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淋巴癌
治疗淋巴癌的中药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淋巴癌的中药有哪些
导语:淋巴癌,也叫做恶性淋巴瘤,这种疾病在常规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辅助治疗,而且可以改善一些症状,而且想
淋巴癌,也叫做恶性淋巴瘤,这种疾病在常规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辅助治疗,而且可以改善一些症状,而且想要完全治疗好淋巴癌,就一定要长期的坚持治疗,小编在下面会介绍一些中药,这些中药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温化阴凝的作用。
寒痰凝滞证
表现:患者在颈项耳下可摸到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质地坚硬,不伴发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治法: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方药:阳和汤加减。
中药: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黄芪15g,莪术10g、天南星9g、夏枯草12g。
气郁痰结证
表现:患者主要感觉胸闷憋胀,两胁胀痛,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出现结节,皮下硬结,消瘦乏力。
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舌有瘀点。
治法:柔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舒肝溃坚汤加减。
中药: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海藻9g,贝母8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1)三棱山慈姑汤:三棱、莪术、山慈姑、生黄芪、潞党参备15g,炒白术、玄参、夏枯草、当归各12g,广陈皮10g,生牡蛎30g,象贝母、生半夏、胆南星各10g,炙甘草6g。
主治:泻火泄热,化痰软坚,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丹参鳖甲煎丸:丹参24g,血竭花9g,川芎9g,莪术15g,地鳖虫9g,蜈蚣9g,蜣螂虫9g,赤芍12g,鳖甲15g,白花蛇舌草30g,乌骨藤55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5)牡蛎天龙汤。夏枯草、牡蛎各15g,天花粉、生地各12g,川贝、玄参、麦冬各9g,天龙2g(焙干研末冲服)。
主治:养阴救液,软坚散结。治恶性淋巴瘤。 胃窦部恶性淋巴瘤6)五味消毒玄参汤。金银花30g,蒲公英20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20g,蚤休15g,夏枯草15g,玄参15g,浙贝母10g,赤芍15g,丹皮10g,郁金10g,薏苡仁15g,枳壳10g。
治法: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
乏力,神疲加黄芪15g,淋巴结肿坚硬者加莪术10g、皂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
分析:方中以熟地补肾养精血,鹿角温补肾阳,益精髓,壮筋骨为主要组成部分。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入营,温通血脉;麻黄达卫散寒,协同姜、桂以宣通气血,且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白芥子温化寒痰,消肿止痛;甘草解毒,协和诸药。全方使人体精血得到补充,阳气得到温煦,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到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能消散。
3)薛荔果:用薜荔果干果焙燥研末,每次用温开水送服9g,每日2次。也可用猪脚爪1只与薛荔果2个同煨煮食并喝汤。
淋巴癌的特色中药外治3法

淋巴癌的特色中药外治3法
淋巴癌的特色中药外治3法
淋巴癌是我国高发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危害极大,中医中药中有许多可用于癌症治疗的名贵中药,可软坚散结,抗癌强身,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1.独角莲
药物:独角莲适量。
用法:取上药去粗皮捣成泥状敷于肿瘤部位,或用干品磨成细粉用温开水(忌开水)调成糊状,取贴肿瘤处。
功效:可解毒化瘀、止痛。
缓解淋巴结肿大、疼痛症状。
2.蓖麻子松香散
药物:蓖麻子49粒、松香30g。
用法:上药捣细,摊贴患处即可。
功效:消肿拔毒,排脓止痛,治疗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
3.麝香独脚莲散
药物:麝香、独脚莲适量。
用法:上药按1:100的比例合成散剂。
用时取散加适量水后,滴入少许食醋,调匀敷在肿块上,覆盖面以超出肿块边缘为度,然后用敷料、绷带或胶布固定,每周1~2次。
若肿块大于2×2cm以上者,宜先行放疗,待肿块回收至基底部再敷上药。
功效:消肿止痛、祛瘀。
适合淋巴癌治疗。
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方法通常包括中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气功调理等多种方法。
1. 中草药治疗:中医对淋巴瘤的治疗常采用中药汤剂,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常常包括具有清热、化瘀、活血、抗肿瘤等功效的草药。
中药治疗淋巴瘤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肿瘤的病程并缓解相关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气血,促进淋巴液的循环和排泄,有助于消除淋巴瘤的结节、肿块。
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缓解淋巴瘤的症状。
3. 气功调理:通过气功练习,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加强体内气血的循环和调和,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阻止淋巴瘤的恶化和扩散。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淋巴瘤主要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免疫系统和促进体内的清热、活血等功能,以帮助患者抑制肿瘤的发展、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淋巴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患者务必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淋巴癌的中医治疗表现

淋巴癌的中医治疗表现淋巴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增生。
中医学认为,淋巴癌是由于人体内的气血失调、湿热内蕴、毒邪蕴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淋巴癌注重整体调理,以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清除湿热、化解毒邪为主要治疗方向。
以下是淋巴癌的中医治疗表现。
1. 湿热瘀结型湿热瘀结型是淋巴癌的常见中医病理类型。
其表现为体内湿气聚积,热毒内蕴,淋巴组织充血肿胀,淋巴结肿大。
主要症状包括:•体温上升,口渴,嗜睡,口臭等热症表现;•淋巴结肿大,质地硬;•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烂带血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黏腻,瘀斑,瘀血点等皮肤症状。
中医治疗湿热瘀结型淋巴癌主要是借助中药的清热解毒、祛湿化瘀功效,调理体内湿热,改善淋巴组织环境。
