是存在缺失状况的,这就导致热能在这个传说过程当中受到的影响以及受到的损失非常的严重,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水利失衡而导致的热能传输热能降低这方面的情况和缺陷。

而之所以会表现出失衡的状态,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供热管网在实际对热能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承受的阻力非常的强,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不同枝状管网当中所承受的一些压阻失衡,所以说会造成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无法提高,无法得到保证的这种情况。

集中供热热网系统节能分析

集中供热热网系统节能分析

集中供热热网系统节能分析明涛(鹤岗市热力公司,黑龙江鹤岗154100)应用科技喃耍]本文对热网管道热损失、热网水力失调度、热网实施变流量运行、热网运行补水牵进行了节能分析,并提出改造和完善的节措施。

[关键词]供热热网;节能;分析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主要由热、电、水几部分组成。

其中热、电、水在整个能耗中所占比例在98%以上,所以在供热运行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是供热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

1热网管道热损失分析供热系统的热能输送由管网承担,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

冀热能损失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管道保温不好或管道附件未保温造成的,管道保温不好和管道泄漏时介质带走热量损失。

一次网高温水所占比例很大,占总热损失的80%左右。

对于二次网低温水的热损失,主要是由于管网泄漏时热介质损失所带走的热量损耗,这部分损失在一次网总热量损失占的比例有700/o 左右,所以在二次低温管网的管理t.应以控制失水为主。

一般热网效率应大于90~95%,而架空和管沟敷设管道都达不到要求,其热损失远大于10%。

由于地沟不防水或失效,造成积水管道泡水,保温性能遭到破坏,其损失甚至大于裸管。

为了解决供热管道地沟敷设的种种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的预制保温管和直埋技术。

经过研究、试验、应用,1998年国家颁布了儆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经过十余年的应用证明,供熟管道直埋敷设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

主要表现在热损失小,节约能源。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小于10%,是其他保温材料不可比拟的。

低导热率和吸水率,聚氨醋保温层9卜力口高密度聚乙烯防水保护壳,大大减:珍了供热管道的整体损失。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测试,“氰聚塑直埋供热管道”的热损失。

比普通保温材料保温得直埋管道,热损失刚氏400/o~600/o,聚氯醋硬质泡沫塑料保温管,是采用沥青珍珠岩、水泥珍珠岩敛保温材料的保温管热损失的25%~400/o,聚氨醋硬质泡沫塑料保温管,每千米降温1—2℃。

集中供热节能优化工程方案

集中供热节能优化工程方案

集中供热节能优化工程方案01 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1.1 采用高效热源设备供热系统的能效取决于热源设备的性能,因此采用高效的热源设备可以有效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目前,新型的燃气锅炉、燃气热水锅炉、燃气热风炉等热源设备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低排放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1.2 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供热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热温度、回水温度、关键设备的工作参数等运行参数,以保证加热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

1.3 采用余热利用技术在供热系统中,部分热源设备会产生大量的余热,通过采用余热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等,可以将余热回收并利用于其他需要热能的设备,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02 优化管网设计2.1 合理布局管网在供热系统的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热负荷需求,合理布局管网,避免过长、过多的管道,减少输送热能时的损耗。

2.2 采用优质材料在管网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优质的管道材料,如保温材料、防腐材料等,以减少热能的损耗。

2.3 优化管网运行模式在管网运行管理中,应该采用适当的调控技术,如在线监测、智能调温控制等,以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

03 改进设备技术3.1 推广节能供热设备目前,一些节能供热设备比如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已经成熟,并且具有较高的能效,可以在供热系统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3.2 设备能效监测在设备运行管理中,应该采用设备能效监测技术,对供热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能效低下的问题。

3.3 设备节能改造对一些老化的供热设备,可以进行节能改造,如更换节能型燃烧器、安装高效的热交换器等,以提高设备的能效。

04 改善运行管理4.1 优化运行策略在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应该采用优化的运行策略,如合理调整热源设备的运行参数、科学制定供热计划等,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4.2 加强运行管理加强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测等,以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效提升。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高海燕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高海燕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高海燕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尤其是供热问题深受人们的关注。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供热节能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节能状况,供热节能受到现行的经济体制和供热收费体制的制约,用户在节能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动力。

