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一战后美国高关税与贸易保护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启示

一战后美国高关税与贸易保护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启示


战后 , 国共 和党政府基 于各种原 因改 变 了其前 任总 美
计划 ” , 中 包含着 “ 消除 贸易 障碍 ” 的要求 , 即要 求世 界实行 贸易 “ 门户开放” 的政策 。一 战后 , 威尔逊政府仍然试 图打破
关 税 壁 垒 , 对 贸 易 战 , 为 “ 易 战对 人 类 的 和 平 比军 火 更 反 认 贸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5期
Vo、 No 5 l9 .
黄 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 Y nt
20 0 7年 9月
S p2 0 e 、0 7

战后 美 国 高关 税 与 贸 易保 护及 其对 中美 贸 易 的启 示
统威尔逊所倡导的 自由贸易政策 , 推行高关税 和贸易保 护主
义 。历史证明 , 这种 以邻 为壑 的贸易 保护政 策对 美 国来说 ,
是短视 的、 损人不利 己的行为 , 异于搬起 石头砸 自己的脚 。 无 因此, 后来美 国政府 又重新 回归 自由贸易 , 幅削减关 税 和 大 贸易壁 垒。这种 一前 一后 的对 比, 明美 国国内政策与外 交 表
政 策 的矛 盾 和 张力 。

危险” 。但是 , 继任的共 和党政 府抛 弃 了这 一点 。继威尔 逊当选为美 国总统 的共 和党人 沃伦 ・ 哈定 , 在其 就职演说 中 说 : 今天的情况与过去不 同, “ 人们都在寻求 贸易 的恢 复与扩 大, 我们也必须 调整 我们 的关税 以适应 新 的秩序 。 为 此 , ”
贸 易保 护 的 大 门 , 保 护 国 内市 场 。 美 国 的这 种 做 法 , 然 一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立 芝 繁 荣 ” 出现 , 导致 了 12 来 虽 柯 的 但 9 9年 更 大 的 经 济 萧务 , 并使 各 国 对 美 国 采 取 关税 报 复措 施 。这 使 美 国政 府 意 识 到 , 只有 与 别 国合 作 , 能 实现 双 赢 。吸 取 美 国的 经 验 教 训 , 国必 才 我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2024)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2024)

引言概述:贸易案例分析是对历史上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探讨这些案例在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时代,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这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每个案例分别阐述其背景、影响以及对贸易发展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法国与英国的红酒贸易战1.1背景:法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以红酒贸易为起因的贸易战。

1.2影响:这场贸易战导致了双方经济损失,并最终以签署贸易协议解决。

1.3启示: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对经济都是有害的,通过协商和合作可以解决贸易争端。

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2.1背景:美国和中国在2018年爆发了一场以贸易关税为核心的贸易战。

2.2影响: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两国经济损失巨大。

2.3启示:贸易战不仅对参与方有害,也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稳定造成危害,应当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三、美国与欧盟的钢铝关税争端3.1背景:美国在2018年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引发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3.2影响:这场关税争端对全球钢铝行业产生了冲击,也对美欧关系造成了紧张。

3.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

四、对美国汽车的出口限制4.1背景:上世纪80年代,对美国汽车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

4.2影响: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了美国对汽车市场的贸易不平衡。

4.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引发贸易争端,也会对双方造成损失,应提倡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五、WTO与巴西在大豆争端中的角色5.1背景:WTO在1994年成立后,巴西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发生贸易争端。

5.2影响:WTO裁决了这起争端,并为巴西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大豆的权利。

5.3启示: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能够为贸易争端提供公正的解决机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总结:经典贸易案例分析对我们了解全球贸易史以及国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贸易保护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制定一系列政策保护本国商品,限制进口商品并增加对外出口的市场份额。

在当前全球经济中,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它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也受到了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例如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加强非关税壁垒、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等等。

这些措施导致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出现了数量和价格的下降,对中国出口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阻碍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

