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控制的供热系统节能分析

合集下载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慧供热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慧供热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慧供热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智慧供热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使供热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和管理的新型供热模式。

在传统的供热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运行稳定性和服务质量,实现智能化的供热设施运营管理。

基于此,以下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慧供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智慧供热;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智慧供热成为城市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供热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为供热系统带来了新的变革。

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供热成本、提升供热效率,并实现供热操作的可持续发展。

1智慧供热系统的概念智慧供热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的智能化供热管理系统,旨在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环保的供热服务。

该系统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控制器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供热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智慧供热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供热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供热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优化运行等目标。

通过智能化技术对供热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供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

智慧供热系统具有预测功能,可以根据集团给定的供热目标优先级与未来气候变化等信息预测分析未来48小时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场景,并规划出最优控制方案。

2智慧供热系统的特点高效节能:智慧供热系统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热能回收、热泵技术等,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成本。

精确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阀门等设备,实时监测和调节供热参数,能够精确控制供热温度、流量等参数,提供个性化的供热服务。

智能管理:智慧供热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帮助运营人员快速处理故障。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进步较大,但在采暖供热系统节能方面却做得不够,更多的是建筑形式上的改进,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往往重视不够,改进不多,建筑室温虽然得到保证,但是在供热中的热能损失,供热能耗却没有减少。

因此,为了真正的做到节约能源,就要重视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避免出现问题。

通过对现有的采暖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改进运行部门管理等都是重要手段。

1、在供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1.1 锅炉房富裕量太大。

所谓的锅炉房富裕量太大,就是先天地形成“大马拉小车”现象,锅炉低负荷运行,每0.7MW 只带4000-5000m,热效率低,煤耗大,实践证明,集中锅炉房,每0.7MW 能带10000m,分散锅炉房每0.7MW 能带8000m,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锅炉房过多的富裕量起不到作用,最后被浪费,造成能源损耗。

1.2 循环水泵选择偏大。

循环水泵在采暖供热系统中的尺寸选择也只一项重要的工程,不仅要保证水泵的质量,还要合理的选择水泵的尺寸,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格,导致水泵在选择上不够标准,过小则导致满足不了用热需求,水泵过大则通过的流量就大,导致供热系统形成大流量,超过系统需求,造成供热采暖系统不经济运行。

1.3 热荷计算不够标准。

建筑热荷的计算准确性是保障采暖供热系统节能的关键。

在建筑物热负荷计算方面,往往偏大,偏大的热负荷,造成在选择锅炉、水泵、散热器及管道等方面都偏大,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建设初投资,增加了占地面积,加大供暖运行成本、浪费能源。

1.4 阀门功能欠缺。

设计中没有选择具有调节功能的阀门,而用普通的闸阀和截止阀,很难起到调节作用,造成水力失调。

1.5 缺少选择性供热。

在设计中缺少思考,应该根据建筑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根据采暖供热的需求差异性,进行有选择性的根据。

实际采暖供热系统在设计上缺少这样的考虑,造成供热浪费。

例如,办公、教学楼等建筑,在夜间基本上没有人在其中活动,所以温度可降至值班温度,减少浪费。

供暖企业精细化管理总结

供暖企业精细化管理总结

供暖企业精细化管理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供暖企业在提供温暖舒适的冬季生活条件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供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供暖企业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

本文将总结供暖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一些实施方法。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供暖服务的质量。

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供暖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温度稳定和供暖效果良好。

管理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人员、设立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方式,保证供暖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提升。

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供暖服务的效率。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供暖企业可以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管理者可以利用智能化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供暖设施的运行状况,并通过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模式,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精细化管理也能够提升供暖企业的服务品牌形象。

通过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供暖企业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同时,及时响应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供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监测温度、能耗和设备运行状况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3. 设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理念,推广低碳供暖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供暖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供暖企业可以提升服务品牌形象,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方式分析与应用

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方式分析与应用

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方式分析与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周围的环境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节能意识也是随着得到长足的体现和发展,在当下的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中,如何高效供热并实现节能则是热力公司为社会提供热力资源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

为更好的维持热力公司运营,有必要对供热系统中各个系统环节给与细致分析,在管理方面给与重视,从而能够很好的提高各个环节中的热力资源利用效率,所以提高热力公司供热系统中的热力管理,开展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节能降耗措施,将有利于当下热力公司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集中供热;节能减排;热力资源;热力公司1 前言对于热电集中供热系统汇总,主要是借助背压式或者抽凝式供热机来进行热力资源的传输,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将内部含有的热力资源传输给热网。