文章对如今供热节能优化控制系统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分析;优化设计引言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发挥着对居民热力热能供应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被逐渐运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提高了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1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问题1.1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锅炉运行热效率偏低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要求,民用建筑锅炉的热运行效率标准为68%以上,国际上对于此项目的热运行效率标准为80%。

而在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锅炉的热运行效率平均仅有63%,可以看出不但远低于国际标准,距离国家标准也还有很大差距。

锅炉运行效率低主要是由于我国锅炉燃料多采用的是质量较差的原煤,原煤中包含大量的杂质、水分,燃烧性能差、不能满足锅炉燃烧的条件,不能支撑锅炉的满负荷工作。

1.2城区受限在城区新建商业和住宅项目中,建筑物体形系数的限制、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的改善、门窗气密性的提高、建筑群整体布局规划的完善和建筑物从朝向、间距、形体上受到太阳辐射面积和日照时间的优化,使新建项目建筑物单体的能耗已经满足节能需求,并且大部分建筑物室内温度高于22℃,甚至有些高层住宅项目中间层因为室温超过30℃需要关闭供暖阀门并且打开门窗来降低室温;但城区中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老旧小区建筑物室内温度无法达到基本供热要求,有的还不到14℃甚至更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为水力失调和管网老化:其中管网老化需要供热公司在供暖季到来前及时修复和更换管道;集中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现象普遍存在于一次网和二次管网内,并且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使水力失调现象进一步加剧,造成能源的浪费。

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与优化

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与优化

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与优化1. 供热系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确保建筑物内部温暖舒适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与优化变得愈发迫切。

2. 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找出能耗高的环节,并进一步实施优化措施,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这一过程需要全面系统的能源数据统计和分析,只有真正了解系统运行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3. 首先,我们来看供热系统的主要能源消耗组成。

一般来说,供热系统包括锅炉、管道、暖气设备等组成部分,其中锅炉是整个系统中的主要能源消耗环节。

锅炉的能效直接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能耗水平,因此对锅炉进行能效评估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4. 目前,许多供热系统中采用的锅炉都是传统的燃煤锅炉,这种类型的锅炉在热效率上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换而言之,如果能够及时将这些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将极大地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5. 此外,管道的绝热设计也是供热系统能耗分析中的关键环节。

管道在长期运行中会存在一定的热量损失,而这部分能耗是可以通过改进管道绝热设计来减少的。

选用合适的绝热材料、加强管道的封闭性等方式都是优化管道能耗的有效途径。

6. 另外,供热系统中的暖气设备也是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旧式的暖气设备存在着传热效率低、能效低下的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升级为热效率更高的新型暖气设备,将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

7.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关键环节外,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还需要考虑到系统调控、能源管理等方面。

系统调控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供热系统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热量需求,避免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浪费能源。

能源管理则是指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监测系统,通过监控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实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

8. 总的来说,供热系统的能耗分析与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锅炉、管道、暖气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冯磊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冯磊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冯磊摘要: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建筑的材料、设备、技术与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有着重大关联,为此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设计中,就必须重视绿色设计,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建筑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分析;优化设计1 我国供热系统的现状集中供热因其少污染、少耗能、少扰民、供热质量高、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点已经逐渐城市供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迅速发展的城市集中供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节能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相同气候条件下高2~3倍。

因此,我国供热采暖节能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基于此,本文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技术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 我国的集中供热系统2.1 节能的循环水泵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一般都是选择水作为供热媒介,因为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性质相对稳定,价格低廉。

水通过加热之后会带着能量通过管道进入到居民住宅区,然后散发热量,随后再通过循环水泵的动力返回到锅炉房加热,依次循环。

这样的循环系统,既能节约资源能源,又能在当今严重缺水的现状下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每一个供热系统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应该选择的循环水泵的种类,不同的循环水泵存在不同的数量、大小和功率等方面的不同。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工作人员务必要对循环水泵的消耗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理。