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随着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以打压中国在这些行业的主导地位。

因此,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而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抑制。

这也给中国的转型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呢?其一,中国需要加强对内对外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协同。

对内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买进的数量可以逐渐降低来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

对外则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

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的贸易机制和贸易安全体系,化解和预防贸易争端。

其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解决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高技术的产品领域。

中国应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培育法治保护、技术自主和自主品牌,增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其三,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谈判。

中国加强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吸收有益经验,是实现贸易自由化、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化解贸易争端、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

论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论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1 美 国贸易 政 策的演 变
1 1 17 —13 . 7 6 9 4年 贸 易 保 护 时 期
的努 力也无功 而返 。1 4 9 7年 4 o月筹 委会第 二次会 议在 —1
日内瓦召开 ,3个 国家 进行 了关税减 让谈判 , 及大 约 5万 2 涉 形 关 ( T) 1 8 , 国制订 了第 一个 关税税则 。16 7 9年 美 80年南北 战争 种商 品 。关税谈判 后 , 成《 税与 贸 易总 协定 》 GAT 。 GA TT作 为 一 项 过 渡 性 的 临 时 协 定 来 处 理 战 后 急 需 解 决 的 爆 发后 , 了筹 措 战 争 经 费 , 口关 税 被 提 高 了 , 均 税 率 达 为 进 平 TT成 立初 期 , 国 占 美 到 了 4. 6 , 正 言顺 地确 立 了保 护 贸 易 政 策 的 重 要 地 位 , 各 国在关税 与 贸易方 面 的问 题 。GA 7O % 名 据霸主地位 。 维 护 了 当 时 主要 的 利 益 集 团 — — 北 方 的产 业 资 产 阶级 。
摘 要 : 美国 贸易政 策的演 变过程入 手 , 从 着重分析 了美 国 2 0世 纪 8 o年代 以 来的 贸 易政 策 , 出了 美国贸 易政 策演 得
变 对 我 国的 启 示 关 键 词 : 国 ; 易政 策 ; 美 贸 关税 ; T 自 由 贸 易 ; 易 保 护 W O; 贸
中 图 分 类 号 : 7 F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1—0 10 1 7 —1 8 2 1 ) 80 8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任 总 统 举 起 “ 自 由” 旗 , 出 了 一 连 串 的 改 良措 施 , 限 新 大 提 如
日的经济力量 复兴 , 部分发展 中 国家 经济 有所 发展 , 国 国 美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开研究。

首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产生了明显的压力。

美国多次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限制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进一步削减了中国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更为明显。

例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家电等行业的中国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投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给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也会使得一些已经在美国市场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着风险。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面对贸易壁垒的冲击,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内需的培育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国内消费,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这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迫使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可能导致外资流出。

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汇率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和金融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一方面,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冲击,但其也迫使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寻找新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对外贸易也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频出台,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这些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对策。

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1. 减少中国对美出口量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某些领域,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中国对美的依赖度很高,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将对中国的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2. 增加中国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度美国加强贸易保护措施,将会使一部分中国的出口产品转向其他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但是,由于全球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中国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份额。

3. 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中国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会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还会减少相关行业的就业,并且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对策1. 控制对美出口风险为了降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中国应该加快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布局,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和利润率。

2. 推动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已成为重要的趋势。

强化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

推动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

3. 加强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过程中,中国还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和对策【前言】在现代全球化的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

不同国家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

然而,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不断推出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诸多的争议和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和对策,分别是产业层面、国际贸易层面和全球政治层面。

【产业层面的影响】美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考虑到国内产业的保护,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因此,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外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限制,希望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是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来和短期利益作对比,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加征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的降低,进而导致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加征关税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于美国消费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

【国际贸易层面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美国加征关税是一种针对外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将直接挤占其他国家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张和失衡。