2. 气血虚弱型气血虚弱型是淋巴癌的另一种常见中医病理类型。
其表现为气血不足,虚弱无力,淋巴组织萎缩。
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疲倦,精神不振等虚弱症状;•淋巴结肿大,但质地不硬;•肤色苍白,面色无华,舌质淡白等贫血表现;•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中医治疗气血虚弱型淋巴癌主要是通过中药调补气血,益肾固精,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辅以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以提升整体体质。
3. 淤血肿块型淤血肿块型是淋巴癌的另一种中医病理类型。
其特点是血液淤滞,肿块有明显瘀血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质地硬,表面凹凸不平;•肿块质地硬,有压痛感,色紫黑或紫绀;•体内淤血明显,容易出现瘀斑,瘀血点等皮肤症状;•恶痛,疼痛难忍。
中医治疗淤血肿块型淋巴癌主要是通过中药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消散淤血,以减轻肿块的压痛感和恶痛感。
4. 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是淋巴癌的另一种常见中医病理类型。
其表现为脾胃湿热,影响消化功能,诱发淋巴组织异常增生。
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口干苦,腹胀,大便稀腻等脾胃湿热症状;•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皮肤瘙痒、瘀斑、瘀血点。
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淋巴癌主要是通过中药清热解毒、祛湿化瘀,改善脾胃湿热状况,调理消化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中医治疗恶性淋巴瘤

文章摘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肿瘤门诊)[概况]淋巴癌又称“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中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该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两大类。
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
临床常见的证型淋巴癌(1)阴寒凝滞型:证见颈部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胃纳不佳,舌淡红,舌苔厚腻,脉沉细。
(2)肝气郁结型:证见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皮色如常,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伴有情绪急躁,胸闷不舒,两胁发胀,体弱乏力,舌苔薄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3)肝肾阴虚型:证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膝腿软,疲乏无力,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脉沉细或细小弦。
(4)脾气虚弱型:证见颈项肿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胃纳不佳,动则气短,舌苔薄腻,脉细无力。
淋巴瘤早期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晚期则随病变的进展出现感染及相应组织器官受侵的临床表现。
病情观察1.观察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癌痒、肝脾肿大等。
2.观察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3.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4.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发生。
恶性淋巴癌并发症淋巴癌(1)胃肠道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出血等。
(2)肝胆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3)骨骼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4)皮肤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
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6)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中医肿瘤科肿瘤专家研制的中药扶正抗癌排毒疗法内服结合外贴膏药是专治恶性淋巴瘤的系列特效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特效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淋巴肿瘤的最好方法

中医治疗淋巴肿瘤的最好方法
淋巴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中医在治疗淋巴肿瘤方面有着一定的疗效。
其中,以下方法被认为是中医治疗淋巴肿瘤的最佳选择之一:
1. 中药治疗:中药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的黄连、黄柏等,活血化瘀的赤芍、川芎等,以及益气养血的黄芪、党参等。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出中药汤剂,根据病情定期调整剂量,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针灸治疗可以有助于缓解病症,提升身体抵抗力,并配合中药治疗,共同对抗淋巴肿瘤。
3. 中医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
中医认为淋巴肿瘤多与体内湿热积聚、气滞血瘀等有关,因此建议患者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摄入蔬果、粗粮等有助于解毒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适当参与一些缓解压力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淋巴肿瘤仅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的手段。
在接受中医治疗同时,患者还应积极配合西医的综合治疗方案,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在选择中医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院,咨询经验丰富、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养生调理。
中医治疗淋巴瘤主要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以下将介绍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淋巴瘤是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栀子、赤芍、牡丹皮、红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可以减轻淋巴瘤引起的发热、盗汗等症状。
