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及危害
土壤酸化的解决措施

土壤酸化的解决措施1. 引言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下降,土壤酸性增加的过程。
它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土壤酸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帮助农民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原因分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过度使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从而引发土壤酸化。
- 长期使用有机肥料:某些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
- 长期使用松散物质:如某些泥炭和有机废弃物等,这些松散物质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3. 影响分析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酸性土壤中的铝和锰等重金属会溶解并释放到土壤中,对作物生长产生毒害。
-土壤酸化会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导致作物缺乏养分。
- 酸性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少,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影响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提高。
- 酸性土壤对很多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土壤酸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4.1 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是改善酸性土壤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施肥:及时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化肥种类和用量。
- 控制氮肥使用量: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用氮肥导致酸化。
- 使用缓释肥料:选择缓释肥料可以减少肥料的一次性释放,降低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4.2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轻土壤酸化。
以下是一些建议: - 控制有机肥料的施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含有大量有机酸的有机肥料。
- 使用中性或碱性有机肥料:选择中性或碱性的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和石灰等,可以中和土壤酸度。
4.3 使用石灰调整土壤pH值石灰是调节土壤pH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国土壤酸化研究概述

我国土壤酸化研究概述作者:王文娟杨知建徐华勤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8期摘要:目前土壤酸化引起土壤肥力低下、有毒重金属含量高,严重影响地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制约国家粮食安全、农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土壤酸化的成因及危害、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改良酸化土壤的方法。
关键词:土壤酸化;酸毒害;酸雨;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S1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8-054-03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中一个重要方面,实质是土壤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盐基性阳离子减少,氢、铝离子增加,土壤pH降低,有毒金属离子活性增大的过程[1]。
我国土壤酸化具有面积大、分布广、酸化程度高和危害大等特点。
据统计,我国酸化土壤面积达2亿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数集中于广东和广西(两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和湖北(两湖)、云南、贵州、浙江、安徽、四川、江苏与西藏南面等14个省区[2-3]。
以土壤类型来分,可划为华中和华南的红壤地带和四川、贵州、云贵高原的黄壤地带两区。
这些地区酸化土壤的pH多数在5.5以下,严重的pH甚至小于4.5,并且这种酸化的程度和面积仍在增加。
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有毒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加,肥力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影响地上作物生长发育,已严重地制约我国的粮食安全、农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
如今,土壤学、农学及作物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纷纷将土壤酸化作为重大课题来进行研究。
笔者主要对土壤酸化成因和危害、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土壤酸化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土壤酸化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1 土壤酸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当3.0赵静等[6]研究表明,威海市文登梨园的土壤pH介于4.06~6.59之间,其中40%以上被调查样品土壤是极强酸性和强酸性的。
王见月等[7]研究表明,山东省果园种植基地中以棕壤为主的胶东地区的土壤酸化最为严重,其中招远果园土壤酸性最强,平均pH达4.22;栖霞、文登、蓬莱和莱西等地的果园土壤均呈现强酸性,pH依次为4.69、4.86、5.14和5.26。
果园土壤酸化的危害、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果园土壤酸化的危害、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是什么一、果园土壤酸化直接导致的危害有两点:1.果树在偏酸的环境下生长不正常,施入的肥料利用率差,土壤养分比例严重失调,根系吸收水份养分能力差,叶片无光泽,产量低,果品质量差,果实表光粗糙,树体抗性减弱。
2.酸化的土壤中有效钙的含量大大降低,锰的有效性提高,使果实缺钙苦痘病增多,枝干粗皮病加剧(锰中毒现象发生)。
二、果园土壤酸化的原因:1、施肥上管理不善,长年忽视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投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很多果园有机质含量低于1.5%。
2、长时间大剂量施用化学肥料,对于成年苹果树而言,全年每株树施用的高浓度化学肥料达15-20斤。
2、施肥上偏施氮肥。
三、果园土壤酸化的纠正措施及注意事项:1、增施有机肥,每年于11-12月份放射沟施基肥时以有机肥为主,施用量以“斤果斤肥”为标准,也可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2、控制化学肥料用量,特别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同时注意硅钙镁硫肥的使用。
特别是要注意硅钙镁硫的平衡使用。
如果不经过化验.单独使用钙肥或镁肥都是不科学的。
钙肥、镁肥的使用一定要适量,无论土壤酸度多大,一次用量不要过多,底肥施用结合叶面喷施效果最好。
3、施用生石灰或中微量元素肥料调酸化。
PH值在5.0至6.0的土壤,亩施用60-100公斤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每年促使土壤pH值提高0.5个单位比较合适.如果1年内土壤pH值提高超过1个单位.往往对作物生长不利。
PH值小于5.0时,要分2-3年逐步进行调整。
4、解决酸性果园不同程度的锰毒害问题。
实践证明,在用生石灰调整土壤酸性的同时,硅肥的使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以苹果园为例,酸性苹果园每亩使用硅肥元素肥料200 公斤,苹果树一至两年内开始褪去老粗皮.连续使用3年或4年锰毒害、枝干轮纹病基本消失,果园土壤酸碱度也同时趋于适宜。
中微量元素六大功能:1促进作物的生长,增产幅度大;粮食作物增产15%以上,在花生油菜油料作物上,增产20-30%以上,同时提高出油率30%以上;瓜果。
土壤酸化