其次,美国加征关税也可能会引发贸易战,其他国家也会以相同或更高的关税限制性措施作出反应。

这样一来,全球贸易体系也将受到挑战,导致全球经济状态的不稳定。

【全球政治层面的影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也产生了一定的全球政治影响。

一方面,这种政策是一种明确的美国优先主义表现,这直接挑战了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化。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将把美国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领导者转变成贸易霸凌的行为者。

这样一来,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形象和信誉将受到破坏,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建议】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影响,其他国家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其他国家可以与美国展开对话,以协商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去年以来美国对 中国贸易保 护主义综述
去年 以来美 国举起 贸易保 护 主义 的旗 帜频 频对我 国 发难 , 据统计 , 国政府 已经对 我 国产 品开 展 十余 次 的双 美 反调查 。20 年 4 09 月美 国连续 发起对华 油井管 反倾销反 补贴调查 和轮胎特 保调查 ,这 两起案 件涉 案金额 分别 高
第21年第 8 00 期 ( 第 36 ) 总 5期
商 业 经 GJ 济 S ANG I H YE J N I
N .,0 0 o 2 1 8
Toa .5 tl No3 6
[ 文章编号】 10— 0321) — 00 0 09 64(000 09— 3 8
美国 贸易保 护主 义 对我 国 的影 响及 应对 措施
俞钱 荣
(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 20 9 ) 0 0 0
【 摘
要】 自金 融危机 以来, 全球 贸易保护 主义越 来越严 重 , 尤其是 中美贸 易摩擦 案频 发 , 其根 本原 因是 中美间 贸
易不平衡 , 美国把 出现 的贸 易 巨额逆 差责任全部 归咎 于 中国, 并对许 多 中国 出1 美国的产 品进行反 倾销 、 3 ' 反补 贴的双反
( ) 贸易保护 主义 的理论 分析 一 从 古典 贸易 理论 认为 , 据 李嘉 图 的 比较 优势原则 进 根
行 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能获益 ; 但从 国内产业来
看 ,自由贸 易仅 有利 于要素 充 裕并 集 中使用 该要素 的所
有者, 而不利于要素稀缺并集中使用该要素的所有者。因 而, 要素充裕 的密集型产业主张 自由贸易, 而要素稀缺的
调 查 。 今 X N A. 如 . - g 汇 率 进 行 炒 作 , 求人 民 币 升 值 等 。 国应 积 极 运 用 WT 规 则 遏 制 贸 易保 护 主 义 ; 渐 改 变 中美  ̄币 要 我 O 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

一般来说,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

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

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

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

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

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

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年战争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但是独立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

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

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

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

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

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

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

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

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

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

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

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

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

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

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

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未得到推行,1789年的的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

英国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所在,一开始就禁止机器和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外流。

由于西部土地的吸引,美国工人的工资平均又比英国高1/3到1/2。

加以英国企业主资金雄厚,有现成的销售网络等因素,使美国制造业举步维艰。

1801年的326家股份公司中,只有8家投资于制造业,仅占总数的2.4%。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美国很难摆脱后来中南美洲各国的命运,成为欧洲工业国的附庸。

因为主宰着独立后美国社会的是大农场主和大商人,他们都从依附地位中获益。

发展制造业的每一个重大措施都与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相抵触,征收高关税首先种植园主要花更多的钱购买欧洲的工业消费品,如果对方实施报复性措施,则还会连带出口下降,价格下跌,收入减少。

在这种社会经济结构中,资源越丰富就越可以依赖开发资源来获取收益,就越缺乏发展制造业的动力。

杰斐逊的自由贸易主义和农业国之梦,正是建立在对美国丰富资源的依赖上。

这个甜美、舒适的梦完全有可能将美国的制造业腻死。

正当美国迷迷糊糊地做着西部农业梦的时候,英国的军舰的炮声把它惊醒了。

1807年,英国为与拿破仑作战,炮击美国战舰“切萨皮克号”,强征舰上海员。

此举激起了强烈的反英爱国情绪,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

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英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本国也生产粮食),反而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