2.2 供热系统水力容易失衡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供热系统的水力关系非常容易失调,这和热力供应网的结构是息息相关的,热力供应网一般都是水平放置的,当供热的媒介从循环管道运回时,由于供热线路的主偏,经常会出现不同位置的住户家中的供热温度不同,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

目前,在集中供热系统中,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样不同住房位置的居民将会产生差别,对于城镇居民的治安稳定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7-12-07T10:46:11.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赵太俊耿祥勇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飞速增长,因此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其节能性、高效性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临沂市阳光热力有限公司(临沂市费县探沂镇工业园)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飞速增长,因此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其节能性、高效性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探讨了蒸汽计量的特点以及集中供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使集中供热系统更节能、高效、环保。

关键词:集中供热;节能;对策
总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成为了发展方向。

因此,城镇的能源和环保问题是城市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其中发电机组产生的蒸汽作为供热源使用,但想此供热源发挥作用必须要其他供热设备运作。

因此,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合理性,以及节能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对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

蒸汽供热管道布置有其一定特点,只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对热网进行优化并根据热用户的要求合理进行管道布置,可使蒸汽供热系统安全稳定地长期运行。

本文在分析蒸汽计量的特点以及集中供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1蒸汽计量的特点
全国广大用户基本上都使用饱和蒸汽。

由于饱和蒸汽的使用量大,各家的饱和蒸汽质量又不相同,通常用干度来衡量饱和蒸汽的质量好坏(干度是指饱和蒸汽中的含水量多少)。

最好的是干饱和蒸汽,一般称微过热饱和蒸汽,其中含水量可忽略不计。

而干度差的称湿饱和蒸汽,含水量最多可达30%,这就存在着饱和蒸汽的“两相流”的问题。

因为任何蒸汽计量仪表在计算饱和蒸汽流量时所用的设计压力下的蒸汽密度值都采用其干度X=1时的数值,也就是干蒸汽的数值;同时,湿蒸汽因含有密度比干蒸汽大数百倍的液体水粒,在管道中流动时其速度比干蒸汽慢,这样测得的差压值就低,反映在仪表读数、记录上就存在着密度和流速受干度影响所带来的叠加性的双重负误差,因而造成湿饱和蒸汽计量难度。

目前,单独测量饱和蒸汽的干度还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大多数饱和蒸汽其干度都是未知数,因此计量误差无法修正。

建议广大用户尽可能提高饱和蒸汽的质量,使用干饱和蒸汽才能达到预期的计量效果。

蒸汽流量计量与蒸汽的密度有关,而蒸汽的密度随着蒸汽的温度、压力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蒸汽流量计量中必须合理地进行温度、压力补偿,对密度进行修正,才能提高蒸汽流量计量的正确性,减小计量误差。

蒸汽分为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由于蒸汽性质不同,在相同的压力下蒸汽密度是不同的。

因此,在蒸汽流量的计量中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也不同。

应根据被测蒸汽的性质,合理选择计量仪器、仪表和补偿方法。

2集中供热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2.1蒸汽流量计的配备与选型
目前,集中供热蒸汽计量广泛使用的蒸汽流量计为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在差压式流量计中,线性孔板以其范围度广、稳定性好的优势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涡街流量计量程比孔板宽,一般可达最大量程的10%~90%,安装方便,维护量较低。

涡街流量计安装需满足直管段的要求,其对管道振动较敏感,抗振性差。

在蒸汽流量计的配备方面,常见的问题有:(1)仪表没有配套使用温度、压力的补偿参数测量仪表,部分无补偿功能的仪表仍在使用中,从而造成计量不准确。

(2)用户在安装初期往往出于发展的考虑,将蒸汽流量计的量程选得过大,从而使配套的测量仪表的有效测量范围不能覆盖实际流量,造成测量误差。

(3)蒸汽流量计安装选择位置不合理,上下游直管段长度不够。

上下游直管段不足,会导致流体未充分发展,存在漩涡和流速分布剖面畸变,造成流量计测量误差。

2.2管网的安装与维护
在蒸汽输送过程中,如何以最低的热量损失,将蒸汽输送到客户端,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与管道的安装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长距离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越长,损失的热能越大,热损耗影响供热蒸汽的品质,严重时造成安全隐患。