3.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氢离子增多,对蔬菜吸
收其他阳离子产生颉颃作用。
4.在酸性条件下,铝、锰的溶解度 增大。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 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 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地吸 收铝,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5.酸沉降对农作物会造成急性伤害 和慢性伤害。
土壤酸化的危害
1. 酸化土壤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 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 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 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 农业减产。特别是酸化土壤可降低土壤中流失;改 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2.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物理性状差,抗逆能 力下降,蔬菜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酸 化土壤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 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急性伤害:通常是指农作物与强酸或高浓度二氧化 硫等污染物接触,其叶片在短时间(1~3天)内 出现细胞死亡,其严重者出现枯叶、枯枝、枯梢 和枯株。 慢性伤害:一般系指农作物长期与弱酸或低浓度的 二氧化硫污染物接触,其叶色失绿或色素变化, 破坏作物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死亡,其 可见伤害症状为过早落叶等。一般酸雨地区或二 氧化硫长期超标地区,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也是 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的原因之一。
(2)矿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改良作用。 近几年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些矿物质和工业 副产物也能起到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如: 磷石膏,粉煤灰,碱渣,磷矿粉和废液污 染等工业废弃物磷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钙,还有一定量的PO43-,F-,Fe3+,Al3+ 及水解的磷矿粉和酸的不溶物等。磷石膏 改良底层土壤可概括为“自动加石灰效 应”,即土壤与硫酸钙反应后,SO42-和 OH-之间的配位基交换作用产生碱度。
土壤酸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 土壤酸化的危害
? 一、土壤酸化形势 ? 二、大气酸沉降与土壤酸化的复合效应 ? 三、 土壤酸化中的生态化学条件的恶化 ? 四、 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大气酸沉降与土壤酸化的复合效应
? 森林衰亡
? 土壤酸化使植物根圈土壤化学条件改变 ? 大气污染物对叶子的直接效应 ? 寄生虫活动加强 ? N、S营养的加强而产生的生态不平衡
第六章 土壤酸化及其防治
第六章 土壤酸化及其防治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二节 土壤酸化过程 ? 第三节 土壤酸化的危害 ? 第四节 酸化土壤的控制与生态恢复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土壤酸度 ? (二)土壤酸化
(一) 土壤酸度
? 土壤酸度:土壤中由H+和Al 3+的浓度而表现出的土壤酸性 程度。
二、酸沉降诱发的土壤酸化过程
? (一)大气酸沉降的含义 ? (二)大气酸沉降污染分布 ? (三)大气致酸污染物的来源 ? (四)酸沉降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一)大气酸沉降的含义
? 大气酸沉降是指pH<5.6的大气化学物质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 等过程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或过程。
? 干沉降:通过气体扩散、大气气溶胶、飘尘等 固体物质降落的大气酸沉降。
? 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直接反映,其强度可用 pH值来表示。
? 潜在酸度: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 和Al 3+)所决定的酸度。土壤潜性酸是活性酸的主要来源 和后备,它们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是属于一个体系中 的两种酸。
(二) 土壤酸化
? 土壤酸化是土壤中盐基离子被淋失而氢离子增加、酸度增 高的过程。
?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 S最终都会转化成硫 酸根离子形态。
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酸化的危害
各种农作物都有其适应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大多数作物以微酸至微碱范围为宜。
土壤酸化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一、土壤养分的利用率降低。
例如,ph值6~8时,土壤中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最高。
ph值小于6.5时,土壤中的磷变成磷酸铁铝而固结。
当ph值小于6时,钾、钙、镁的吸收利用率急剧降低。
当ph值小于4.7以后。
硼基本不能吸收利用。
二、根结线虫危害严重。
酸性土壤适宜根结线虫生存、繁殖。
三、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威胁。
土壤酸化后,铝、锰活跃。
有效性提高,对蔬菜果树产生毒害。
如:番茄的中脉突起,叶片出现反船状,果树的粗皮病,这些都是因为土壤酸化后,锰的有效性增加,出现的锰中毒。
锰、铝过多,被根系吸收后。
根尖显著膨大,没有侧根和根毛。
四、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土层结皮,农作物抗逆性降低,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果树根系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差,叶片无光泽。
产量低,品质差。
五、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环境,土壤酸化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繁殖。
根际有害微生物在酸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这些病害控制困难,如大白菜的根肿病、辣椒、番茄、茄子的青枯病、茄子的黄萎病、辣椒落花、落果、落叶,还会出现铝、锰、铁离子的毒害,芹菜、白菜的根腐病,莴苣出现“镶金边”等等。
土壤酸化的治理,目前看,比较容易操作的办法就是使用生石灰。
草木灰是很好的调整土壤酸化的东西,但现在数量太少。
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案