对于分布其中的输热管道,可以将其分为管沟式和直埋式、架空式[1]。

在上述装置中,对于能量消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热泄漏和热损失两种方式。

对于管网系统中,其末端的用热设备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室内,由此产生的能量损失则是由管网布设情况以及外部环境温度,以及房屋的保温结构等造成的。

2 供热系统分析2.1 负荷预测系统。

对于供热系统中的负荷预测系统,主要包含有气候模型系统。

该系统主要依据就是气象预报及历史经验数据,同时通过分析计算,能够借此得到具有最优功能系统的网源负荷分析模型[2]。

在该系统中,主要基础数据则是室外温度、供热面积、室内热负荷需求和历史数据等,通过上述数据实现对系统所需热量的准确预测和供给。

2.2 全网平衡控制系统。

在该系统中,开展全网控制,其理念则是通过热力站二级网供回水,从而实现对平均温度的控制,并以此作为调控目标。

在上述基础下,通过自动调整不同站点的一网分布式变频,则可以实现将热源生产的热量给与平衡分配,使得所有的换热站得到满足需求的热量,从而让全部用户能够得到足够的热量,实现按需分配热量的目的[3]。

PLC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应用浅析

PLC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应用浅析

PLC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应用浅析摘要:供热系统中的温度控制,是衡量供热效果的标准,控制中具有不确定、非线性、变参数等因素。

本文首先对PLC控制在供热系统节能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供热模式的选择,包括现行供热模式和基于PLC技术的科学供热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PLC控制在供热系统节能应用方面的具体实现方案。

关键词:PLC控制;供热系统;节能应用一、PLC控制技术在供热系统节能中的应用分析PLC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基础上,通过釆用微电子技术、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工业控制装置,达到对电气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目前PLC控制在工业中的应用,已经能够取代传统系统中的技术顺序控制器、继电器、计时器、执行逻辑组件等功能,建立一套新型的软件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而且PLC控制的编程实现较为简单,为其大范围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PLC控制器的内部运行方式一般釆取循环扫描方式,在大中型PLC控制器中,也会使用到中断运行方式。

完成初始的程序编程和调试工作后,可以将编程器程序写入PLC存储器中,接受现场输入信号,连接执行元件,通过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运行,实现PLC自动化控制。

同时也支持控制模式的切换,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手动控制。

PLC硬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器、电源组件、输入和输出模块、存储器等部分组成。

目前市场上的这些产品种类繁多,价格较低,为PLC控制技术在工人系统节能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有效降低供热系统优化调整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二、供热系统节能应用中的供热模式选择1.现行供热模式传统供热换热站的一次网系统主要由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电动执行器、流量传感器和相关控制软件组成。

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供热温度进行调节,一般釆用人工控制方法,将实际供水温度需求与设定供水水温进行比较,如果不满足供水温度要求,则调整电动调节阀门,从而改变换热器的一次侧水流量,达到对水温进行调节的目的。

浅析城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节能减排

浅析城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节能减排

浅析城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节能减排城市供暖系统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节能减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供暖系统改善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自动化控制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浅析城市供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城市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1. 传统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城市供暖系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网老化、传统阀门控制、温度不均衡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供暖系统的能源浪费和使用不便。

为了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供暖系统中。

2.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供暖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传感器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控制系统自动调节供热温度和循环泵的速度,实现对供暖系统的精准控制。

利用现代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供暖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3.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

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供暖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同时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城市供暖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供暖系统的节能减排1. 能源利用的优化城市供暖系统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

在燃煤锅炉供暖系统中,通过对锅炉燃烧的优化调节,可以减少燃煤的消耗和烟气排放。

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暖系统进行全面的能源利用优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清洁程度。

2. 新能源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供暖系统也开始逐渐引入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这些新能源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微电网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暖系统的节能减排能力,一些地区开始建设微电网供暖系统。