禁运充分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殖民性和依附性。

1807-1808年,美国出口下降88%,进口下降59%,航海业濒临破产,大批海员失业,北部的大小商人损失惨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小农场主和小业主纷纷破产,工业消费品供应发生严重困难,关税收入急剧减少,财政出现巨额亏空。

在强大的压力下,《禁运法案》不得不在1809年初取消。

然而,正是这个禁运风潮,使美国制造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至1810年制造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2亿美元,相当于禁运前出口总额的2/3。

禁运使国内制造业不再面对国外竞争,工业品价格上涨又使制造业利润大增,航海业、对外商业的萧条促使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制造业。

更重要的是,禁运使美国人初步懂得了制造业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从而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摆脱经济的依附性带来了第一线光明。

但是,就在普通美国人得出上述结论时,作为权力结构核心的部分大农场主和商人却增强了依附性,更害怕与英国打贸易战。

因此,禁运结束刚后,财政部长加勒庭提交国会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又被搁置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美国的让步并没有换来英国的回报,英国继续劫掠美国船只。

再加上美国国内西部扩张主义者的鼓动,1812年,美英正式交战。

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禁运十分相似,对外贸易和航海业陷入长期萧条和停滞,而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对英国霸权构成了真正威胁。

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国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

”但英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

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当时英国的技术还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也容易改进的技术,美国制造业在技术上已经并非处于绝对劣势;其次,从规模上看,美国制造业已经有相当实力,而且也得到了国内金融势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保护关税法案,制造业品的平均税率骤升至25%。

此后,直至十九世纪末,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

由此可见,1807年禁运和1812年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没有这两场战争——战争是最极端的保护主义,和由此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巴西,而世界历史的面貌也将大不相同。

遗憾的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美国史学界都没能充分注意这一转折点的重大意义。

其原因恐怕是,无论中外理论界还是史学界,都没能摆脱某种历史必然论、历史决定论的思维模式。

如果每一个国家最终都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或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那么也就不存在转折问题了,最多只有曲折。

二、南北战争摆脱弱者地位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和曲折。

由于当时英国的强者地位并非象今天的美国那样突出,它先是没能阻止美国独立,后是没能在1812年战争中重新占领美国(由于英国顾虑欧洲大陆重启战争),再是没能在战后搞垮美国经济。

但这并不等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就此承认美国的崛起,而是在继续伺机压制美国。

就美国国内而言,从原有的殖民地型社会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集团为中心的自主型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斗争。

大商人集团、航海集团、南部种植园主和北部制造业集团之间,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时起时伏,构成了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奴隶制和废奴主义,新申请州是否向奴隶制开放,以及民主党与共和党斗争等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

随着这对矛盾逐渐统摄国内的各种矛盾,矛盾逐渐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社会情绪越来越激动,直至爆发南北战争[1]。

事实上,尽管通过禁运和战争确立和关税保护原则,美国工业一时间还很弱小。

在1820年以前,作为工业化最重要的部门的钢铁业,其铁产量比殖民地时间还少。

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业完全被英国所主之宰。

第一个真正对钢铁工业起到保护作用的关税是1824年的关税,其后是1828年的关税。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自由贸易集团控制了政权,降低了关税,钢铁业生产很快就停滞、滑坡;1842年参议院决议恢复高关税,铁产量又直线上升。

如此,自由贸易路线和贸易保护路线反复斗争,钢铁业也反复涨落,直至林肯上台,把关税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而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钢铁业。

总的来说,关税的争夺战越来越对贸易保护主义者有利,主张自由贸易的南部种植园主、北部进出口商和航海集团则满腹牢骚。

北部进出口商业利益的代言人如马萨诸塞州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始终反对高关税,南部则把1828年的高关税称为“可憎的税率”,特别是南卡罗来纳州。

为了反对高关税,南卡罗来纳州不惜脱离联邦。

为此,它提出了宪法“公约论”,即认为州创立了联邦,当中央政府的决定不符合州的意愿时,州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