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案一、土壤酸化的地区分布从省份区分,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我国土壤近年来酸化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范围也越来越大。
除了长江地区之外,北方的环渤海湾地区、四川、浙江、河南等地都成为了重要的土壤酸化发生地.二、土壤偏酸的原因:1、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反常,要不是大旱,要不就是洪灾,对地表性土壤的损害非常严重。
2、偏施复合肥。
在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施肥理念,为了农作物高产而单方面的盲目施用大量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无序性的过度施用,在造成没必要浪费的同时,还造成了土壤酸化。
3、大气污染、酸雨。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 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 酸性沉降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加,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酸沉降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目前我国南方黄红壤地区已成为世界上除北美和欧洲之外的第三大酸雨区。
三、土壤偏酸的影响1、土壤偏酸,不适于根系发育,根会变差,黑根烂根死根无白根土。
2、土壤偏酸,养分利用率低.酸性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利用率低,严重缺有效磷。
中量元素钙镁硫利用率极低.微量元素硼锌钼利用率降低.3、土壤偏酸,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土壤变得贫瘠。
4、土壤偏酸,土质粘重,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5、土壤偏酸,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导致铝元素聚集,根系铝中毒,过量活性铝的摄入是造成植物枯萎、农作物减产及水生生物死亡的致毒因子。
土壤偏酸,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抑制,还会加剧土壤土传病害的滋生。
土壤偏酸,造成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四、如何改良酸性土壤?1、增施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元素变为可溶性的养料,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
土壤酸化的概念

土壤酸化的概念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的酸碱反应失去平衡,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如过量的氢离子)增加,导致土壤的pH值降低到酸性范围。
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且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酸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酸化、土壤物质风化及有机质分解等过程产生的溶解性酸和酸性盐。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酸性沉降物的释放、生物质燃烧等活动所产生的酸性物质。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中的酸性物质积累,导致土壤酸化发生。
土壤酸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
首先,酸性环境中,土壤中的一些重要养分元素如钙、镁、钾会被溶解并向土壤溶液中流失,使植物无法有效吸收这些元素,导致植物出现养分缺乏症状,成长受到限制。
其次,酸性环境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物种结构,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丧失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能力。
再者,土壤酸化还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酸化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量施用,减少酸性物质的积累。
其次,进行土壤调理,如施加石灰等中和剂,减轻土壤的酸性。
此外,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还可以进行植被的调整,选择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从而减轻土壤酸化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对于农业生产,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和农药,结合土壤测试,根据土壤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施肥和修复措施。
合理利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混合施用,可以既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又减轻酸性物质的积累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此外,农田水利设施的合理运用也有助于减少土壤丧失和酸性物质的积累。
总体而言,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施用措施,可以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酸化的原因与危害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土壤酸性增加,变为强酸性、极强酸性的一种自然现象。
1、土壤酸化的原因。
(1)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
(2)施石灰、烧火粪、施有机肥等传统农业措施的缺失,使耕地地土壤养分失衡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3)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施用尿素也造成土壤酸化。
2、土壤酸化的危害
(1)种什么都不长。
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大多数作物以微酸至微碱性为宜。
茶树为喜酸植物,但当土壤pH值小于4.0时,也长不好。
如:木耳山茶叶基地,近几年约300亩茶园出现严重衰老,表现为死叶,秃斑,经化验五个土样,pH值均为3.0。
土壤极强酸性是茶树衰老的主要原因。
土壤酸化后,影响作物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什么都不长,如上六峰铁家湾丁家河坪,不仅粮食作物,连药材都长不好,经检测,土壤pH值为3.5,属极强酸性。
(2)施什么肥都无效。
施磷后仍缺磷,施钾后仍缺钾.土壤酸化后,影响肥料的有效性,pH值6—8时,土壤有效氮的含量最高。
pH小于6.5时,土壤中的磷变成磷酸铁铝而固结,当pH值小于6.0时,土壤中有效钾、钙、镁的含量急剧减少。
土壤酸化不仅影响大量元素的有效性,也影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硼在pH值4.7—6.7的范围内,钼在pH值4—8的范围,随pH值的下降,有效性降低。
(3)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对作物产生毒害。
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铝离子
等物质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往往形成黑白相间的毛刷状根。
常用化肥的化学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