同时,还可以选用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瘤形成和发展。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四海、关元等,可以选择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结合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3. 中医养生调理:中医养生调理是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调整,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肿瘤发展。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
在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修复和恢复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淋巴瘤主要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
淋巴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淋巴瘤注重整体调理,调节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养生调理等手段,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并提高生存质量。
但是,中医治疗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最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配合现代医学的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怎么治疗淋巴癌
淋巴癌中医中药治疗: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1.痰热蕴结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
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燥或红绛无苔,脉细数
或细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方:连翘消毒饮加减药物:
玄参、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蚤休、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甘草等。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2.气血两虚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放、化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面
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软坚散结主方:八珍汤加减药物:党参、熟地、鸡血藤,猫爪草、夏枯草,白术、
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
气虚明显可以加黄芪;纳呆便溏
可加神曲、扁豆;兼阳虚可加熟附子,肉桂。
肿块较大可加三棱、莪术。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3.肝肾阴虚(含阴虚火旺)证候:多见
于晚期或素体阴虚,或多程放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
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治则:滋补肝肾软坚
散积主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生地、生牡蛎、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昆布,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
发热盗汗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干便秘可加玉竹、玄参;
两胁胀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呆腹胀加山楂,鸡金;肿块较大加三棱、莪术。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4.气郁痰结(含气滞痰结)证候:胸闷
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间等处作核累累,
皮色不变,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或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
瘰丸加减药物:生牡蛎、玄参、夏枯草、猫爪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浙贝母、炙甘草。
腹部痞块坚硬或巨大者,可加
三棱、莪术;颈项等处作核累累可加露蜂房,土鳖虫;痰郁化热者,
可加天花粉,蚤休;低热,盗汗可加地骨皮,银柴胡;兼脾虚加党参,茯苓。
淋巴癌中医中药症状分型5.脾虚痰湿证候:全身乏力,面色晄
白或微黄,唇色淡白,颈部或腹股间或腹腔内淋巴肿大,纳差,大
便细或烂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白,脉细弱。
此型常见于化
疗后。
治法:健脾补气化湿祛痰主方: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党参、
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猫爪草、露蜂房。
舌苔白腻者加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
肿大淋巴坚硬加三棱、莪术、络石藤等。
【辨病用药】霍奇金病中的肉芽肿、副肉芽肿、肉瘤三种,一般可用健脾化痰,祛风活血通络方法。
药物可加用莪术、夏枯草。
非
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性、小无裂
细胞性,以扶正祛邪、益气解毒方法。
单味可加用黄药脂、青黛。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纵隔淋巴,胸腺肿大,以中气下陷、痰湿凝聚
为主。
单味可加用青黛。
【对症加减】1、发热:可酌加葛根、青蒿、柴胡、连翘。
2、盗汗:可酌加白薇、碧桃干、地骨皮、银柴胡、牡蛎。
3、皮肤瘙痒:可酌加黄芩、山栀、赤芍、浮萍、络石藤等。
【特殊兼症治疗】结节坚硬,加三棱、莪术,或络石藤,体虚明显可酌加露蜂房,以祛风解毒、散结止痛。
1、全身症状
常有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
少数HD
可有周期性发热。
2、结外起病
除淋巴组织以外,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其中以原发于胃肠最为常见,胃及高位小肠淋巴癌可有上腹痛、呕吐等症状。
小肠淋巴癌好发于回盲部,常有慢性腹泻,也可发生脂肪泻,还可引起肠梗阻。
3、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起病
浅表淋巴结起病占多数,而HD又多于NHL.受累淋巴结以颈部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沟。
一般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中等硬度。
早期可活动,晚期多发生粘连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
有些HD患者淋巴结肿大在某一时间可暂时停顿,甚至缩小,以致于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
深部淋巴结起病,以纵隔淋巴结为多见,肿大之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也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而相应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
纵隔NHL并发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者较多见。
而青年妇女纵隔首发之HD多为结节硬化型,对治疗反应常不满意。