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设计与实践

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设计与实践

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设计与实践摘要:建筑集中供热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性设施,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建筑集中供热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对城市居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如今城市建筑集中供暖采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供热采暖效果。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探讨建筑供热能耗偏高的原因,并采取适宜的节能调节技术,兼顾建筑供热和节能降耗两方面的要求,实现建筑供热系统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集中供热;节能引言建筑集中供热可满足用户在严寒天气的采暖需求,但供热伴随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易恶化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节能环保技术如何在城市集中供热锅炉运行中合理应用,是目前城市集中供热行业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应用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重要性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地的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在冬季,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温度相对而言偏低,因此需要通过集中采暖来进行供暖工作,在集中供暖过程当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利于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集中采暖面积在逐渐扩大,南方地区居民也迫切希望享受集中供暖,在此过程当中可能会增加能源消耗。

实施集中采暖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能源消耗产生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是城市建筑集中采暖供暖大多是以煤炭能源为主,经过燃烧之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在此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城市建筑情况来进行城市建筑集中供暖采暖,对供热采暖节能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和利用,对控热采暖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推动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组成结合国内能源结构的特点,区域锅炉房和火力发电厂是国内最重要的两种热源形式。

锅炉、供油除灰系统、鼓风机和排风机、水软化系统和水泵(循环泵、高压泵)等能耗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设备,它们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燃料、电、水和热能,通常根据单位热量能耗(即单位消耗)估算能耗水平。

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的节能措施

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的节能措施

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的节能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与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建设中,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传统的供热系统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在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采取节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改善供热管网的绝热性能供热管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热性能直接影响着供热系统的能效。

在供热管网的规划中,应注重选择高效的绝热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此外,还应注意管网的布局设计,减少管道的弯曲和分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

另外,对于老旧的供热管网,可以采取加装绝热层的方式进行改造,提高其绝热性能。

二、优化供热设备的选择和运行供热设备是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和运行对供热系统的能效至关重要。

在供热设备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如高效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泵等。

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匹配,合理选择设备的规格和容量,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在设备的运行中,应加强监控和调控,确保设备的运行在最佳状态,避免能源的过度消耗。

三、推广余热回收技术在供热系统中,大量的热能会以废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因此,在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应充分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将废热回收利用起来。

余热回收技术可以应用于供热设备的烟气排放中,通过换热器将烟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余热进行地下水加热、生活热水供应等,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加强供热系统的调控和管理供热系统的调控和管理是保证供热系统能效的重要手段。

在供热系统的规划中,应注重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对供热系统的精确控制。

此外,还应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行。

五、推动能源多元化在供热系统规划中,应注重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减少对某一种能源的过度依赖。

除了传统的燃煤、燃气等能源外,还应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ergy Saving Analysis of Heat Supply System Based on Elaborate Control
Yucai Guo1, Yang Bai2, Chao Jiang3
1 2
Xi’an Xin Hong Ye Investment & Development Co., Ltd., Xi’an Shaanxi Xi’an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Xi’an Shaanxi 3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7 , 2018; accepted: Aug. 24 , 2018; published: Aug. 31 , 2018
年耗热量为:
9 Q = 33.01 × 120 × 24 × 3600 10= 0.3422 GJ/m2
对于 24 h 要求室温 20℃的办公建筑,年耗热量为:
Q = 60 × 120 × 24 × 3600 109 = 0.6221 GJ/m2
2.3. 宾馆建筑
宾馆建筑热指标取 45 W/m2,24 h 室内温度设定为 22℃,由此可得平均热指标为
收稿日期:2018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4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31日
文章引用: 郭玉才, 白杨, 江超. 基于精细化控制的供热系统节能分析[J]. 土木工程, 2018, 7(5): 678-685. DOI: 10.12677/hjce.2018.75080
郭玉才 等