在管网的安装与维护方面,常见的问题有:(1)管径选择过大。

用户在安装初期往往出于发展的考虑,将管道的口径选得比实际使用要大。

管径选择过大,一方面增加了管道的散热损失,另一方面,蒸汽的运输速度下降,会增大冷凝水的产生,造成疏水损失增加。

(2)无安装保温层或者保温层破损,造成管道散热损失加大,使得用户端的蒸汽品质下降。

(3)管道走向选择不合理。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输送距离加长,这必然会加大热量损失;二是部分斜坡地方,蒸汽由低处向高处输送,会造成冷凝水量增大,疏水损失增加。

(4)管道安装不规范及其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测量系统不能准确地运行。

2.3疏水器的安装与维护
疏水器的作用是阻止蒸汽通过,而把冷凝水排出,发挥汽液分离作用,保持蒸汽输送管中不带水。

冷凝水产生越大,蒸汽热量损失越多。

在蒸汽的输送过程中,冷凝水的产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如果保持输送蒸汽管道适当的温度及压力,可以使经过的水蒸气不会被冷凝。

要保持输送的水蒸气有一个最小流量,才能保证所需要的最低管道温度。

对每一个不同的管段有不同的最小流量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疏水器安装方面有以下常见问题:(1)疏水器的安装位置不合适。

部分疏水器几乎没有疏水,部分疏水器疏水量过大。

应合理设计安装疏水器。

(2)部分疏水器出口有过大的蒸汽喷出,损失大量的能量。

疏水器是一个自动阀门,当蒸汽变成冷凝水时,温度也随之降低,疏水器中的受热元件收缩,将针型阀门打开进行排凝。

在此过程中,随着冷凝液的流动,不可避免地将蒸汽带出,但蒸汽会加热疏水器中的受热元件使之膨胀,将阀门关闭。

此受热元件的位置可以调整,当疏水器的排气量过大时,可将位置压紧一些,减少蒸汽散失损失。

如疏水器损坏,应立刻对疏水器进行更换。

2.4凝结水处理
凝结水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包括新鲜水、除盐水和热值三部分。

蒸汽凝结水的再利用最好途径是进入锅炉作为补充水使用,以取得最大的节能效益。

因此,本次改造对蒸汽凝结水进行除铁、过滤,达标符合锅炉给水标准,保证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蒸汽凝结水回收改造中,新增1套凝结水精处理除铁装置和回收电泵机组。

回收到动力车间的凝结水,经四级换热降温后,进凝结水精处理除铁装置进行精密除铁。

精处理后的凝结水设有水质监控设施,包括电导仪、铁表、PH计。

运行模式为:电导率和铁均合格时,直接进除盐水箱;铁合格而
电导率不合格时,精处理后的凝结水进中间水箱后再进混床处理;铁不合格时,精处理后的凝结水进化水反渗透二级水处理系统;凝结水
PH值低时,加氨系统自动加氨调节凝结水PH值。

结论蒸汽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同设计规划思想一致,做到了保证主干线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通过配汽站可对热网的运行实行总体控制。

我国要加强对相关节能措施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监督和改造,提升集中供热系统的效率。

蒸汽供热管道布置有其一定特点,只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对热网进行优化并根据热用户的要求合理进行管道布置,可使蒸汽供热系统安全稳定地长期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庆堂,潘继红,于晓明,李明,王淑莲.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集成节能技术研究[J].暖通空调,2010,07:77-80.
[2]丁研,武涌,朱能,田喆.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方案分析[J].暖通空调,2010,11:19-23+47.
[3]张世钢,付林,李世一,王凌云,罗勇,江亿.赤峰市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示范工程[J].暖通空调,2010,11:7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