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建筑性质、用户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进行了实时预测。结合建筑的热惰性、供热系统和传热过程的时滞性,采用分布式变频技术对主热源水 泵和各用户的一次水泵进行主动连续调节。 基于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实现了供热站与换热站的联动控制。 将精细化控制用于西安某热力公司供热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运行和节能效果,节能率在50%以上,有较 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Open Access
1. 引言
我国北方城镇地处寒冷和严寒地区,由于采暖期长、供热面积基数大,采暖能耗占中国建筑用能的 很大一部分,是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对象。随着锅炉效率的提高及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加强, 我国单位面积采暖能耗逐渐降低,但是随着集中供热市场的逐年扩大,总体采暖能耗仍持续增长[1]。北 方地区为了应对冬季的寒冷气候, 供热系统大都采用连续运行的方式, 运行时间基本上都在 100 天以上。 北方城镇建筑供暖典型的“全时间、全空间”特征,是导致采暖能耗大的主要原因。 为减少建筑能耗,我国对北方地区既有和新建采暖建筑提出了一系列的节能要求,使得建筑单位面 积能耗有明显的下降。 然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由于运行调节不到位, 建筑室温偏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能源浪费严重。当维持室温为 18℃时, 北方城镇建筑采暖需热量在 0.23~0.42 GJ/(m2∙a)之间[2]。 实际上, 由于大部分建筑的室内温度高于 18℃,甚至有的用户高达 25℃以上,导致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实际用热量 在 0.4~0.55 GJ/(m2∙a)之间,平均约为 0.47 GJ/(m2∙a) [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供热按面积收费的方式,用 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换热站及末端设备调节手段不到位,无法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 西安市城区内现有不同体制不同规模的供热企业共 9 家、锅炉总台数达到 179 台,集中供热面积达 到 1.78 亿 m2。目前,西安市主城区建筑总面积约为 3.70 亿 m2,集中供热普及率仅为 48.1%,供热市场 广阔。若所有建筑采暖用热量控制为 0.31 GJ/(m2∙a),3.70 亿 m2 供热面积的节能量为 0.592 亿 GJ。按西 安市集中供热收费标准的 44 元/GJ 计算,年节能集中供热费用约 26.048 亿元,节能潜力巨大。 本文分析了西安市新建建筑的理论耗热量,然后给出了实际负荷的预测方法;结合西安某热力公司 的管网和用户分布设计了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并编制了精细化控制软件;通过一个采暖期的运行,对 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
Keywords
District Heating, Load Prediction, Distributed Frequency Conversion, Elaborate Control, Energy Saving
基于精细化控制的供热系统节能分析
郭玉才1,白
1 2
杨2,江
超3
西安新鸿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3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 q 22 − 2.6 2 = × 45 40.79 W/m 18 − ( −3.4 )
年耗热量为:
9 Q = 40.79 × 120 × 24 × 3600 10= 0.4229 GJ/m2
2.4.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热指标取 50 W/m2,6:00~20:00 室内设计温度为 20℃,20:00~6:00 室内设计温度为 5℃。由 此可得平均热指标为
关键词
集中供热,负荷预测,分布式变频,精细化控制,节能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20 − 2.6 15 5 − 2.6 9 2 = q × + ×= × 50 27.51 W/m 18 3.4 24 18 3.4 24 − − − − ( ) ( )
年耗热量为:
9 Q = 27.51 × 120 × 24 × 3600 10= 0.2852 GJ/m2
2. 理论耗热量
西安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3.4℃, 实际采暖期为 120 天, 接近日平均温度 ≤ +8℃的天数, 因此,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按 2.6℃计算[3]。热负荷指标按规范[3]推荐的节能建筑数值选取。考虑到住宅建筑、 办公建筑、 宾馆建筑、 工业建筑的用热时段及室温设定值不同, 对这几类建筑的理论耗热量分别进行推算。
2.2. 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热指标取 60 W/m2,6:00~20:00 室内设计温度为 20℃,20:00~6:00 室内设计温度为 5℃。由 此可得平均热指标为
20 − 2.6 15 5 − 2.6 9 2 = × + × = q × 60 33.01 W/m 18 − ( −3.4 ) 24 18 − ( −3.4 ) 24
th th st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weather conditions, building properties, users’ habits and so on, the heat load of the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s predicted in real time by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building thermal inertia, as well as the time delay in heat supply system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e distributed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actively and continuously adjust the operating mode of the primary pumps in the heat sourceing installation. Based on dat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he linkage control of heating station and heat exchange station is realized. The elaborate control strategy has achieved excellent operating state and energy saving effect when applied to a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n a heat supply company in Xi’an. The energy saving rate is above 50%, which indicate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8, 7(5), 678-68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hjce https:///10.12677/hjce.2018.75080
DOI: 10.12677/hjce.2018.75080 679 土木工程
郭玉才 等
2.1.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热指标取 40 W/m2,24 h 室内温度设定为 20℃,由此可得平均热指标为:
= q 20 − 2.6 2 = × 40 32.52 W/m 18 − ( −3.4 )
年耗热量为:
9 Q = 32.52 × 120 × 24 × 3600 10= 0.3372 GJ/m2
3. 集中供热系统精细化控制
3.1. 分布式变频系统设计
3.1.1. 分布式变频系统原理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供热系统仍以枝状管网为主。在热能输送方式上,多采用传统的设计及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